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碾米营养分析:淀粉、水土及蛋白含量详解

碾米营养分析:淀粉、水土及蛋白含量详解

时间:2024-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米淀粉、水土和蛋白质如果按出生地和童年经历来说,我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高蛋白米VS糙米大米光好吃还不够,还得有营养,有些大米号称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但那实非大米的强项。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而大米仅为7%左右,不仅如此,大米中的那些蛋白质还会影响淀粉的排列,降低大米的口感品质。更要命的是,如果稻米中混进了大量的蛋白质还会破坏稻米的口感,因为蛋白质的存在会让稻米的结构变得更致密。

碾米营养分析:淀粉、水土及蛋白含量详解

米 淀粉、水土和蛋白质

如果按出生地和童年经历来说,我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那里可是面食故乡,餐桌上总是被花卷烙饼刀削面包围着。但是,我外婆是地地道道的云南人,正因如此,我才跟中国的另一种主食——大米培养起了感情。20世纪80年代初的零食市场还不是很丰富,于是外婆的厨艺就成了我们解馋的关键。每次蒸米饭,那饭团的滋味至今还没法忘记。一大碗刚刚出锅的米饭,趁热加入猪油和少许果子露(很久之后才知道就是香精和色素),稍凉一下,这些大米饭就在外婆手里变幻成了一个个圆形的饭团。在一旁眼巴巴看着的我,早就用衣袖在嘴角抹了好几回了。

20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那些饭团的味道,仍然会流口水,只是我全然不记得那种米究竟是什么米了。如今,市场上泰国香米日本有机大米、五常大米等,打着绿色种植标签的“米中新贵”不断涌现,让人眼花缭乱。五花八门的大米,香味、口感为何大不相同?我们该选哪个装到饭碗里呢?

你的牙齿爱什么米?

毫无疑问,水稻人类最重要的一种食物(地位仅次于小麦)——世界上每人每年要消耗掉65千克大米;全球大约有10亿人从事与水稻种植有关的工作;如果水稻突然绝种,至少有15亿人会陷入饥荒。这些简单的数字,足以让水稻四平八稳地坐在“社稷坛”上接受朝拜。谁曾想,它们的祖先不过和稗草一样,就在湖沼边的淤泥中恣意疯长。

虽然大米的口感味道都有不同,但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吃到的米饭都是由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提供的。当然,如果你有机会深入非洲,还有可能吃到它的兄弟——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的籽粒。不过,后者的产量和种植面积都不及前者。如今,亚洲栽培稻大有一统江湖之势。

基因组检测技术之前,面对纷繁的稻米品种,连分类学家都搞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没办法,粳米的圆润清爽、籼米的纤细柔美、糯米的软糯鲜甜完全不像是从一个娘胎出来的种子。还好,目前的分析技术已经可以帮助我们查到它们的家谱,所有这些稻米都来自一个祖先——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变化竟然是一个基因的缺失。

野生稻同其他禾草一样,种子成熟之后就会随风洒落(如果没感觉,去抖抖干黄的狗尾草吧)。更麻烦的是无法确认它们究竟什么时候成熟,如果每天去收集一点,那些稻米恐怕还抵不上消耗在田里的食物。还好,普通稻米“种子散播”的基因总有出错的时候,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亚洲栽培稻。

经过对粳米、籼米进行基因分析,最终确定这俩兄弟是从不同地域的普通野生稻群体中起源的。

不管是粳米,还是籼米都有糯性和非糯性的品种。有人喜欢非糯米(米粒较短,东北大米大多是这种)的颗粒分明,有人喜欢糯米的黏黏糊糊,这都是淀粉的把戏。米粒中的淀粉有两种,一种是像头发丝一样的直链淀粉,一种是像树杈一样的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喜欢吸水,一吸水就膨胀,并且相互之间联系很少,正是它们的存在保持了大米的干爽和蓬松,以及适度的硬度口感,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变凉“回生”的米饭变得死硬;而支链淀粉则温顺得多,黏黏的糯米饭就是支链淀粉的杰作了。想软想硬,或者软硬通吃,要看牙齿对淀粉比例的喜好了。

一方水土一方米

不过,人们似乎并不关注这样的植物学分类,倒是更关心大米的产地。包装袋上醒目的字眼都是“泰国香米”、“东北珍珠米”、“天津小站米”,那么不同地区的大米真的有区别吗?当然有!不为别的,因为品种对地域的适应性是不同的。

粳稻比较适合在高纬度地区或者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区域种植,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更适合北方种植,所以我们买到的东北大米一般就是粳稻了;而籼稻呢,适合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所以更适合南方的水土,包括泰国香米在内的各色南方大米多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了。

这样的解释可能有投机之嫌。不过,不同产地的气候和土壤对于稻米的品质有没有影响呢?确实有。

首先,富含钾、镁、硅、锌的土壤可以种出味道更好的大米。其中,氮肥的存在可以提高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但如上文所说,这样的大米口感会稍差;而与之相反,镁可以降低蛋白质的含量,提升米粒的口感。(www.xing528.com)

其次,光照对于米粒的饱满度贡献也很大,毕竟这是米粒中糖类的根本来源。只有在稻米灌浆的时候有充足的光照,才会有饱满的米粒,同时会提高直链淀粉的含量,影响大米的口感。当然了,温度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在稻米成熟期,温度保持在21~26℃可以显著提高稻米米粒的完整性。

相对于口感,大米的香气显然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追求了。米饭味可不简单,包含有醇、醛、酸等各种化合物达100多种。不过,起主要作用的被认为是2-乙酰-1-吡咯啉,而这种物质在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可以提高其含量。所以,很多人觉得东北大米好吃,并非只是出于乡土感情。

高蛋白米VS糙米

大米光好吃还不够,还得有营养,有些大米号称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但那实非大米的强项。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而大米仅为7%左右,不仅如此,大米中的那些蛋白质还会影响淀粉的排列,降低大米的口感品质。吃个鸡蛋,来块豆腐,蛋白质和氨基酸就都有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稻米中混进了大量的蛋白质还会破坏稻米的口感,因为蛋白质的存在会让稻米的结构变得更致密。这样一来,在煮饭时水分就很难渗入,也就很难让稻米产生蓬松柔软的口感。这样煮出来的大米饭,可能会有嚼夹生饭的感觉吧。

如果说高蛋白大米是影响升级版,那糙米就算得上是营养找补版吧。这个糙米能有多少营养呢?很久之前,我听外婆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孝顺的媳妇,独守空闺,伺候着她的婆婆;这个善良的女子每天都煮米饭,然后把米捞给婆婆吃,自己只喝汤。结果是,婆婆变得骨瘦如柴,而媳妇却是容光焕发。”于是,我很听话地把小碗里的米汤都喝干净。现在想来,这对婆媳应该是历史上第一对B族维生素摄入实验的对照组,并且得出了可靠的结论。水溶性的维生素B对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的话,那比那个在1886年发现米糠可以治疗脚气病的荷兰医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恐怕要早得多。

如今,这个发现被宣传得如神话般传奇,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糙米。在贵州的山里,我专门尝过那些没有精磨的米,那种口感真的会让人打消端起饭碗的欲望。据说糙米的维生素B2含量是精米的7倍,看似差异巨大,但是100克普通精米的维生素B2含量只有0.06毫克,那同等糙米的含量顶多为0.42毫克。而100克猪肝的维生素B2就有2毫克之多,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想补充维生素B2,还不如来碗猪肝粥,口感又好量又足。

如今,我们的食物来源已经极大丰富了。从蔬菜肉蛋中获取的维生素,已经远远多于米糠中的那丁点。这么看来,要吃精米,还是吃带米糠的糙米,更像是个概念炒作。

在吃饱喝足之时,我们对大米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不管怎么说,保证足够的供应量是第一要务。杂交水稻的出现,大大缓解了粮食的紧张。当然,最初所选的父本和母本都得是高产量的,至于好吃不好吃也就顾不上考虑了,为了保证产量,还得农药化肥一起招呼。

日本有机大米能卖出每千克上百元的天价,据说就是因为它们是用农家肥滋养,靠鸟儿除虫种植出来的。话说回来,转基因水稻也算得上是“少用化肥农药”的自带生物杀虫剂的“有机水稻”。虽然转基因的安全性广受质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吃出问题的报道。而讨论的前提,在于我们获得足够的选择以获得足够量的粮食来填饱肚子,这样我们才能品出大米安不安全、好吃不好吃。

美食锦囊

好米煮出好味道

要将好米变成好饭,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在煮米饭前期,要让米粒的含水量提高到30%(很多人习惯在煮米饭前浸泡一下,也有同样作用)。但此时的火力不宜大,否则米饭就会发黏。在米粒吸饱水分之后,要用大火让米汤尽快进入沸腾状态,这样才能使水分更迅速地直达米粒核心,而不是在米的表层瞎转悠。在米粒吸饱水之后,维持高温状态(98℃)20分钟,就可以吃到可口的米饭了。现在的智能电饭煲,都能帮我们搞定这些转换。偶尔体验一下手动的乐趣也不错。

最后,加水量要合适,通常在米面以上“一个指节”深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