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引领创新思维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引领创新思维

时间:2024-09-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一、正向思维(一)正向思维的含义正向思维是一种常规思维。正是沿着正向思维的思路,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了“近邻监视”的新概念,就是让每一个公民都成为警察的耳目和助手,随时发现和防止邻居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正向思维是人们思考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途径和方法。老子不仅考虑到了正向也考虑到了逆向,网开一面,扩大了思维空间。逆向思维着眼的是事物的对立面。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引领创新思维

第六节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一、正向思维

(一)正向思维的含义

正向思维是一种常规思维。它是指的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顺着某种“常见”、“共识”去思考,或者是顺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顺序去思考。“常见”、“共识”可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的一种“理”,也可能是“人之常情”中的一种“情”,还可能是“约定俗成”中的某种“准绳”,或“明文规定”中的某种“规范”,等等。客观事物本身的某种顺序可以是时间上的顺序、空间上的顺序、位置上的顺序、性质上的顺序等。例如从早想到晚,从前想到后,从小想到大,从上想到下,从左想到右,从高想到低,从长想到短,从软想到硬,从冷想到热,等等。所以如果是使用常规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那么其思想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获得,因此正向思维是人们天天都在使用的思维方式,并不新奇。

例如,在美国,犯罪率不断升高,治安状况日益恶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增加警察和治安人员的数量,但是因此而增加的费用,却让政府难以负担。于是有人提出:“能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成为治安人员,而又不增加政府的开支呢?”正是沿着正向思维的思路,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了“近邻监视”的新概念,就是让每一个公民都成为警察的耳目和助手,随时发现和防止邻居中的违法犯罪行为。据说,美国有两万多个社区采用了“近邻监视”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犯罪率,改善了治安环境

(二)正向思维的特征

1.容易找到思维的切人点

因为人们思考问题过程中的“常见”、“共识”,或涉及到的客观顺序,都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不用多想,也无需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很快就能找到思考的切入点。

2.高效率

按正向思维的思路思考问题,思考起来效率较高。因为有现成的思维轨道可寻,无需花时间精力去慢慢试探摸索,轻车熟路,自然能省时省力,高效率。

3.无沟通障碍

大家在所思考的问题上都是按正向的思路思考,所以就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思路上的差异,更不会与他人发生碰撞或冲突,彼此交流起来自然也就比较容易互相理解,无沟通障碍。因此,正向思维是人们思考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途径和方法。

但也正因为一般人都懂、都会、都习惯于按正向的思路思考,因此一旦碰上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高难度问题,仅靠运用正向思维,往往会穷途末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好不容易想出了个办法,又往往会只不过是一个别人已经想出了的办法,适应不了突破、创新的需要。

二、逆向思维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逆向思维是一种背逆常规思维的思维方式,是用与常规思维相矛盾或相反对的思维视角思考问题。逆向“逆”的是“一般人思考的方向”。在创新探索中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独树一帜,新颖独到,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逆向思维充满了辩证思想和哲学智慧。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理解,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是逆向思维的理论基础。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2章)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是有无相互生成,难易相互对应,长短相互存在,高下相互显现,音声相互和谐,前后相互随从。离开一方,另一方则不能孤立存在,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双方既依存又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前进。老子不仅考虑到了正向也考虑到了逆向,网开一面,扩大了思维空间。例如,在多与少的问题上,他说:“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第22章)在高与下的关系上,他说:“高以下为基。”在贵与贱的关系上,他说:“贵以贱为本。”(《道德经》第31章)在大与小的关系上,他说:“为大于其细。”在强与弱的关系上,他说:“弱之胜强。”(《道德经》第78章)他还说,讲美的时候,丑就跟上来了,有美就有丑,美与丑相关联,彼此不分离。老子为什么这样观察问题呢?他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40章)反,即返回的意思,是指事物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矛盾的转化和事物的发展。弱指的是矛盾的对立面,矛盾的对立面存在着推动事物前进的潜在动力。逆向思维着眼的是事物的对立面。

关于逆向思维,我们还可以从“正言若反”四个字中得到启示。“正言若反”出自《老子》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一个正确的道理常常和普通人的常识相反,使人一时难以接受。事实正是如此,千百年来,人们看到的是太阳朝出暮落,大地静止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是普通人的常识。哥白尼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时被人们视为异端邪说,然而科学已经证明,“日心说”是“正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味顺从传统的经营理念,缺少逆向思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瑞士曾以机械式钟表统治钟表市场一个世纪,占世界钟表市场销售量的40%,兴旺时期达80%。1954年,瑞士一个工人发明了电子表,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却未受到满足于机械表的瑞士的重视。而美国却凭借其电子技术优势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电子表成功,并很快占领市场,使瑞士于1971年反而从美国进口电子表。到1981年,瑞士的机械式钟表的市场份额下降到9%,致使其1600家钟表厂倒闭了800家,一半钟表工人失业。

战争中,有时也需要将问题“倒过来思考”。例如古代有的军事将领,他们在得到军师们拟订的作战方案后,往往会在临战时将其“倒过来打”。因为他们认为,按照根据一般军事思想制定出来的作战方案去打,对方也能想到,对方也就自然会对这种打法严加防范。所以,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便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军事史上著名的“减兵增灶”就是对“增兵减灶”的视角反向。在文学史上,把习惯的东西陌生化,和把不习惯不熟悉的东西变成习惯的东西也是著名的视角反转。反向求索是一种阻力最大的视角转换方法,但也是出奇制胜、屡建奇功的视角转换方法。

世界上有人是乐观主义者,有人是悲观主义者,二者的差异就在于观察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在乐观派的眼里,总是阳光明媚、莺歌燕舞;而在悲观者的眼中,总是一片灰暗,到处充满着阴谋陷阱。乐观主义者逛大街,带了100元钱花掉了99元,他会惊喜地说:“咦,还剩1元钱!”如果换了悲观主义者,则他会伤心地说:“唉,只剩1元钱了!”乐观主义者在洗完澡之后,看到澡盆里的水还很清,他便说:“水这么清,可见我身上是多么干净!”如果换了悲观主义者,则会说:“水这么清,可见我身上的脏一点儿也没洗下来!”如果在洗完澡之后,澡盆里的水已经很脏,乐观主义者便说:“水这么脏,可见我身上的脏都已经洗下来了!”而悲观主义者则会说:“水这么脏,可见我身上的脏一点儿也没洗下来!”

(二)逆向思维的特征

1.非定式性

势是指人们进行思维的态势、趋势,非定式是指思维不是沿着固定的方向进行,不受潜意识的暗示,具有明显的非逻辑性。例如,野生动物园的创建,其创意就是思维非定式性的运用。据说,美国一家动物园主任深为老虎的数量日益减少而发愁,他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专题讨论如何捕捉老虎的问题。参加讨论会的,不仅有动物学家、捕猎专家,而且还有数学家。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各种捕捉老虎的方案。一位拓朴学家边听边画,他突然发言道:“现在老虎已经在我的圈子里了。”原来,这位数学家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了一次拓朴图形的变换,即人与老虎的位置实行对调,老虎不是关在铁笼子里而是自由地生活在开放的自然环境里,而人是坐在汽车里观赏动物。动物园主任是位有心人,采纳了拓朴学家的建议,于是世界第一个野生动物园诞生了。

2.相对性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看,事物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具有相对性的,事物之间关系的所谓“正向”与“逆向”也都是相对的。从一个角度去看,甲事物与乙事物可能是一种“正向”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之间又可能是一种“逆向”的关系。比如一些人按高矮顺序站成一排,从这一头看,是“正向”的关系,是由高到低,一个比一个矮;从另一头看,则又是“逆向”的关系,由低到高,是一个比一个高。同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也具有相对性。

3.转化性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对立面的事物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为化学能。说话声音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金属片产生相应的颤动,倒过来,金属薄片的颤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说话声音发生相应的变化。从逆向求索的角度,下列每一对方法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细化与粗化、清化与浊化、纯化与杂化、简化与繁化、同化与异化、熟悉与陌生、内化与外化、深化与泛化、硬化与软化、对称与破缺、扩大与缩小、增高与降低、加重与减轻、分割与组合、移出与植入、前进与后退、进化与退化……那么,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也具有转化性。

(三)逆向思维的实现途径

1.结构逆向

结构逆向是从某一事物的相反结构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出新设想。

例如,船载石和石载船的故事,日本大正十一年,丰臣秀吉平定了天下,修大阪城,用巨石做材料,巨石在海岛上要东运到大阪,但石头太大,船偏小,一抬到船上,船就沉了,结果有人提出石载船的逆向思维办法,用水对石头的浮力,把石头运走,本来是船载石变成了石载船。再如古代兵器中的矛和盾的设想也是结构逆向。

2.功能逆向

功能逆向是从某一事物相反的功能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即考虑问题时不妨从反面功能中找办法。(www.xing528.com)

如:圆珠笔很好用,但有漏油的缺点,解决漏油,大多数人是从常规思考,分析圆珠笔漏油的原因,漏油原因很简单,是笔珠因磨损而跳出,于是想了很多办法,如用耐磨的笔头,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接头处因耐磨笔头的磨损而漏油。1950年,日本发明家中田藤三打破常规,利用逆向思维,研究漏油问题而不是防漏油问题,既然写到20000字就漏油,那干脆油墨就灌到少于20000字的量,在笔头磨损前就让油墨用完,这样就不漏油了。最后灌油量定到15000字的量。

烟草公司,派推销员赴美推销香烟,到美国后,正逢戒烟月加阴雨天气,香烟推销广告也不让登。正当急得团团转之际,忽然看到房间里“禁止吸烟”的标语,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逆不求顺”的促销高招,他跑到当地一家有影响的报社登了三天如下广告:“禁止吸烟,就连××牌香烟也不例外”,结果引起当地居民的极大兴趣,纷纷一试,于是他带来的香烟很快被中间商抢购一空。

3.因果逆向

因果逆向是通过转变事物的因果关系,即倒转事物的因果关系,倒果为因,倒因为果,以获得逆向思维的新创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津津乐道,无不赞叹他的非凡智慧。人们遇到从水缸里救人这样的事,都只会从“如何设法让人离开水”这个方向去想,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从水里救人嘛,自然要设法让人离开水,这是顺乎常情常理的顺着想。

司马光当时肯定也这样想过。但他所处的具体情景让他很快就意识到,在那样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这样的想法已行不通。小伙伴们不可能把水缸中的小孩拉出来,旁边又没有成年人。司马光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极其罕见、令人惊异的聪明在于,他情急生智地掉转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设法让水离开人”。水缸本来是用于储水的,需要保护,不能砸破,但为了救人,使水不再包围人,使小孩与水分离,从水缸里救出小孩,必须将其打破,漏水后人自然获救。

4.作用逆向

任何事物都能起各种各样的作用。就一个事物对另一事物来说,既可以起正作用,也可以起反作用。就事物对人的利害关系来说,既有有利作用,也有不利作用。人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够改变事物所起的作用。作用逆向是指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使事物因其性质、特点的改变而起到同原本相反的作用,从而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寻找新的线索,新的方法。

格德约是加拿大一家公司的职员。一天,他不小心碰翻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液体泼在了一份正待复印的重要文件上。格德约着急起来,怕文件上被污染的文字看不清了!他拿起文件来仔细察看,出乎意料,文件上被液体污染的部分,其字迹依然清晰可见。但当他拿去复印时,发现复印出来的文件,被液体污染过的部分,变成了一块块漆黑的黑斑。在他为如何消除文件上的黑斑绞尽脑汁却又一筹莫展的反复思考过程中,他头脑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针对“液体”和“黑斑”的反向念头:自从有了复印机以来,人们不是常在为怎样防止文件被盗印的事烦恼吗?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液体”,颠倒其不利作用为有利作用,研制出防盗印文件的液体呢?他立志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后推向市场的不是一种液体,而是一种深红色的防影印纸。这种纸能吸收复印机里的灯光,使复印出来的文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因而用这种纸书写的文件是不能复印的。但是用这种纸写字或打印,却不受任何影响。

5.方式逆向

方式逆向是指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就事物起作用的方式从相反的方向思索,从而引出新设想的思维方法。

火箭本来是以“往上发射”的方式起作用,原苏联工程师米海依尔却通过逆向思维,终于在1968年设计、研制成功了“往下发射”的钻井火箭。后来他在此基础上与人合作,又研制出了穿冰层火箭、穿岩石火箭等。人们把这些向下发射的火箭统称为钻地火箭。这些钻地火箭的重量,只有一般起同样作用的钻地机械重量的十七分之一,能耗可减少三分之二,效率能提高5—8倍。科技界把钻地火箭的发明视为引起一场“穿地手段”的革命

空气动力学帮助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也使汽车设计师们为减少空气阻力而一味追求流线型车身,而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朱贾罗想到的却是其反面。他认为,当时交通拥挤的汽车常以30—40KM时速行驶,空气阻力已没有多少考虑的价值。因此没有必要为追求流线型车身而增加成本,且造成车身低矮而使乘客必须弯腰爬入车厢。这一逆反思维导致他设计的卡普苏拉型轿车闻世,并立即受到欢迎。他还逆当时追求豪华长车身的倾向而行,认为即使车身加长10cm,气派并无显著增加,却会使意大利公路上的2000万辆汽车多占2000KM空间,从而加剧交通堵塞。基于这一思想,他设计的短车身次内部空间的菲亚特乌诺型轿车,获得了1984年最佳汽车称号。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和实验,证实了细菌可以在高温下杀死,食物可以煮沸以后保存。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倒过来思考,推想细菌也可能在低温下杀死或使其停止活动,食物也可以通过冷却过程加以保存。深入研究后,他终于发明了冷藏新工艺。

原来的破冰船起作用的方式都是由上向下压,后来科学家倒过来想,研制出了潜水破冰船。这种破冰船将“由上向下压”改为“从下向上顶”,既提高了破冰效率,又减少了动力消耗。

6.位置逆向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在空间上总保持一定的位置关系,交换了所处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也就转换了,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位置逆向是一种通过颠倒事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形成新的想法,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法。

国外有的城市规定,肇事伤人的汽车司机,必须到医院去当护士,负责照顾被他所压伤或撞伤的伤员。这些城市作出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让司机变换和颠倒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照顾伤员,更深切地体会被汽车压伤或撞伤的痛苦,以便更好地从自身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今后再发生汽车肇事事故。

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当战斗开始,他总是要把敌军统帅的照片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他说,他看着对手的照片就会经常问自己:如果我处在他的位置上,现在我会做什么?他认为,这对他做到知己知彼大有好处。

美国有一位中学校长,当某个学生违犯了校规,他就把这个学生叫到校长办公室,让这个学生坐在他的椅子上,他自己则坐在来访者的椅子上,然后才开始交谈。他介绍说,这能使学生处在学校负责人的位置上更好地考虑和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

7.关系逆向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有的事物之间,原有的相互关系会发生颠倒。这由此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创新思维有时也需要关系逆向。

在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发生以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也就是,先由生产实践提出课题,然后进行技术革新,最后再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现在则倒过来成为“科学——技术——生产”。也就是,往往先有了科学上的某种新的发现,或有了某一新的科学原理、定律的创立,然后通过相关或相应的技术革新,最终推动生产向前发展。现在科学已起着领先和主导的作用,走到了生产的前面,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是在实验里诞生的。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以来都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产定销”。产品与市场的关系是“产品——市场”。也就是说:工厂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安排产品的生产,然后再由相关部门送到市场上分配出售。现在,这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倒过来成为“市场——产品”,也就是,现在的工厂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以销定产”,尤其是在中国顺利加入WTO以后,这一模式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

8.过程逆向

事物起作用的过程具有确定的显著的方向性,显示着事物的某种发展趋势。当事物的发展趋势发生了逆向的重大改变,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态度也就自然需要随之做相应的调整。过程逆向是指颠倒事物起作用的过程,从而引发新创意的思维方式。

一个日本人在东京开了一个中国餐馆,生意十分红火。后来,三个中国留学生在这家日本人的中国餐馆对面,也开了一家中国餐馆,由于中国人做的是正宗中国菜,所以把日本人的生意抢走了不少。面对着这种局面,那位日本人如何与中国留学生的餐馆竞争呢?首先,他要经理每日去对面买一份中国菜,一个月以后全买齐了,认真加以研究,从中吸取经验。其次,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每个菜的价格比中国留学生餐馆的菜要贵3倍。有些人不理解,认为这是在为中国留学生餐馆做广告。其实,这位日本人用的办法就是逆向思维方法,有意识地让中国留学生迅速致富,然后抓住中国人不团结的弱点,再采取降价的战术,从而一举打垮了中国留学生的餐馆。(北京科技报,1997年7月7日)

这里这个日本老板在取得了真经后,决定刊登广告,将菜价上调到中国留学生餐馆的3倍,是一种欲擒故纵,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战术,调整赚与赔的发展趋势,加速小赔是为了以后的大赚。

9.条件逆向

条件逆向是指许多事物尽管处在相反的条件下,但由于构成事物的内在因素所起的作用错综复杂,却可能产生相同影响,造成相同结果。

二战后期,在盟军攻打柏林的战役中,有一天晚上,苏军必须趁黑夜向德军发起进攻。夜晚本来是偷袭的好时机,可是那天夜里天上偏偏有星星,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高度隐蔽而不被对方察觉。苏军元帅朱可夫对此思索了很久,后来猛然想到一个主意,并立即发出指示:将全军所有的大探照灯都集中起来。在向德国发起进攻的时刻,苏军的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将士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这样苏军很快便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这是二战的一个著名战例。其成功的获得,显然与朱可夫的反向思维的思路分不开。他敏锐地觉察到,利用黑夜进攻,让部队高度隐蔽,其作用无非是要使德军看不见苏军的进攻行动。以140台大探照灯一起向德军阵地射去,同样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没有光”和“光极强”正好是相反的条件,然而却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