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基督教历经磨难独尊国教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基本上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苦难史,特别是在其发展之初的250年间(即公元64年尼禄第一次迫害基督徒,到公元313年《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基督教遭受了十次以上的大规模迫害,以及数不胜数的欺凌、侮辱和歧视。生活在公元2至3世纪的拉丁教父德尔图良曾说过:“基督徒的鲜血乃是教会的种子。”此句话道出了基督教最初几个世纪在罗马传播和发展的苦难历程。
耶稣被罗马人以煽动叛乱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不久,他的信徒将他的教诲与事迹传播到罗马,在接下来的300年里,早期的基督教在罗马的普通民众那里得到长足的发展。
基督教最初传入罗马时,并没有引起罗马人太多的注意。一方面是因为那时的罗马人对宗教的信仰非常宽松。作为庞大帝国的首都,当时的罗马充斥着五花八门、四处周游的传教士,个个都在传播自己的“神秘之道”。另一方面,罗马人往往将其与犹太教混为一谈(因为罗马最初的基督徒大都是犹太人)。这些外来宗教只要不危及罗马帝国的统治,不影响罗马人的物质利益,罗马人通常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并不予以干涉。
不久之后,罗马人开始发觉,那些所谓的“基督徒”宣讲的是一些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东西,他们似乎根本不关注财富的多少或地位的高贵与否,相反,他们对贫穷、谦卑、顺从等等美德大加赞颂。又过了不久,他们开始与宣传基督福音的男男女女们有了私下的接触,发现他们的为人处事与罗马的僧侣截然不同。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一贫如洗,对奴隶和动物友爱有加。他们从不试图聚敛财富,反倒倾其所有来帮助穷人和病人。他们无私利人的生活榜样触动了许多罗马人,使他们放弃原有的信仰,加入基督徒组成的小社团。他们在私人住宅的密室或露天的田野的某处聚会,罗马的庙宇冷寂了。
《地下墓穴里的殉道者》勒内弗(法国)
教会逐渐成长为罗马帝国之内的一个颇具影响力和权势的机构。基督教义不仅感染着许多对现世绝望的人们,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天资聪颖、精明强干的能人。这些人在帝国政府内飞黄腾达无门,却能在耶稣基督跟随者中间施展他们的领导才能。最后,帝国政府不得不引起注意,正视基督教的存在了。罗马政府原则上允许所有臣民以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寻求灵魂的拯救,但政府要求所有的宗教应该和平相处,遵循“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明智原则。但基督教教会却拒绝任何宽容和妥协。他们公开宣称唯独他们的上帝才是宇宙和尘世的真正的主宰,而所有其他的神只不过是冒名顶替的骗子。这开始引起了罗马人的反感。尤其是由于他们拒绝实施对罗马皇帝表达敬意的礼仪和对罗马人世代尊崇神明的崇拜,有些基督徒甚至拒绝履行一些必要的义务,如服兵役等等,大大地触犯了罗马人的传统观念。
《被瘟疫侵袭的罗马城》
异教徒的尸体罗列在罗马古老的街道旁。天空阴云密布,垂死者痛苦地挣扎着。画面中唯一充满生机的是红衣和黑衣的善恶两天使,善良天使正指点着罪恶天使使用厄运的长矛敲击无神论者们的房门,而敲击的次数正表示了将有多少人死在该屋内。这幅画的题材取自于19世纪一位专门编撰圣人传记的意大利作家所著《黄金时代的故事》,以骇人的恐怖讲述了公元680年发生在罗马的大瘟疫。类似的故事在漫长的教会统治历史中常被提及,以反复告诫人们不接受耶稣赎罪的人将面临的恐怖结局。
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第一次大规模迫害发生在尼禄当政时期。公元64年,罗马城遭受一场大火的袭击,大火持续了6天。据说,在罗马的14个市区中,只有4个区还是完整的,其余的区全在大火中变成了一片废墟和烧成半焦的断壁残垣。许多迹象表明,这是尼禄自己叫人放的火,目的是为了在废墟上修起一座新的宫殿。当罗马人民觉察到这场火是有人指使的时候,尼禄为了推卸责任,就把令罗马人颇为反感的基督徒当做了替罪羊。从罗马的尼禄到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迫害和镇压未曾停止,在图拉真、哈德良、派厄斯等较为宽容的皇帝之后,罗马的统治者在2世纪末对基督徒展开了新一轮的大迫害。由于耶稣本人和彼得、保罗等圣徒都是死于罗马人的屠刀之下,因此虔诚的基督徒们坚信,为信仰而殉道是灵魂上升天国的捷径。由于他们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仰使得他们与信奉多神教的罗马统治者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紧张关系中。一直到君士坦丁执政之后,这种紧张关系才得到缓解。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为止。《米兰赦令》规定了基督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并且以法律形式要求归还先前迫害时期没收的基督教教会的财产,规定星期天为礼拜日。然而颁布《米兰敕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相反,《米兰敕令》导致了基督教走向世俗化并迈向黑暗,不仅被政治所利用,而且深化了教会(教皇)权利与国家权利之间的冲突,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迎来了众中世纪黑暗时期。
从那时开始,基教得到罗马官方的正式承认,这极大地增强了它在罗马的地位。不过基督徒在罗马的全部人口中依然处于少数,大约只占5%—6%。为赢得最终胜利,使所有人信仰基督,他们绝任何妥协。形形色的旧神祇必须被摧,主宰世界的只能是基督教唯一的上帝。(www.xing528.com)
《华美的圣母》波提切利(意大利)
在遭受了长达300年的迫害之后,公元313年,基督教终于成为了罗马的国教。教皇有着绝对权威,皇帝的即位要有教皇的认可和加冕才行。从此之后,虽然基督教艺术和其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大放光彩、华美异常。但基督教实际上却逐渐进入了一个偏离基本教义的黑暗时期。
不过,基督教的最后胜利也有一丝幸运的成分。当公元5世纪,西奥多里克建立的罗马—哥特王国覆灭之后,意大利受到的外来侵略相对减少。继任哥特人统治意大利的伦巴德人、撒克逊人和斯拉夫人,他们属于实力较弱的落后部落。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罗马的主教们才得以维持他们城市的独立。不久,分散在意大利半岛的诸多残余小国便承认罗马大公(即天主教)为他们政治和精神的领袖。
《尼禄的火炬》西耶米拉茨基(波兰)
狡黠的尼禄皇帝把罗马大火后平民的愤怒转嫁到了这个还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宗教身上。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把基督徒的寿星变成了一场公开的“演出”,而这种惩罚性活动后来竟演变为公众的节日。
长久以来,画家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牺牲者身上,因为是为教堂而作,对苦难的表现有利于感化信徒。但从浪漫主义开始,先前纯宗教的场景有了世俗化的意义,对历史的客观的描述也胜过利用牺牲者说教的主观意图。
被视为对罗马帝国秩序产生威胁而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位手无寸铁的加利利人,现在却成了罗马军事力量的保护神。这是如何发生的呢?君士坦丁大帝确实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在他登基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那最初作为亵渎和颠覆等诸多指责的牺牲品,并一直被宗教和政治权威的压迫性结合所追逼的基督教运动本身,现在则在搜索“异端”,并且挥舞着恺撒的利剑来将其意志强加于“异端”的身上。
有一段时间,热爱希腊智慧的朱利安皇帝在位,他努力拯救异教的神祇,使它们免于被损毁。不过他不久在征讨波斯的战役中受伤致死。继任的朱维安皇帝重新树起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古老的异教神庙一个接一个关门大吉。接下来是查士丁尼皇帝,他下令在君士坦丁堡修建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把柏拉图创建的历史悠久的雅典学院彻底关闭。
摆脱了被迫害的地位以后,基督教会只用了80年的时间就在帝国中掌握了主动,甚至征服了皇帝。公元390年12月25日,米兰主教圣安波罗修禁止皇帝狄奥多西进入教堂,除非他公开忏悔。之前,狄奥多西为了惩罚出现暴动的塞萨洛尼基,把全体居民召集到圆形剧场,令军队封死所有出口后,大开杀戒。七千名市民无一幸免。
米兰主教如此指责皇帝,也许是为了引导他更虔诚地驱逐异教。公元380年,皇帝下令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第二年,埃莱夫西斯圣坛(异教祭坛)关闭;公元388年,僧侣们烧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公元391年,埃及的庙宇遭到洗劫和摧毁;公元393年,奥运会取消;公元394年,一切异教崇拜被禁止……这样,就将基督教置于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
《安波罗修和迪奥多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