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壁画与当代公共雕塑技法回探

世界壁画与当代公共雕塑技法回探

时间:2024-09-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壁画绘制技法回探(下)■张敏杰13世纪奇玛布埃将在希腊研习发现到的湿壁画技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中,并将拜占庭样式注入自然主义的画风,赢得了声誉。油画材料技法的发明渐趋完善并逐渐取代了湿壁画技法,成了500年来欧洲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湿壁画法还是时断时续地为敢于接受挑战的壁画家们所垂青。

世界壁画与当代公共雕塑技法回探

  壁画绘制技法回探(下)

  ■张敏

  13世纪奇玛布埃将在希腊研习发现到的湿壁画技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中,并将拜占庭样式注入自然主义的画风,赢得了声誉。他的学生乔托运用此技法,除注入立体感和自然主义之外,在画作表现上施以生活情趣想象力,增添有秩序的、有意趣的构成要素。乔托被尊为近代绘画的创始者,画风吸引了其后众多艺术家追随效仿,从此,真正意义上的“湿壁画技法”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达到完善。这种长久不变且光彩夺目的独特技术,影响了后人壁画艺术的创作。

  油画材料技法的发明渐趋完善并逐渐取代了湿壁画技法,成了500年来欧洲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湿壁画法还是时断时续地为敢于接受挑战的壁画家们所垂青。进入17世纪后,艺术家利用空间感和光的作用,使壁画语言更加丰富、绚丽,与同期建筑、工艺领域的艺术风格一起被称为“巴洛克”艺术。

  拜占庭式镶嵌画因彩石难寻、运输不便、价格高昂、成本高而需求量日趋减少,17世纪后其工艺在壁画领域运用逐渐衰败。但在17至19世纪的俄罗斯,皇宫的兴建却使镶嵌工艺在冬宫、夏宫、叶夫捷林娜宫及各地兴起。石材木质宝石、玻璃、镶嵌工艺繁杂精湛。18世纪全面西学的俄罗斯在微型马赛克料器的艺术创作和生产工艺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19世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依萨基耶夫斯基教堂镶嵌壁画的艺术成就使古典镶嵌壁画再入高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在中世纪哥特式和现代建筑中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镶嵌工艺现代建筑的先驱。20世纪中叶,墨西哥新壁画运动涌现出的壁画家迭戈·里维拉、奥罗斯科和西盖罗斯被称为“墨西哥三杰”。这几位有思想的画家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反映墨西哥历史和反殖民主义暴行的大型壁画。“三杰”在古代玛雅雕塑和壁画中吸取营养,融汇现代绘画观念和表现形式,以浓厚沉稳、厚朴粗犷、气势磅礴的强悍画风,影响并跨越疆域,创作出了堪称20世纪壁画中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相呼应的力作。

  壁画与建筑密不可分,它通常以宏伟巨构之篇幅出现,被称为大型绘画,并以激动人心的体量引起画家们渴望实现“力作”创作的冲动。一生以小幅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古稀之年,竟以旺盛的激情创作了壁画巨构《睡莲》,满绕了两个椭圆形大厅的四壁。19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使艺术逐渐弱化了为宗教服务和为帝王御用的职能。壁画创作使得画家及倡导新艺术运动的建筑家们脱离陈腐的绘画模式,积极探求符合时代的形式语言,壁画创作朝着风格化、装饰化和大型化的路径发展。夏凡纳、克里姆特、惠斯勒等人,尤其是20世纪后的马蒂斯、夏加尔、莱热、毕加索、米罗为新时期壁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印象派画家应用“光源色”开拓了绘画表现新的领域和技法,他们用直接写生代替了传统观念的“绘画创作”。作品以清晰、明丽的色彩,生动活泼更具个性的笔法,树立了自然主义“纯艺术”这一审美新典范。

  在科学技术空前发展使经济加速腾飞,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整个时代洋溢着乐观向上精神的背景下,欧洲美术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现代艺术强调表现主观世界并侧重写意与抒情,注重形式探索和创新表现。现代壁画也逐渐从传统壁画注重客观世界反映、注重叙事与写实的情境中脱解出来,使得非功利性而纯观赏性的作品多了起来。现代壁画强调装饰性、社会性、大众性,在材料、技术、功能、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与传统壁画迥然不同。同时现代社会追求的和平、民主、文明和进步的理想使现代艺术活跃异常,画派众多。其中,代表人物马蒂斯、鲁奥、毕加索、米歇尔、米罗、布洛克、达利、夏加尔等大师将他们“立体主义” 、“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风格的作品融入了壁画领域。壁画伴随着现代绘画观念多元化的衍生,依傍着现代建筑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对建筑环境生态观念的转变,从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至工艺技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www.xing528.com)

  20世纪,前苏联一体化经济体制使国家在公共艺术领域得以投入大量资金,同时有权威机构有效地监控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的水准,既有规范又有实施。因此,壁画创作在包括地铁、纪念广场等公共空间中进行了有效的艺术实践。在材料上既有高釉和色彩纯度高的马赛克浮雕彩绘、毛织壁毯,又有金铂和电动打磨,光亮平整如镜的天然石材料,在技术难度上已大大超出了佛罗伦萨式镶嵌艺术的表现范围。

  在20世纪发明的绘画新材料中,丙烯在壁画绘制中受到画家们的普遍欢迎和使用。丙烯可被水调,能稀薄如水彩般地流淌;可厚堆,呈现油画般的肌理;色泽透明亮泽适于多层与多遍的叠加,在干燥后呈亚光状态,因此,特别适于室内外的大型壁画绘制。丙烯材料最初用于墨西哥20世纪50年代壁画创作当中,并随其壁画的影响传及世界。在美洲、欧洲、亚洲各国的公共艺术空间中丙烯材料被广泛使用。

  中国壁画艺术的大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经济发展大潮而实现的。自197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群”为始,壁画艺术在中国公共建筑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得以蓬勃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也给艺术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创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现代壁画艺术开始全面复兴。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张仃的《哪吒闹海》,李化吉、权正环合作的《白蛇传》,袁运甫的《巴山蜀水》,肖惠祥的《科学的春天》,祝大年的《森林之歌》等作品,皆以不凡的开篇,拉开中国当代壁画复兴序幕,也推动着中国当代壁画开始走向新纪元。同时,更使壁画教学得以推广,并成为美术学院重要造型艺术课程

  从首都机场壁画创作距今的30年,中国壁画艺术从凋零走向繁荣,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几代壁画家在公共艺术空间中创制了数以万计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壁画作品。众多艺术家走向公共空间,在墙面上实现着画家的思考和艺术语言的探索。他们以崭新的空间理念、非凡的精神与毅力,运用智慧和技术使壁画创作在材料、形式、工艺、题材和表现语言诸方面都有了质的突破和飞跃。

  壁画既古老又现代,它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既有社会文化功能性,又是集造型艺术多学科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形式。

  在社会功能性上,壁画不仅为环境之“装饰”,还具备在主体内容与形式中,承载着时代文化取向这一特殊的社会属性。在原始社会,壁画图像是视觉感官的取悦,是巫术和祭奠信仰的驱动,亦是他们生存体验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文明时期,壁画充当着记载史实、炫耀功绩、教助人伦、传授知识、施加法术的重要角色,有着记史、宣传、教育、宗教的功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的基本特征。古中国、印度、埃及等区域壁画呈现着深沉含蓄而丰富典雅之感;两河流域受亚述帝国豪华之风影响呈现着宏大壮阔、华丽富贵之感。古希腊罗马时期壁画则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浑厚幽深、清新古雅之感;中世纪时期的教堂壁画则受教廷规定呈现出庄严肃穆之风;而中国唐代壁画因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呈现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风格。因此,壁画因时代与地域各异,各自呈现着因情境不同而社会文化属性不同的功能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