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意志是创新的保障
一、意志是创新的保障
意志是指人们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达到目标的激发力量和调控因素。如果我们对思维的对象有兴趣,但缺乏意志力那也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恒常地集中在思维对象上,要想创新是很困难的。因为创新活动是一种极其艰辛的劳作,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因此,它离不开意志力的支撑和推动,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创新是创新者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把所有素材进行新的组合,是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组成新的结构,产生出具有更出色功能的事物来。创新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是对原有知识的升华和扬弃。因而创新需要时间、需要忍耐孤独、需要清心寡欲,任何功利主义思想都不利于创新。因而创新是承担风险的“苦”差使,离不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也就是说,只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只要你相信你有创新的能力,你就会拥有创新的能力。的确意志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西尔斯曾对10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其中那些后来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的意志品质明显优于那些一事无成、默默无闻或成就平平的人。这些成功者有很强的进取心、自主心,有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而无成就的那些人则多意志薄弱、常常由于被动、退缩、害怕失败或优柔寡断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在人的一生中,意志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就是在这紧要关头,才决定了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富尔顿在发明轮船的过程中,仅在巴黎进行蒸汽推动模型试验就长达9年,其间的失败不计其数。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时,经过4万余次试验,才制成了镍铁蓄电池,后来发现这种蓄电池有漏电现象,于是重新进行试验,又经过10296次失败后,才制成了理想的镍铁蓄电池。哈维因创立血液循环理论,受到了教会的严厉制裁。布鲁诺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与教会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后被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这些都说明创新既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其中就不可能没有挫折和失败。
大家都知道海伦·凯勒的故事,她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并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与鼓励下,她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克服了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嘴不能说的三重痛苦,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的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纵观中外历史,凡成大事者,大多屡经磨难,而后能成。正如司马迁所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由此可见,坚强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和必要。
二、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以下特征:
(一)自觉性(www.xing528.com)
创新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和风险性,在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套用的情况下,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是探索性的,或者成功,或者失败。失败固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往往是在一次次失败之后才赢得的。这就要求创新者要有良好的意志力,意志力坚定的人应该时时刻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不懈的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在困难、危险、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具有革命的乐观精神。
(二)持久性
持久性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充沛的精力和坚忍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的一种创新意志品质。具有持久性的人,善于抵御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容易而感兴趣的任务,而且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精力投身于困难重重、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定不移,百折不回。总能找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思考问题的新角度,从而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为什么能有相对论这样重大的发现。对此,他十分诙谐而又不失深刻地答到,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在许多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小时候比较笨,总觉得没有弄明白,于是我想啊,想啊,想了好多年,终于在这些问题上看出了别人没有看出的一些东西,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伟大发现。
(三)果断性
即当机立断作出决策,并为执行决策而果敢地采取措施。有些人在选择或抉择过程中,总是犹豫不决,思前想后,患得患失,其心理常处于焦虑状态,行为也变得反复无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形时常发生。这种人往往缺乏果断和自信,不敢承担选择的责任,有时迫于某种压力,凭运气办事,因而失去许多机会。
(四)自制性
自制性即具有高度的克制力,并能用其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心态。因为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可促使人们克服诸如自卑的懦弱,自我退缩、缺乏信心、没有目标以及狂妄自傲等消极心理,可促使人的行动果敢自如,迅猛有力,得心应手。还可使人进入进取状态,全身焕发活力,精力充沛,奋发向上,心智敏锐,善始善终,从而激发出创造力。相反,消极的心态,会极大地削弱、冻结,甚至伤害人的意志。不良的情绪和心态会令人的意志力下降,使人不思进取,萎靡不振、心灰意冷、临阵惊慌、冷酷无情、半途而废。有人曾把消极心态比喻为一剂慢性毒药,吃了这副药的人就会慢慢地变得意志消沉,失去任何动力,而成功就会离拥有消极心态的人越来越远。
拿破仑·希尔曾经对美国各监狱16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去,有90%的人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未能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力用到积极有用的方面去。因此,意志的自制性就在于控制情绪,调节情绪,使之稳定,不为成功而自满,不为失败而沮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