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宝钢领导力:实现文化创新的三个化

宝钢领导力:实现文化创新的三个化

时间:2024-09-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思想道德建设经历了重大曲折,又面对价值观多元化态势的当代中国,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化于心”,具有特殊重要性。为此,文化创新要以宝钢文化理念为指导,以制度为载体,以员工行为规范为准绳,促进员工的文化自觉,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优化。

宝钢领导力:实现文化创新的三个化

四、文化创新的“三个化”

文化创新极其重要而又极其不易,积宝钢30多年企业文化建设之经验,文化创新要做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和“外化于行”。

(一)将宝钢文化理念“内化于心”

“内化于心”,就是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内化为员工的信念。在思想道德建设经历了重大曲折,又面对价值观多元化态势的当代中国,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化于心”,具有特殊重要性。要做到“内化于心”,就要搭建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使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全员培训,发挥《宝钢日报》、宝钢电视、《学习与创新》杂志以及宝钢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的作用,经常向员工进行生动形象的宝钢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宝钢文化主线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教育,要重视载体的建设。2008年起举行的宝钢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接受颁奖的宝钢年度人物,都是全国、上海和行业内各类奖项,以及宝钢“金牛奖”、“银牛奖”、人才专项奖、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曾乐创新奖等重要奖项的获得者,是立足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是践行宝钢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年度人物颁奖的隆重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大力表彰优秀员工,对于宝钢文化深入人心具有重要意义,要长期坚持。

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感动员工、感动用户”故事征集和主题实践活动,体现了用故事诠释文化的思路,是传承和坚持宝钢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形成长效机制。“播种一个故事,就会收获一种感觉;播种一种感觉,就会收获一种文化;播种一种文化,就会收获一种机制;播种一种机制,就会收获一种业绩。伟大的领导者都是讲故事的高手。”[34]

领导者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要能够传播思想,故事就是人们可以理解、可以认同、可以传诵的思想传播形式。“故事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形式,创作和讲述故事则是领导者这个行当的基本技能。故事的重要性在于它同时打动人类心智的两大方面:理智和情感”。“领导者有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创作出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故事”,“第二个挑战是领导者在他的生活中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其讲述的故事”。[35]故事对于传播文化极为重要,中外优秀文化延续至今,离开了故事是不可想象的。宝钢编写《宝钢文化经典故事》,是开工建设以来体现宝钢文化的故事集成。故事必须坚持以真实为原则,在深度挖掘上下工夫,内容要力求经典,形式要力求成为精品。

(二)将宝钢文化核心内容“固化于制”

任何工作,停留于理念层面都是不够的。在缺乏法制传统、现在法制仍不完备的中国,企业文化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必须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使价值文化转化为工作文化。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流程的设计,都要体现宝钢文化的核心内容。离开制度建设谈文化创新,很大程度上将流于空谈。(www.xing528.com)

如何将宝钢文化的核心内容“固化于制”?如前所述,关键是做到“四个相结合”,即坚持“严格苛求的精神”与加强基础管理相结合,坚持“学习创新的道路”与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党建创新相结合,坚持“争创一流的目标”与对标找差管理相结合,坚持“诚信”、“协同”、“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与用户满意工程、全员遵章守纪、加快管理整合、深化管理变革相结合。“固化于制”同优化管理制度、流程是辩证统一的。“优化”是“固化”的前提,不优化就不能固化;“固化”是“优化”的结果,是文化创新成果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文化创新要避免讲空话。用讲故事仅是传播文化的方式之一,还应当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进行文化评估,这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依据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运用适合企业特点的工具、模型及其他手段,为企业了解和把握自身文化现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量表模型,对企业文化体系及其载体的优劣得失进行描述、诊断,并提出整改建议。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文化评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文化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创新又必须与时俱进。没有文化评估,便无从真正把握企业管理制度、流程与企业使命不相适应的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便无从把握变革与优化的方向,也就更谈不上通过文化创新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宝钢曾经对安全生产进行了文化评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评估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运用有效方法和手段,用先进的宝钢文化之力促进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优化,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宝钢文化要“外化于行”

宝钢文化创新要在落实上下工夫。教育并非万能,制度也不能覆盖一切。“内化于心”和“固化于制”,最终要“外化于行”。企业文化要外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一个企业的员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如何工作的,就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的反映。为此,文化创新要以宝钢文化理念为指导,以制度为载体,以员工行为规范为准绳,促进员工的文化自觉,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优化。人的素质的根基在文化,文化大量地表现为“习惯”。鲁迅曾经指出:“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只在表面上浮游一些时。”“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风俗’和‘习惯’,都包括在‘文化’之内的”。[36]行为养成首先是与“固化于制”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强教育。教育有必要批评不良习惯,但更重要的是立足于调动广大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激发每一位员工内心的真善美

“外化于行”的关键,是要坚持广泛、深入、持之以恒地开展内容丰富的行为养成活动。这是宝钢相当成功的一条历史经验。宝钢老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习惯势力很大,老一套办法很难改过来”,光靠宣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上下大工夫。为此,宝钢花大力气抓标准化作业,抓对用户的态度,抓员工的行为举止。黎明很看重宝钢历史上第一个拾烟头的厂长和党委书记。他认为,人的行为习惯体现为人的气质。他曾经说,要做到宝钢人走在马路上、坐在车上,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宝钢的。他充满感情地说:听到这种赞扬声,“我舒服透了”,“吃了顺心丸了”。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欧阳英鹏,在谈到行为养成活动时指出:“重在行为,难在养成,贵在坚持。”现在和今后,我们仍然要通过行为养成活动,使宝钢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广大员工的行为习惯。工作载体之一就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起来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行为养成活动。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概念。要在宝钢文化指导下,健全宝钢标识体系,提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品质,发展健康公共关系,在员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员工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