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宝钢领导力与发展成果

宝钢领导力与发展成果

时间:2024-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宝钢领导力是各级领导人员、广大员工在中国从钢铁大国发展成为钢铁强国的过程中,共同奋斗的力量,而不是脱离群众的力量。宝钢各级领导人员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广大员工之间形成积极互动,持续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宝钢领导力造就了宝钢在中国钢铁业中的领先地位。

宝钢领导力与发展成果

二、宝钢领导力与宝钢发展

宝钢的发展愿景是“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

宝钢领导力是宝钢各级领导人员激发、引导和组织、带领宝钢员工,在中国从钢铁大国发展成为钢铁强国的过程中,为实现宝钢的愿景而不懈奋斗,并不断取得成功的能力。

(一)宝钢领导力的内涵

—宝钢领导力的本质。其本质是宝钢领导人员激发、引导和组织、带领宝钢员工实现公司愿景的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力,而不是仅仅依靠职务权力获得的强制力。职务权力具有强制性,成为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人员进行领导活动、施展能力的重要条件。影响力则是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激发、引导和组织、带领宝钢员工的力量。影响力固然与职务权力有密切关系,但更主要的是由领导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决定的。

—宝钢领导力的核心。宝钢领导力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并不断取得成功的能力,用是否实现公司愿景来检验和衡量,其核心是宝钢领导人员争创一流、钢铁报国的使命感,是“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的公司愿景;并把使命感和公司愿景变为一种强大的感召力量,变为宝钢广大员工一致拥有的行动目标和对远大事业的追求。

—宝钢领导力的特征。其特征是建立在全体宝钢人素质总和坚实基础之上的宝钢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素质总和。宝钢领导力是各级领导人员、广大员工在中国从钢铁大国发展成为钢铁强国的过程中,共同奋斗的力量,而不是脱离群众的力量。全体员工为争创一流而共同奋斗的素质、能力和实践,是宝钢领导力的基础。宝钢各级领导人员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广大员工之间形成积极互动,持续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宝钢领导力来源于宝钢各级领导人员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指引下,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基础上,在借鉴西方管理科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宝钢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丰富实践。宝钢领导力造就了宝钢在中国钢铁业中的领先地位。

(二)宝钢的发展

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底开工建设。1985年9月,宝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贺电中指出:宝钢的建成投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这对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991年,宝钢二期工程建成投产。1992年,组建宝钢集团,成为全国首批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1998年,宝钢联合重组上海地区钢铁企业后,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老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钢铁精品基地初具规模。2000年,宝钢三期工程全面建成,年产钢能力从318万吨发展到1100万吨,成为中国首家年产钢超过千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同年,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正式创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5年,宝钢股份增发收购,宝钢的钢铁主业整体上市。2004年,宝钢成为中国完全竞争性行业及制造产业企业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列第372位。

从1985年投产到2004年进入世界500强,宝钢用了不到20年时间。2008年,宝钢建设30周年,钢产量达3544.3万吨,在全球钢铁企业排名第三。至2010年,宝钢已连续7年进入世界500强。在2007年标准普尔企业外债信用评级复审中,宝钢获得了“A–”的信用评级。宝钢已5次登上《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2009年,在榜单中位居全球制造类企业第二,中国第一。

宝钢在国内的生产基地

宝钢已建成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品种最多、工艺技术最先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和钢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完成了第一次创业。宝钢的贡献,不仅在于直接创造的效益,而且在于间接创造的效益,宝钢创造的间接效益远远超过直接效益。某种钢铁产品,当中国不能生产时,进口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一旦中国能批量生产,打破了垄断,相应的进口产品价格就大幅度下降。宝钢生产的很多产品,是国家急需、替代进口的精品钢材。[19]宝钢一期工程国产化率为12%,三期工程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宝钢工程建设带动了国内冶金装备制造业水平迅速提升,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装备实现了“中国制造”。宝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被国内诸多钢铁企业和其他行业借鉴。宝钢的相关多元产业取得了新发展。在2008年12月23日宝钢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讲话时指出:“30年来,宝钢成功超越了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开创了我国钢铁企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先河,为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在同一次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宝钢的发展,不仅仅是建设了一座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模式,带动了中国钢铁工业做大做强,在世界上提升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宝钢全球销售布局图

宝钢股份炼铁厂的4座高炉

(三)历史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宝钢的诞生很不容易。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日本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简称“新日铁”)提出,希望新日铁帮助中国建一座像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简称“浦项”)那样的钢厂。日方认为不可能,原因是中国没有浦项朴泰俊那样的企业家。其实是怀疑中国企业的领导力。经过中日双方的反复沟通和艰苦谈判,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在时任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为代表的日中友好人士的努力促进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宝钢项目启动了。走过坎坷的道路,宝钢人用事实回答了“不可能”的预判: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

200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第1版头条报道宝钢等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30多年风雨兼程。在宝钢建设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对宝钢是有争议和疑问的。开工后不久,就有人反对建设宝钢;一期工程建设中,有人怀疑宝钢能否建好;一期工程竣工后,有人怀疑中国人能否管好宝钢;在外国实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有人怀疑宝钢能否自主创新,研发、制造出钢铁精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有人怀疑宝钢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并保持优势;在国有企业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有人怀疑宝钢能否克服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弊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等等。

在争议和疑问中,宝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之路,并且积累了成功经验。宝钢的鲜明特点,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有机结合起来。宝钢建设初期,全套引进外国先进的装备、工艺和管理,之后也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引进。宝钢的引进是“为我所用”,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

宝钢是自主管理的现代化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自主生产制造钢铁精品,自主研发钢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把企业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宝钢产品创立了民族品牌。宝钢人用成功事实印证了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作出的预言:“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20]

(四)什么是宝钢的成功之道?

宏观方面看,宝钢的成功,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正确路线的确立,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宝钢的成长历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契合。宝钢的成功,还在于全国人民、上海人民和各方的大力支持。

1978年,在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百废待兴的时候,国家拿出128亿元人民币建设宝钢一期工程—这个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国家有关部门及上海市集中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宝钢建设。建设初期,国务院确定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韩光、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叶志强、上海市副市长陈锦华4人负责宝钢工程,后来又确定由韩光任一期工程的国务院代表,冶金部原部长李东冶任二期、三期工程的国务院代表,建立了由国务院代表主持、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参加的现场办公会议制度,成立了以国家计委专职委员石启荣为主任的宝钢工程联合办公室,及时督促协调,解决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的重大问题。冶金部先后委派叶志强、马宾、刘学新、马成德、李非平、黎明6位副部长常驻现场,兼任宝钢工程指挥部的主要领导。冶金部专门成立宝钢办公室,和各司局一起具体指导、检查,协调解决了宝钢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中的大量问题。

上海市在宝钢工程建设初期,承担起领导工程建设的主要责任,上海各条战线把支援宝钢建设列为“头等大事”。宝山月浦一带的2000户农民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搬离家园,为建设宝钢腾出了土地。上海市的地质勘测和施工建设队伍最早进入工地,在短短几个月内,就突击完成了工程的开工准备工作。之后,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设计、施工和生产人员、六万建设大军,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宝钢,投入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30余名著名科学家、经济管理专家组成的宝钢顾问委员会和上海市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了宝钢强大的技术后盾。上钢、鞍钢武钢、攀钢等国内兄弟钢铁企业,对宝钢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援。

宝钢指挥部收到了祖国各地人民热忱支援宝钢建设的汇款。1984年3月,江苏省泰县寺巷中心小学三(1)班的同学们,将拾旧卖废积攒下来的19.87元邮寄给宝钢,支援宝钢建设。他们在信中表达了美好的心愿:“我们多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去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现在我们人虽小,但也要为振兴中华添砖加瓦。同学们决定拾废旧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祖国献上一颗火热的心。”当时宝钢全体建设者、生产者正在为确保“85·9”(1985年9月)投产奋力拼搏,而社会上对宝钢的指责仍余波未平,在这一时刻,泰县寺巷中心小学同学们的这份心意感动了宝钢人,这是宝钢人为实现中华民族成为钢铁大国、强国梦而奋斗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宝钢遇到危及建设和生产的突发事件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民更是全力支援。1987年8月13日,宝钢的主原料码头引桥被一艘5万吨级外轮拦腰撞断,宝钢面临停产的危险。这一事件震动了上海,震动了全国。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市委副书记、市长江泽民当即表示,上海人民全力以赴给予无条件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受中央委托,打电话到上海,他在详细询问情况时说:“宝钢出了事故,全国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很关心。”随即李鹏赶赴上海,到现场视察,亲自指导抢修。在24小时内,国务院有关部委,全国各地、各方面130多个单位与宝钢联系,热情提供援助。在全国和上海人民支持下,宝钢人奋力拼搏,进行三天三夜的抢修,迅速开通了副原料码头。从引桥码头撞断到全部修复,仅用了85天,比专家们的估计减少了至少3个月时间。

1987年8月13日,被外轮撞断的码头

(五)宝钢真情回报社会

宝钢人铭记“宝钢是全国人民的宝钢”,理应以优异的业绩报效祖国,并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建成投产以来,宝钢在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怀着真情回报社会。

1990年,当二期工程即将完成、企业整体效益开始显现之时,宝钢把支持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设立了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宝钢奖学金”,初始基金为200万元。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之后,宝钢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宝钢教育基金总额逐步增加到1亿元,成为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宝钢独家出资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20年来,全国100余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18个直属研究所的15195名师生荣获宝钢教育奖。基金用于教育奖励和资助的金额累计超过1.25亿元。

1993年,宝钢以“支持高雅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宗旨,设立总额为1000万元的宝钢高雅艺术奖励基金。宝钢对口扶贫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到2010年,已派出4批援藏干部,累计投入援藏资金6755万元,完成援助项目43项。对口扶贫云南省普洱市4个县,已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扶贫项目。向中华环保基金会捐赠5000万元;向上海市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分别捐款2000万元。在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中,分别捐助3000万元。2008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17亿元。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3000万元,在中西部地区及当年红军长征路线沿线,全资或参与捐建了38所希望小学。2008年,宝钢向我国第一座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捐赠了价值450万元的主体建筑材料,并派遣13名员工前往南极,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宝钢向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捐赠价值达4亿元的钢材,并成为世博钢材总供应商。30多年来,宝钢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8亿多元。

宝钢钢材和钢结构用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www.xing528.com)

从微观看,宝钢的成功,在于几代宝钢人的共同努力、不懈拼搏;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发挥了核心作用,始终带领宝钢站在改革的前沿,走在时代的前列。2008年12月,在宝钢建设30周年之际,从几代宝钢人中推选出了黎明[21]、曾乐、王铁梦、陈钰珊、佘永桂、孔利明6位杰出代表,授予他们“宝钢功勋人物”的称号。

宝钢30周年功勋人物

黎 明

宝钢管理的杰出代表

1983年,黎明来到了宝钢,组织指挥了宝钢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和生产达标。在他的统帅下,宝钢在全国率先推行减员增效、主辅分离,实行岗位薪级工资,推行5天工作制,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形成了宝钢现代化管理体制。在他的主导下,确立了宝钢标志性的战略产品—高等级汽车板,开辟了一条自主集成创新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宝钢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园林工厂,为宝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 乐

宝钢“焊神”

曾乐在宝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精密焊接试验室,试制出20多种填补国内空白的精密焊接用品,使我国的精密焊接技术达到世界水平。他不仅为宝钢生产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还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秦山核电站等全国几十个重点工程解决了重大焊接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重大成果奖等几十个重大奖项,他撰写的《焊接工程学》一书,被国内外焊接界誉为“焊接构造方面的经典著作”。

王铁梦

宝钢“裂缝大王”

宝钢建设初期桩基发生位移,王铁梦提出符合宝钢软土地基条件的位移计算公式,推动了这一重大技术难题的解决。他还通过科学测算少打钢管桩,为宝钢节约了大量资金。在施工中,他创造性地解决了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裂缝难题。在接运超重吊车通过吴淞大桥时,经过反复测算,他不顾安危把自己悬在桥底仔细观察裂缝,使重型吊车安全通过。他著有《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等权威著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陈钰珊

宝钢“管线钢之父”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管线钢技术落后世界30年的情况下,陈钰珊主动请缨开发管线钢。经过钢材韧性、抗腐蚀、脱硫等无数次试验,探视出了管线钢的秘密,开发出高强度高韧性的X系列管线钢,产品广泛用于国内外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其中X70管线钢打破进口产品垄断的历史,用于我国著名的“西气东输”工程。他带教出郑磊、高珊等一批年轻科技人员,推动宝钢管线钢实现了从X70到X80、X100、X120的跨越。

佘永桂

宝钢基层管理者的杰出代表

佘永桂围绕“保全设备、加强点检、精心操作、减少失误”,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他强调领导人员要以身作则,制定了12条领导人员工作标准化条例。他对人才培养十分重视,为引导员工学技术,撰写了《初轧计算机储存控制功能说明》。在钢研所,他对新进大学毕业生及“五大”毕业生[22]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开办了高层次的“周末科技讲座”,促进年轻技术人才迅速成长。

孔利明

宝钢智能型员工的杰出代表

孔利明作为宝钢一名普通工人,长期扎根一线,奋发创新。到2009年底,他已主导科研项目34项,解决现场疑难杂症350多个,取得个人职务发明专利137项、技术秘密47项,创造经济效益4500余万元,连续多年摘得国际发明展金奖。孔利明以自己创新理念和成功实践,带动全员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宝钢,以孔利明名字命名的创新小组已达到358个、近3600人,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宝钢领导力集中体现在30多年来,宝钢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带领全体宝钢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各项战略决策、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的行为之中。

(六)宝钢的二次创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宝钢踏上了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第二次创业的新征程。2010年6月,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代表宝钢提出了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2010—2015年发展规划。宝钢的二次创业,以自主创新和扩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科学发展为特征。与已经走过的一次创业的道路相比,这是历史性大跨越。大跨越要求实现大转变,大转变带来大挑战,它为宝钢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考验着宝钢领导力,对宝钢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宝钢的二次创业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展开的。面对危机的冲击,没有企业能够独善其身和置身之外,一些全球知名企业破产,甚至还有曾经创造辉煌的“百年老店”在危机中轰然倒塌。但是大浪淘沙,危机的砥砺也必然会造就一批优秀企业。钢铁工业是此次危机的“重灾区”。危机袭来,全球钢铁工业一片萧瑟,许多世界知名的大钢厂陷入亏损。2008年第4季度,宝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月度亏损和季度亏损,生产经营面临投产以来最大的困难与挑战。

1995年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顾问季羡林题词

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说:“做生意是极为严肃的事情,不胜则败。所谓做生意,即使在不景气中也能做下去。真正会做生意的人,反而可以趁着不景气而巩固、发展自己的经营基础。”[23]对此,经受了危机考验的宝钢人深有感触。2009年宝钢做的许多努力正是“巩固、发展自己的经营基础”的事。墨守成规是熬冬,变革创新则是冬训。危机既是压力、是挑战,更是解决公司内部深层次问题的契机。宝钢领导以积极坚定的姿态,进行管理变革,对组织机构、运营架构进行重大改革。以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原点”思维,实施管理变革,优化管控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宝钢在应对危机、管理变革中提出了重大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以现场为基础,以员工为根本,以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为目标。将上述思路化为广大员工的实际行动,成为宝钢经受重大考验,在逆境中成长、在危机中提升领导力的宝贵经验。

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的企业管理体系,就是要建立面向市场,从生产制造、研发培训到营销,全方位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和对用户的响应速度。如果失去了市场和用户,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企业机构的成果,是通过顾客产生的,企业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须通过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才能转变为收入和利润。”[24]企业要把用户的挑剔看做是发展的压力和动力。新日铁会长三村明夫指出:“正因为拥有丰田、本田等一批非常挑剔,甚至是苛刻的用户,才使得我们的技术能够成为世界第一。”

以现场为基础,就是要强化基层管理,提升现场能力。“能将其变成现实的只能是现场,现场才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角。”[25]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产品是现场制造出来的,企业管理的所有工作都要落实到现场。我们务必以“认真”加“坚持”的态度,把现场工作做好。

以员工为根本,就是要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存关系。从根本上说,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也是员工发展的舞台。

以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为目标,就是实现业界业绩最优。这是历史和现实对宝钢提出的必然要求。早在宝钢建设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全国人民殷切期望:宝钢要争创一流。1995年,江泽民为宝钢题词,明确提出:“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宝钢各级领导带领广大员工攻坚克难,在全球钢铁业界的业绩居领先地位,同时保持了在国内钢铁业界业绩最优。2009年,宝钢完成利润149亿元,为全球钢铁企业第二、全国钢铁企业第一;粗钢产量3886万吨,首次超过新日铁,列中国第二、全球第三。经历了这场暴风骤雨的洗礼,宝钢将以更强的领导力应对后危机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