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承担二次创业的公司使命
争创一流、钢铁报国的使命感是宝钢老一辈领导人员在艰苦环境中奋发创业,并取得辉煌成功的核心动力,是宝钢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在极为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迈上了二次创业的征途,只有坚持和弘扬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才可能实现宏伟的目标。
(一)牢记一次创业的光荣历史
宝钢30多年,是新建扩建,重组改造,建设世界级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的30多年;是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提升竞争力的30多年。
1.宝钢一次创业取得辉煌成就。宝钢30多年,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殊钢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汽车(尤其是中高档轿车)用钢、家电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油井管、高压锅炉管、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在国内市场确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逐步扩大。
李荣融在宝钢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宝钢30年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的典型代表,开创了国有大型企业敢于引进、善于引进、成功管理的先河,也创出了一条在高起点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是中国国有企业解放思想、勇于变革、不断创新的发展之路。宝钢人用30年的不懈努力,把当年小平同志‘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预言变成了现实,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宝钢30多年,从“85·9”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到二期、三期工程建成,到“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竣工;从汽车钢板、家电用钢、管线钢、油井管等产品制造技术的掌握,到取向硅钢研发、制造的突破性进展;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制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外市场开拓;从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到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开展社会化协作;从以宝钢为核心的上海地区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到增资重组新疆八一钢铁和并购宁波钢铁;从正常情况下的有序运营,到突发重大事件的妥善处理—宝钢的改革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争创一流、钢铁报国的使命感,成为宝钢各级领导人员强大而不竭的动力,支撑着宝钢各级领导人员,团结带领全体宝钢人,排除千难万险,创造了历史的辉煌。30多年里,发生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宝钢前董事长谢企华告诫我们,不能忘记宝钢发展史上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2.深入开展“三感”教育,确保“85·9”投产万无一失。在经历了抢建—停缓—续建的曲折之后,1981年8月7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宝钢一期工程改列续建项目的通知》,确定了宝钢一期工程总进度为1985年9月投产。由此,确保“85·9”投产万无一失,就成为全体宝钢建设者和生产者的共同任务,大家在“一切为了‘85·9’、一切围绕‘85·9’、一切保证‘85·9’”精神的激励下,争分夺秒、奋力拼搏。宝钢党委深入开展了主题为“坚定信心立壮志,为国争光作贡献”的“三感”(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教育。通过教育,宝钢人增强了身为现代化特大工程建设主力军和开路先锋的光荣感,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建设好宝钢工程的责任感,尽快缩小与世界钢铁工业差距的紧迫感。
为了实现一期工程“后墙不倒、概算不超、质量确保、按期达标”的目标,宝钢建设者和生产者“帅不离位,兵不离岗”。领导人员办公室大都是面前一张桌、背后一张床,常常是吃住在现场,夜以继日地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广大员工学技术、学管理、学外语和岗位练兵的热情空前高涨。从领导人员到普通员工,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书或笔记本,在班车上、在厕所里,都不忘翻开来看看。在生产准备期间,全厂员工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了3万多项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包括解决了一些外国专家都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各冶建单位的员工,同样日夜鏖战,做到了工程质量优良并提前完成,确保宝钢顺利投产。全体宝钢建设者和生产者众志成城、抢回了拖欠的工期,并做到投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万无一失。1985年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点火。之后一周内,高炉、转炉、初轧,按生产工序一次连续投产成功。
1985年9月15日,宝钢“85·9”投产仪式
3.自主研制高等级汽车板。80年代中后期,中国汽车工业、家电业开始加快发展,但此时国内的钢铁企业却不能制造相应的高品质的钢材,国人编了顺口溜:“桑车[18]遍地跑,浑身进口料;海尔[19]满商场,没有国产钢”。针对这种状况,宝钢决定:全力研发、生产高等级汽车板,支撑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回首这段历史,黎明说:“当初建设宝钢,并没有引进汽车板生产技术。但宝钢建在上海,上海又拥有一个大众汽车厂,如果大众所需的高等级钢板都需要进口,那么建设宝钢意义在哪里?所以当时我们将目光投向汽车板国产化上,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企业产量、质量和管理上一个新台阶。”“O5”板[20],是高等级汽车板的标志产品,当时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才能生产,宝钢既无技术资料,又无制造经验,生产“O5”板,困难重重,几乎是做一吨亏一吨。相比之下,普通冷轧板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O5”板要不要坚持做下去?有人质疑了,动摇了。宝钢决策层毫不动摇地坚持。
1990年6月18日,中国第一块高档汽车面板在宝钢问世,7月6日,第一批“O5”板正式走上了大众桑塔纳轿车的生产线。但是,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5月至8月,上海大众因为质量原因连续4个月拒订宝钢“O5”板。对此,黎明作了9点批示,严肃指出:“这是宝钢建厂以来最大的事故!”宝钢人围绕“O5”板事件进行了深刻反思,查找问题和不足,相应制定了108条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终于生产出让上海大众满意的“O5”板。2006年,《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截至2008年,宝钢汽车板累计产销量突破20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并批量出口。
2006年11月20日,宝钢汽车板1500万吨下线仪式
(二)焕发二次创业的激情
一次创业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为了宝钢的基业长青,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新一代宝钢人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途。
1.宝钢二次创业的内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一批优秀的大企业在世界崛起。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21]。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先企业,宝钢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2007年8月,宝钢提出了新一轮发展战略(2007—2012年规划),以实施这一规划为标志,宝钢开始了二次创业。2007—2012年规划实施近3年后,2010年6月,徐乐江董事长代表宝钢提出了2010—2015年发展规划。
宝钢规划期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
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引领行业发展为立脚点,以建立环境经营机制为要求,以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注重稳健发展,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发展机遇。
坚持“精品+规模”的战略思想,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发展服务先行的制造业,发挥产融结合的优势,打造数字化宝钢,成为绿色产业链的驱动者,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公司二次创业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有宝钢特色的独特经营之路,推动公司由优秀走向卓越。
宝钢战略发展规划坚持“精品”加“规模”两个战略基点。需要指出的是,“精品”和“规模”两个战略基点不是并列的。在中国钢铁工业集中度明显较低,同时中国的钢铁消费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点的情况下,把“规模”作为一个战略基点提出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精品”比“规模”更重要。缺精品,是中国钢铁企业的软肋。做精品,是宝钢的生命力之所在。在坚持“精品”战略的前提下,实施“规模”战略才有意义。
早在1966年,邓小平就指出:“多快好省,要‘好’字当头,不管哪个企业,上缴多少利润,产量增长了多少倍,如果不是质量第一,‘好’字当头,就算不了什么。”[22]坚持“出好钢”、“出精品”是宝钢的优良传统,也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宝钢老一辈创业者们的殷切期望。
2001年6月,江泽民第十三次视察宝钢时,要求宝钢人“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的方向努力”,并强调“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抓好主要的方面,要搞好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
2007年1月,宝钢领导班子调整时,陈锦华给宝钢的主要领导写了一封信,深情地嘱咐:“宝钢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这就是坚持办世界一流、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坚持创新发展,坚持高技术含量的精品质量、品种,坚持零排放、零污染的循环经济理念,决不搞降低水平的数量扩张”。在宝钢二次创业中,精品战略依然是关键,宝钢人永远也不能丢掉“精品”意识。
宝钢新一轮发展规划强调,既要做强做大钢铁主业,也要大力发展与钢铁主业相关的多元产业,实现相关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展。相关多元化是围绕核心产业和产品线的紧致型发展,从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等不同侧面,协同钢铁主业打造服务先行的制造业,显著提升协同价值,实现企业的有序发展和扩大。相关多元产业要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对钢铁主业的过度依赖,加快市场型自我发展,形成新产业增长点,弥补钢铁行业周期波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相关多元产业要在环境经营的基础上,与钢铁主业共同建设绿色产业链。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宝钢已经初步形成了“1+6”的产业架构。
“1”是指钢铁主业,包括宝钢股份、八一钢铁、广东钢铁和宁波钢铁。做强做大钢铁主业,始终是宝钢的核心业务。尤其是宝钢股份公司,要坚持精品方针,巩固并加强在目标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成为集团公司钢铁业技术进步的发动机;继续扩展钢铁服务领域的优势,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和产线效率;开创环境经营新局面,成为节能减排的领先者。(www.xing528.com)
“6”是指6个相关多元产业,包括资源开发、工程技术服务、钢材延伸加工、煤化工、再生资源利用和生产服务、金融投资产业,分别由宝钢资源、宝钢工程、宝钢金属、宝钢化工、宝钢发展+梅山公司、华宝投资为主经营。
图3 宝钢“1+6”产业结构示意图
宝钢二次创业的根本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一次创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管理和规模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二次创业是宝钢人在新形势下作出的自觉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的战略选择。
2.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严峻的历史性挑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信息化浪潮,改变了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中国既处于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
首先,宝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政局稳定,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总量日益扩大,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为钢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汽车、建筑、装备制造等钢铁下游产业迅速发展,为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交通运输、轻工家电的巨大投资需求,将拉动钢铁消费的增长。此外,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公司精品战略和自主创新的市场机会更为广阔。
—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钢铁产业重新布局,支持大型集团公司兼并重组。2009年2月,国务院颁发《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要进一步发挥宝钢、鞍钢、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同时,《规划》对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资源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划》的实施,将为宝钢的二次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宝钢拥有30多年成功发展的历史积累,在国内钢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宝钢不断深化改革,在中央企业中率先开展了集团公司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工作,实行外部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作为中国高起点引进的成功企业,宝钢整体技术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高等级碳钢板材研发和生产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积累了比较完整的适应现代化钢铁企业需要的生产组织技术。宝钢较好地发挥了中国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形成了先进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员工队伍。公司现金流比较充沛,保持着稳健的财务结构,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宝钢面对严峻的历史性挑战。
挑战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巨大冲击,我国钢铁工业处于艰难的结构调整期。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钢铁工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出现了需求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2008年是1982年以来我国钢产量增速最低的一年,多数碳钢品种钢材价格降幅超过40%,企业盈利状况迅速恶化。在经历了长期的粗放型扩张后,我国钢铁工业必然要面临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钢铁工业的发展已经处于“调结构、促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危急之中的道路选择”时期,走到了更深层次的变革时期。如何提高钢铁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何使钢铁工业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如何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全球竞争力,如何解决钢铁工业发展与上游资源约束的矛盾,如何处理钢铁工业高能耗、高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如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国情特点相结合—这些都是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中国就不可能成为钢铁强国。
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中国钢铁工业将逐步进入一个国家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盈利水平降低的激烈竞争的发展阶段。2009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钢铁企业时多次指出:“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十分困难的调整阶段,但也处在极有希望的光明阶段。”我们必须抓住此次调整机遇,如果错失,很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挑战之二:国际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国内竞争对手紧追不舍。与世界顶尖的钢铁企业相比,宝钢无论在产能规模、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和节能减排等硬实力方面,还是在公司治理、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等软实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以下列举一些主要经营指标的比较数据。
钢铁工业全球化重组加大了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国际钢铁巨头加快了兼并收购的步伐,有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张。2006年6月,安赛乐与米塔尔达成合并协议,安米新公司横跨欧、亚、北美和南美四大洲,在27个国家拥有60多个生产基地,年钢产量超亿吨,遥遥领先于全球规模排名第二、三、四、五位的钢铁企业。金融危机后,浦项提出了到2018年产钢6500万吨的目标,并已经开始启动其越南、印度项目。新日铁也改变了单纯技术领先的策略,新日铁会长三村明夫认为:“世界钢铁业正在迎来危机后的行业兼并重组新时代”。国际钢铁巨头强化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通过并购、重组、参股、合资办厂等各种方式和途径,进入了中国市场。国外钢铁企业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这一点宝钢体会非常深。比如取向硅钢等高端项目,中国早已处在买不到技术、请不到老师的境地。
同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快速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宝钢同样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国内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由于前几年钢铁行情看好,许多企业都以成为产品线完整的钢铁企业为目标,实行扩张,钢铁企业相互间缺乏合理的分工。同质化的装备、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的供应链、同质化的客户,必将引发空前残酷的同质化竞争。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大量投资板管材项目,竭力提高板管比,形成了板管产品的产能过剩。现在钢铁企业已经不是“抢”市场,而是在“挤”市场。这对宝钢保持和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
挑战之三:节能环保的压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导向。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23]
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首次量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2月7日至19日,192个国家的代表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讲话表示,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钢铁工业面临巨大的节能环保的压力。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大户的钢铁企业,将越来越多地面对全球能源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绿色贸易壁垒、环境约束等不可回避的问题。钢铁企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全球钢铁企业目前生产一吨钢平均排放1.7吨二氧化碳,中国钢铁企业平均排放为2.2吨。钢铁行业目前所排出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出量的4%—5%。世界钢铁协会设想用50年时间,将全球钢铁业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一半,这是未来全球钢铁业面临的最大环境和技术的挑战,对中国钢铁业更是严峻考验。中国2008年粗钢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但二氧化碳排放却占世界钢铁业的50%以上。《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目标: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吨钢新耗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综合利用。
在节能环保的压力之下,都市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北京举办奥运会促使首钢搬迁,上海举办世博会促使宝钢的浦钢搬迁,广州举办亚运会将促使广钢搬迁。面对全球性资源与环境压力,宝钢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近期内还难以在宝钢进行大规模有效使用,因而对节能减排的支撑有限;宝钢节能技术已被国内钢铁企业广泛采用,并无明显优势,个别领域甚至已经落后;预计国家能源税、环境税、碳税、碳关税将陆续出台。
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和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升的压力,宝钢要进一步做强做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如何拉开与国内同行之间的新一轮差距?这是涉及宝钢顺应国际钢铁产业发展潮流的关键问题。积极研究高碳企业的低碳路线,为宝钢的二次创业注入“绿色新动力”是宝钢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研发环境友好产品、拓展产品新用途新市场、壮大绿色产业、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达到环境经营的战略目标,实现宝钢的生态化,增强宝钢在钢铁新时代的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提高社会贡献度,保持在国内同行的领先优势。
挑战之四:宝钢自身还存在不适应新一轮发展战略的问题。钢铁主业各单元发展不平衡,与钢铁主业密切相关的多元产业发展不充分。集团公司原有的管控模式不适应宝钢新发展的要求,工厂化管理向公司制管理、向特大型企业集团管理的转变尚未完成,权力合理分解配置、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薪酬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缺少具有国际水平的经营管理专家和在国内外钢铁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领军人物,多元产业缺少一流人才。缺乏对钢铁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专有技术和产品,知识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前几年出现伤亡事故上升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党支部发挥作用不充分。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符合甚至背离宝钢文化的行为,在员工包括管理者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人为本的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员工的工作机制有些制度落实不够。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违法违纪问题仍有发生。
3.增强二次创业的使命感。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的钢铁产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转折点上,结束长达六七年的高速发展期,步入了相当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时期。宝钢的各级领导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整个钢铁产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宝钢自身地位的深刻变化。我国钢铁业已从总体上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宝钢的大部分重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已从“一枝独秀”变为“几家争妍”。在这种空前激烈的同质化市场竞争环境中,宝钢的二次创业要实现从大型工厂管理到特大型集团公司管理的转变,实现从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的转变,宝钢的综合实力要进入世界钢铁业前列,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前200位并成为500强中的优秀企业。这是何等重大、何等艰巨又何等光荣的历史重任!
如果我们掉以轻心、疏于应对,宝钢很可能丧失国内领先的优势,丧失国际竞争力。我们只有正确应对,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才可能比较彻底地解决自身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二次创业。
任何一个伟大公司的发展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未经历市场衰荣考验的企业,不能算真正成功的企业。市场的考验无法回避,宝钢也从未畏惧过考验,危机对于宝钢各级领导人而言,正是一次经受磨砺、提升领导力的机会。
宝钢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绝不是按部就班地发展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用一种普通的工作态度,甚至只是用一种比较认真的工作态度,恐怕都难以完成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宝钢二次创业的使命充满艰辛,使命感来源于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追求,来源于持续改进,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和争创世界一流的信念。宝钢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将结为一体,焕发激情,众志成城,为实现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而奋力拼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