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月扬州,烟花绽放,图说长江

三月扬州,烟花绽放,图说长江

时间:2024-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045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而不属于扬州。为领略这里的胜景,隋炀帝本人也曾以观赏琼花的名义三下扬州。链接传说隋炀帝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政权崩溃,隋炀帝死于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能再次移送扬州。明清鼎革之际,战乱不已,曾经繁花似锦的扬州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三月扬州,烟花绽放,图说长江

045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那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滚滚长江,渲染出一幅意境开阔、明快爽朗的送别场景。

康熙字典中关于“邗”的解释:《左转·哀公九年》,吳城邗,沟通江、淮。

“扬州”一词最早见于何处?当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尚书·禹贡》载:“淮海唯扬州: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其中,“淮”就是指淮河,而“海”指东海,“江”则指长江。作为《尚书》所载九州之一,扬州幅员辽阔,可谓是北起淮河,南到大海,包括今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传说中,禹精心治淮,使彭蠡泽能够蓄水,于是连鸿雁之类的候鸟也都把家搬到了这里。由于江水被疏导入大海,这里多年来为害一方的水患也平息了。于是,这里变成了一片水草丰茂、物产丰富、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

扬州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当年,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破越都(今浙江绍兴),报父亲阖闾被杀之仇,志得意满,于是准备北上齐国晋国争雄,成就霸业。可是,从地理条件上看,吴国离齐国还很远,离北方的霸主晋国就更是征途遥远了,怎样才能把国内的粮草辎重远远不断地运到前线,这是摆在夫差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踌躇满志的吴王,在公元前486年开凿邗沟,将长江和淮河连接起来,打算通过这条通向宋、鲁的水道进逼中原。同时,沿着这条水上生命线,夫差修筑了一系列的堡垒、城池,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就是位于今天江苏境内长江北岸“邗城”,这就是今天扬州的前身。从那时候算起,扬州城到今天已经有将近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了。夫差给它起名为“邗城”是因为这里曾是古代“邗国”的故地。

四桥烟雨图 清·《扬州画舫录》

后来,夫差穷兵黩武,目空一切,忽视了“卧薪尝胆”、矢志复仇的勾践,终于在十三年后的公元前473年,吴被越国所灭,夫差也自杀身亡。吴国的霸业随着夫差的死而终结,但夫差开凿的运河却造福后人。运河沿岸的堡垒城池逐渐由军事据点发展成商业重镇,日后人文荟萃、繁花似锦的扬州城就此发展起来。

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而不属于扬州。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在广陵修建迷楼,并于618年死在这里。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扬州作为运河交通的要冲,漕运、盐运的交汇点,东西南北水路交通的中枢以及对外贸易的陆海通路连接点,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东部的经贸重镇和手工业生产中心。为领略这里的胜景,隋炀帝本人也曾以观赏琼花的名义三下扬州。

唐代国力鼎盛,扬州也达到了极盛的巅峰,曾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门户。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和手工作坊。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扬州也成为我国漆器玉雕的发源地之一;此外,剪纸、刺绣、布绒玩具和盆景艺术也使扬州名扬天下。当时内地的货物、商品,可顺长江而下,由扬州直航海外,东通日本,南至南洋,西达大食(阿拉伯帝国)、波斯。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外水陆交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唐代扬州和大食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

链接

传说隋炀帝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政权崩溃,隋炀帝死于扬州。因而有“花死隋官灭,看花真无谓”的说法。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内题下“无双亭”。宋朝的张问在《琼花赋》中描述它是:“俪靓容于茉莉,笑玫瑰于尘凡,唯水仙可并其幽闲,而江梅似同其清淑。”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能再次移送扬州。到元朝时,历经兵灾战乱,琼花彻底绝种了。

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原物虽已不在,但扬州人把一种叫“聚八仙”的花视为琼花,当做市花精心培育呵护。如今,沿湖岸边洁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聚八仙花了。

扬州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大发展:广陵书院、梅花书院、扬州书局随之兴起;雕版印刷业十分发达,如九百卷的《全唐诗》就是由扬州书局刻印的。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扬州也可圈可点。唐代中华文化辐射东亚,日本来华求法求学的“学问僧”多半由此登岸。唐朝著名高僧鉴真和尚也是扬州大明寺的僧人,当年他从扬州港出发,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晚唐时,新罗人唐崔致远在扬州为官四年有余,回国后,把唐朝的服饰、礼仪传播到新罗。忽必烈统治时期,马可·波罗管理扬州城达三年。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友好使者把西方的文化传到了中国,也向西方世界展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宋元以后,长江河口逐渐东移,扬州的经济地位开始下降。明清鼎革之际,战乱不已,曾经繁花似锦的扬州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当时,大诗人吴伟业曾作诗感叹扬州的历史遗迹,吊古伤今:(www.xing528.com)

叠鼓鸣笳发棹讴,榜人高唱广陵秋。
官河杨柳谁新种,御苑莺花岂旧游。
十载西风空白骨,廿桥明月自朱楼。
南州枉作迎銮镇,难博雷塘土一邱。

清朝定国后,扬州作为中国中部各省食盐的供应基地和南漕北运的咽喉,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其以盐业兴盛,富甲东南。乾隆皇帝数下江南,都曾驻足于此。

乾隆十八年(1753),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三年而成。宫前建有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

不得不提的是,扬州自隋唐以来就是烟柳繁华之地,其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过的数不胜数。唐代时,扬州才子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杜牧在扬州沉醉于声色犬马,有道是“十年一觉扬州梦”;到了宋代,“文章太守”欧阳修在平山堂上“坐花载月”,至今风流宛在,王安石在此泊舟,吟诵出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清朝时“扬州八怪”声名远播,他们作为中国画坛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

扬州自然风光绮丽,名胜古迹丰富。

宗教建筑方面,扬州有天宁寺、大明寺、仙鹤寺等处。天宁寺始建于东晋,相传是由东晋大臣谢安的别墅所改建。大明寺,建成较晚,古称栖灵寺、法净寺,始建于隋代仁寿元年,也就是公元601年,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法师的传道之地,后来由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仿照唐代建筑的风格,堂内供奉的鉴真楠木雕像,是由日本漂流过海来到扬州的。

瘦西湖风光秀丽,原名保扬湖,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

扬州的园林,风格独特,各不相同,其中“何园”是以假山串楼著称,“个园”则以翠竹叠石见长,“冶春园”以花木鱼虫取胜,而“徐园”胜在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

此外,天山汉墓、雷塘隋炀帝陵墓、古朴典雅的平山堂、城北唐城遗址、史可法墓、莲胜寺、文昌阁、文峰塔等都是扬州城内的历史名胜之地。

(王鹏)

徐园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的徐宝山军长而重建。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即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又是取了竹叶的形态。

由梁思成设计的鉴真纪念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