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陆军导弹种类及实战验证

陆军导弹种类及实战验证

时间:2024-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导弹已成为现代战争中地位显赫的宠儿。该导弹使用改进型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地面支援设备和发射装置。海湾战争中,该导弹共进行了30多次的成功发射,使其通过了实战的检验。主要原因是常规弹头的爆炸力不大,有效杀伤半径小。

陆军导弹种类及实战验证

第三节 导弹的种类

导弹是一种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导引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弹头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导弹通常由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弹头系统和弹体结构四部分组成。

导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可按导弹的用途、最大射程、战斗部类型、发射点和目标所在位置、弹道形式等特征进行分类。陆军地面部队使用的导弹,按用途可分为地地战术导弹、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

一、地地战术导弹

地地战术导弹是从地面发射,用以攻击敌陆上战役纵深数十千米至数百千米内重要目标的远程战役战术兵器。射程一般在1000千米以内,威力大,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突防能力强,既能发射常规装料弹头,也能发射核、化装料弹头;机动能力强,可全天候作战,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敌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的巨大损失。导弹与地面指挥控制、探测跟踪、发射系统等构成地地战术导弹武器系统。

德国是最早研究与使用导弹的国家,于1943年成功地研制了V-1巡航导弹,并于1944年6月13日首次袭击英国,引起震撼。随后又发展并使用了V-2弹道导弹。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导弹发展最先进的国家,法国、印度等国家也在加快发展步伐。导弹已成为现代战争中地位显赫的宠儿。

长矛”导弹

1.美国的地地战术导弹

美国实际上也很早就开始了火箭技术的研究,1923年,哈茨·戈达德博士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火箭,但从那以后,美国的火箭研究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36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集合了一个五人火箭研究小组,才重新开始了美国火箭技术的研究。

受到二战曼哈顿”工程的影响,加上在二战中美国一直致力于火箭筒的武器研究,美国没有先于德国研制出来导弹。在二战中,美国看到了德国导弹武器的威力,德国一投降,美国便大量地掠夺德国的导弹技术资源,美国除了获得了大量的导弹技术资料外,还俘虏了以冯·布劳恩工程师为代表的近百名德国导弹技术专家,有了这些资源,美国的导弹很快研制出来,美国的第一枚导弹“下士”地地导弹于1945年试射成功。

1947年到1953年,美国相继研制了M4“长曲棍球导弹”、“诚实约翰”(Honest John)和PGM-11“红石”(Redstone)地地导弹,并且从1954年到1958年陆续列装部队。

1955年,美国研制成功新一代“中士”导弹。该导弹全长9.1米,弹径0.76米,发射质量3000千克,最大射程160千米,战斗部为普通装药或核弹头,采用简易惯性制导方式,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959年取代“下士”导弹装备部队。

20世纪60年代初,美研制成功“潘兴”-1(Pershing Ⅰ missle)导弹,1964年列装。该导弹的长度为10.51米,弹径1.01米,发射质量4600千克,最大射程724千米,采用全惯性制导,命中精度400米,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1971年,“潘兴”-lA(Pershing Ⅰ A missle)导弹列装。导弹的制导和控制系统改为数字式,采用铸铝的空气舵,改进了地面设备,增加了导弹的可靠性越野性和快反能力,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增强了导弹的威慑力。

1985年底,“潘兴”-2(Pershing Ⅱ missle)导弹列装。该导弹弹长10.5米,弹径1.01米,发射质量7.26吨,最大射程为1800千米,服役至1991年。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1972年开始服役的“长矛”(Umkhonto)导弹为短程、两极液体燃料地地弹道导弹,可以空运和浮渡,主要用作师或军一级战术火力支援武器。其最大射程为75千米(常规弹头)/130千米(核弹头)。

美军新一代“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是一种近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1991年开始装备美陆军部队,以替代“长矛”(Umkhonto)导弹。该导弹弹长3.96米,弹径0.61米,最大射程150千米,命中精度30~225米,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用于布雷、反装甲、打击敌方前线纵深目标。使用环型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和雷达指令修正。该导弹使用改进型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地面支援设备和发射装置。海湾战争中,该导弹共进行了30多次的成功发射,使其通过了实战的检验。

2.前苏联的地地战术导弹

前苏联导弹研究的历史与美国有些类似,也是很早就开始了火箭技术的研究。它和美国一样在二战的战场上同样在致力于火箭武器的研究上面,德国一投降,它便和美国抢夺德国的导弹技术资源。前苏联除了获得了大量的导弹技术资料以外,还获得了德国V-1、V-2导弹的导弹实物,有了这两枚导弹实物,前苏联导弹的研究也有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1948年前苏联研制出SS-1导弹,并于1950年装备部队。

SS-1导弹

SS-1导弹的最大射程300千米,弹长14.96米,弹径1.65米,发射质量13.5吨,采用惯性制导和液体火箭发动机。

SS-2导弹是SS-1的改进型,可靠性大为提高,于1950年开始装备部队,最大射程为600千米。

SS-3导弹于1954年研制成功,最大射程1200千米。(www.xing528.com)

其后,前苏联又研制成功了著名的“飞毛腿”(Scud)导弹。“飞毛腿”导弹是短近程、单级液体燃料地地弹道导弹,有A、B、C、D四个型号。最初研制的是A型,1957年开始服役。1965年B型开始装备部队,并逐渐取代了A型。C型是换用轻弹头增大射程的型号,D型是精度试验弹。各型的动力装置都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可贮推进剂。制导方式均为惯性制导。A型最大射程为180千米,B型最大射程为300千米,C型最大射程为550千米,D型最大射程为300千米,且命中精度最好。

“飞毛腿”(Scud)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和地面设备两大部分。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机场、导弹发射场、通信指挥中心、仓库、兵力集结地、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它可在预先测定发射点位置的阵地上发射,也可在未经勘测的阵地上发射,但发射准备时间较长。

配备常规弹头的“飞毛腿”(Scud)导弹曾在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局部战争使用,但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常规弹头的爆炸力不大,有效杀伤半径小。但前苏联并未放弃“飞毛腿”导弹,一直对其进行改进。

薄板”导弹(SS-12导弹),是“飞毛腿”B型导弹的改进型,于1969年开始装备前苏联陆军部队。该导弹为近中程、单级液体燃料地地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达700~800千米,命中精度900米。

圆点”导弹(SS-2l导弹),于1976年服役,最大射程为120千米,命中精度50~100米,采用固体发动机,装在一辆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具有越野机动和水陆两栖运动的能力,可作陆地机动发射,可携带常规弹头、化学弹头和核弹头。

1980年后,“蜘蛛”(SS-23)导弹装备部队。SS-22和SS-23导弹是前苏联后来列装的改进型导弹。根据苏美签署的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射程在500~5500千米)条约,1991年6月前SS-22和SS-23导弹已全部销毁。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军部署的地地战术导弹的射程都在500千米以下。

现在,前苏联“蜘蛛”导弹(SS-23)的转世之作——SS-26“伊斯坎德尔”导弹已经完成试验,这种导弹采用了全新技术,即使由美国“爱国者”导弹织成的反导“天网”对其也无能为力。该导弹已开始装备俄军

3.其他各国的地地战术导弹

法国“普鲁东”战术导弹

法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地地战术导弹,主要有“普鲁东”(Pluton)和“超普鲁东”(又称“哈德斯”)两种型号。前者最大射程为120千米,1974年装备部队;后者最大射程为480千米,1992年装备部队,陆续取代前者。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于1993年6月撤出现役。

印度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运载火箭和地地战术导弹。80年代初开始研制“大地”战术支援导弹系统,1995年装备部队,有SS-150、SS-250和SS-450三种型号,最大射程分别为150千米、250千米和450千米。

巴基斯坦在借鉴外国导弹装备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研制了“哈塔夫”(Haif)系列地地战术导弹。

以色列的导弹大多是从美国进口或借助美国技术自行研制的。现装备的地地弹道导弹有美制“长矛”(Umkhonto)导弹、自行研制的“杰里科”(Jericho) I型导弹。

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最早开始研制导弹的国家。它目前拥有大量的苏制地地战术导弹,主要是“蛙”式系列导弹和“飞毛腿”(Scud)系列导弹。埃及自行研制的导弹有“萨克尔”(Sakr)-80,最大射程80千米。

二、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主要由战斗部、制导系统、动力装置和弹体等组成,是用于摧毁敌坦克装甲车等目标的导弹,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可以从地面阵地、车辆、飞行器上发射,尤其是被装上直升机后,成为了高度机动灵活的空中反坦克火力,可不受地形限制大范围快速机动,对赢得反坦克作战的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坦克导弹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式反坦克武器,迄今为止研制的反坦克导弹已发展了四代,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反坦克手段。最早的反坦克导弹是二战后期德国研制的代号为X-7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外军现役反坦克导弹主要是第二代产品及其改进型和第三代产品。

AT-4反坦克导弹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于20世纪60年代装备部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采用目视瞄准、红外自动跟踪、有线传输指令的制导方式。其改型弹主要是提高了破甲威力和抗干扰能力。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投入使用,主要采用激光半主动、激光驾束、激光指令等制导方式,有的具备部分“发射后不管”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列装的美国“标枪”(Javelin)导弹是世界上现役唯一一种第四代产品,代表着反坦克导弹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

“陶”式反坦克导弹

现役反坦克导弹均配用聚能装药战斗部,最大破甲厚度一般在500~800毫米之间,有少数改进型达1000~1300毫米,美国的“海尔法”(Hellfire) AGM-114导弹达1400毫米。为了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装备使用的反坦克导弹多数都配有双级串联式战斗部。另外,瑞典的“比尔”导弹(RBS-56 Bill AT Missile)配用斜置式聚能装药战斗部,能实施掠飞攻击方式,从装甲防护薄弱的顶部击毁坦克。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轻型弹600~1500米,中型弹2000~2500米,重型弹4000~5000米,有的机载重型弹可达9000米。

美军现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主要有“陶”式(TOW AT Missile)、“龙”式(Dragon AT Missile)、“海尔法”(Hellfire)、“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陆军现装备的反坦克导弹主要有AT-4、AT-5、AT-6、AT-7、AT-9、AT-10、AT-11和AT-12反坦克导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