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堂录》直播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堂录》直播

时间:2024-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外延来看,运动的外延最大,其次是变化,再次是发展。如机械运动的物质基础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基础是原子、场等,化学运动的基础是化学元素,生物运动的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社会运动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作为生物运动的蛋白质和核酸是从化学运动转化而来的。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堂录》直播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

世界的统一性使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联系会产生运动,在运动基础上事实上出现了发展。

这里首先要厘定一下三个概念的关系。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外延来看,运动的外延最大,其次是变化,再次是发展。运动作为物质的普遍属性,是指一切变动和过程,但运动未明确变动有无质变,像有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质变,认为天下无新事。因此,变化这个概念指事物的质变,这样就承认天下有新事了,事物的运动不仅是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而且是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有性质的变化。但变化概念没有指明质变的方向是向下还是向上。发展概念概括着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或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不断奔向更高更好的过程。发展是更为深刻的具有价值意味的概念。

运动、变化、发展关系图

一、联系构成运动

哲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是由许多概念、范畴按一定的逻辑规则组成的。众多的概念、范畴的排列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讲究的有序的。它们是按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排列的。最打头的范畴是最抽象的,这个范畴叫逻辑起点范畴。如我们这个哲学体系先讲存在,再讲物质,再讲联系,再讲运动,再讲变化,再讲发展,再讲矛盾,再讲量变、质变等。其中后一个范畴是从前一个范畴中推出来的。在这里运动范畴就是由联系范畴生出来的或推出来的。

(一)联系为什么能构成运动

对此恩格斯是这样讲的,他说:“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在稍后我们将进一步指出,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或对立统一,因而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本动力。联系中包含着相互作用。两个物体或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物体位置和形态的变化,而物体位置和形状的变化就是运动。譬如我用手将桌子推了一下,这是相互作用,结果桌子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运动。两种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第三种物质,这也是相互作用引起运动。树叶和阳光发生相互作用,即光合作用构成树的生长这种运动,各国的经济交往、贸易是相互作用,会引起国家经济的运动。人和人的相互作用会引起人的运动变化。譬如,我在此讲课,你们听课这也是相互作用,是思想的相互作用,这会引起思想的活动和变化。总之,万物的运动是由相互作用这种联系所引起的,相互作用是运动的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方针,加入WTO举措都是要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联系起来,相互作用起来,以此来促进我国的运动发展,改革则是要国内各要素相互作用起来,推动国家的运动发展。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发展,就是因为它能使各经济主体通过分工交换发生相互作用。

这样说来,联系的作用和意义就是联系能引起运动。同时联系还是世界统一性、共性的表现,通过联系还可以通向统一性、共性。因此,联系可以上通统一性、共性,下起运动、发展。统一性、共性使社会有秩序,运动、发展可以使社会有活动,变得更好,而这些都要通过联系(相互作用、制约、影响、交往、交谈、对话等)来实现。全球化的动力在此,商谈理性、思想自由的意义在此。

联系意义图

(二)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

物质都是运动的,这是运动的共性层面,而运动的具体形式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如人行走是一种运动形式,人的肠胃消化是又一种运动形式,火在燃烧又是一种运动形式,人在思考问题是又一种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可以概括为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由低到高是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运动形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

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不同。如机械运动的物质基础是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的基础是原子、场等,化学运动的基础是化学元素,生物运动的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社会运动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第二,各种运动形式的内部基本矛盾不同。机械运动的基本矛盾是作用和反作用的矛盾,物理运动的基本矛盾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化学运动的基本矛盾是化合和分解,生物运动的基本矛盾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第三,各种运动形式所遵循的规律不同。由于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区别的,所以不能把各种运动形式混同起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把生物运动规律等同于社会运动规律,认为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律是生物学规律。

2.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

各种运动形式有差异性,同时又有统一性,相互联系着。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中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物理运动这两种低级运动形式是基础性的运动形式,就地球来说,除了这两种形式外,曾在长期内并没有其他运动形式,化学运动是后来才有的,是在物理运动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生物运动是在化学运动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社会运动是在生物运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高级运动形式中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譬如,思维运动中有生物运动,生物运动中有物理运动,物理运动中有机械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在高级运动中的低级运动形式同纯粹的低级运动已有所差异。譬如,社会运动中包含有生物运动,但它和纯生物运动有所不同。人要吃食物、动物也要吃食物,但人吃东西不仅为了充饥,而且为了美味,还是某种社会身份的表现。有的人为了摆阔买了昂贵的酒席,不吃走了,这在动物世界中是绝不会有的。动物的性爱在人类中就成了爱情。社会生物主义没有看到包含在高级运动形式中的低级运动形式已受到高级运动形式的渗透,具有人化性质。

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热属于物理运动,燃烧属于化学运动,热可以引起燃烧,说明物理运动可以转化为化学运动。摩擦可以生热,说明机械运动可以转化为物理运动。作为生物运动的蛋白质和核酸是从化学运动转化而来的。生物长期进化产生了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在劳动中类人猿转化成人。人存在的前提是各种运动形式可以转化。人吃进食物后,如果不消化,即不转化为化学运动,食物就不会转化为热,没有热量,人就无法行动。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能从自身产生出转化为其他运动形式的条件,就是说物质内部有转化为其他运动形式的能力。在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中不仅能量的数量不变,而且转化的能力也不会消失。这进一步说明了物质的运动是“自己运动”的本质特点。

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一方面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即各种运动形式的转化中物质和能量永不消失,说明统一性的内容是物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说明了世界的“发展原则”,因为转化可以从低级到高低,直到发展出人及其精神。这从运动(运动形式的联系)的意义上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运动形式的转化说明世界既统一于物质,又说明物质可以转化出精神。

既然各种物质运动形式是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就应把“还原法”和“逆溯法”结合起来。所谓还原法,就是通过研究作为高级运动形式基础的低级运动形式来研究高级运动形式,如通过研究人脑生物化学运动来了解思维活动。所谓逆溯法,就是先研究高级运动形式,然后用关系于高级运动形式的理论去研究低级运动形式。(www.xing528.com)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从“联系”可以顺利地过渡到“运动”,但从“运动”怎样过渡到“发展”就是一个极为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和哲学问题了。因为“发展”有了上升的、前进的方向。大家会问宇宙间的事物为什么是上升的、前进的,而不是倒退的衰落的呢?何况现实中确有倒退和衰落的事实,如一个社会从繁荣到衰败,人从生到死。尽管有这些现象但辩证法仍然认为物质世界是发展的,坚持哲学的发展原则。如果放弃“发展原则”,不相信世界的上升性、前进性,说世界是向着衰落的、倒退的、朝末日的方向走,那社会人生还有何价值、有何意义呢?辩证法的主要思想原则就是“发展原则”,放弃“发展原则”就等于放弃了辩证法,放弃了社会和人生本有的价值。形而上学放弃物质世界本身的发展是想把人生社会世界的价值和意义还给上帝、宗教。由上帝从人之外、人之上赋予人和历史以意义。而辩证法坚持事物本身是上升的、前进的,奔向更高更好目标的,这就把意义和价值之源放置到世界自身、人自身了。可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价值哲学内在相关,同是否承认上帝、宗教内在相关。东方哲学的主导性思想是辩证法思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其文化无神论文化。因为辩证法不仅承认发展,而且认为超验的、整体的、绝对的、无限的本质就在经验的、部分的、相对的、有限的事物之中,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和转化。此为“经超相即”。超验的、绝对本体是价值之源,而它在有限之中,因而人不必有上帝存在。东方人,包括中国人坚持辩证法有其深远的传统文化根基。

(一)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1.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在事物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特征

(1)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普遍性是指在多向性的事物运动中,上升性的运动居主导地位,自然和人类社会运动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上升性是事物运动的总体特征。我们并不否认事物中存在着下降性运动,如人从生到死,但个体人的死亡正是人类上升运动的环节,个体生存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加入到了人类的总体性上升运动之中了。进化论、耗散结构理论都证明世界在总体上,在基本趋势上是前进的。

(2)发展的过程性

具体事发的发展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消亡的历史,这是过程。整体世界的发展是由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组成的更长更大的过程。发展过程的最基本内容是物质和精神的不断相互转化,一般和个别的不断相互转化,有限和无限的不断相互转化,部分和整体不断相互转化。自然界从无机物质的漫长发展转变为精神,精神再对象化或转化为人化自然,在此转化中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得到了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人的理想(精神)转化为现实(人化自然等),现实又转化为精神这样一个不断转化和上升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对此过程及其规律的揭示。

(二)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规律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只有承认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才会是必然的。说新事物不可战胜是个规律,规律就是必然的,从而说明发展是必然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是必然的。这里体现着规律和价值的一致性,即真和善的一致性。

所谓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相反,旧事物是指历史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历史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它是下降方向的运动。前进、发展是在不断地否定这些下降运动中实现的。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根据是什么呢?是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

第一,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内部,它在未分化为一个独立的事物以前存在于旧事物之中。在旧事物中它既是旧事物的否定因素,即促使它灭亡的因素,同时又是旧事物赖以存在的因素。作为旧事物赖以存在的因素,旧事物是不能将它消灭的。这就使新生事物能存在和壮大起来。例如种子的胚芽是新事物,它存在于种子之中,它既是否定种子的因素,又是种子赖以存在的因素,种子因它而是种子,即因它而存在,所以种子不能消灭它。这就使得新事物有了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新生事物比旧事物有更多的优越性和更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增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比旧事物优越,富有生命力。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表明发展是必然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必然的。在此“前进性”和“必然性”是统一的,“发展”和“规律”是统一的,“价值”和“真理”是统一的。后面讲的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要展开地说明“发展”和“规律”的统一,“前进性”和“必然性”的统一,“价值”和“真理”的统一。这种统一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一般(本质)和个别(现象)的统一,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