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月下的伊斯兰—阿拉伯哲学讨论

新月下的伊斯兰—阿拉伯哲学讨论

时间:2024-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1400多年的伊斯兰教,几千年的印度教要古老得多。而1400多年的伊斯兰教却是在旌旗猎猎、金戈铁马中步入近代的,这就使他们更多的是对实用的考虑而无暇纯哲学的思辨。伊斯兰—阿拉伯同样有着灿烂的文明,只是境域严酷,征战纷繁。一位伊斯兰智者感叹道,宗教告诉我们,人类的机会在于,把偶尔瞥到的洞见转化为长存的光明。伊斯兰学者不是不去思索,而是伊斯兰世界的境况让他们太注重实用主义哲学了,而淡化了这种“纯哲学”的思辨。

新月下的伊斯兰—阿拉伯哲学讨论

第六章 存在主义与实证主义哲学的研说——关于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讨论

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在谈到印度教时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人问我在什么样的天空下,人的心灵……对生命中最重大的问题做过最深刻的思考,而且已经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找到了解答,是值得被那些甚至研究过柏拉图康德的人注目的——我就会指向印度。假如我再问自己,对我们这些几乎完全受希腊人罗马人以及闪族之一的犹太人的思想所教养的人来说,什么文献最有匡正的效果,而最需要它使我们内心生命更完美、更全面、更普遍,事实上是更人性化的一种生命……我会再度指向印度。”(1)我们对缪勒先生的这段评述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相比1400多年的伊斯兰教,几千年的印度教要古老得多。富庶的南亚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相对的闲暇时间和对事物认识的归纳与思辨,因此,在许多领域为人类作出了非凡贡献。其内涵丰富,形式缤纷。而1400多年的伊斯兰教却是在旌旗猎猎、金戈铁马中步入近代的,这就使他们更多的是对实用的考虑而无暇纯哲学的思辨。伊斯兰—阿拉伯同样有着灿烂的文明,只是境域严酷,征战纷繁。一位伊斯兰智者感叹道,宗教告诉我们,人类的机会在于,把偶尔瞥到的洞见转化为长存的光明。可是我们所处的境况让一切变得很无奈。所以,傅佩荣教授说得好,我们要探讨人性,若要趋于它完美,就须解除其限制、厘清其定位,并且安顿其过程。我们把它说得再浅显些,人性原本是不完美的张爱玲有句名言,“生命之短,磨难之长”,因为人生苦多于乐,最后又难免走向死亡。那么,人性的潜在的能力究竟是神还是魔?要如何使个人定位的恰到好处呢?然后,落实在具体是人性中,应该怎样活出个意义?是真正意义的生活还是苟且的生存?“存在”(Being)对人意味着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生命高位取向?伊斯兰学者不是不去思索,而是伊斯兰世界的境况让他们太注重实用主义哲学了,而淡化了这种“纯哲学”的思辨。所以,才显不出山露不出水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