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伊斯兰—阿拉伯哲学讨论:对理性主义扼要评述

伊斯兰—阿拉伯哲学讨论:对理性主义扼要评述

时间:2024-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理性主义思想家在诠释伊斯兰与理性和科学并行不悖的情况下,认为理性是此岸世界的权威,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有效的手段。

伊斯兰—阿拉伯哲学讨论:对理性主义扼要评述

第四节 对阿拉伯理性主义哲学的扼要评说

理性主义传统是伊斯兰文化中蕴藉着厚重凝神的血统,它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诸如神秘主义、伊斯兰激进主义的遮弥,但它无疑是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构成的伊斯兰传统价值现代超越的又一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理性主义思想家始终认为,伊斯兰是理性与科学宗教,即便是科学与宗教的契合也并不总是矛盾的,就看怎样对待两者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大自然、宇宙、天地万物都是按其规律有序运动的,人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有能力认识这一秩序的生灵。所以,穆斯林就应该学习伊斯兰历史知识,按照《古兰经》的旨意去认识世界,这就是唯一的使命。《圣训》有言:“你们应该常常同学者座谈,听听博士们的言论,因为安拉借智慧之光,使其已毁灭的人心再生,宛如借甘霖,令枯萎的大地繁荣一般。”哲马鲁丁·阿富汗尼把宗教视为一种信仰的理性主义体系,而宗教信仰的基础则可以用理性来加以证明。在阿富汗尼看来,在所有的宗教中,伊斯兰教是最完美和高明的,因为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能够完全地被理性所证明。伊斯兰教提倡理性,它的宗教仪式也是基于理性之上的,它的经文则表明理性能产生幸福,而无知则会导致痛苦。

理性主义思想家在诠释伊斯兰与理性和科学并行不悖的情况下,认为理性是此岸世界的权威,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有效的手段。阿威罗伊主义就认为世界正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着的,况且人是有理性的,只有通过理性靠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人类才可获得真正地幸福。因此,“祷告就是不需要的,无目的的,人应该依赖人的能动的积极性,提高认识自然规律。”(14)这也就是说,除天启信条以外,任何事物都要受理性的检验和判断,即使是宗教也不例外。阿拉伯思想家们认为,从伊斯兰的角度看,人类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性追求而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在理性主义看来,人之所以行善全在于理性,人的理性经验具有审视和区分善行劣迹的能力,因此,人类不应该依据信仰而是依据理性来判断善恶。伊斯兰教认为,人的智力方面本质是由心智和理性构成,《古兰经》倡导世人要经由试验或经验、沉思与观察而热心地去探求知识。《古兰经》就劝告人们“你们要观察天地之间的森罗万象。”(10:101)这意味着大自然与整个宇宙都是始终敞开着的知识与真理的宝库,人应该努力去求取多方面的知识并探索真理,这就在经典的意义上确定了理性在人认识真主和宇宙真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伊斯兰教还主张人应该积极地进行理性思考,信仰不应是盲目的模仿,而是经过认真的学习和辛勤的努力。来充实知识方面的财富,从而再以理性确立对真主的信仰。作为经典,《古兰经》理性思考的倡导使得自身传统不仅给理性以一席之地,而且提倡用理性去认识自然和宇宙,创造人世的幸福。所以,重理性的哲学和文化传统,就成为伊斯兰文化中绵长厚重的理性主义传统。这也就不难理解著名哲学家穆罕默德·阿托夫·伊拉克为何极其重视理性主义传统在伊斯兰传统及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他认为,只有坚持理性方可推动伊斯兰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前行。他奋力疾呼,应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别无性质,或坚持,继续沿着文明的方向前进,我们便可得以生存;或者背离理性,我们便只能僵化和死亡。人类只能在这两者之中选定或确认自己的方向。

伊斯兰的内在价值,可以这样加以概况:既是一种价值体系,又是一种人际伦理道德传统;既为穆斯林提供一种精神憩息的可能模式,又试图关注此岸世界的现实生活;既承认人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并赋予无限的可能性,作为一种精神慰藉,在其教诲深处流露出人本主义的光彩,它又关注人的物质存在并鼓励人们为满足这种多维的可能存在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这又使伊斯兰文化中深蕴着理性主义之传统。所以,归根结底,作为一种文化而言发生和发展是离不开特定的精神理想作为自己创造的泉源。文化的演绎是传统的绵延,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斯兰传统的现代超越虽肇因于西方文化的外部挑战和冲击,但它同样离不开自己的精神母体和特有的文化传统,因为它仍需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和创造进取的泉源。这一点是伊斯兰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宗旨。

倘若说人本主义只是凸显了人的价值创造和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那么,理性主义又为伊斯兰道统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合理解析。前者或以极大的认同功能和精神至诚感召来唤起伊斯兰的自救进而完成文化背景下的超越,而后者正是试图从伊斯兰传统价值中发掘出新的价值来接续现代文化失范和多元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断层,因此,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在伊斯兰传统价值创造转换这一层面上,有着其独特的精神源泉和价值,进而成为建构伊斯兰传统在现代创造性转化和超越的基本动力。

在现代文化背景下考查伊斯兰传统价值的复兴与超越,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问题,而这一关系外露在一种宗教尚未取得外化机制的伊斯兰传统中就变得尤为明显。可以肯定地说,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任何一个终极关怀系统要想超越现代化而肯定自身,首先就必须适应现代化趋势,在文化和价值层面上肯定现代化的一些基本文化元素,这就是所谓超越的文化前提。

现代化不是西化,因为每个社会的传统内部都有发展出现代化的可能,所以现代化是传统的制度与价值观点在功能上对现代性的要求不断适应的过程。这样一种界定实质上是在强调,任何一个成功的现代发展范式绝不可能完全照办异质文化土壤发展起来的现代范式,更不能是现代的简单移植。传统与现代是生生不断的联系体,适应现代性只有不断借鉴、改造和创新才可成为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

伊斯兰国家的现代探索所蕴涵的不是消极地对伊斯兰传统的彻底摈弃,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伊斯兰传统生发出正面的功能即如何提供现代创造的源泉。因为伊斯兰文化传统自身就具有也应该具有能够为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思想和现实的可能模式,这意味着这种不断地对现代化的适应和超越既不是对西方现代文化范式采取简单的接受和盲目的认同,也更不是对自身的文化传统的自暴自弃,而是在对传统认同的基础上对传统与现代、伊斯兰与西方文化范式的双重超越。就伊斯兰现代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只是在反对前者即传统认同上做了努力,而伊斯兰理性主义则在文化模式的双重超越上进行了大胆而富于创新的有益探索。当然,伊斯兰在摸索与实现现代化的路还很长,很长……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卷,第96页,第124~12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北京。

(2)《费尔巴哈哲学选集》,下卷,第221~222页,三联书店196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24~12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www.xing528.com)

(4)穆萨·穆萨维:《阿拉伯哲学》,第59~60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同上书,同上页。

(6)参见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第228~230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穆萨·穆萨维:《阿拉伯哲学》,第176页,商务出版社1997年版。

(8)参见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第368~369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引自《征服黑暗、拥抱明天——纪念“阿拉伯文学之拄”塔哈·侯赛因诞辰100周年》,《文艺报》1989年11月25日

(10)参见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第374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希提:《阿拉伯通史》,第512页,(邮寄资料)。

(12)参见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第383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参见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第382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奥·符·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第7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