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呈地道:抗战堡垒变红色旅游

南呈地道:抗战堡垒变红色旅游

时间:2024-09-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南呈村有一个大家族姓郭,曾出过一位御前大将军。别看这千米的地道,在抗战时期,那可是南呈村民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说当年小鬼子路过南呈村,一进村就抓了个小孩儿,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好像是要小孩儿为他们牵牲口什么的。南呈村像这样利用地道避难的村民是数不胜数。南呈村的地道主要是民用地道。如今的南呈地道又将作为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成为村里的一项经济支柱产业。

南呈地道:抗战堡垒变红色旅游

南呈地道

你如果看过电影地道战》,一定对其中构造复杂巧妙的地道而记忆深刻。它是以河北冉庄地道为原型而拍摄的,那地道才叫个绝,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响应,能进能退,难怪人们叫它“地下长城”,当年小日本鬼子对之也望而生畏。

可是,您知道吗?长治也有这么一处乡村地道,它的复杂程度与河北冉庄的地道,那可也是有得一拼,足以称得上是上党一绝了。

这个规模庞大的地下暗道,位于长治县北呈乡南呈村。说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相传南呈村有一个大家族姓郭,曾出过一位御前大将军。他在外领兵打仗,为了方便,从家乡到京城一路都设有自己的驿站。不仅如此,在老家村南还建有遛马道,村西有饮马池。为了安全起见,他还在村东北挖了一处藏兵洞,也就是现在地道的前身,当时的地道也就千米左右。别看这千米的地道,在抗战时期,那可是南呈村民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说起在地道里打鬼子,至今这里的人们还会告诉您这么一个故事。说当年小鬼子路过南呈村,一进村就抓了个小孩儿,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好像是要小孩儿为他们牵牲口什么的。无奈,这孩子只能跟着他们往村外走。刚一出村口,他便说自己要解手。小鬼子没有多想,放他去了。谁知这孩子趁小鬼子不注意,撒腿就往村里的地道跑。小鬼子急忙追去,却不见小孩的影子,只有一个地道的入口,可谁也不敢贸然进去,只好作罢。就这样,那个孩子便因为这地道而死里逃生。南呈村像这样利用地道避难的村民是数不胜数。

全国解放后,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南呈村村民积极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全村总动员,全民齐上阵,连续奋战29个昼夜,在原有地道的基础上,修挖了全长4800米,能攻、能防、能打、能守的多功能战备地道。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在地下挖通的隧道式防空洞,离地面深达4到5米或8到10米,暗藏在农户家中的进出通道足有400多个。地道总体分为五大区域:村西北面对长晋公路为“歼敌防守区”;村北高地为“歼敌战斗区”;村中为“生活服务区”;地下学校为“文化教育区”;村东南通往祭子岭高地的为“战时撤离区”。(www.xing528.com)

一般而言,从地道的用途来说,可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藏的民用地道。南呈村的地道主要是民用地道。所以,地下休息室就有四五百个。另外,还有地下医疗室、战备油库、作战指挥部以及战备储备库等等,在战时能容纳全村3000多村民,并可以较长时间地居住。用于战斗方面的设施有:制高点、迷魂阵、迷魂洞、洞上洞、暗堡、翻眼,并设有战时关闭敌人的警备室。在地道的交叉处还设有翻板陷阱。

在这个用于备战、备荒的地道内,两壁至今还保留有当时的各类标语、口号,数量很多。地道出入口灵活多变,有的设在室内墙角,有的利用牲口槽、风箱、锅台、井口。这些入口经过伪装,生人很难发现,如有个出口开在一家农户的厨房内,紧邻灶台,从外面看只是依墙壁挖砌的碗柜而已,而这种格局就是当地百姓最为普遍的家居布局。殊不知打开碗柜,却是别有洞天。沿洞口进去,在地道内有几个小洞,叫卡口。卡口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因为它比较矮小,如果敌人放毒气或放水,民兵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把口堵上,将地道隔离。此外,敌人如果进入地道想通过就得爬,那样民兵们就很容易把他们消灭,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然,类似的卡口在地道内不是太多,多了会限制民兵的行动。

总之,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地下战备长城中,具有“三通”、“三交叉”、“四好”、“五防”这几大特点。“三通”即高房相通,院落相通,地道相通;“三交叉”即明枪眼与暗枪眼相交叉;高房工事与地堡工事相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相交叉;“四好”即好打、好钻、好藏、好跑;“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

这地道可真的是充分体现了南呈人民的集体智慧。如今的南呈地道又将作为红色旅游开发项目,成为村里的一项经济支柱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