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大臣、地方官之才(器能)
国体之流
兼有三才
三才皆微
是谓器能
子产、西门豹是也
【原典】
兼有三才,三才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①,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子产②治郑,民不能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注释】
①率:做一国的表率。国,指诸侯国,相当于今天的一省、一市。
②子产:郑子产,郑国的相国,治国有功。
【译文】
兼有德、法、术三才,但三才不精纯,德行可以做一地一市的表率,法足以治理一地一乡,权术足以权衡处理事宜,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器能之才,郑子产、西门豹就是这类人。郑子产治郑国,人民欺骗不了他;西门豹治邺,人民不敢欺骗他。
曹参,汉初大臣。字敬伯。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建立后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
比国体次一等的人才叫器能之才,适合于当一般大臣和地方官。器能之才在德行、法令、智谋方面都有一定成就,但品德不如清节家崇高,法令不如法家那么严峻,智谋不如术家之才那么宏阔奇伟,心胸目光不如国体之才宽广远大。但才能智谋都奇快而变通,能够治理一省一乡或管理一个部门,是独当一面的优秀人选。(www.xing528.com)
战国时代的西门豹是器能的典型例子。
西门豹本是一个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射箭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因为才能不小,魏文侯派他做邺县县令。为戒备自己的暴躁脾气,他在腰间扎上一条柔软的皮带,以求稳求忍求安求静。
到邺县后,他发现邺县良田肥地遍野,但人口稀少,地大物博却贫穷。细细一查,知道是地方豪绅与女巫利用“河伯娶妇”在作怪,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驱除了残害盘剥乡人的地方恶霸和“河伯娶妇”的陋习,并开渠引水,兴修水利,革新吏政,邺县渐渐富裕兴盛起来。
曹 参
魏文侯那边却经常听到告发西门豹的意见,说邺县官仓无存粮,钱库无金银,部队也缺少军事装备,西门豹把邺县治理得一塌糊涂。魏文侯到邺县一视察,果真如此,官仓没有存粮,金库没有库银,武库缺少兵器。
魏文侯很生气,责问西门豹:“你怎么搞的?说不出理由,我治你罪。”
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足。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都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他们手上。大王如不信,请让我上楼敲鼓,看看邺县的钱财粮草兵器如何?”
于是西门豹上楼敲鼓。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县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载着粮草集合到楼下。
魏文侯立刻明白了西门豹的才能政绩,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又不同意,说:“民可信而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信约,今天既然已集合起来,如果随便解散,老百姓会有受骗之辱。大王还记得‘千金一笑’的故事吧?燕王经常侵我疆土,掠我百姓,不如让我带兵去攻打燕国。”
魏文侯点头,于是发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而归。
古代有“三不欺”的说法:“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语出《史记》,三个人,都是优秀的器能之才)
郑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子。郑国以区区小国而能立于晋、齐等大国之间数世不倒,子产起了重大作用。他制定刑律,规范赋税,重视教化,虽不能与国体之才的功绩相比,但郑国也日渐富强起来,虽不足以攻敌,但犹能自保。
古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子产却鼓励大家公开议论政事,百姓一致反对,就改正,一致赞同,就支持,因此深得民心。
由此可见,器能之人才能不只在某一方面,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全才,虽不如国体那么形象高大,声名卓著,但却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有一批优秀的器能之才团结一心,何愁国家、单位、企业、公司不会飞速发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