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图说基督教:西方文化的根植

图说基督教:西方文化的根植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045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基督教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并构成了基督教文明的主体。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两希文明”,而基督教与“两希文明”都有着深厚的渊源。现代的西方人通常把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而把自己所处的文化称为基督教文化。因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得以发掘和复兴,从这一角度来看,也应归功于基督教对它们的重视和保护。可以说,基督教已经渗入了西方文化的血脉之中。

图说基督教:西方文化的根植

045 根植于西方文化基督教

基督教文化是信仰基督教为主的人群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并构成了基督教文明的主体。基督教源于中东地区游牧民族以色列人犹太教。犹太教又是综合了两个相距较近、独立起源的不同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理论。公元1世纪,从犹太教发展出一个分支,信仰耶稣为拯救人类弥赛亚,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犹太教相信他们的上帝要解救犹太民族,而基督教要拯救全人类。基督教将犹太教从一种民族性宗教扩展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公元4世纪,罗马诞生了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在他的庇护下,基督教由屡受迫害的异教变成了正统国教。当“徒手的耶稣”战胜了“持剑的恺撒”之后,基督教逐渐征服了西方人的精神,成为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督教原来只局限于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很快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信徒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宗教。基督教文化属于扩张型的,基督教徒将说服或压服全体人类信奉他们的上帝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不断地向其他民族派遣传教士十字军,征服“异教徒”。传教士们每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内,都积极地学习当地语言,翻译《圣经》。目前,《圣经》已经成为世界上翻译文字种类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

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两希文明”,而基督教与“两希文明”都有着深厚的渊源。所谓“两希”传统之说,即认为基督教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有着直接的文化传承关系。具体地说,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而希伯来的犹太教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和精神氛围。现代的西方人通常把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而把自己所处的文化称为基督教文化。

兰斯教堂塑像

《磔刑图》

希腊罗马文明尽管与孕育基督教的犹太文明一样,都是很早就产生了,但它们被发掘和推广的时间,却比基督教要晚10个世纪以上。还值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所要复兴的希腊罗马文化,是由基督教会保存下来的。恩格斯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确实,教会保留了大量的文明,更多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果保留在拜占庭。当罗马帝国覆灭时,许多古代文明都随之消亡了,但基督教却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一如既往地流传不息。当时,基督教教会是唯一认识希腊罗马文明价值的机构,认为其中的理性成分和人性化思维是符合基督教教义的,于是做了大量的收集、抄录、讲授等工作,使其得以留存下来。因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得以发掘和复兴,从这一角度来看,也应归功于基督教对它们的重视和保护。

中世纪人文精神被基督教信仰所左右,即便是在理性化、世俗化的近现代西方,基督精神也为人文创造提供深层的滋养。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非理性主义运动之中诞生的文化巨人们,尽管以复兴古希腊的理性精神来对抗神权主宰的中世纪,但是从但丁的《神曲》到意大利三杰的绘画,从莎士比亚戏剧歌德的《浮士德》再到贝多芬等人的交响乐,从康德的绝对律令到尼采超人,都离不开基督教的底蕴。可以说,基督教已经渗入了西方文化的血脉之中。

基督教文化对现代世界文化的影响最大,不仅影响哲学、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科学发现。无论是哲学、文学,还是绘画、音乐建筑,只要是人文和艺术的创造,无一不打上鲜明的基督教印迹。

《六天使围绕庄严圣母》

在哲学领域,基督教奠定了近代西方的哲学思辨传统。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基督教哲学就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它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教育领域,基督教也为近代西方教育打下了基础。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制度都是源于中世纪的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其文化知识和多种学科也是在中世纪早期兴起的文法、修辞、逻辑、几何、数学天文、音乐这“七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欧洲历史上看,各种教育制度、机构设施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基督教会分不开的。中世纪大学所确立的一些制度,如指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以及使用教科书、学生毕业授予学位等,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一直沿袭至今。(www.xing528.com)

在文学方面,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基督教的《圣经》里吸收了丰富的遗产,留下了许多惊世巨作。从但丁到莎士比亚,从班杨到弥尔顿,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福克纳,《圣经》的影响触目皆是。《圣经》这一口充满着人类经验和人性检证的丰盛的水井滋润了所有伟大的作家艾略特写道:“如果没有《圣经》,西方文学的风华自然就无法同日而语”。的确,西方不管是中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都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造型艺术方面,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涉及基督教主题的绘画、雕塑珍品为西方文化宝库增添了奇光异彩。文艺复兴以来,在绘画内容上采用了大量基督教题材,其中也贯注了世俗精神,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以及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都堪称典范。与绘画艺术相映成辉的还有雕塑艺术,在中世纪除了圣像雕塑外,大量的作品是作为教堂的装饰性浮雕。这些作品构图考究、主题突出、形象生动、人物逼真、具有耐人寻味的宗教意蕴和永恒不朽的艺术价值。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美感。而美轮美奂的哥特、拜占庭等教堂建筑也开启着建筑师们的灵感。

《庄严登御座的圣母子》

《哀悼基督》

布兰契卡礼拜堂

自然科学领域,基督教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一方面,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在晚期的发展已经明显地衰落了,另一方面,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又进一步摧毁了古典文化。在文化一片蛮荒的情况下,正是基督教承担起了教化蛮人走向文明的重任,从而挽救、保存、传播和延续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欧洲文化的种子。中世纪的学者们充分利用了精练的逻辑工具和推理方法,增强了思想的明晰性,培养了辩论的艺术性,使逻辑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准确性。如果西方思想没有经过中世纪理智训练的准备,也就难以想象用宇宙理性或人类智力去探索自然秩序的现代科学的诞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新教改革运动对西方近代的科学革命有着积极的意义,它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欧洲科学革命,为近代科技腾飞创造了一定条件。在现世禁欲主义的观念中,一切世俗的职业劳动都被作为“善功”,而成为荣耀上帝的途径,由此便获得了必不可少的宗教道德上的认可。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并没有成为基督教的最后葬身之地,而是成为从自然神论向道德神学转化的一个中介。由于启蒙思想家的激烈而辛辣的批判,上帝赖以立足的超自然的奇迹基础被摧毁了,然而他却在人的道德本性和情感世界中找到新的栖身之所——上帝从外在的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人们内在的道德良心和情感生活的支柱。这一改变是由卢梭、康德、施莱尔马赫等人完成的。

具有现代科学思想的西方人已经不再相信死而复活、末日审判等传统教义,不再相信种种超自然的神迹启示,但是他们却把基督树立为一个道德上的楷模,把上帝看做是现实苦难的情感抚慰者和战胜苦难的巨大精神动力。在现代西方社会中,科学代表着人的理性,上帝则代表着人的良知,二者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和抵牾,现在终于达成了一种互补的默契。就此而言,基督教信仰在西方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习惯,就如同伊斯兰教阿拉伯世界、印度教在南亚次大陆、儒教在中国一样,深深地渗透在当地的文化土壤之中。

《圣母子与诸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