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技协的核心问题探讨: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农技协的核心问题探讨: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时间:2024-09-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技协发展的核心问题探讨梁留科摘要文章提出了提供技术服务是农技协工作的核心,建立科普惠农的长效机制,大力开拓市场确保农技协的健康发展,用科技研发和创新作为农技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的成立,是中国农技协工作的创新,将会对农技协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截至目前,该协会已经印制发放了超过百万份的科普宣传资料和一万余张科普光盘。通过几年来计划的实施,不断促进农技协发展。

农技协的核心问题探讨:继往开来,创新发展

农技协发展的核心问题探讨

梁留科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大学)

摘要 文章提出了提供技术服务是农技协工作的核心,建立科普惠农的长效机制,大力开拓市场确保农技协的健康发展,用科技研发和创新作为农技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的成立,是中国农技协工作的创新,将会对农技协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核心 市场 动力 发展

河南省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组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全国建立组织较早、事业发展较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科协的多方扶持下,农技协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党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等不同模式,且遍布全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技术组织体系。全省已有各级各类农技协11000多个,从业人员1700万人,固定资产总值200多亿元,打造出了“新安县蜗牛产业协会”、“新野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新郑红枣管理协会”、“荥阳市河阴石榴基地”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提供技术服务是农技协工作的核心

河南省农技协一直以来都在树立和实践着“提供技术服务是农技协工作核心”的服务理念。多年来,我们积极协同有关部门,联系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专家,为农技协组织不断地选派科技人员,通过联系、挂靠、结对、有偿服务、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为各级各类农技协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来提升农技协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以焦作市农技协为例,该协会围绕本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依托全市各级农技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扎实做好农技协技术服务。该会一直都把规范农技协组织,发挥农技协作用作为“三创一带”上档升级活动的重要抓手来抓,运用评先、奖励与创建科普示范县结合等激励措施,调动基层发挥农技协作用,提高科普工作水平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技协的科技服务能力。几年来焦作市农技协共邀请各类专家230名,举办各类培训班950多期,受训人员达28500余人,培养技术骨干4000余人,印发技术资料20余万份,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三十余项,受益人数十万余人次。

以新安县蜗牛协会为例,该协会十年来积极参与各级科协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科技下乡、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和其他的各类科普大型活动,面对面、手把手地给群众讲解、传授蜗牛养殖技术。为做好蜗牛养殖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协会建立了占地十余亩的蜗牛科普示范园和2000平方米的养殖示范车间,园内还配备了蜗牛的科普知识多媒体教室、阅览室、会议室、实验室。协会每年都安排约八十万元的资金用于蜗牛养殖技术的普及服务和技术指导,特别是2009年11月参加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时,5天时间内协会接待了近五万人次,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也把蜗牛养殖技术推广到了西部。截至目前,该协会已经印制发放了超过百万份的科普宣传资料和一万余张科普光盘。

2. 建立健全科普惠农长效机制是农技协工作的根本

自2006年中国科协财政部启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河南省就把贯彻落实《科普法》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并把建立健全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作为河南省农技协工作的根本。

一是扎实做好国家、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通过抓培训、抓质量、抓督查,积极建立项目申报、业务培训、材料审核、资金使用、绩效追踪的工作机制。计划实施四年来,河南省71个协会、50个基地、63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的表彰奖励;87个协会、95个基地、97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获得省科协、省财政厅的表彰奖励,共争取扶持资金4495万元。

二是为争取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河南省出台了有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实施配套奖励,为河南省实施“三创一带”争取了良好政策环境,为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延伸和扩大国家、省级项目奖励计划覆盖面,建立科普惠农对接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每年都在全省表彰奖励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使河南省11000多个农技协会、1700余万会员都积极参与到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中。获奖单位和个人通过购置科普专用设备,建立科普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推广,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计划的实施,不断促进农技协发展。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成为河南省科协服务农村科普工作方面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3. 市场开拓是农技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开拓市场,确保农产品销售顺畅是农技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推进农产品产业化进程中尤其是在开拓市场上,农技协无疑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创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创立有特色的品牌,河南省各级各类农技协都把它放在了工作的首位。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农技协把“品牌+特色”作为开拓市场的指导思想,许多农技协已经利用多个渠道建立起了自己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新安县蜗牛产业协会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

2005年,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就对示范园区内的菜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统一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统一按标准化生产流程组织生产;统一按保护价收购产品;统一打上“宛绿”商标上市销售。在着力打造品牌的同时,先后培育出四十多个蔬菜当家品种,确立了在同品种中的地位。2006年4月协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豫绿”、“宛绿’商标,并通过了国家质量检测总局检测,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还获得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同时,被南阳市政府确定为全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拿到了首批外地蔬菜进京许可证,打通了新野蔬菜进京的“绿色通道”。他们还利用自己的多种渠道挂靠大型企业和中介组织,并大力发展协会自己的销售队伍。目前,协会已经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8个,与北京新发地、郑州、西安、牡丹江、满洲里等城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本县开设2个批发中心,逐步形成了立足新野、联系邻近、稳固周边、辐射全国的销售网络,至2007年,协会已发展外地代理商八十余家,发展营销人员39人,年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两万余亩。(www.xing528.com)

新安县蜗牛产业协会在积极培育自己的品牌的同时,组织销售人员长期奔波在全国各地,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郑州等大中型城市建立稳定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而且从2008年开始已有小批量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市场范围和销售量连年成扩大上升趋势,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以新安县为中心的洛阳地区也已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蜗牛养殖供应基地,该基地年均销售鲜活商品蜗牛近两千吨。

4. 科技研发和创新是农技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河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创新对河南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省各级各类农技协历年来都把它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已经初步搭建起了一个“产、学、研”大平台。我们采取的“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企业、科技与农户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仅使农技协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的主体,也成为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大大提升了农技协的产品竞争力。鄢陵县花卉协会和新安县蜗牛产业协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鄢陵县花卉协会针对花木产业发展,提出了坚持“四个依靠”的发展思路:即依靠科技增强发展活力,依靠科技挖掘市场潜力,依靠科技壮大整体实力,依靠科技提升竞争能力。几年来在省农技协的多方协助下,他们一是走出去积极聚拢人才,与省内外20多家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聘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顾问团,指导全县花木产业发展,解决花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以北方花卉集团为依托,建立国家级星火专家大院,成为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阵地。二是加强科技开发,协会在省农技协和多个部门的努力下,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十多个,完成了蜡梅、樱花等近四十个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和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

新安县蜗牛产业协会针对目前全国几乎没有一家专门研究蜗牛的科研院所或大中专院校的现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结合目前先进的养殖技术,对蜗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科学养殖方法做了深入细致的科学探讨和分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科学数据,在卵的孵化、幼牛的饲养、种牛的培育等关键养殖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高效、简单、实用的蜗牛养殖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这套技术已由央视7套与协会合作拍摄成了《白玉蜗牛养殖技术》和《蜗牛小区建设》两部专题片向全国发行,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养殖者前来参观学习。该协会还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综合实验室,并得到了洛阳市政府5万元的基础建设资金支持。洛阳市科技局还批准了其申报的《白玉蜗牛恒温无休眠工厂化养殖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并立项为2010年“洛阳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现已在实施中。

5. 建立中国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促进农技协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技协实施的建立技术交流中心的做法,对农技协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技协食用蜗牛技术交流中心设在河南洛阳,是对河南农技协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深感责任大任务重。我们有决心把“中心”建好,把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把“中心”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食用蜗牛技术交流中心”。

我们认为,全国性农技协技术交流中心的成立,是中国农技协工作的创新,将会对农技协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技术中心的建立宜精不宜滥,应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定期检查制度,真正发挥技术交流中心对农户的示范辐射作用,对农技协发展的引领作用。

各地应该以建立全国性技术交流中心为契机,促进农技协的快速发展。就河南省来说,就是要把蜗牛产业发展成特色农业品牌,形成河南省一个新兴的农产品区域优势。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1)建立长效技术交流和培训机制。每年举办一次“中国食用蜗牛发展战略研讨会”,进行定期的蜗牛养殖实用技术交流和培训;每年3.12月份在绿尔科普惠农服务站院内进行定期集中授课培训,每月培训四期,每期培训50人左右。

(2)扩大延伸技术交流和科普惠农服务的范围,在完善科普惠农服务站自身建设的同时,逐步扩大分站的建设数量,计划新发展30个分站,扩大延伸科普惠农服务的范围,以此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蜗牛养殖,年内争取发展新加盟户1500户。

(3)开展蜗牛养殖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完成洛阳市科技局下达的《白玉蜗牛恒温无休眠工厂化养殖技术开发》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2011年国家科技部《食用蜗牛工厂化养殖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申报2011年洛阳市科技局《幼蜗牛病害之病因及其控制方法》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4)开展蜗牛加工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开发3.5种适销对路的蜗牛加工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开发潜在的消费市场,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同时申报2011年国家科技部《纯蜗牛粉胶囊加工技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5)对“交流中心”综合实验室进行改建,建立脱毒红薯苗等植物组培室和蜗牛生理、病理研究室,为下一步开发红薯、野菜等种植,在其田内进行季节性散养蜗牛的循环立体养殖模式进行技术准备。

(6)在“绿尔蜗牛网”的基础上组建“中国食用蜗牛技术交流网”,与“中国农村科普网”相链接。

相信新安县蜗牛产业协会及洛阳绿尔公司将会把“蜗牛技术交流中心”的成立作为新的里程碑,始终把科普惠农兴村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我们相信随着蜗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将以新安为中心的洛阳打造成河南和中国的蜗牛之乡,让蜗牛行万里路,走遍祖国大地。

河南省将以“蜗牛技术交流中心”为示范,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开拓发展订单农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消除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的后顾之忧,并按照市场规律,通过打造品牌、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村经纪人等措施,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展河南省农技协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