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时间:2024-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舟山市普陀区先后在桃花镇、勾山街道等地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改革试点,并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在舟山全市各乡镇、街道推广。2008年8月,在普陀区桃花镇、勾山街道等地试点的基础上,舟山市全面推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为全部工作的基础,也就是力求打好毛泽东所要求的“情况明”这一工作基础。

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第一节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基层社会矛盾频发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对我国传统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各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动力。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舟山市普陀区先后在桃花镇、勾山街道等地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改革试点,并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在舟山全市各乡镇、街道推广。舟山市的网格化治理是根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要求,从划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网格)着手,通过强化基层服务、实现基层管理重点转移,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全面创新。

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主要做法

设置基层管理网格,不留管理服务空白;组建服务管理团队,责任主体明确、边界清楚;整合党政部门和基层群众的资源,提升对基层群众的服务能力——这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核心做法。

1.设置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网格

即重建基层管理服务新“单位”:在社区(行政村)以下,全面设立管理服务“网格”,作为基层最小组织单元,实现基层管理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城乡居民都被纳入一定的“单位”之中,“单位”包揽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全部事务。随着单位体制的消解和社区居民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主体缺位问题日益显现:社区居民遇到的形形色色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既不能像以前那样找“单位”予以解决,也不清楚乡镇(街道)中究竟该由谁来负责。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由此产生了。而正是在这个管理服务的空白地带上,滋生着各种各样的基层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缺位”、清除基层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是舟山市推出网格化治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2008年8月,在普陀区桃花镇、勾山街道等地试点的基础上,舟山市全面推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网格化治理的第一步,是在乡镇(街道)管辖区以下划分基层治理网格。网格划分的总体原则是:有利于党委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社区,延伸到网格;有利于网格服务团队上门调查、面对面服务、包干负责,以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体系,提高基层综合治理水平。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社区所辖范围、村域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结合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数量合理设置网格。网格范围大小不搞一刀切,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组成一个网格,城市社区则适当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舟山市已建立2 430个基层治理网格。

2.组建网格管理服务团队

即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和党员为基本力量,吸收民警、教师、医生和志愿者为网格团队成员。

网格仅仅是基层公共服务与管理的组织载体,网格化治理的核心是服务与管理,对网格内居民提供服务与管理的主体是网格服务团队。舟山市为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一支服务团队,网格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每个网格团队由1~2名乡镇(街道)机关干部、1~2名村(社区)干部、1名医护人员、1名教师和1名民警组成。各县(区)在市委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基层群众所需,因地制宜地将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文艺骨干充实到网格团队中。到2008年年底,全市网格团队服务人员达13 565人,其中县(区)干部772人,乡镇(街道)干部2 479人,村(社区)干部2 011人,普通党员、医务工作者、片区民警、教师、渔农科技人员和乡土实用人才8 303人。服务团队的任务,是对所管理服务的群众进行至少每年两次的走访,将每一网格中所有居民的家庭状况、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群团、医疗教育、土地承包等信息资料输入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收集和处理自己“责任区域”中的问题,主动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网格团队建设,全市实现了对基层群众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精细化和快速回应群众意见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新体系。

3.建立民情信息库

即要求网格服务团队中的党员干部眼睛向下,通过摸底调查和定期走访、重点走访,收集网格内居民的各种信息,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基层民情动态信息库,为基层管理与服务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全面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1961年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如何才能做好工作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做工作要有三条:一要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这里情况明是第一条,这是一切的基础。情况不明,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搞调查研究。”(3)当前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偏差,那就是眼睛向上,密切联系领导,紧紧围绕领导,一切为了领导,导致漠视群众诉求,对基层民情不能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更不能及时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从而使群众逐渐疏远,这也在根本上削弱了党的各项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合法性。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为全部工作的基础,也就是力求打好毛泽东所要求的“情况明”这一工作基础。

(1)搞好摸底调查。根据有关规定,网格团队成员要做的第一件基础性工作,就是走村入户、搞好摸底调查,旨在随时摸清“家底”,全面了解网格内居民的所有情况,包括家庭人员的年龄、性别、教育、健康等状况,及其社会关系政治态度、职业就业、土地承包、经济收入、社保低保、计划生育、宗教信仰等情况。通过摸底调查、信息收集和分类整理及汇总,网格团队和上级党委政府充分了解的全体基层群众的各种基本信息为有效服务群众和加强社会管理提供了基础的信息支撑。

(2)进行定期走访、重点走访。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网格团队和网格党小组成员每年还要定期集中走访网格内的全体居民,农村网格服务团队每年集中走访不少于四次,城市社区网格团队每年集中走访不少于两次。除此以外,根据上级阶段性的工作任务或基层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团队人员还要不定期地进行重点走访,以了解和记录重点对象的重点事件或相关情况。通过定期集中走访和重点走访,网格团队成员能够不断丰富和更新网格内居民的有关信息资料。

(3)做好民情收集、记载和研判工作。网格团队成员和党员通过摸底调查、定期走访、重点走访、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等方式,并通过及时接收群众面对面反映和电话、短信反映等方式,充分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和诉求,并以“民情日志”的方式记载下来(每个团队每星期记载一篇民情日志),再由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加以整理归类,输入、储存到信息管理系统。在收集、整理民情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村、社区每一个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乡镇、街道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基层民情动态信息库及其民情研判系统。

民情的收集、记载和研判工作为基层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通过网格团队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地走村入户联系居民、网格内党员联系普通群众等方式,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也发生了从眼睛向上到眼睛向下的转变。

4.建立网格管理服务责任制

即以服务群众、化解民忧为突破点,结合联系包干责任制度,全面及时地回应群众的要求,切实解决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实现基层管理的重心前移和重点转移。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以服务群众、化解民忧为突破点,全面及时回应群众要求,最大限度地解决基层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联系包干责任制度。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较为普遍的一个做法是机关干部分片联系、责任包干的制度,如治安工作联系包干、卫生工作联系包干、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包干、重点信访户联系包干、归正人员联系包干、重点环境隐患问题联系包干、重点困难户联系包干、消防安全联系包干等,几乎各条线上均有不同形式的机关干部或骨干分子分片联系、责任包干的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网格化管理是我国传统的干部联系包干制度的新发展,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它将传统的联系包干制度网状化、普遍化、制度化。各条线的联系包干制度具有分割性、临时性、局部性等特点,不同地方、同一地方的各条线上做法不一、差异很大,更没有使之上升到基层管理制度化的水平。舟山市网格化治理使联系包干责任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联系包干的网状化、普遍化和制度化,并建立健全了联系包干责任制度的长效机制。

网格团队和党小组是为网格内群众提供服务、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主体,而网格即他们的联系包干责任区。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网格团队和党小组成员首先尽全力予以解释和解决,不能解决的向村(社区)和乡镇(街道)反映,大多数问题一般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解决。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定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经分析梳理交相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理,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服务人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普陀区桃花镇在2008年上半年先行试点,仅仅在半年时间中,全镇服务团队向每户居民发放“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联系卡,方便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并定期将各种情况汇总后报镇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分类、汇总、梳理,再提交党政领导班子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措施,由分管领导作出反馈意见交付部门人员加以解决和答复。仅在半年中,全镇各服务团队就累计下村走访达450余次,走访群众5 800余户,入户率达到98.4%,收集到就业、救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住宅、交通、环卫等群众意见、建议152条,及时答复和解决了123条,解决率达80.9%。截至2008年年底,舟山全市网格服务人员已走访家庭306 588户,占全部家庭户的83.9%,征集意见、建议11 616条,解决问题8 089个。

普陀区勾山街道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创造了一系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机制和方法。首先,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采取分层分类进行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由网格服务组当场进行答复或解决,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对于群众提出的诸如建房、生育、就业等事项,由网格服务组长负责向村(社区)和街道有关职能部门联系落实后进行答复(对一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询问较多的、比较关心的事项,还专门印制了办事指南,可以直接告知群众需要携带的资料及操办的手续等);对于各科室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网格服务组长会同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街道分管领导汇报后提出解决办法,并及时回复;对分管领导不能解决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由网格服务组长会同分管领导向街道主要领导汇报,经街道班子会议研究后提出解决办法;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等平台,进行协商解决。其次,在载体上突出针对性、集中解决的方式。“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是每两个月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班,组织班子其他成员及相关职能科室到各村(社区)召开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老年人代表、团员青年代表等各层面代表参加的大规模的座谈会,也吸收了一些网格服务组走访过程中碰到的反映问题较激烈、共性问题较突出的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听取民声,使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与街道领导干部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进行当面回复,并落实专人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再次,做好与街道已有载体及重点工作的结合。近几年来,勾山街道先后开展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农村基层五支队伍建设(4)、农村老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党员星级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载体丰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展以来,该街道把这些活动全部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体系之中,整合各个载体的资源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个载体和平台,与街道正在开展的一些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比如重大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任务时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十小行业整治工作中做好排摸普查的配合工作,逢年过节慰问走访活动也由网格服务组代表政府进行走访,以及对于当前的创建卫生城市重点工作,也充分运用网格服务组的力量发动全民参与。丰富的载体拓宽了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渠道,也涌现出了很多典型的事例。

例如,浦东村一个叫任军的村民,在刑满释放后发现自己家里的房屋已倒塌,无处居住,多次向村里提出要求审批建房,但因该村土地大多被征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宅基地。网格服务组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将此事向街道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考虑到其情况的特殊性,街道主要领导专门到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同想办法,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宅基地,使他及时建起了新房。为此,任军特地制作了锦旗,写了感谢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又如,在蒲岙村的走访过程中,有几户群众反映蒲岙路边五米范围内的蔬菜地上种的丝瓜不知为何无法开花结果。网格服务组和街道农业科经过实地勘测和调查,认为丝瓜、蒲瓜等属于短日照作物,在花期受到夜间路灯灯光照射后,可能会导致其生物钟紊乱,影响其开花结果,为此,邀请了有关农业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确认了这一结论。为解决这一问题,街道组织农业专家下村为群众专门举办农作物知识讲座,建议在路灯照射区域内改种玉米大豆等受夜间灯光影响较少的农作物。群众普遍感到满意,这样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再如,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处置过程中,街道临时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网格组进行责任分解,把涉及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照其所在社区和网格进行分配,各网格服务组迅速分头行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走访和摸排,在短短半天时间内就把有关情况都摸排清楚了,包括对婴儿所食的奶粉品牌、食用时间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登记,告知家长具体政策和体检时间,并进行跟踪服务,随时沟通,使整个事件处于可控状态。(5)

东港街道葫芦岛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悬水小岛,90%以上是老人,且均无社保和退休费,急需一个托老所提供养老服务。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年得不到解决。网格团队了解情况后,逐级反映情况,上级网格办公室积极整合区、街道,以及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资源,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给老人修建了一所全市设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村级托老所。党支部书记说:“如果没有网格服务团队和上级的帮助,这件事根本办不了。”

衢山镇高涂社区一湖北籍的外来孕妇,因丈夫外出捕鱼,只身一人留守在家。一天深夜,她突然觉得肚子疼得厉害,出现早产症状,在惊慌之中她向网格团队成员打出了求助电话。社区网格管理员立即通知其所在团队的医生陈武伦、计生员陈水珠、妇女主任赵梅儿赶往她家。他们发现情况十分危急,在作了必要处理后,迅速将孕妇送往医院。值班医生当即表示:“幸亏有懂行的人作了应急处理,若再晚到几个小时,恐怕孕妇和胎儿都性命难保了。”事后,该孕妇的丈夫动情地说:“是网格救了我的老婆和儿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网格带来的恩情。”(6)

嵊泗县菜园镇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把为民排忧解难放在首位,对走访中所掌握的一些民忧民难予以逐一化解。(www.xing528.com)

该镇沙河路303号居民楼七楼一住户年初发生煤气爆炸,当时在灭火中大量的水流入楼下几户居民家中,致使楼下几户居民家中的部分家用电器家具地板、墙壁等不同程度受损。受损的几户居民情绪较为激动,对此向七楼住户提出几万元的索赔。网格服务团队及时联系司法、建设、房管等部门,一方面对七楼住户受损的屋顶、地面、墙体进行修缮,防止水再次流入楼下居民家中;另一方面本着合情合理的原则对几户居民家中的受损情况进行逐一评估,根据受损情况召集几户居民与七楼住户进行逐一协调,通过几次协调,最终确定了几户居民的受损赔偿款,使这一赔偿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而居住在菜园镇横山园的600多户居民一直以来为公共设施无人维修而忧愁,他们所居住的20栋住宅楼全都建于八九十年代,因长时间没有维修,致使墙体风化、管道老化,化粪池堵塞等现象日趋突出,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给居民带来不少烦恼。而这些住宅楼大都没有物业维修基金,房屋及公共设施维修便成了一大难题,居民对此怨声载道。网格服务团队协同物业管理机构召集近百户居民,就如何解决公共设施维修问题进行了民主协商,经过协商,社区、物业和居民三方达成了相关共识,部分居民也愿意自筹资金对部分老化管道进行疏通维修,从而使困扰600多户居民的公共设施维修这一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与横山园居民一样,居住在金平社区的居民也有困扰。去年,县电力公司统一为他们更新了电表,虽然所更新的电表功率与老电表功率一样,但一些细心的居民发现,更新后的电表转速较快,用电度数比原先高出不少。居民觉得更新后的电表有问题,对此反映不断。网格服务团队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县电力部门沟通,并请来县电力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到居民家中进行现场察看,通过察看发现更新后的电表灵敏度较高,导致转速较快,属于正常现象。为了打消居民顾虑,网格服务团队还请来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相关检测人员对电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电表也不存在质量问题。然后网格服务团队协同县电力公司、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召集了部分居民代表,就更新后的电表运转及检测情况进行了通报,从而消除了居民的疑虑。

仅在2009年1月至3月,菜园镇网格服务团队就为民解忧128件难题,这些民忧民难的解决不仅赢得了民心,也促进了社会和谐,从中也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能力。(7)

截至2010年5月,舟山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团队共联系服务37万余户家庭、97万余名群众,共征集意见、建议39 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5 000余个,有效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此外,通过网格服务团队全面、深入、细致的管理与服务,网格化管理也真正实现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要求:通过网格团队对“责任区域”内居民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基层管理重心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环节前移,基层管理重点实现了从社会防控向基层服务转移。

5.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公共服务与管理的新型信息化平台,提高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管理升级的不竭源泉。舟山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招标方式由网络科技公司开发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效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也是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色,它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效能。

该管理信息系统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建立了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横向上,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础数据、服务办事、短信互动、工作交流和管理系统五个模块。“基础数据”属于内网,录入了网格内居民的家庭基本情况和个人基本情况等信息,包括居民的家庭人员、住房、就业、计生、优抚救助、党建群团、医疗、教育、土地承包、遵纪守法等信息资料,把分散、孤立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数据库,并注重信息的日常收集积累和维护更新,使政府可以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提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服务办事”属于外网,是对全体网格居民开放的一个网上办事平台,也是政府有关部门为网格居民提供服务的协作平台。“短信互动”是网格服务团队、政府有关部门与网格居民之间的短信互动平台,居民可以随时、及时与网格服务团队成员沟通、反映情况,政府有关部门与网格团队可以及时将有关信息发送给网格居民。群众诉求可以通过短信、电话或走访等方式收集后输入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理。“工作交流”是网格团队成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就网格化管理进行工作交流的平台。网格团队成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表“民情博客”,记录服务联系群众的经验做法、心得体会、难点疑点、意见建议等,促进信息互通、经验共享、困难互帮,提高彼此的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系统”是市、县(区)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所属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履职行为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协调的内部管理信息子系统。在纵向上,该系统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均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的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处理、反馈等工作。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连通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网格成员,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不仅拓展了电子政务的功能,更全面有效地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

6.实现网格化管理与现有体制的对接

与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有机结合,实现政府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的无缝对接,这是舟山市网格化治理的又一重要特点。网格化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第一,整合党政机关不同部门的工作与信息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与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提高了信息的共享水平,成为综合性、集成式的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同时,借助网络技术还实现了各部门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同。

第二,将条条块块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整合到网格化治理体系之中。舟山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把本地、本部门开展的管理服务活动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统领,强化条块协同,整合公共管理服务资源,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以勾山街道为例,近几年来,该街道先后开展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农村基层五支队伍建设、农村老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党员星级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解决了一些事关民生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三,实现“上面千条线”与“基层一张网”之间的有机衔接。原有基层社会治理体制被基层干部形象地概括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这种压力型体制下,条条各自为政,乡镇(街道)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导致一些基层干部眼睛向上,甚或欺上瞒下。舟山市网格化管理不仅实现了条条之间的协同,还使“上面千条线”汇聚于“基层一张网”之中,通过一网式服务实现了条条与块块之间的无缝对接。

7.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的体制创新,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领导与组织保障。舟山市在市一级成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五个小组:(1)综治平安组,由市委政法委负责;(2)团队管理组,由市委组织部负责;(3)城区工作组,由市民政局负责;(4)渔农村工作组,由市渔农办负责;(5)技术保障组,由市府办(市信息中心)负责。县(区)、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从而建立起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体系(如图5—1所示)。

图5—1 网格化治理领导与组织系统

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主要成效

舟山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来,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舟山市网格化管理曾做出这样的批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效明显,坚持和发展了‘枫桥经验’,完善了综治维稳机制,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为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了新的载体,既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要大力支持舟山的这一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总结,加以宣传,并在全省适时加以推广。”(8)

1.夯实了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有效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从依靠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着手,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抓住了维稳工作“强基层、打基础”这个重点,从源头上夯实了维稳工作的群众基础。这是对枫桥经验中“依靠群众”、“加强源头控制”、“化解矛盾在基层”、“事前工作机制”等做法的发展与创新,或者说,网格化治理是在传统的枫桥经验中注入了信息网络技术等新的元素,并使之与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有效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促进了基层党建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基层群众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抓手、创新了载体、明确了方向

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的需要是网格化治理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上来,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成发展的思想指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成为“网格化治理”的主要领导力量和组织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被有效纳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活动框架之中,而广大党员干部则成为网格服务团队的核心力量。由此不难理解:网格化治理促进了基层党建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及基层群众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抓手、创新了载体、明确了方向。

3.拓宽和巩固了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性改善

网格团队成员的主要工作是经常性深入群众,走访联系,了解民情。在日常走访中,群众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建议,要求政府帮助解决。在遇到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网格团队成员竭其所能,及时给予帮助解决——这是网格团队的重要职责,也是基层群众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体会最多、感受最深的地方。由于群众反映意见和问题的渠道畅通了,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一些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了,群众也开始真正把基层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密切和融洽。

4.强化了条块协同,整合了各种社会管理资源,提升了党委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我国地方政府条块关系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上级不同管理部门(条条)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导致各自为政或政出多门,社会管理资源处于分散状态,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网格化治理的一个突出成效,是借助这个新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成功地将各县(区)、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各种条块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在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一网式管理与服务”不仅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工作,而且是基层各项工作的统领。网格化治理已经成为舟山市各项工作之“纲”。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网格化治理统领各项工作,整合管理资源,强化条块协同,这使得地方党委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5.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重点转移,给“服务型政府建设”注入了具体、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勾山街道调研时,街道党工委书记说: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关键是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只要服务到位了,其他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一认识已成为舟山市基层干部的一种共识。在实践上,网格化治理的重点在于为群众提供各类具体的公共服务,它推动基层政府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工作重点转移,它用具体丰富的基层服务诠释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内涵,它也给“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一个基层样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