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加息阻滞泡沫膨胀

中国经济:加息阻滞泡沫膨胀

时间:2024-09-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9月份之后,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化学反应,一般商品的价格开始飞速上涨,通货膨胀一时间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以一般商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为扩大内需,便降低利率,增加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这无疑是给既有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美国现在几乎是在对中国提同样的要求,并以同样的理由施加同样的压力。将日本国民的这种意识完全击溃的便是泡沫的崩溃。

中国经济:加息阻滞泡沫膨胀

问:截至2010年9月份,中国国内可能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以不动产为中心的资产价格的暴涨。但是在9月份之后,由于一些综合因素的化学反应,一般商品的价格开始飞速上涨,通货膨胀一时间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以一般商品价格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

答:当然也有,那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1973年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当时日本就有“狂乱物价”这一说法,物价疯狂上涨。这期间也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的博士论文原本计划在1972年出版成书,当时大概是一本500页的书,在1972年的时候定价是1500日元。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拖到1975年才出版,但是这个时候书的定价已经调到3500日元。在1972年的时候,1500日元的价格已经是将各种成本计算在内并且是绰绰有余能小赚一笔的价格。但是到1975年的时候,出版社找到我,几乎是用哭求的语气跟我说,以1500日元价格做的话他就要破产了,让我同意他涨价。而后来的3500日元也是出版社把各方面的成本省了又省才形成的低价,当时一般的书价得达到4000日元或者4500日元。这种通货膨胀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也就是说它伴随了泡沫经济鼎盛时期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刚才举的是书的例子,生活物品也一样,房租、光热费等也涨了。当然,与此同时,工资也涨了。当时的那种通货膨胀在现在看来是无法想象的,现在的日本完全就是通货紧缩。现在的中国就和当时的日本一样。当时抑制物价成为日本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就是很难抑制下来。而经济同时也在增长,GDP增长率相当喜人。物价与经济就这样平行发展,与现在的中国非常相像。

问:您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在哪里?

答:简单地说,就是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推行了“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注释1),日本土地价格就此开始疯狂上涨。伴随土地价格的上涨,所有的物价也开始上涨。1973年又发生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在石油价格开始疯狂上涨的同时,各种电气燃料费、公共费用、纸张价格也开始上涨。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段,物价稍微稳定下来一点,部分原因是日本克服了石油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到1978年的时候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到1985年的时候,“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日本政府为扩大内需,便降低利率,增加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这无疑是给既有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一直到1989年,泡沫开始破灭,经济进入低迷循环轨道,通货膨胀才转为通货紧缩,并一直持续至今。

问:也就是说,当年的那一轮通货膨胀大概持续了20年。那么,您觉得中国目前的状况相当于那20年中的哪一年?

答:这个问题有点难。我感觉,大概相当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后吧。最相似的就是,美国当年以贸易赤字为由向日本施压,迫使日元升值,督促日本以内需为主导发展经济。美国现在几乎是在对中国提同样的要求,并以同样的理由施加同样的压力。虽然我认为美国的这些说辞并站不住脚。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通货膨胀开始凸显,同时国内需求也开始增长。无论是从美国方面,还是从国内方面,特别是从政府采取的政策来看,目前的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的日本非常相像。

但是,中国和日本有一个关键性的不同。中国的国内市场非常庞大,不像日本那么单一,那么容易控制,那么容易出效果。中国有沿海地区,也有内陆地区,拥有13亿的人口,日本只有1.3亿的人口,是中国人口的1/10。虽说同为泡沫,但规模完全不一样。所以,要问中国会不会完全沿着日本当年的道路行进,我是要打个问号的。日本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只持续了5年,中国的经济则显得更加庞大且拥有相当的深度,不会那么轻易地说破灭就破灭了。当然,从做好最坏的打算来讲,中国必须要有所戒备就是了,但也要意识到中国和日本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异。

问:从国民的心理来看是否也有相同点?比如您也说过在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人们热衷的话题就是如何理财,现在的中国百姓也一样。

答:这方面确实是相似的,但是也有一个关键的不同,那就是,当时在日本,出现了“神话”,即“土地神话”和“股票神话”。所有人都认为,土地和股票的价格是断然不会下跌的,人人都相信土地和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资对象。

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拿股票来讲,其实当时日本并不奉行股票资本主义。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企业来讲,他们都是通过互相持有对方的股票来约束对方并形成某种联合体,他们并不是把发行股票当做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企业筹集资金基本上还是采取间接的手段,即从银行贷款。所以对股民来说,购买股票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又比银行利息高的投资手段。

将日本国民的这种意识完全击溃的便是泡沫的崩溃。土地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跌落,这种现象在战后的日本首次出现了。

在这一点上中国则完全不同。中国人则大多认为股票是有风险的,它可能暴涨,也可能暴跌。大家也经历过暴涨暴跌。因此,中国人是在持有这种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在炒股。所以,大家不是一直持有股票,而是时刻候机买入卖出,对房地产的投资也是一样。我有中国的教授朋友,我去中国出差的时候,在闲聊中他就会说“是时候该卖出了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是在利用泡沫赚钱,即使到头来亏损,也不会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而是自己认栽。中国人认为投资股票和房地产跟赌博输钱一样,应该愿赌服输。日本国民当年则是一种被骗的感觉。

问:目前,中国房地产价格相当高,远超过普通老百姓的购买水平。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答: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异常的现象。就像刚刚我提到的,建了这么多房子,有那么多人住进来吗?虽然中国国土很广,有13亿的人口,但我感觉,这种建设的供给已经超过了实际的需求。从这点来讲,现在的中国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处于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很相像。当然,从速度和规模来讲,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时代也已经不一样了,我不能保证说中国也会和日本当年一样,到最后房子都卖不出去,但是从根本上说,中国正在产生和日本当年一样的泡沫现象。

要弄清泡沫是否存在,还是得回到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上来。在泡沫经济时期,人们期待以唤醒需求为手段,进行过度的供给,但是这种唤醒的需求,并不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而是一种被人为制造出来的需求,这种需求总有一天是不得不破灭的。处在20世纪80年代泡沫时期的日本就完全是这样一种状况。

问:能再详细地列举一下当前中国和泡沫时期日本的相似点吗?

答:首先一个比较相似的地方就是,从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两者的通货膨胀都比较厉害。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说人们都能够预料到,自己现在买的东西将来都会升值。这样的话,大家就会以资产增值为目的,购买眼前根本用不着的一些东西,而房地产则是其中最有人气的一种。而且这当中经常伴随的一个现象就是,人们不惜从银行借钱来购置这些眼前对他们自己完全没用的东西,这种现象在通货膨胀背景下是很普通的事情,即“购买未来”。当年的日本,现在的中国,发生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房子建了那么多,但是买的人都不是买来自己住的,而是用来投资的。而日本当年除了房地产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券、高尔夫球场会员券以及股票等。(www.xing528.com)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金钱快速流动,经济看起来很红火,但是这种金钱的流动和实体经济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只能称之为是一种“金钱游戏”。在这一点上,日本和中国是共通的。

问:那么,这种集体性“购买未来”的行为是否可以认为是泡沫的缩影?

答:可以这么说吧。就像刚才所说的,这种行为不是由实际需求所致,因此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持续的,因为这会极大地加速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政府必须要在某个时间点上使其停止,使物价停止上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金融紧缩就必然会发生。所以,一旦通货膨胀产生,以上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联动必然会发生。从这一角度考虑,这种集体性“购买未来”的行为也就可以被认为是泡沫了。

问:中国的这一轮通货膨胀您认为是如何产生的?

答:我觉得这可能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从那时起,中国国内的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张。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作为政府,理所当然地想要维持这种高速增长,这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刺激政策。那么说到经济刺激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扩大民众需求无疑是不二选择。也就是说,通过需求的扩张拉动生产。从根本上来讲,在这种政策的选择和推进下,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

问:直接原因您认为是什么?实际上,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是从20世纪末才开始发展的,而房地产价格开始飙升则是在21世纪初期,并且在2007年经过一次大的调整。

答: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就是制度宽松化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一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我的观点里,虽然这一称呼许久未变,但是其实质内容是在变化的。即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端极点当中,中国当局采取的政策倾向和重心是有变化的。我认为,到20世纪末为止,中国实行的是更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市场经济开始全面启动,中国实行的是更倾向于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最根本的转变,简单地说,就是制度的宽松和缓和,各种市场行为变得更加自由。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的规模实在太大,面实在太广,不可能在一瞬间产生一个泡沫,同时又在一瞬间泡沫破灭,它的进程和速度要比日本缓慢得多。但是反过来讲,一旦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泡沫破灭,则比日本还要恐怖得多,意义也将完全不同,那将引起一次巨大的海啸。到时,不仅中国国内经济将受到打击,世界经济也将遭受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日本,我们不得不每时每刻紧张地关注中国的经济状况,因为一旦危机产生,必然将殃及日本。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中国政府能够顺利地处理这一问题。

问:您认为崩溃必然会到来,是么?

答:崩溃是否会到来取决于中国政府能否让目前这种危险的状况“软着陆”,这是最需要被关注的点。作为中国政府,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调整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出口与内需的平衡等,中国政府需要综合并且极其灵活地运用上述各种手段,在某一合适的时机将一切压制下来,这也许可以算作一种解决之道吧。但是,从日本当年的经验来看,要控制好相当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是一样极其柔软的东西,它有遵循规律、可控的一面,也有无法预测、不可控的一面,它有时随人的心理活动飘忽不定。因此,它不会按照政府政策所期待的方式前进。它会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政府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即时调整。虽然中国政府拥有极强的调控能力和相当灵活而多样的手段,但是这件任务对他们来说也相当棘手。

问:也许是基于对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许多中国人认为中国的泡沫不会破灭。因为房地产涉及的产业太多,一旦价格崩盘,将对中国的整个国民经济造成致命打击。这些人认为,中国政府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答:这一点日本也是一样,房地产确实关联很多产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地位显要。但是在泡沫经济中,房地产成为了泡沫的载体,人们买卖自己完全不使用的房子,金钱虽然在流动,但是物品却依然是那件物品。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经济看起来在发展,但实则不然,我们无法认为这种经济的发展是健康的。我把这称之为一种包含矛盾的发展。

所以这种状况确实非常棘手。棘手的意思就是,要遏制住这样的泡沫,就像是给一辆飞驰的汽车刹车,这相当困难且危险,但你不刹车任由它一直加速更危险。

问:在2010年10月之前,我们把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放在一起对比,会觉得如出一辙。但是在10月份发生的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小幅加息了,并且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小幅加息了数次。这在日本泡沫鼎盛时期是没有的,日本是在眼看泡沫无法控制之后进行了急促的加息。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国的泡沫经济的进程是否已经开始偏离当年日本的老路?

答:确实。虽然是小幅升息,但毕竟是金融的紧缩,毫无疑问会拖住泡沫膨胀的步伐。

日本在泡沫鼎盛时期不仅没有进行加息,而且还由于美国的关系进行了降息。日本当年能够自主的行为是有限的,这与国际协调有关,也与被美国控制有关。在这方面,中国与日本相当不一样。从本币升值来看,日元在“广场协议”中不得不采取了一种急速升值的方式,并最终导致了泡沫的产生。但是中国在人民币升值方面的表现则显得相当老到,完全能够采取一种独立自主的方式与美国交涉,货币政策有自己的独立性,这便使得中国当局在制定政策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日本当年则是过度重视与美国的国际协调,从而显得束手束脚,无自由可言。

<注解1>:1972年6月,作为竞选纲领,田中角荣正式提出了“日本列岛改造”的构想。同月,由日刊工业新闻社出版了《日本列岛改造轮》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