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水文化初论(提要)——羌文化探讨之一
彭邦本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古老而辉煌的文化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和抢救古老的羌族文化,中央已正式授牌在四川省、陕西省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确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即羌族主要聚居区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松潘县、平武县、黑水县,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等部分相关地区。应该指出,古代羌族聚居的地理范围非常辽阔,远不止这些地区,如陕西凤县等川陕甘连接地区都是历史上羌族生息之地,羌族文化传统悠久绵长,都有保护和弘扬羌文化的神圣义务。
羌族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究竟有哪些呢?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大致分类归纳为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从学术研究的需要来考察就既不够具体,更不够深入了。为此,本文拟对羌族源远流长的水文化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从这一独特的视角,透视羌族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文化。(www.xing528.com)
历代盛传的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创建重大契机,而大禹出自西羌则是东周秦汉以来文献广泛认同的历史传说。《尚书·禹贡》记载反映,大禹治水,即起始于上述羌族聚居的先秦西部地区。在岷江、汉江和嘉陵江流域,都留下了古代西羌族群先民以其勤劳智慧、勇敢坚韧治水患、兴水利的遗迹和传说。禹羌族群在岷江流域等地创立的以疏导为核心的治水技术、经验和理念,为后代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系统所汲取发展,为秦汉以后“天府之国”的形成和恒久持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禹羌水文化智慧可谓泽被千秋,并为历史上中国广大地区的水利工程所继承弘扬。直到20世纪初叶,羌人长于水工,仍在川西地区尤其成都平原广为人知,这些地区打井修堤等水利工程,往往多在农闲时候请岷江上游的羌族同胞来承担。
中华文化中对人类贡献最大、且兼具科学与人文精神,因而最具现代以至“后现代”意义者,莫过于大禹、李冰以来源远流长的水文化,而羌族对之可谓功莫大焉!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