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思维方法论观点:求同与求异

创新思维方法论观点:求同与求异

时间:2024-09-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即求同思维是寻求问题的共同点。这都是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求异思维现已成为了商家的经营之道。求异思维常用于解决争端。这就决定了以创新思维为宗旨的思维方式,必须坚持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辩证统一。

创新思维方法论观点:求同与求异

第四节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一、求同思维

所谓求同思维,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间,找到它们的相同、相似之处。即求同思维是寻求问题的共同点。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任何两种事物或者观念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相同点。我们在思维中抓住了这些相同点,便能够把千差万别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发现新创意。

细胞学说的诞生,正是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1838至1839年,于相异的动物植物中分别找到了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东西——细胞。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也是求同思维的结果。这一定律是19世纪由迈尔、焦耳、格罗夫、赫尔姆霍兹、柯尔丁等人几乎同时发现的。他们中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律师、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业余科学家。各人所从事研究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在这各不相同的领域中却存在着共同的东西,这就是为他们所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在欧洲中世纪,活版印刷机是由古登堡(Gutenberg)发明的。据说,古登堡首先研究了硬币打印机,它能在金币上压出印痕。可惜印出的面积太小,没办法用来印书。接着,古登堡又看到了葡萄压榨机,那是两块上下相对的很大的平板,成串的葡萄放在两块板之间便能压出汁水。古登堡仔细比较了两种机械,从“求同视角”出发,把二者的长处结合起来,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欧洲第一台活版印刷机。

二、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求同思维又需要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是指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寻找它们的相异之处。即求异思维是分析问题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因为每一种具体事物都具有无穷多的属性,因而任何事物之间都不可能完全相同,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求异思维是形成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的客观基础。

施耐庵塑造的同为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但一百零八人各有不同的性格风貌,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曹雪芹描述的金陵十二钗,虽然个个俊秀乖巧,但又各具风采,所记述的八十一梦,梦梦有别。这都是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

求异思维现已成为了商家的经营之道。例如,可口可乐的品种不多,之所以受到各个层次人们的喜欢,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使用不同的产品包装。该公司一改往日单一的玻璃瓶包装的形式,对低收入者阶层采用成本低、耐贮存的塑料瓶包装;对高收入者采用携带方便、符合时尚的易拉罐包装;对零散消费者准备了散装可口可乐。另外,针对男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公司推出了雪碧、芬达等饮料。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乐的红色、雪碧的绿色、芬达的橙色包装,给人以极佳的视觉效果。丰富多彩的包装形式,满足了不同消费群的需要。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太平洋的某一个岛上,有一天,一前一后来了两个分别属于两个国家、两家皮鞋厂的推销员。他们都在岛上逛了一圈,都对岛上的市场作了一番调查了解。第二天,这两个推销员各自都给厂里发回了电报。先到的那个推销员发回的电文是:“此岛无人穿鞋,皮鞋无销售市场,我于明天返回。”后到的那个推销员发回的电文是:“此岛目前无人穿鞋,皮鞋销售前景很好,我将在此住一段时间。”第三天,先到的那个推销员便离岛回厂去了,后到的那个则留下来设计了一幅只有人物形象、没有文字说明的广告。广告上画了当地的一个壮汉,粗眉大眼,虎背熊腰,肩上扛了一大串猎物,脚上穿了一双黝黑发亮的大皮鞋,显得十分威武。岛上的人看了这幅广告画,纷纷打听画上那个壮汉脚上穿的是什么东西,哪里能够买到。就这样,这位推销员很快便在这个岛上开辟了皮鞋销售市场。前一个推销员从一种“常情常理”的角度看:“无人穿鞋便无人需要买鞋”,于是得出了“留岛无事可干”的结论。后一个推销员从新的视角看:“无人穿鞋蕴涵着皮鞋销售的巨大潜在市场”,则得出了“留岛大有作为”的结论。这里两人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求异思维常用于解决争端。在1970年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中,双方就西奈半岛问题争执不下,使得谈判多次破裂。以色列坚持要继续占领西奈半岛的一部分,而埃及则要求全部收回半岛的主权。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以至调停者反复在地图上划出分界线,但是都无法达到双方满意的程度。后来,调停者经过多次比较研究,终于找到双方争执的差异点所在:以色列最关心的是国家安全,担心埃及的军事力量过分靠近自己,因而不愿放弃西奈半岛这座天然屏障;而埃及最关心的则是国家主权,希望全部收回西奈半岛,以保持自己的领土完整。这样一来,问题很快得以解决: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全部归还埃及,满足了埃及“领土完整”要求;而埃及则保证西奈半岛大部分地区的非军事化,从而满足了以色列“边界安全”的要求。

客观世界本身就是相似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就决定了以创新思维为宗旨的思维方式,必须坚持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辩证统一。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到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小逻辑》第253页)

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启示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给我们以下启示:(www.xing528.com)

1.要善于在相异的事物之中把握其相同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我们务必不要被事物的外在差异性所迷惑,而应细心观察、精心思考,努力从差异中去寻找事物的共同本质。一旦找到了各种不同事物的共同本质,就是思想的一种突破和深化。事实上,任何真正的创新都是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因此它是同的基础上的异,是异中有同,是求异与求同的统一。光有异,没有同,就成了人们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东西。如爱因斯坦相对论并非完全否定牛顿经典力学,它们只是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罢了。

英国科学家戴维·开林在化学方面的重大贡献,就是求同思维的结果。在戴维·开林之前,人们已经发现在很不相同的动植物间存在一些本质性的相似。如在植物中,高至参天的松柏,小至原始的藻类,都存在相似的叶绿素;在动物中,从精明能干的人类直至低等的软体动物,大都存在着赖以生存的血红素。而叶绿素和血红素这两种不同的物质,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发生作用,因此而成为动植物能源的供应者。那么,叶绿素与血红素在功能上的相似是什么促成的呢?戴维·开林经过悉心研究、长期思考,终于在1961年证明:动物的线粒体呼吸链与叶绿体非环状光合氧化还原链的化学原理是基本相似的,因而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又进一步证明,不同的叶绿素与血红素的化学结构也存在相似,都是卟啉络合物。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也会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层次上存在着相似的特性,一旦发现了这种相似的特性,就会把认识向纵深推进,并可能为科学做出重大的贡献。

2.要在雷同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其特殊本质

要具有在看来似乎完全雷同的事物或现象里,发现这些事物特殊的本质。由于社会偏见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人们对于习以为常的现象,总是司空见惯、不加注意,以为既然现象雷同,它们本质也就相同。如此忽视相似之中存在相异的习惯性思维,使得他们失去了许多新发现的机会。如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以为鲨鱼海豹鲸鱼是同类,它们都生活在海洋之中,都有类似胸鳍、腹鳍、尾鳍一类的特征,似乎都可看作鱼类。殊不知,这种表面的相似却掩盖着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海豹、鲸属哺乳类,用肺呼吸,胎生,从这方面看,它们与鱼类相区别,而与人类相似。当人们确认了鲨鱼与海豹、鲸的区别时,认识也就出现了质变,对海洋生物的分类便获得了新的知识。可见,如果对一些相似的事物只满足于它们的相似点,不努力去发现它们的相异点,认识便不能深入。

3.要将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辩证结合,寻求求合思维。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两种互补的归纳方法。在多数场合下,单用“求同视角”,或者单用“求异视角”都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求合视角”。

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学家的突破,不是从相异进入相似,就是从相似进入相异。在科学史上,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门氏把各化学元素进行周期排列的过程中,发现Li、Na、K、Ag和C、Si、Sn或N、P、V等等一样,其性质彼此十分相似。于是他进而想到,这种相似,是不是由于原子量的不同而呈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呢?门捷列夫兴奋地说:“在相似的对比和意见中可以看到对周期规律的真实的暗示和召唤”。后来,元素周期律被发现和证实,他又深刻地总结说:“从变化中和局部中找出不变的同一和普遍,这是认识的基本任务。”这表明,门捷列夫的思考过程,显然是从不同的元素(或相异)之中发现其相似,进而又从相似中去发现它们的不同(即原子量的大小的不同),从而找到了化学元素变化的周期律。如果说门捷列夫的创造性思维是走着由相异到相似再到相异的过程的话,那么,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走的则是从相似到相异再到相似的过程。当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到达南美洲后,他首先看到了由南到北都生存着一些大同小异的动物,总的是相似的,但又因为地理环境的改变而每每使同类动物表现出种种差异,于是,他就集中精力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得出了生物会随条件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异的情况,再用这样的思想去指导观察,从而找到了更多类似的实例,证明了这种看法的正确。

据说伦敦郊外曾有一家洗车场,生意兴隆。它招揽顾客的方法很简单:在洗车场外并排停放两辆同一型号的汽车,右边的一辆蒙着厚厚的尘土,车前的牌子上写着“洗车之前”;左边的一辆锃光瓦亮,车前的牌子上写着“洗车之后”。这里便采用了求同、求异两种视角:两辆车同一型号,是求同;洗车前后面貌各异便是求异。

哲学教科书中将矛盾的普遍性定义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将矛盾的特殊性定义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正是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抓主要矛盾的方法都是矛盾特殊性的演绎。这里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讲,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就是运用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方法,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求同思维的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求异思维的矛盾的特殊性,就会把事物看成千篇一律,没有区别;如果只注重求异思维的矛盾的特殊性,忽视了求同思维的矛盾的普遍性,就会只看到事物之间的区别,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要在分析事物普遍性的基础上分析特殊性。毛泽东的“一般号召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方法,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都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具体运用。

在大学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要坚持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结合。如果只呈求同趋势,即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以便希望他们在新的情景中看出与所掌握的这些规律相同的东西,以便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如法炮制地处理新情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像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标准件”。因此在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培养,施行求同与求异并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多维度地分析问题,多方位地解决问题,将新旧知识和经验重新组合,使它们复活在新的知识体系中,通过它们获得新的启迪,产生新的设想和思维上的飞跃。以便学生在任何情景下,都可随机应变,应付自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例如,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以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个性化方面体现了求异思维。学院每年从新生当中录取450余人,通过自愿报名分为文科、理科、工科三大类,施以特殊的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试点改革。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专业、选择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三个一”,即“一个学生、一个导师、一个学习计划”。其中,工科混合班有25个专业课程的学分完全是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