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锚偏向外在,心则偏向内在。心锚偏向具体,心则偏向抽象。
它包括你对世界的认知(认知性心则),同时也包括你对行为的要求(行为性心则)。
前者回答“是什么”、“怎么”、“为什么”的问题;
后者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心则有如你内在的“罗盘”,不断对你的思想、情感、意志、行动等进行调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你能否成功及有关程度。
萨科齐出生于法国一个移民家庭,从小就经常遭到别人的歧视与嘲笑。
10岁那年,他拥有了一辆自己梦寐以求的山地车。一天,他高高兴兴地在街上骑着心爱的车子。
突然,几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出现在他的面前,强行让他下车,将车子一把抢过来,猛地摔到地上,并且恶狠狠地骂了一句:
“你这外来的小崽子,哪配骑山地车。”然后扬长而去。
萨科齐感到非常委屈,他回家找到父亲,哭着问他为什么自己要遭受那么多欺负。
父亲问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替他擦去脸上的泪水,坚定有力地说:
“外来的小崽子怎么就没有权力骑山地车?别说骑山地车,就是总统也一样可以当!”
说完,父亲扛起摔坏的山地车,昂首挺胸领着萨科齐走回了家。
10岁的萨科齐并不太明白什么是总统,但他知道,总统的权力应该很大,如果当上了,就再也没人敢摔他的山地车。
那天晚上,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不是想成为总统,而是我必须成为总统!”成长的路上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艰辛,12岁那年,父亲失业,家里的境况越来越差,甚至后来家里再也无力供他上学。
为了生计,他放过羊,当过乐队号手,做过泥瓦匠、糖厂工人。
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没有放弃“我必须成为总统”的梦想。
他终于迎来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2007年5月6日,当时已是人民运动民盟主席的萨科齐胜出,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
托•杰弗逊曾经说过:人类的正确观点就如同阿基米德杠杆,安个支点,就能扳动整个世界。
正因为有内在心则的“罗盘”的导航,萨科齐最终获得了成功。
(一)明确心则特点
1.至高无上性。
心则具有合理性,且是至高无上的合理性,它不仅是我们论述“真理”的最后法官,也是裁判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价值标准的最后法官。心则一旦确定,就神圣不可侵犯不可动摇。
2.带有绝对性。
认知型心则总是以‘一定’、‘毫无疑问’作为其特点。如“冬天之后一定是春天”、“努力一定会成功”;行为性心则则以“必须”、“非……不可”作为其特点。
就像萨科齐一样,当他明确了“我必须成为总统”的时候,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从未动摇过。
有时即使没有直接以这种方式说出,但却潜藏了这样的方式。
如“张三是个混蛋”,加上其潜藏的词,就是“张三一定是个混蛋”。如果没有这一绝对认定,就未必成为心则,也许仅仅是开个玩笑而已。
同理“我要成为第一名。”除非加上潜藏的词后,完整表述为“我非成为第一不可。”否则,也谈不上心则。
3.最极限的关联性:公式~“如果……就”、“只要……就”。
“你骂我可以。如果你骂我的女朋友,我就要和你拚命。
再如上述表示。如“我要成为第一名”,其实潜藏了这样的认定“别人也许我管不了,但只要是我,就一定要成为第一名。”
4.都有极大的情感关联性,并最容易反应强烈。符合其心则就容易得到认可,不符合心则就会引起反抗与愤怒,它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触犯,就容易引起情感的极度反映。
5.熟练性。其反应总是“不由自主”的。
6.基本心则,决定人生的基本格调。
每个人都有不少的心则,但是其中总有几条,是属于深入骨髓、时刻奉行的基本心则。这些心则往往决定其人生的根本基调。这种心则就是奉为最高层次的心理准则—原则。
一个奉行“君子不器”原则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十分自由、旷达的人,一个奉行“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原则的人,必定度量宽阔。
李嘉诚奉行“一个人必须忍受生命中属于你的那份忧伤,否则你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所以他能从贫苦中奋斗崛起;
曾国藩首先局限于“敢做敢为”的哲学,结果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后来读《庄子》,悟出“至刚无刚,大柔非柔”的道理,并大力奉行,不少阻力一下变成了推力。
不仅如此,基本心则(原则)在遇到与其他心则矛盾时,总是能够占据支配地位,把其他心则弃置一边。
掌握了心则的如上要点,下面就可以作驾驭心则的其他努力了。
(二)厘清心则
首先,要清楚自己都有什么心则,可以用列单的方式写出,越多越好,直到你觉得基本写完为止。
其次,弄清基本心则是什么。下面是一些探究的线索:
1.你认为生命中什么东西最重要?
2.你创造灿烂辉煌人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3.什么事令你最为兴奋,“一碰就响”(www.xing528.com)
4.在与人交往中,说得最多、最敏感的话题是什么?
5.你经常要求别人包括你的亲人、小孩、朋友遵守哪些标准?怎样要求?是否他们不遵守就使你勃然大怒或极度伤心?
在这些线索中,有的可以直接给你心则的答案,有的则要你采用前面的有关技巧和条件,进行分析。
(三)重新审视心则
人的心则,是历史形成的,并牵涉到目标、参照系、价值观、认可程度等多方面。它们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有的有用,有的无用。这时就要对这些心则重新审视。
一般说来,对人生不利的心则,往往来自于下述方面:
1.把简单现象上升为心则。
如王黛是李芳多年的好朋友,她们相知相好,无话不谈。
但是有一天,王黛早早离开学校,说要与某某同去办一件急事。
第二天李芳从某某那里得知:王黛根本就没有去。
李芳由此得出结论“王黛是个骗子,永远也不可相信。”
这里就暗藏着把简单现象上升为心则的危险。
仅仅凭一件事,就断定“永远”,太过偏激,而且也许王黛根本没骗李芳:
她本来是要和某某去办事,但中途又有别的事给耽误了;
抑或,她的父亲病了,她要去照顾,又不想使你这位好朋友操心,等等。
“永远不可相信”这样的心则,就很值得推敲。
2.制定心则的标准错误。
李胜是一家公司的高级经理,拥有高收入、美丽温柔的妻子、健壮的身体照一般人的标准,他已经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成功和幸福人士!
可是他的内心丝毫不快乐也感受不到成功的滋味,也不觉得特别幸福。
因为他关于“成功”与“幸福”的心则,是按照“物竞天择”的标准制定的:
自他懂事起,他就把哥哥视为竞争对手,现在哥哥已是首屈一指的富豪,自己还与他有很大距离,所以自己还是一个失败者。
制定心则的标准错误,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脱离现实。有的人如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心则标准太高就不会有实现的可能。
3.把象征意义变为根本意义。
如对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对有的人而言,除非做出下述举动,才谈得上爱:一天至少说五次“我爱你”;送我昂贵的小车、钻戒;甚至要他为了我而丢弃他的事业,等等。
这样,就是把象征意义变为根本意义了,而且这些象征,有时还是颇有偏见的。
4.弄错了心则的层次和范围。
最明显的是把一般心则与基本心则搞混,把有普及性心则和特殊性心则搞混。
所谓特殊性心则,就是指只影响生活某一部分的心则,而普及性心则则是那些影响生活所有层面的心则。
再如上述例子,通过多次考察,李芳发现王黛不止这一次骗自己,而且经常骗自己,因此得出“王黛口是心非,绝对不可信任”的结论,已经具有合理性。
但这仅仅是特殊心则。但若将这一心则提升为“人人都口是心非,不可信任”或者说“越是朋友,骗你就越厉害”就会大错特错了。
5.心则已经过时。
有的心则,只是具体历史时期的产物,时过境迁,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处境了。如果还死抱不放,当初的蜜糖就有可能变为毒药。
(四)心则的重新构建
这包括去掉有害心则和树立有利心则两方面。
去除有害心则,可以遵循如下程序:
第一步,明确这个心则的荒谬和错误之处。
第二步,分析这个心则带给我的损失。
第三步,分析这个心则给我带来的情感伤害。
第四步,明确若不改变这个心则,我可能还要承担损失。
第五步,将上述各条反复练习,不仅要从理念上分析它的错误,还要从具体视觉、听觉、触觉上分析它的错误,更要从情感上感受它给你带来的痛苦。直到你已经全身心厌恶这个心则时,你就能够比较轻易地摆脱了。
树立有利心则,则遵循如下程序:
第一步,明确这个心则的合理之处。
第二步,分析这个心则将给我带来什么效益。
第三步,分析这个心则给我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第四步,反复练习上述各点。
同样,不仅要从理念上认识到它的价值,还要具体看到、听到、触到它的价值,更要从情感上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第五步,树立新心则的尊严性与权威性,不容你轻易侵犯。
一个新心则要化为你的生命,并非易事,最需要的是行动的不断坚持。千万别因为你一时的感受、行为和念头就触犯和改变。
每次当你控制不住要触犯它时,就要借助“觉知—自主力”,通过“兜头一念”——这样做该不该?将造成怎样的恶果?再把它保持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