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意识的作用及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作用及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时间:2024-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坚持意识决定论和精神万能论。因此说意识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

意识的作用及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全面地看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依赖于物质,上面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两节主要讲这种依赖性关系,另一方面,意识反过来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因为意识虽依赖于物质,但并不等同于物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意识论上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上述两个方面,重点论就是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辩证统一

物质决定论原理是说,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能动论原理是说,人的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它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两个原理是辩证统一的。

在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各执一端的片面观点。一是唯心主义。它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坚持意识决定论和精神万能论。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与唯心主义相反,只承认物质决定论,不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唯心主义以否认物质决定论来坚持自己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否认意识能动论来维护自己的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不仅不能指导人们解释世界,也不能更好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各执一端的片面性呢?这同整个西方哲学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两个世界分离的思维框架。理念世界是观念世界、精神世界,感觉世界是质料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同时统治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者。由于受这种思维方式的统治,所以从自然心态和自然存在意义上说,唯心主义者并不认为精神产生和决定于物质,他们也得吃饭喝水啊,唯物主义者也不认为物质能产生精神决定精神。如泰勒斯认为有神存在,洛克认为精神不可知。但是,从哲学心态和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上看情况就不同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意义来源于精神,是由精神建构起来的,在此意义上精神决定物质,而不是相反;唯物主义者则认为,意义也好,认识也好,里面都有个物质质料,没有物质质料观念、认识(精神)就是空洞的东西,因而还是物质决定精神而不是相反。说到底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强调和夸大了同一问题的一个层面:唯心主义夸大了认识、意识的形式层面,唯物主义夸大了认识、意义的质料层面。由于二者都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二元世界哲学框架之统治二者难以调和。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裂和斗争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辩证统一的。统一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决定论构成意识决定论的前提,物质决定论中内在地包含着意识能动论。因为物质、实践之所以要产生意识就是要求意识帮助意识主体来战胜环境。连低级的反映形式的产生都是这样,低等生物产生出刺激感应性就是要它帮助生物趋利避害,避开环境(物质世界)中的害。意识更是这样了。另一方面,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物质的决定性为前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脱离物质决定论的意识能动性。脱离物质决定论的意识能动论在实践中会导致准意志论;相反,脱离意识能动论的物质决定论会导致宿命论。在个人身上,宿命论是狷者,唯意志论是狂者。宿命论者有“顺德”,意志论者有“健德”。完整的人格应是狂狷互用,顺健两兼,“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系辞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统一正是“一阴一阳之道”,“狂狷互补”、“顺健两兼”之善德,善德内化则成人性,此为天人合一之道也。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论的前提下,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主要是指意识的特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反映世界的认识活动,是意识活动,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反映事物总有一定的目的和计划。人认识疾病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认识疾病的活动是有计划性的。在意识指导下的人的活动因意识的参与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罗素说,除了文明人以外“没有一种动物,也没有一种野蛮人会为了冬天吃粮食而在春天工作。”(罗素:《西方哲学史》上,第38页)农民在春天劳作,他的目的不在当下的春天而在未来的冬天。目的是人劳作和忍受苦难的动力和观念支撑。

2.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

意识不仅能描摹、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因其主观性能够超越现在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藏往知来,创造一个现在世界中没有的理想世界或幻想世界。意识能超越经验,超越时间,从而能创造新事物。意识如果只会复制现实,不会创造,那么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实世界。运动是绝对的,生生不息是宇宙的本质,与之相通的创造则是意识和人的本质。因而意识的创造性不仅是其“作用”(用),而且是她的本体(体)。

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www.xing528.com)

意识先是在观念范围内把知识和价值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世界上没有的理想的人想要的事物,这种理想的事物以理论、观念的形态存在着。这理论、观念可以变成实践的目的,通过指导实践,然后转化成现实的东西,精神变物质。这个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因此说意识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意识通过实践对世界的改造使“自在自然”变成“人化自然”。人越来越生活在意识所创造的“人化自然”世界之中。意识,尤其是意识中的科学在近现代世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灵魂和肉体、意识和身体的关联最为密切。身体好坏会影响情绪、思维、态度,反过来人的情绪、思维、态度也反过来影响和控制人的身体及其生理活动。据说在患癌症病的人中有80%的人是被吓死的。许多疾病是心因性疾病。负面的情绪、心态会对人体的生理过程产生消极影响,而乐观的情绪,健康的理性,崇高的精神境界则对人体生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使人的心理精神压力不断增大,这对人的生理,身体很不利,因而如何优化人的心理、精神,使之和身体生理结构相协调是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所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是意识和物质矛盾的新表现。

意识中除了认识成分外,还有道德、意志、激情、信念、信仰、审美等因素,这些意识因素对人和客观世界的反作用同样是巨大的。意识、精神对人和客观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优劣主要不表现在身体上,而表现在人的思想、思维、智力、意志、情感方面,即人的意识上。因此,培养人提高人,主要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意识、思想、精神。德、智、体中德和智都是意识。因此应高度重视人的意识问题。孙中山先生重视“心理建设”问题,毛泽东重视人的灵魂、人的思想的改造问题,邓小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都是重视意识问题,精神问题的体现。再往前说,两千多年来儒家重“内圣”,重道德也是重意识、精神的体现。这些重视意识的思想态度和实践对改善民族人的精神起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问题,如现实中存在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都要求我们要探索更合理地培育意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三、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首先,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对意识的作用估计过高会导致唯意志论,成为狂者,相反估计过低会导致宿命论,会成为无所作为的狷者,因此要反对过和不及,过犹不及。

其次,必须明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意识认识、创造和改造世界都要依靠实践。实践是将精神变成物质,把理想变成现实的中介,途径,因此不能坐而论道(对知识分子来说坐而论道可以,但也要和实践相结合),而要起而行道。20世纪80年代到南方创业的青年有个极端的口号:“十个正确的想法也不如一个错误的行动。”这是以极端的形式强调行动、实践的重要性。《尚书·说命中》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就是说懂得道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实践。颜元倡导“只向习行上做工夫”。这些都是强调行、实践对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重要性。

再次,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关键是遵循客观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能否成功看是否遵循认识规律,改造世界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遵循改造对象和实践过程的规律。只有符合规律的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客观规律包含在科学知识中,因此要遵循客观规律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一个不爱学习、思考的人很难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有不少乡镇企业家、私营老板事业成功,但学历不高,书本知识不多,他们是否遵循了规律呢?肯定是。因为他们都是爱思考的人,他们是在思考中,实践中发现和遵循规律的,这就是明末清初哲学家王船山说的“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道理。

最后,还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认识天体要有望远镜,开发西部需要资金,修路需要水泥,盖房需要建材,没有物质条件再好的理想也难以实现。这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巧妇可以“找米下锅”,创造条件,实现理想。

概括以上四点,那就是,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必须把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结合起来,把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主观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些对立方面的结合再概括一下就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而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看来哲学基本问题、辩证法是人的实践成功的根本思想依据,是人的最根本的成功学

以上三节我们讲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侧重讲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意识的作用侧重讲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反作用。总起来看仍是在讲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可以用图来总结这三节内容:

意识和物质关系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