首页 百科知识 南部山区学生优惠政策引发不公,引起自治区领导高度关注

南部山区学生优惠政策引发不公,引起自治区领导高度关注

时间:2024-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有位处长对南部山区学生加30分的优惠政策表示了极大不满,认为不公平。川区的孩子3岁上幼儿园,6岁上学前班。他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发言,真实地反映了南部山区的客观情况,极大地触动了每一个与会者的心灵,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这在当时引起非议。由于同心县是回族聚居地区,从全县选拔的100

南部山区学生优惠政策引发不公,引起自治区领导高度关注

第三节 案 例

一、同心县回民中学

同心县回民中学是一所半寄宿制高中学校。目前,学校正在进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整个校园给人的感觉是占地面积太小。2011年4月20日,笔者在学校调查时,在该校女生宿舍见到了宿管员,其后见到了负责教学的许副校长,并拜访了教务处的一名老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还见到了同心回中的前任校长。对比回中的今昔变化,让人回味无穷。

(一)历史回顾

回中前任校长杨科是同心民间教育组织的秘书长,他在担任了20多年回中校长后担任同心县教育局局长,现正处于半离休状态。在笔者不经意间提到回中时,杨局长一下子来了精神,如数家珍般地向笔者讲起了回中20多年的发展。对杨局长来说,在回中的13年半27个学期是他最辛苦也是最辉煌、最充实的一段人生岁月。

杨校长是回族,1985年正式到回民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一直到1998年离开回民中学,是同心县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最长的领导干部。今天回想起在回中的那段人生岁月,杨局长动情地说,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自己最大的欣慰就是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回中,回中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当时,全区升学率才百分之十几,而回中的升学率就已达到了50%;当全区升学率达到25%的时候,回中的升学率已高达75%。那时候,全区有7所回民寄宿制学校,同心回中是最好的。

杨局长还讲述了当时回中办学条件的艰苦。由于受同心县教师编制的限制,回中教师一直很紧张;另一方面教学条件也相当简陋。杨局长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在一次化学考试中,出了一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试题,上面有铁夹杆、导管、水槽酒精灯。试卷上画出图形,要求学生标出相应的实验器材名称。由于学生没有见过这些实验器材,有一个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把铁夹杆标为“鞭杆”,酒精灯标了一个“灯”字,水槽标了“脸盆”两个字,导管标为“管子”。当时改卷的老师责怪学生,但杨校长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这是学校欠学生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些实验装置,更别说亲自动手操作;而学校欠学生的又何止这些。由此可见,当时回民中学办学条件是何等的艰苦。杨局长还讲了一件事。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有位处长对南部山区学生加30分的优惠政策表示了极大不满,认为不公平。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校长的他义愤填膺,毫不客气地指出加分的必要性。他说,对南部山区学生降分录取,表面上看似很不公平,但大家仅仅看到了分数的不公平,却忽视了客观事实上的不公平。首先,南部山区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长年缺水干旱,与川区相比有天壤之别,有多少人甘愿把自己的青春洒在这样穷困的地方?这是地区上的差别。其次,成长起点的差别。川区的孩子3岁上幼儿园,6岁上学前班。这里的孩子7岁拿着鞭杆在山里放驴,8岁或9岁上一年级,这与川区形成巨大的反差。第三,师资方面的差别。老师常年生活、工作在这样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条件艰苦,半年才能回一趟家;而生活、工作在川区的老师住的是楼房、喝的是自来水,甚至每天上下班有班车接送,差别何其之大,怎么就没人注意到并缩小这些差距呢?同心县经费不足,占用教育经费是常事,老师的工资经常拖欠。同心县外语老师有本科学历的只有一位。同心回民中学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竟然到乡下担任初三年级的英语老师,这在川区极少见,足见师资力量的差别有多大。对南部山区学生实行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是党缩小地区差别的强有力的政策;但尽管降分录取,并不等于回中培养的学生就不是一流的学生。他说,回民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全国各地都有,有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大学二年级时担任该班班长,大学三年级时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到大学毕业时被免试推荐保送上研究生。这是回中的骄傲和自豪。他还讲道,南部山区是回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山区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区教育的发展。他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发言,真实地反映了南部山区的客观情况,极大地触动了每一个与会者的心灵,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回忆起当年的发言,杨局长深陷其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当时,回中的老师超负荷工作,非常辛苦。为了鼓励老师,同时也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杨校长对老师的奖励力度相当大。只要达到升学要求,每位老师最高奖励3000元,最低也有几百元不等。换句话说,奖金直接与升学率挂钩。这在当时引起非议。但杨校长认为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人才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并不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违背。在他任校长期间,这一奖励政策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有专项资金作为保证。这一物质奖励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无形中形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动力。

(二)今日发展

据杨局长介绍,随着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与宁夏育才中学的大规模招生,同心回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巅峰状态一下子跌入低谷,升学率出现严重滑坡。在应试教育的天下,高考社会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考上大学的学生人数绝对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声望。社会对回中开始失望,在此情况下,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不稳定情绪,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教师纷纷应聘到川区学校,致使学校师资力量大为削弱;加之生源差,导致学校升学率大不如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振荡,人们也认识到了落后的客观原因,理解了学校办学的难处,也慢慢适应了这一变化,并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最近几年,随着自治区“百标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回中的教学条件大为改观,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特别是通过特岗考试进到学校的一批大学生,极大地充实了教师队伍,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使回中升学率有所回升。

据负责同心回中教学工作的许副校长介绍,同心回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一开始是一所完全制中学,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学校刚开始办学之时,初中部与高中部分别从全县小学、初中通过考试选拔各100名优秀的初中生高中生,其中95%为回族学生,5%为其他民族学生。这些学生享受政府补助,每人每月发给15元生活补助费,这是当时回中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地方,表明政府对回族教育的政策倾斜。2004年学校撤销初中部,成立独立高中部,现在仍然从全县范围内选拔100名民族生。由于同心县是回族聚居地区,从全县选拔的100名民族生分数比中考划定的分数线要高很多;政府每人每月补助30元。当然现在资助高中生的面比较广,助学形式多样化,已经不限于原来的100名民族生。除了国家民委每年拨款17.3万元外,现在还有国家贫困助学,一个学生一年资助1000元,资助对象为农村低保户、农村单亲家庭及农村孤儿学生。住校生享受自治区政府实行的营养早餐工程补助。中国彩票鼓励金高中贫困学生资助项目每年也在资助130名学生。国家电力部门每年资助十几个农村贫困学生,有的一年给1500元补助。除了国家及各类组织机构外,还有个人捐资助学。在资助学生上学这一方面,现在确实是形势大好,受到资助的人数非常多,学生不会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

学校现有学生2140人。在招生录取时,对回族学生降低20分录取,回族女生在此优惠基础上再降低10分录取。回中在刚刚建成之时,和同心一中并驾齐驱,教学条件相对好于其他学校,教学质量也还不错。2005年,回中的升学率比吴忠中学都要高很多,学生进了回中就意味着考入大学有了很大希望。他们非常愿意到回中学习,老师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现在学校招生面临着很大压力:一方面是由于六盘山高级中学与育才中学一流的教学质量极大地吸引着南部山区的学生,学习优秀的孩子往往首先填报这两所学校;另一方面回中自身硬件条件受限,学校生均面积不达标,没有标准化的操场、足球场等,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受这一硬件条件的影响,回中没有进入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随之生源严重受影响,一些本来已经填报了回中的学生家长带着孩子一看学校环境,立刻改变主意,改报条件较好的其他学校。因此,现在回中的生源在当地来说很不好,基本上是被六盘山高级中学与育才中学、银川一中、吴忠中学、同心一中、同心豫海高级中学挑剩下的700名以后的学生。尽管现在学校正在进行危房改造工程,但生均占地面积仍然不足,因此,办学仍很困难。

尽管学校生源质量差,但经过老师的辛苦努力,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平均过百。2010年是学校建校以来高考成绩最好的一次,参加高考为1198人,达到自治区二本分数线的学生有189人。

二、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

同心县豫海回民中学是一所完全寄宿制高级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兴建于2008年,2009年9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同心县建设得最漂亮的一所学校。

据该校校长陈树军介绍,同心县原有两所高级中学,即同心中学与回民中学。由于占地面积小,校舍有限,不能满足更多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的愿望,因此自治区教育厅在同心县建立了第三所高级中学即豫海回民高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室60间,多媒体教室12间,电子阅览室1间,计算机264台。图书室正在建设,网络已经开通。虽然学校在生均面积等硬件条件方面达标,但在软实力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经费短缺。豫海回民中学现有学生2600多人,绝大多数是回族学生。每位学生每一学期交住宿费80元,学费200元。学校虽为政府投资建设,但水暖电等开销需要学校自筹资金解决,资金短缺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豫海回民中学现有教职工148人,女老师86人,绝大多数为一次性的师范本科生,主要毕业于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陕西宝鸡师范学院等。教师平均年龄27.5岁,师资队伍年轻化。另外,教师中有70%已结婚,但学校只有单身宿舍,有20多位老师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同时,教师待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些都是学校办学面临的不利因素。

学校教师几乎全部来自于特岗,因此非常年轻。年轻有年轻的优势,他们有朝气,有魄力,有抱负,都想干出一番事业。但教师这个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而现在学校的年轻老师欠缺的恰恰就是教学经验。尽管教师的学历层次达标,但面对学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在教学上还有一个能否驾驭教材、提高教学水平的问题,因此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师资短缺的问题很突出。大部分老师超负荷工作,一个语文老师原本带2个班,现在带3个班。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到老师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到教学质量。应该说,这几年的特岗极大地补充了教师队伍,但尽管如此,教师还是相当紧缺。老师不敢生病,生病请假会增加其他老师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一般不会轻易请假,即使大病也要尽快返回课堂,否则会耽误学生。这就是基层教师的真实写照。

尽管学校存在着办学经费短缺、教师超负荷工作、待遇偏低等诸多问题,但学校和老师仍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学校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让老百姓认可而努力奋斗着。正是在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努力下,这所新建的学校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在近年的联考中位列同心县第一。同时,学校还特别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开展美术音乐的特长教育,为学生开辟出一条新的求学之路。

目前,学校凭借硬件条件达标,软件方面教师学历层次达标等,正在积极向自治区重点高中努力迈进,相信它的明天会更美好。

三、泾源县第一中学

泾源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泾源一中”)始建于1956年9月,1969年创设高中部。1981年秋季举办民族班,招收回族学生,故此又名泾源县回民中学。1999年,受香港逸挥教育基金会资助,又名“泾源逸挥基金中学”。2008年9月,在泾源县教育布局大调整中撤销了高中部,现为初级中学。学校成立50多年来,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研工作先进集体”、“课题质量工程先进集体”、“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德育示范学校”,被固原市评为“文明单位”、“初中示范学校”、“校风建设示范学校”。近几年,在泾源县的教学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学校现有学生1400多人,住宿学生800多人。

泾源一中

据该校校长白尚义先生介绍,泾源一中1956年建校时只有2个教学班,教室为低矮的平房。改革开放以后,与其他学校一样,泾源一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10年教学合格率为77.66%,有超过70%的学生考入高中继续学习。

1986年泾源一中成为民族中学,开办了一个民族班。当时,国家对每名民族生补助15元,这极大地吸引了农村家长,他们希望孩子进入民族班,享受国家补助。如今,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三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加之民族生每人15元的补助在今天物价翻了几番后依然没有提高,民族生对农村家长已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因此,近几年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白校长还讲到学生辍学的问题。泾源一中家在农村的孩子住宿,家长尽其所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对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导致有些学生初中没有毕业就中途辍学。对于辍学的学生,虽然每年开学伊始,各乡镇教育部门的干部、学校领导、老师都会挨家挨户去动员这些学生重新回到校园,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永远地离开了学校。

很多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都认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作为多年担任基层学校校长的白尚义先生也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说,家庭教育的缺失,使这些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在学习上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长双方的配合;但由于家长在教育中角色的缺失,使得这些问题的解决异常艰难。

白校长还介绍说,虽然学校为泾源县树立了基础教育的标杆,每年获得多个奖项,但是学校发展仍较为缓慢。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受到泾源县大环境的影响。泾源县地处宁夏最南端,经济落后,属贫困县,农民收入有限,这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另外,泾源人口较少,在校学生近2万,学生数量较少,办学规模上不去。

二是学校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学校在教师配备、教育投入等方面与邻县相比还不错,尤其是近年来特岗招聘有力地补充了师资队伍,提升了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缓解了老师断层的危机,但学校从2002年到2007年没有补充新教师,有些老教师退休、有病,而新的教师又没有及时补充进来,致使教师队伍断层,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从2007年起学校开始招收特岗教师,补充紧缺学科的教师岗位,这些具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有力地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了学校的师资水平。近几年,由于特岗的招聘,教师学历层次逐年提高,按照国家的要求,未来还会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www.xing528.com)

目前,学校老师编制已达到饱和,但师资仍很紧张。教导处没有教务员,只有教导主任一人,同时他还有教学任务。办公室只有主任一个人,他要写材料,还要给学生上课。学校唯一不上课的就是校长。在如此紧张的师资编制下,老师只要一请假,问题就接踵而来。如果是临时加几节课,教学还能顺利进行,但长期加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教学质量下降。比如女教师生孩子,有些老师大病住院等需要长期请假,一换老师,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甚至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出现学习上的抵触情绪。同样,老师也有适应学生的阶段,往往由于双方的不适应,致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

学校经费紧张也导致学校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学校制定了教学奖罚办法,但由于没钱很难施行。很多时候,学校没钱给老师发超课时费,大大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

为了缓解师资紧张的问题,学校现在还有一部分雇佣老师。由于是寄宿制学校,还有4名宿管员(男女生宿舍各有2名)和13名工人。其中,有7人的工资由学校自筹资金,女性工人每月发600元工资,男性工人每月发800元工资。由于工资偏低,也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学校难以解决的困难。

泾源一中是一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学校,有些建筑已经成为危房。如学校餐厅是1983年建成的,近30年没有翻修过。目前学校已经在筹划整体搬迁,土地征集已经完成,预计未来的新校舍会焕然一新,学校教育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海原县回民中学

(一)学校概况

海原县回民中学(以下简称“海原回中”)创建于1980年,是海原县唯一一所寄宿制民族完全中学。2002年海原回中进入自治区首批标准化回民中学建设名单,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时机,办学条件大为改观。2002年,学校实验室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有化学实验室2个,物理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现有计算机180台,其中学生用148台,生机比为20∶1。有男生宿舍63间,女生宿舍53间。学校占地面积68亩,建筑面积13048.66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实验楼、公寓楼和多功能大厅。还有标准化操场和300米塑胶跑道。

学校现有教职工163名,其中大部分教师为本科学历,超过一半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学校有3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有18个教学班,高中部有19个教学班。目前在校学生2835名,男生1461人,女生1374人,女生所占比例为48.5%。在学生总人数中,回族学生占比78.9%。有1735名学生住宿,其中男生862人,女生873人,其中回族住宿女生872人。

(二)寄宿制管理

海原回中有超过60%的学生住校学习,因此,除教学外,学生的生活及住宿管理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据学校管理学生宿舍的蒲生俊主任和值班老师介绍,学校男女生公寓分开,女生公寓有3位管理老师,男生公寓有1位管理老师。学校平时是封闭式管理,双休日休息,周末学生可以回家,星期天晚上上晚自习前到校。初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三免一补”,学生住宿免费。高中生住宿费每学期80元,学费200元。对有些低保、困难家庭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现在每个月补助150元。据蒲主任讲,享受国家补助的高中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免学费,特殊情况学费、住宿费全免;所有的学生每天早餐享受一个鸡蛋的补助;高中学生每周还有一顿伙食补贴。

说到住宿学生的管理,蒲主任讲,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是学生的家。老师本着做父母的态度对待学生,平时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进行个人生活培训。对年龄尚小的初中学生,负责管理的老师和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学生诸如叠被子等一些日常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生会还搞了一个志愿者服务,每星期无偿为学生洗衣服。同时,不定期召开宿舍会议,及时掌握并解决学生的困难。

学生住宿,学校承担着重大的安全责任,绝不能有任何纰漏。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政教处、班主任、宿舍管理老师、学生四方面齐抓共管。政教处每天督察早自习、午休、晚休。班主任每周至少进宿舍抽查两次,学期中间和期末蹲点在宿舍,高考时每天到宿舍检查。每天实行点到报告制度,每个宿舍必须每天晚上点名,应到多少,实到多少,班级、姓名在报告单上一目了然。此外,学校领导值周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高三学生的管理尤其严格,每天晚上管理老师都要到宿舍清查人数,班主任到宿舍检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学生心态,以备战高考。

为了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一个整洁、文明的宿舍环境,学校还实行奖励机制,进行“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并进行物质奖励。

(三)发展困境

在调查中笔者还结识了海原回中现任校长马忠旺先生。在和马校长的交谈中,笔者能感受到他的抱负,他对学校未来的设想,以及他对学校目前发展困境的忧虑。

1.海原回中硬件设施不足

尽管学校在2002年率先进入宁夏首批“百标”学校建设工程,学校校舍等硬件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凸显出校舍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当初对教育的前瞻性估计不足,设计学校招生规模为1800人26个教学班,而现在学校实际有2800多人近40个教学班。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贫穷,回族孩子上不起学,尤其是回族女童教育问题最为突出。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推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回族普通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过去一到开学,学校老师、乡干部要到农村动员孩子上学,尤其是动员家长送女孩读书。2008年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海原回族观念逐步转变,开始重视普通教育。这一变化体现在学校学生的增加,学校规模迅速扩张。

现在,海原回中校舍严重不足,每个班都是大班额,有学生80多人,甚至有的班级学生达到90人。如此巨额班级,必定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成绩怎么可能不受到影响?宿舍也同样紧张,每间宿舍有学生14人,有的宿舍学生睡的是大通铺,很拥挤,造成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很大不便。学校现有的一些建筑已经成为危楼,不符合校园安全标准。从外表看上,整个校园建筑已经破旧不堪。

马校长讲,海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贫困县,主要靠国家集中性项目投资来完成学校硬件建设。海原回中是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这么多年国家没有加大对高中部的投资,致使学校今天已经大大落伍。现在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特别是校舍严重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的发展备受影响。这一问题有望在“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中得以解决,现在学校的改造建设已经列入海原县重点扩建项目之一。政府已征地20亩,有望在2013年彻底改变学校的面貌,校舍、宿舍紧张的问题将得以缓解。

2.学校软实力不足

马校长认为,从2002年到2008年,宁夏的100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建设已经完成。现在已经开启了建立第二批“百标”学校工程,以此来提升民族教育。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硬件方面的建设,忽视了学校软实力的建设。一个学校的软实力包括学校的定位、教育管理思想、老师、课堂教学等,优秀的师资是学校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方面。随着海原回中高中部教学质量的大滑坡,教师人心涣散,教风、学风很差,人们已经感受到一种危机正迎面而来。

马校长刚一到学校,面临的第一要务是治理整顿,让学校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首先,重塑全校师生的信心;其次,整理全校师生内务。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过三周的整顿,学生宿舍和教师办公室卫生大大改观,师生在一个洁净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课堂教学上。因此,学校围绕着课堂教学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当时,海原回中的发展定位是要把学校办成全区民族教育的优质品牌学校。为此,学校狠抓常规管理,开展并实施了学校学科带头人和年轻教师达标计划。即新进来的年轻教师要先做到教学达标,做一名合格的老师,然后再一步步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通过评选学科带头人,希冀能够打造出属于学校自己的名师。因为没有名师的学校就不是名校。海原回中作为一所完全制的民族中学来说,要追求民族教育的优质品牌,必须要有一批在教学基本功、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一定成果的名师。就学校的现状而言,名师还达不到,充其量是有一些好老师,离名师还有一段距离。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做一名好老师呢?马校长认为,学校应该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把企业的一些管理经验引进到学校的管理中,以打破学校僵化的管理体制,改变现状。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以激励为主导的管理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包括每学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奖励科研突出的老师等。学校在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所有的钱都用到教学一线,以此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与其他高中学校不同的是,学校更注重过程,一个学期奖励一次。马校长相信:只要过程扎实了,肯定会有好结果。

由于海原一中是普通学校,高中部一个学生一年学费为400元。学校公用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转,又没有其他社会力量注入办学资金,因此学校办学经费拮据,很多奖励无法兑现。

目前学校处于治理整顿时期,发展较为困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学校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注释】

[1]白亮:《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5期。

[2]白亮:《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5期。

[3]杨军:《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对策研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