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欲望是创新的动力
一、欲望是创新的动力
欲望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创新欲望的大小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启动、持续和终止。一个人能否采取果敢的创新探索,并保持旺盛的斗志,战胜创新活动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为某种目标做出坚忍不拔的努力,与创新欲望存在密切关系。
据心理学分析,欲望的作用在于大脑的准备状态。当一个人把某一问题当作他坚定不移的研究目标时,大脑皮层就会建立起一个相应的“兴奋灶”。这时人的神经系统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会大大增强,事事物物都可能刺激“兴奋灶”而导致新观念、新思想的萌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创新机会。因此,要想有所创新,使自己的创造能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必须对所要创造的问题抱有强烈的欲望,并成为梦寐以求的悬念。有了这样的思想条件,一旦受到环境中某一事物的启发作用,就能闪现出“创新之光”。相反,如果没有欲望,对自己的愿望、实现的目标不怀有强烈的欲望,那么感知只能处于迟钝状态,就是十次、百次接触到事物提供给我们的创新机会,恐怕仍会视而不见,创新机会便会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之大吉。
二、创新欲望较强的人才具有的特征
有较强创新欲望的人才具有以下特征:
(一)不满足于现状
满足现状就会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很多年纪轻轻但心理已经衰老的人,把充分享受现在的生活作为人类的第一要旨,他们是不会努力奋斗、冒险创新的。
不满足于现状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汽车被发明,是因为人们不满足于马行走得慢;飞机被发明,是因为人们不满足于鸟才能在天上飞。电视机、电冰箱、火箭、原子能等等新发明的诞生,都是人类不满足于现状的结果。(www.xing528.com)
不满足于现状也是个体不断进步的动力。诺贝尔不满足于炸药爆炸不受控制的现状,反复试验,大大改善了炸弹的可控性。詹天佑不满足于只有外国人在中国建筑铁路的现状,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一个个成功者的脚印告诉我们,是他们不满足于自然、社会、人类或自我的现状,才走上创新之路的。
(二)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只有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
缺乏自信心,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就发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立下鲲鹏之志,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生。每个人都应强化自信,受挫不气馁,失败不灰心,顺利不自负。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因为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奋斗过程中,真正有作为的事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需要创新。理解是具有滞后性的,如果不培养自我赞许的意识,就无法自我肯定,就坚定不了决心和信心,失败就随时“恭候”着你。
自信的人要敢于进行任何新的尝试,接受新的挑战,不可固步自封。人人都受到过消极性教育:“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去做任何没有把握的事情”;“千万不要冒险”……。其实,那些杰出人物的事迹,证明了他们的成功,都是向无知作出挑战、敢于冒险的结果。神秘的未知是人产生激情的源泉,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将未知与危险等同起来。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些勇于探索未知的人,才能带领他人走出一条路,这样的人本是普通而平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具有敢于探索的品质和勇气。
(三)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
有创新欲望的人,在对现状和自我做出评价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改革的思路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会坚持原有的选择,即使暂时遭遇挫折,也会继续做下去。不过,从他们的行动中可以发现,他们显然从变化了的情况出发,更多地考虑是否还有新的选择。他们不信教条,喜欢用自己的头脑重新审核各种习以为常的结论。他们不崇拜权威,相信事实才能检验真理。因此,打破各种条条框框,改革创新常常成为他们的最终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