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下午大礼堂,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万俊人做客“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文明与价值”主题系列讲座本学期第一讲,为到场的近1000名师生作了题为“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文系教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曹莉老师主持并点评。
讲座伊始,万俊人带我们回顾了国家近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所带给我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改善。但他强调值得深思的是:物质生活的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否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何为精神生活?万俊人告诉我们:精神生活就是我们的信仰,是非物质的、超经验的、情感性的,精神的生活体验也是最长久的,同时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最深沉。但事实是,今天我们的精神生活是被挤压的:要么被虚拟,要么被扭曲。
接下来,万俊人提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所面临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世俗化对精神生活的挤压。即,市场化和商业化让我们变得更忙碌、更空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提出了“坚决反对把精神心灵市场化”的口号。万俊人重申了加拿大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世俗的时代》一书中提出的困惑:欧洲500年的现代文明进步,带来的改变难以数计,但是与我们失去的东西相比,我们获得的东西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市场和世俗的力量非常强大,留给我们精神生活的空间变小。
第二个问题是公共化对精神生活的挤压。传统社会是私密性的、熟人社会,而我们当前社会是日趋公共化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万俊人列举了中央电视台曾经举办的一个测试温州人熟人社会的例子来说明传统社会的力量,并引用现代护照制度,金融制度,交通规则等来说明公共化社会除了规则还是规则,公共社会唯一有权威性的就是规则和制度,而所谓制度就是集体行为控制并解放个人行为,是通过社会契约达成的,但是公共化程度越高,制度化程度也越高。这种制度化恰恰是精神生活所忌讳的,精神生活是有自己的一些规则的,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现代社会的制度和规则与我们的心灵是有抵触的。
第三个问题是科技化对精神生活的挤压。科技合理性成为现代人遵循的第一规则。久而久之,生活就成为技术化的了。但是精神生活是无法技术化的。现代社会的基石就是科学技术,伟大之处不言而喻。科技带来的观念可能使我们不能够真切感受、把握、创造我们的精神生活。技术越发展,世界越来越被虚拟化。万俊人以广东省的幸福指数排名为例说明我们幸福指数并不一定随着技术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www.xing528.com)
万俊人强调:这三大问题具有世界普遍性。与此同时中国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今天的中国社会缺乏一个文化根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重拾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因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文化都已经湮灭,当今世界唯一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的国家就是中国,而能够使我们的民族延绵不绝的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心力。
万俊人指出我们的文化还面临着传统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理想主义的问题,我们当代人的教育都是被西化的教育,我们的文化是在过度理想和文化虚无之间摇摆,而麻烦的是我们又处于社会急速转型的时代,这又加速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使我们的精神受到挤压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更加需要我们守护好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和精神心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的“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就文明秩序、文化自信和自觉以及目前北大和清华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与万俊人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人物链接:万俊人,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家“马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兼召集人、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生哲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萨特伦理思想研究》、《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伦理学新论——走向现代伦理》、《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寻求普世伦理》、《弗罗姆》等20余部(卷);出版译著《自为的人》、《主体性的黄昏》、《道德语言》、《政治自由主义》、《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詹姆斯文集》等20余部(卷);用中、英文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他文章50余篇。目前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伦理学、应用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史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