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

时间:2024-09-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孙立军演讲嘉宾:孙立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漫画分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微软亚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此外,新学科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这也表明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和多元化的趋势。最后我要讲的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将加快艺术人才的培养进程。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

科学艺术的结合———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

孙立军

演讲嘉宾:孙立军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漫画分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微软亚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作品:动画电影《小兵张嘎》、动画电影短片《好邻居》、动画系列片《越野赛》、《西西瓜瓜历险记》等。

刚才各位专家已经对新媒体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我的研究领域更侧重于动画,但对新媒体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在今天这个特别的会议上,我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就像我们有了技术而诞生了电影一样,新媒体艺术或者叫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和技术及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的。因此我着重谈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的一些观点。

孙立军教授在发表演讲

我首先想谈的问题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艺术上的巨大变革,并拓展了传统媒体艺术表现的空间。这是若干年来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我想强调的是,媒体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举个例子来说,最早一批广告人并不是学广告的,但他们毕业以后从事了广告业,并且涌现出许多广告大师级的人物。广告在中国或者全球是一个非常发达的行业,它跟商业密不可分,在我们的学校还没有培养广告人的时候为什么也能有这么多的广告人才出现,并且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兼容性和多元化的趋势。我们谈新媒体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观点?因为它是多元化的。它给我们在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乃至其他的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它改变了以往艺术院校纯艺术的概念,也改变了工科类院校纯工科的概念。所以我认为,新媒体或者数字媒体今后无论怎么发展,归根到底是科学与艺术怎么结合的问题。

其次我想谈的问题是学科体系的建立要与自身优势相结合。(www.xing528.com)

新学科的建立应立足于本院(系)传统学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任何一个学院在建立这个学科的时候,由于它是新兴学科,缺乏经验、历史以及师资,所以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建立任何一个新的学科,在人、财、物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投入,如果把这个学科划分得过于严格的话,会给将来的师资匹配、课程安排、生源选拔、学制学时安排等带入一种误区。此外,新学科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五六年前,新媒体更多的是在互联网这个领域里张扬,而从2005年开始,一些国内的独立艺术家就开始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或者概念做一些纯艺术的展览、展示。原来被我们更多定义在纯商业领域的新媒体,现在已经被更多的艺术家所运用。这也表明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和多元化的趋势。

任何一个新的媒体它都会有旧的时候,但培养学生扎实、厚重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至于学生未来走向市场、走向岗位,是从事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家的活动,还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都是为了这个产业服务。刚才张司长也提到,国家要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中国打造成世界动漫产业强国,目前全国进行动漫专业教育的院校已达到1200多所,学生40余万人。我们现在探讨的新媒体也好,老媒体也好,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就业以后能不能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关键。如果我们过于追随美国或者日本,不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国情,那么培养的学生就可能没办法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学生毕业的那天就可能面临失业。所以学生一定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

再次我想谈的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问题。

对人才的培养应首先了解市场需求,但不附庸市场。就以动画为例,近年来全国院校开办动画专业的非常多,有的院校由于听信了业内一些大公司的宣传,按照这些公司的需求,设计、修改了教学计划,但当这届学生还没毕业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倒闭了。所以我们做教育一定要长远考虑,一定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出路。

我们不要附庸一些不是市场的市场。因为一些公司它实际上就是在给美国、日本的公司搞加工,它的需求就是一些零部件的需求,一个业务的需求。如果我们为了它而去培养人才的话,我认为我们从教育上首先就是失败了。我们不能附庸现在的这种假市场,要培育中国的真市场。我在此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教育要引领市场的发展,核心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学校无论有哪些优点和特长,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全国都在提创意产业,什么叫创意产业?我用四个字概括:无中生有。它不是开发矿产,用来冶炼,然后生产出汽车。它不是物质的,它更倾向于精神的,它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创新、创意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核心。我个人的观点是,在四年的本科培养方案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点。因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如果我们只是看中某一个所谓的技术,几年后技术又再次革新怎么办?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抓住的是艺术教育规律。

最后我要讲的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将加快艺术人才的培养进程。

传统的艺术院校教育强调的是精英教育,像师傅带徒弟似的,手把手,言传身教。在数字化时代,给我们提出来的新课题是一个老师带5个、7个学生没问题,但当带50个、70个学生的时候怎么办,应该如何处理?全国很多院校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教授这么多学生的时候,怎样运用这些新技术的特点、新技术的理念来为学生服务?比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他的一个观点,可能有学生就会指出老师的这个观点已经落伍了,因为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远比一些老师的信息要新。因此我常常觉得这些技术的发展是对人才培养的一个推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座的院长、系主任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再使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肯定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新的媒体产生、发展、成熟后必然进入商业领域。关于这点我想谈的是国家发展这个产业,是要推动这个产业,特别是艺术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的时候,我认为,不要过多地考虑技术是否成熟,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个商业机遇,就是要让学生学有所成,真正能为这个社会服务,而不是经过漫长的研讨过程,并等待完全成熟后,我们再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

新媒体发展的多元化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过去的电影学院招生,面试时强调的是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修养,后来逐步加入了一些对计算机知识、新技术了解程度的考查,再后来又加入对社会现象、观点认识的提问。相应地,学生入学后除了要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理念上的教育外,我觉得大学可能还要对学生生活上、心理上进行指导,使他们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真正地为社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