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

时间:2024-09-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汇报廖祥忠演讲嘉宾: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始人。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与创新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汇报

廖祥忠

演讲嘉宾:廖祥忠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始人。已发表数字艺术相关论文数十篇,著有《数字艺术论》(上、下)等专著。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兼《中国动画年鉴》主编、国家十部委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论坛首任轮值主席。

一、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廖祥忠教授在发表演讲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的院校之一。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深厚的国内外影响力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背景,动画学院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科研方面现已形成跨学科、跨媒体、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整体特色与优势。

1.机构设置

动画学院目前设有动画系、数字艺术系、游戏设计系和艺术基础部四个教学机构,并设有数字技术与艺术研发中心、《中国动画年鉴》编辑部、亚洲动漫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动画乐园》杂志社、北广映画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汉唐影视动漫有限公司等创作平台,已经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创作、制作于一体的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及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基地。

2.学科分布

动画学院人才培养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次,本科设有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动画编导、动画设计、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影视制作、网络多媒体等专业方向;硕士设有动画创作与研究、动画艺术理论、动画产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网络多媒体、游戏设计与创作、游戏理论与产业研究等多个方向;博士设有动画艺术与技术、动画产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研究、数字内容产业研究等方向。目前,动画学院有在校生近九百人。

3.实验室概况

动画学院拥有一流的软硬件教学、科研、创作条件和环境,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面积达五千余平方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达数千万元,其中包括动画制作实验室、互动艺术实验室和CG实验室三个“211”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拥有先进的动画创作室、数字影视创作室、网络多媒体创作室、游戏设计室、虚拟演播室、数字合成机房、数字录音棚苹果联合实验室、手机娱乐实验室、动画摆拍实验室、动画声音创作室和运动捕捉系统等教学、创作设施。

4.创作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师生在平日的教学与创作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院路盛章教授创作的《墙———献给母亲》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组委会特别奖,并入选2006年萨格勒布“世界动画节环球展映80’”。

张骏教授创作的《三条忠告》获日本飞禅国际寓言和民间故事动画比赛银奖。

动画学院还承担了“北京2008奥运福娃宣传片”、“北京2008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宣传片”等创作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另有百余部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短片学生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它们主要是:第一、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第七届韩国富川国际学生动画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学院奖、中国国际卡通·数码艺术周、第三十四届欧洲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展、2006 ONESHOW(金铅笔)互动广告奖、中国动画成就奖学生优秀作品奖等。

5.国际合作

动画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广泛吸纳国内外动画教育资源。近年来,已与德国波兹坦影视学院、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挪威Volda大学、加拿大数字媒体中心、加拿大阿比蒂比特米斯卡明魁北克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及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项目,为构建动画学院国际合作网络奠定了基础。

动画学院与世界动画协会、国际影视高校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举办了多场影响深远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其中有“BBICILECT国际动画教育研讨会”(2002年举办)、“CGCN2005数字媒体艺术高层论坛”,并于2005年起连续两年参与策划、组织了中国国际动漫节的重要活动———国际动漫产业高峰论坛和“美猴奖”原创动漫大赛等大型学术活动,拓展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和我校学生的国际视野。

2006年5月25日至28日,动画学院成功创立并举办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此次大学生动画节由中国传媒大学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设立,是在世界动画协会(ASIF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具体承办,是继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的第二个国际性动画交流活动。世界动画协会在“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上特设“ASIFA中国奖”。

二、我校新媒体艺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经验汇报

1.对“新媒体艺术”概念的理解

数字媒体与新媒体是当代社会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两个名称。1967年,美国CH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发表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首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次使用New Media一词,自此,新媒体这一用语在美国社会迅速流行。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但新旧媒体概念的界定是从时间线性角度出发,具有暂时性与本质不确定性等局限。比如戈尔德马克当初提及的新媒体指的是EVR(电子录像),现今社会中显然不能将之再纳入新媒体的范畴了。互联网在诞生之初就被称之为新媒体的代表,但在当下网络Web2.0时代中,新媒体又主要指向了那些用户创造内容,以个人为中心,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形式的媒体,比如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百科、手机视频等。如今,新浪网已被称为了“传统互联网”;报纸和杂志是传统媒体,但手机报纸和电子杂志却又被称为新媒体。所以用“新媒体”这一概念指称当下数字媒体时,其变动不居的外延指向很难正确概括其应有的内涵。

联合国将媒体的发展形态界定为报刊(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网络(第四媒体)四种形态。与前三种媒体相比,第四媒体即属于数字媒体的范畴,它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生存本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一种全新媒介形态,“数字”基因是其概念的本质与显性特征,与前三种传统媒体以媒介本质为命名基准相对照,“数字媒体”的指称似乎更加贴切。我们无法知晓未来是否会出现光媒体、生物媒体等不同介质的新媒体,但就当下数字媒介技术而言,数字媒体的概念范畴应该是包括新媒体的,其更具理论上的概括性和包容性。故而我们当下所探讨的“新媒体”如称之为“数字媒体”似乎更加妥当。而数字媒体艺术,即创作者利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类数字信息处理设备和数字摄录设备,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对自己的创作意念进行描述和实现,最终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

此外,由于网络媒体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载体,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重点发展和研究方向应为网络多媒体艺术。

2.我校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基于影视媒体和网络媒体。未来影视媒体的发展必然要实现网络化传播形态,因此从宏观角度讲,未来影视媒体必然会成为网络媒体的内容终端之一。

(1)建设过程

2001年,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筹建科学艺术系,在艺术设计专业下招收数字影视制作方向首届本科生;

2002年,科学艺术系正式成立,同时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网络多媒体方向)本科专业;

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报教育部批准在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数字影视制作和网络多媒体两个专业方向;

2004年,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方向)首届硕士研究生

2005年,招收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媒体艺术方向)首届博士研究生;

2006年底,论证“网络多媒体”本科专业,并正式向教育部申报;同时完成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进行数字媒体艺术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自主增列。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定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集数字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媒体艺术、网络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系统的数字艺术创作训练,能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数字影视节目制作、CG创作、网络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专业。我校目前在该专业下设数字影视制作和网络多媒体方向。

(3)重点介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网络多媒体方向)

①网络多媒体专业方向定位

多媒体是指将声音、图形、文字、图像、动画、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性的特征。

网络多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体优势,同时又以全新互动形式表现出新的媒体特征。它以互动技术为核心,将传统的被动观看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成为受众参与的具有互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势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多媒体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表现形态,在进行艺术创意的同时也进行着技术的创意,它已成为创意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掌握一定的网络内容开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同时又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高度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成为信息时代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我校动画学院网络多媒体专业方向以网络互动艺术(互动界面设计、互动动画、互动广告)、宽带网络流媒体应用、移动多媒体应用(手机视频、手机动画、手机游戏、彩信彩铃)为主要研究发展方向,力求从整体上兼容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从技术、艺术、人文素养等方面全方位立体架构学科专业体系,从而形成现代高技术化条件下的网络多媒体专业类型。

②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综合与融合

综合: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

融合:技术+艺术+人文的融合。

③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网络动画、网络广告、在线互动多媒体、移动多媒体应用设计、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④对考生的素质要求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善于观察事物,思维敏捷;

对艺术和计算机知识充满浓厚兴趣与爱好

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介绍(www.xing528.com)

网络多媒体已形成非常完整的教学体系。该体系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艺术基础和人文素养课模块。

包括造型基础、视觉形态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摄影基础、文艺美学、中外文学传播学等专业基础课。

第二模块为技术基础课模块。

包括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站程序设计基础、网站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等专业基础课。

第三模块是在艺术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两大模块基础上形成的专业课模块。

包括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在线互动多媒体、网络广告创意与设计、网络动画、多媒体交互艺术、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移动多媒体应用设计、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等专业课。

⑥教学特色

A.依托综合学科优势,结合技术与艺术。

部分专业课采取艺术和技术教师联合授课方式。

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技术教师教授技术知识和理论,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第二阶段由艺术教师讲授艺术知识和原理,并带领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创作。

B.双语教学,外教讲授专业课程。

对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强化本科生的英语能力,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毕业时达到交流和阅读英文资料的能力。

C.开放式教学。

与微软、苹果、雅虎腾讯、央视国际等行业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课程设置与业界最新发展紧密对接。微软公司派资深教师来学院开设了最新的网络技术课程;苹果公司在学院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学院还与央视国际、雅虎、搜狐等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合作与科研合作。

近年来已与德国波兹坦影视学院、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挪威Volda大学、加拿大数字媒体中心、加拿大阿比蒂比特米斯卡明魁北克大学、韩国国立艺术综合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及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等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教育合作项目,有数名2006届毕业生已经顺利地进入上述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D.免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一流的、高质量的教学设备,供学生进行创作。

⑦师资建设

在师资建设方面,网络多媒体现已形成自身完整的学科梯队,形成了技术、艺术、人文大致1∶1∶1的合理的梯队结构。目前教授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学历层次均为博士/教授或硕士,其中博士10人,硕士15人,留学归国人员2人。

⑧教材建设与科研

目前我系教师已完成教育部“211工程”———“互动艺术研究”和“数字艺术研究”两个大型科研项目,包括19个子项目的研究,已出版专著17部,分别为:

A.互动艺术系列丛书: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白雪竹、李颜妮著。

《互动广告创意与设计》,刘文沛、应宜伦著。

《互动网页设计与易用度》,邹慧琴、傲蕾、谭开界著。

《互动传播的思维》,赵莉、钱维多、崔敬著。

《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李海燕、丛培言著。

《数字时代的交互电视》,谭朝晔、付龙编著。

《互动艺术新视听》,权英卓、王池著。

B.数字艺术系列丛书:

《数字艺术论》(上、下),廖祥忠著。

《数字影视剪辑艺术》,李停战、周炜著。

《影视声音创作与数字制作技术》,付龙、高昇编著。

《艺术的技术》,周一楠、丁莉著。

《电视频道包装艺术》,郭蔓蔓、世纪工厂著。

《数字化与现代艺术》,王利敏、吴学夫著。

《三维造型艺术》,刘志强著。

《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用》,姜浩、陈宇航、王强著。

《数字媒体创意艺术》,陈念群著。

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贾秀清编著。

除此之外,我们还承担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科研项目:网络多媒体艺术设计研究。

目前我院已与出版社签订出版预约合同,预计于2008年以前完成国内首套网络多媒体系列教材,该系列丛书共计9本,涵盖了网络多媒体技术和艺术两大体系,它的完成将填补国内高等院校在网络多媒体方面的教材空白。包括《网络多媒体艺术概论》、《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互动界面的交互元素设计》、《网络音频技术与艺术》、《网页动态字体与标志设计》、《虚拟空间艺术》、《宽带流媒体应用》、《下一代网络环境与多媒体技术》、《移动多媒体应用设计》。

⑨实践与创作

国际化的小学期创作+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毕业设计,形成完整的实践与创作环节。

我院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小学期实践与创作活动。在二、三年级交界的暑期与国内外院校的师生进行为期三周的实践创作,本系师生和国外及香港院校的师生进行隔年互访。

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新浪、视觉中国、北京广播网等网站以及上海安瑞索思、杭州汉唐科技等传媒公司实习。

四年级上学期的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课程将前三年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融汇起来,分组进行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实战。

毕业设计在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10就业情况

网络多媒体方向第一批毕业生于2006年6月毕业,就业情况非常好,就业率为100%,全班35人无一人转行,就职范围为:新浪网、央视国际网站等各大网站及网络公司;手机互动娱乐公司;电子杂志社;广告传媒公司;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等。

其他学生考取本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多媒体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赴英国、加拿大、韩国留学。

三、建议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变化,教学大纲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以适应新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专业可以一到两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课程的调整。

网络多媒体现已形成了独立的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还只将其作为本科专业方向已很难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在我国建立“网络多媒体”本科专业势在必行

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指正,欢迎教育部领导和同行专家拨冗莅临我校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