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乐山大佛:图说长江,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大佛:图说长江,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24-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说起乐山大佛的建造史,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1990年,有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图说长江,世界文化遗产

010 乐山大佛

峨眉山东去四十多分里,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这里汇合,这里古代叫嘉州,山水秀美怡人,古人曾有云:“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之山水在凌云。”宋朝文人苏轼也有诗曰:“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古时的嘉州就是今天的乐山。与乐山城隔江相望的就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因此又叫凌云大佛。古代就有在民间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整个佛像形体自然,全身比例匀称,造型饱满壮硕,姿态庄严静穆,气势雄伟。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石刻雕像,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刻艺术珍品,被誉为宗教学、水利学和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

说起乐山大佛的建造史,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三江汇合在这里,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往往使过往的船只触壁粉碎。贵州有位叫海通的高僧,他有次路经嘉州往访凌云寺时,看到崖下怒涛咆哮的江水,了解到这里常常发生舟随浪去、人迹无还的悲惨灾祸,于是决定建造佛像,以弘扬佛法克其险。之后海通大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公元718年(唐开元六年),凿建大佛的工程正式开始。在唐代,弥勒佛被认为象征光明与未来,海通于是决定大佛以弥勒佛为原型。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的大佛工程终于完工。韦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山是一座佛,佛即一座山”。乐山大佛真是大得惊人,其通高71米,人们于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最高的大佛还要高出三倍,比被炸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高18米,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的头长14.7米,宽10米。头上有1021个螺型发髻,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耳朵长7米,耳朵空隙间可并立两人。眼长3.3米,鼻子长5.6米,眉毛长3.7米,肩宽28米,手的中指长8.3米。双足相距30多米,脚背宽8.5米,长11米,可以围坐100多人,两个人接卧也不及大佛的一个脚趾头长,一个人站立脚旁也未能高出脚面。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能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是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在维修大佛时,在其右耳耳垂根部内侧,发现有一个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就是说,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做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www.xing528.com)

在大佛的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为唐代修建大佛时开凿,共173梯,极其险峻。1983年在大佛的左侧开凿了一条凌云栈道,与大佛左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沿着这两条栈道人们就可以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全方位地游览大佛了。

乐山大佛经过一千多年仍能保持完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佛耳和头颅后面那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关于乐山大佛,还有一个巨型卧佛的景观。1990年,有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现在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的游船码头,隔江望去,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惟妙惟肖。

1996年12月,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唐秀)

链接

相传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当时20岁的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偶然得到了一枚珍贵的心状佛祖真身舍利,并梦见一巨佛坐于三江之畔远眺峨眉山。经人解梦,这是大吉之兆,预示着李隆基将得天下开创盛世。公元713年,李隆基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掌握了作为一代帝王的实权。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为了感恩还愿,他启动了乐山大佛的修造,并把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与无数的珍贵佛教法器,秘密收藏在大佛之中,完成一个夙愿轮回。佛宝与江山联系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如果当事人信它,它就是真的。所以玄宗李隆基才可能一面因为政治的原因抑制佛教,一面又把佛当成最终心愿和手中财富的归处。最可能的推测是唐玄宗下令开凿大佛,并秘密地将佛宝舍利供奉于凌云寺。他很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将舍利放在寺院或者其他地方是极不安全的。所以他密令在开凿大佛的同时,由御林军亲自监督设计并修造地宫,来永久存放这枚舍利。玄宗后来的继任者,出于对万年江山的期待和对佛祖的敬畏,依然不遗余力地支持了这项工程。真正的地宫门在哪里,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千年一过,它就永远迷失在岁月的烟尘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