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辉
(河南科技学院)
摘要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组织载体,始终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社会团体。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能够弥补农村的许多空白,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能够解决许多政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技协内、外部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企求农技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更加突出。
关键词 农技协 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1. 综述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一种以技术合作为主的专业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农技协的研究是随着农技协的发展逐步深化的。中国农技协的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其理论研究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落后,迄今仅仅是各部门针对各自职能所作出的一些零散的探讨,而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针对农技协目前的理论成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关于农技协国内外经验研究
对于农技协的国内外经验研究,一是中国科协、农业部、民政部、科技局等部门组织召开多次农技协专题研讨会,比较大的有以下几次:1999年12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农技协的代表,和中央、国务院等有关方面的专家,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农技协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借鉴了国外农技协的发展思路,出版了《面对21世纪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1年10月,中国科协普及部与中国农技协联合召开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并出版论文集《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着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2007年3月中国科协、民政部等部门在海南召开“农技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研讨会,主要研讨了农技协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农技协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二是有关农村、农技协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对农技协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孔祥智、周琳琅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中,指出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加快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三是各省、市、县科协、农技协联合会、农业局等部门对所在农技协进行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1.2 关于农技协现状、性质、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高学明在《国外农业合作组织与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对全国农技协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受国家重视的发展背景和农技协在产业化、市场化、新技术推广、农民致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五种作用进行了论述。全国农技协发展较好的四川、山东、河北、湖南等部门和单位对农技协进行了现状、性质、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各地农技协发展环境、规模、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别,形成各有侧重的农技协发展调研报告。湖南农技协调研报告认为,湖南省农技协数量多,规模小,科技普及作用大。河北农技协调研报告中指出,河北农技协规模大,带动作用强。
对农技协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全国书籍、报刊等论述不多。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经管处吴国良、王爱文在《影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因素》一文中,重点对影响因素进行论述,认为农技协发展外部障碍因素主要是宏观政策和思想文化因素等,内在机制障碍因素是组织规范差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
2.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技协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对于农技协的环境,可以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 内部环境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内部环境,主要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即协会所拥有、支配,并能为协会的发展创造价值的人力、财力、物力,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营销资源和管理体制。
2.1.1 人力资源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会员的数量和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财富和价值的创造者,因此,人力资源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根本的资源。农技协从数量上讲,一般来说,会员人数越多,意味着优势越大;从素质上讲,会员所具有的文化程度越高,意味着越具有优势。
2.1.2 财力资源
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所能支配的资金,包括注册资金及协会年度收益;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广大会员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即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可能支配或使用的潜在财力、物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必须有一定的财力作保障。
2.1.3 技术资源
主要是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技术成果数量、先进农机器械,以及具有独特优势的地方传统工艺。由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主要从事专业化生产,一般对成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具有丰富的技术资源,是农技协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1.4 信息资源
主要是指农业专业技术协会获取、传播、应用信息的数量、质量、途径和手段。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必须拥有畅通的信息途径和先进的信息手段,及时、全面、准确、有效地获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
2.1.5 营销资源
主要是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所拥有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协会成员的经商观念、意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带领广大会员参与市场经济竞争,有效地利用、培养营销资源至关重要。
2.1.6 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制约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之一,是协会内部环境的核心因素。协会的各种内部资源、优势能否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协会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关键取决于管理是否民主、科学、有效,是否能够制定有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制约机制。
2.2 外部环境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不为协会所控制,但又对协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制约作用的客观条件和利益集团,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党政机关、政策法规、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主管部门、市场与客户、竞争者,等等。
2.2.1 自然环境
这里的自然环境是协会所在地的全部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耕地、矿产、林木、水源、气候、地理环境及自然灾害,等等。自然环境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并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来说,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外部要素。
2.2.2 党政部门
党政部门对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必须是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相违背,必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其次,党政部门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否重视,是否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营造宽松、有利的宏观环境,对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成败来说至关重要。有的从事协会工作的同志甚至讲:“如果离开党委、政府的支持、扶持和保护,农技协的发展壮大就是一句空话。”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由农民组成、为农民服务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是处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其自身的知名度还不高,影响力、生命力还不强,有赖于党政部门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与法律环境。(www.xing528.com)
2.2.3 金融机构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农民在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最大的弱点正是缺乏资金,金融机构在贷款上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予以大力支持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起步和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2.2.4 科研单位
科研单位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主要技术支持方,协会与科研单位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科研单位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供技术、智力的支持和帮助,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广、应用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并提供一定的报酬。双方还可以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往往是科研单位最好的实验、示范基地。
2.2.5 主管部门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各级科协。各级科协主要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供登记、技术服务、信息支持,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表彰先进、营造社会环境、政策研讨、协调与党政有关部门的关系。另外,有的地方性法规中已经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确定为科协的基层组织。
2.2.6 市场与客户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客户,即协会所经营产业产品(如粮食、果菜、禽蛋,等等)的消费者。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必须能够预知市场容量的大小,与现有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并主动开发市场。在当前市场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订单农业,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2.2.7 竞争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协会的竞争者主要是与其在同一市场中从事相同生产的经济组织或个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加强市场信息调研工作,及时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并主动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结构,增强自身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求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2.2.8 供应商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供货商主要是指农用物资的提供者,往往是大的公司、企业或供销部门。由于农用物资具有农时季节性强的特点,农民一家一户购买因信息不灵且用量小,在讨价还价方面不具备优势,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则可进行统一计划和市场调查,为会员统一购买,发挥大批量购买的优势,为农民节省开支。
3. 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技协建设的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农技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今后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技协的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发展农技协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规划。研究制定出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技协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做到引导支持不干预、协调服务不包办。把培育发展农技协组织作为服务“三农”的“抓手”,使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以及组织带领农民奔小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坚持按“协会、公司、经纪人”三位一体的组织发展模式,重点将现有协会做强做大。加快对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服务型和技术交流型协会的改造升级,将其整合为新的生产经营实体;加大对重点龙头协会的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3)敏锐把握市场动态,积极引进发展精、优、特、新的特色农产品,以特色来开拓和占有市场,避免产品雷同带来的恶性竞争。打破地域限制,广泛吸收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农产品营销大户加入协会,加强协会的市场开拓工作,大力发展加工型的协会。
(4)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而不包办,扶持而不干预。加强对农技协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组织县级相关部门深入协会帮助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动作。
(5)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加强民主管理和建立健全人事、劳动、财务、物资、营销等管理规章制度,对农技协工作人员实行经济利益与经营、管理、服务挂钩的责任制。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适当提高按劳分配的比重,更好地体现“劳动联合”的经济特性,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监督作用,对农技协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从事经营及社会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发挥协会监事会和会员的内部监督作用,加强对其经营管理情况特别是财务上的监督检查。
(6)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农技协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快制定与实施促进农技协发展的配套性政策,在财政、信贷、工商等方面支持服务上增大力度;二是为农技协发展提供各种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帮助其做好融资、征地、人才培训与聘用等方面的工作;三是组织多种类型的培训班和考察学习,帮助协会管理者开阔视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及科技文化素质。
(7)规范协会管理,明确发展农技协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原则,以同类产品为纽带,以合作服务为载体,以致富共富为目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围绕本地主导产品,根据农民的合作要求,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等措施,引导鼓励涉农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专业大户和社会能人,围绕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举办领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产品行业协会。
(8)在条件成熟的农技协中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技协中的带动、监督和保障作用。
[1]李保东.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邢大伟等.江苏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现实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5).
[3]杨兰伟.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作用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4).
[4]孙伟.关于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6).
[5]高伟.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模式选择[J].南方经济,2002(8).
[6]黄祖辉.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0(8).
[7]张晓山等.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9]张金声.关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探讨[J].科协论坛,200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