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辽宁沈阳般若寺慈恩寺:东北最大佛寺

辽宁沈阳般若寺慈恩寺:东北最大佛寺

时间:2024-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当时此庙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文革”期间遭红卫兵毁坏,1979年后进行重修。198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阳般若寺34.沈阳市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沈阳最大的佛寺,与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之林。全寺共有房屋135间,建筑面积达2995平方米。

辽宁沈阳般若寺慈恩寺:东北最大佛寺

七、辽宁 

  33.沈阳市般若寺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般若寺巷8号,沈阳市著名寺院。辽宁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沈阳般若寺由清初高僧古林智禅师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建。古林禅师祖籍长沙,据说是大明朱氏之后,最初在四川出家为僧。大约清初被发配来到盛京,并在此修建寺庙,已便修行。此寺初建之际规模不大,后经多次扩建后修缮,特别是1924年(民国十三年)高僧炎虚接管般若寺之后,进行一次大规模修建。当时此庙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炎虚为修此庙,四出募化游说,并得到军政各界的资助,奉天省省长翟文选捐修藏经楼;军政要员杨宇霆亦提供支持;居士王琅川修山门、大殿及配殿等等。以至有今日的规模。“文革”期间遭红卫兵毁坏,1979年后进行重修。1984年10月建寺300年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198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般若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2037平方米。主要建筑为砖木结构的硬山式建筑。具有布局严谨、中轴明显的特点,在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两侧的配房,是住持室、僧舍、厨房、斋堂及接待室等。东院是祖师堂,东西配房是僧舍。整个庙宇进深三层。第一层是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坐像,殿前有一座汉白玉石碑,碑文记载着建庙的详细经过;第二层是大雄宝殿,这是整个庙宇的中心,也是最大的一座建筑。内供三世佛、观世音、文殊、普贤菩萨;第三层是西方三圣殿,该殿为二层歇山式建筑,楼上为藏经楼,楼下供奉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三圣像。西方三圣殿的两侧是大雄宝殿的后院配殿,其中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萨殿。与前两个院落相比,这里松柏参天。鸟语绕梁,营造出一种古朴、玄远的宗教氛围。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青砖灰瓦,朱红地仗,檀枋彩画,古朴典雅。

沈阳般若寺

  34.沈阳市慈恩寺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沈阳最大的佛寺,与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之林。1985年被列为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沈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慈恩寺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寺内碑文载有“天聪二年复兴古刹”字样。清顺治元年(1644)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湮没。民国元年(1912),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门、天王殿、配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民国八年(1930)最后完成大雄宝殿。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扩建和重修,寺院坐西朝东,占地约12000多万平方米。正面是山门,门内有钟、鼓二楼,往西寺院的建筑分为三路。中路最前面是天王殿,面阔三间,檩枋彩绘,朱红地仗,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弥勒、韦驮的塑像。向西依次为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

  慈恩寺东临万泉河,有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环绕,优雅而清净。院内建筑分三路:正面有山门三楹,小式硬山造,灰瓦顶。跨过山门,南侧为钟楼,北侧为鼓楼,均为歇山九脊灰瓦,楼亭为二层围廊,下为方形基座。往西则寺分三路。中路最前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小式硬山造,灰瓦顶,朱红地仗,檀枋彩画,殿前檐下左侧置木鱼,右侧置云版,殿内有四大天王和弥勒菩萨、韦驮护法菩萨塑像,殿面北两侧有卷棚式门楼。向西依次为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楼。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庑殿顶,前后廊,檀枋彩画,建在高台之上。殿内前面正中供奉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药师佛、南无阿弥陀佛,药师佛左手处供奉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阿弥陀佛右手处供奉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正殿两侧供奉各尊者像,殿内高悬幡幢,法相庄严。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是与我娑婆世界大有因缘的4大菩萨,均在大雄宝殿供奉。大雄宝殿后供奉南海观世音菩萨,菩萨法相为滴水观音造像,比丘坛,单檐歇山前廊式,灰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脊上装有“法轮常转,国泰民安”文字砖,两端有鸱吻,垂脊上有走兽。最后为藏经楼,两层硬山前廊式,面阔七间,楼下为客厅、禅房,楼上存经卷,原藏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木版藏经1600卷,弥足珍贵。全寺共有房屋135间,建筑面积达2995平方米。

沈阳慈恩寺

  剩人禅师塔

  藏有辽沈地区佛教开山之祖、慈恩寺住持函可灵骨的宝塔,位于鞍山千山璎珞峰下,今已不存。函可是遭清代文字狱的第一人,而且是生前身后两次遭文字狱之祸的清代一位的一位,因此不仅在辽南佛教史,而且在清代文字狱史上、文学上上皆有重要位置。函可(1612~1660),法号“剩人”。广东博罗人,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作为名门之后的函可,年轻时多才、好义、豪爽,原为江南名士,“倾动一时,海内名人以不获交而耻”。他27岁时因明末腐败成风、宦官专权,愤然出家皈依佛门,法名函可,字祖心,法号剩人,“剩人”的意思是希望躲避世俗世界。然而,这样并未使他完全斩断尘缘,其忧国忧民的思想仍然萦绕于怀,顺治二年(1645年)春天,剩人和尚自广州来南京,刷印藏经,正赶上清军南下,大举攻破了南京的南明弘光王朝。由于回广东的道路受阻,函可等僧人就只能久居南京。函可在朋友家躲了三年,清军南下时,他目睹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看到杀身成仁的明代遗臣,写下了传记体的《再变记》。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函可通过与其父有师生关系已是清朝大员的洪承畴的帮助,取得了回广东的印牌。然而,当函可与他的四个徒弟出城的时候,他的《再变记》和所托带福王弘光帝的书稿被清兵截获。之后,他被押解到了北京受审。清廷对他从轻发落,敕往“慈恩寺”,以示大开“慈恩”。函可被流放到了冰天雪地的盛京对佛思过,可以说,他是身陷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人。

  当时的慈恩寺的香火冷落。庙内的和尚大都是务农的,认不了几个字,连主持僧人也只能诵一篇金刚经。函可的和尚发遣来盛京慈恩寺“奉旨焚修”后,慈恩寺才起了变化。(www.xing528.com)

  到达东北的函可,思乡之情与日俱增,然而之后得到的音讯却使得函可更为伤心,他的族兄率领族属参加了东莞地区的反清斗争,清兵再次的屠城使韩家全部殉难。“几载望乡音,昔来却畏真。举家数百口,一弟独为人。”函可悲痛欲绝,写出了“我有两行泪,十年不得干”的著名诗句。当时,关内约有150万流人被陆续流放到东北:“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其中的一些江南才子们在盛京城外的村子里,用握惯毛笔的手来开荒种地;女眷们则用习惯于描眉的手,在冰天雪地之中洗衣做饭。这种难以排遣的烦闷与生活的贫苦,往往使这些失去希望的流人们常常慕名互访,吟诗论文,聊以消遣。顺治七年(1650)九月的一天,这些流人们在左懋泰的家里庆贺函可的生日,在冰天雪地里,共同的命运使这些江南人士忘记了身份的差异,以至于函可提出模仿江南才子结社的风气,自创诗社时,得到了积极响应,当时在场的僧3人,道2人,士16人,后来者8人等,共和诗32首。函可称诗社的名称为“冰天诗社”。“节旌既落心愈壮,诗卷犹存道未穷”。有一年春天,盛京干旱无雨,城内外瘟疫四起。函可亲自率领全寺的和尚去东山嘴子一带采集马齿苋、藿香草草药,挨家施送。遇到信巫不信医的,函可便采取借佛的办法,托口“观世音菩萨送来的救命草”劝人饮服,还到患者家中代煎汤药,终于使许多人转危为安。 函可极高的诗文和品行使他获得了百姓极大的崇敬。每当他讲法时,听者总是如云。除了在慈恩寺外,他还相继在普济寺等七座古刹作过道场。后来,他被奉为辽沈地区佛教开山之祖,这在慈恩寺和千山都曾留有碑记。函可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在盛京坐化,终年49岁,弟子们在千山璎珞峰为他修建了一座剩人禅师塔。

  函可著有20卷本的《千山诗集》与六卷本的《剩人禅师语录》。在他死去100多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皇帝在阅读各省呈缴应毁的书籍中,无意看到了函可的诗集,于是下令给奉天府尹,著盛京将军即速察办,搜查销毁函可的著作及有关他的记载,此“于世道人心,甚有关系”,从而使有关他的碑记等遗物都荡然无存,只有小部分诗文幸免于难。函可在生前身后遭到了两次文字狱,这在清代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函可像及其手迹

千山璎珞峰剩人禅师塔遗址

  35.营口楞严寺

  位于辽宁省营口市新兴大街,楞严禅寺始建于1922年,1931年竣工,历时九年。是主持修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的倓虚法师多方募化,彷照宁波观宗寺在原佛教宣讲堂旧址上建成,寺名取《楞严经》之意。匾额“楞严禅寺”四个大字,由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郑孝胥所写。是辽宁省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与沈阳市慈恩寺、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之林。1966年9月16日,鞍山中学红卫兵“横空出世兵团”,以破“四旧”为名,闯入营口楞严寺,扒了钟鼓楼的楼顶,烧毁檩香木雕佛像,砸坏泥塑、铜铸佛像。藏经楼所藏乾隆三年刻版、国内仅有两部中的一部《龙藏》720函、7200余卷,连同其他大乘经典计10000卷,以及唐代在斯里兰卡临摹的绫质佛像等珍贵经卷、文物全部被烧,僧人被游街示众。1978年后,由国家拨款逐年修复楞严寺。

  寺院呈规则长方形,南向,南北长164米,东西宽49米,占地8036平方米。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南北一线排在寺院中轴线上,两侧有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殿。山门为双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左右各有一耳门。越过山门便是一进院落,钟鼓二楼坐落于院前东、西两侧。钟、鼓楼皆为歇山双层飞檐楼阁式。钟楼正梁悬吊一兽首环铸铁大钟,重约二吨,钟上铸有“营口楞严禅寺”铭文。建在高一米余花岗岩条石台基上的天王殿,大殿前后有廊,后廊有一明间。殿内原来雕有勒佛一尊,其后有韦驮站像,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塑像造形生动。二进院落的正殿——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两侧为游龙戏珠浮雕塑,正中为塔式火珠,小塔正中,明镜高悬,银光灿灿。原殿内正中雕释迦牟尼佛像,右为东方药师佛,左为西方阿弥陀佛。两侧则是樟木雕刻十八罗汉像。这些木雕像今已不存,现陈列于殿内的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等铜铸佛像。铜铸十八罗汉是东北地区现存较完整的一组,这些佛像神态不一,栩栩如生,为大雄宝殿增色不少。第三进院落正中的藏经楼是寺院内最后部的一座建筑,原楼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为二层硬山券棚抱厦式建筑,楼内设有通风道,阁内干燥,适于存放经书,原藏有哲学、医药、地理等各类书籍和经卷数千册。藏经楼因1975年辽南地震遭受损坏,从1979年开始重建。重建后的藏经楼改为歇山式、大屋顶、四面回廊楼阁。寺院内还有配殿四座立于院落两侧,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形成一组完整的寺院建筑群寺。

辽宁营口楞严禅寺

  楞严禅寺塔    

  供有西藏佛舍利一粒,倓虚法师舍利五粒。

楞严禅寺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