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共华中十地委的组建
华中十地委于1946年9月在东台县的三仓河成立。金柯任书记,陈云阁为组织部长,杨斌为城工部长,江坚为宣传部长,张志强为行政部长,包厚昌为军事部长,地委委员有金柯、杨斌、包厚昌、任天石、陈云阁、康迪、江坚、李中、张志强等9人,前5人为地委常委。
地委下属几个工委的组织分工:
镇丹扬工委书记陈云阁,委员赵文豹、施光前;
镇句县委书记康迪,副书记洪天诚、陈冀;
苏常太工委书记包厚昌,副书记江坚、陈刚,委员浦太福;
澄锡虞工委书记李中,委员赵建平、朱帆;
澄武锡工委书记张志强,委员陈寒、王鹏。(www.xing528.com)
华中十地委活动的地区为长江以南的镇江、武进、扬中、丹阳、句容、江阴、无锡、常熟、太仓、昆山等县,直至上海郊区和南京城下。华中十地委武装南下是内战爆发后中共华中所采取的“敌进我进”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中共象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向敌人的心脏地区。
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上命令常喜生带领一支精干武装,随地委南下。
常喜生原是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四团一营营政委,当时正值该团胜利完成苏中战役的邵伯保卫战任务后担任兴化城防任务,军分区根据苏中区党委的意见,要四团挑选经过抗战和解放战争考验,到江南能坚持斗争的原丹北地区连排干部和战士,组成一个排,由常喜生带到十地委集中报到。其中有作战英勇机智的七连连长孙春度、连政治指导员陈荣贵、四连连副茅志清、五连副排长王双庆等,他们都是抗战时坚持丹北反“清乡”和邵伯保卫战中的骨干。
10月上旬,常喜生带领这个排由兴化城出发,到东台县三仓镇十地委驻地报到,并与政治指导员杨民奇(即朱和官)率领的由一分区特务营选调苏南沙洲籍的连排干部战士组成的一个排,合编成一个连。连长孙春度,副连长茅志清,政治指导员杨民奇,副政指陈荣贵。两个排6个班,每班12人,配轻机枪1挺,弹药500发,步枪10支,每支弹药100发,每人手榴弹4枚。
根据地委指示,为适应到江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坚持斗争的需要,对部队战士在政治上进行解放战争形势教育,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任务和气节教育。在军事上加强射击、刺杀、投弹等技术和单兵、班的战术训练,并抓紧完成军需装备方面的准备。全体战士个个精神振奋,决心大,信心足,表示一定要把蒋家王朝的后院闹个天翻地覆,配合野战军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常喜生回忆当年情景时说,后来的经历告诉我们,这种壮志豪情、旺盛斗志和胜利信心,固然应该有的,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我们当时在动员教育中,对将要面临的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估计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战场,是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的外围,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腹地区,驻有重兵,据点林立,军警宪特横行无忌。敌人对我们武装进入是决不允许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必用全力扑灭才甘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