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活感受的张力场:文学思潮与流派

生活感受的张力场:文学思潮与流派

时间:2024-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文学思潮,总像潮水一样,成为该时代文学的主流。文学思潮实质是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生活感受的张力场:文学思潮与流派

第二节 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

一、文学思潮

1.文学思潮的含义及特性 历史一再表明,文学是有时代性的。这种时代性不只是我们曾经讨论过的时代风格。严格地说,文学的时代风格还只是文学时代性的表层现象,最能在根本上表现文学时代性的其实是文学思潮。打开文学史就会看到,尤其在文学成熟以后,同一国家或区域不同时代的文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题材范围、主题走向、情感性质、风格形态,甚至有自己占主导地位的话语形态、体裁样式、表现手法。比如在这些所有方面,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不同于感伤而以个体生命为特征的六朝文学,明前期的复古主义文学不同于其后以公安“三袁”为代表的“独抒性灵”的文学。20世纪5070年代以歌颂新生活和革命英~雄、表现政治斗争为中心的英雄主义文学,既不同于五四反封建、关注现实和普通人、追求民主解放的新文学,也迥异于八、九十年代人性为中心略带感伤的新时期文学。就是“新时期”文学,也有阶段性,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既不同于此前的“伤痕文学”“思考文学”,亦不同于其后的先锋派实验文学和新写实小说。这些特定时代的文学表现出的文学思想与不同倾向就是文学思潮。质言之,文学思潮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占主导地位而有特色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倾向,或曰一种创作原则。它使该时代的文学从关注的社会问题,到创作思想、题材范围、主题走向、情感性质、风格形态,乃至艺术手法、话语形式、体裁选用等都有统一而鲜明的特点,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时代。它具有如下特征:

(1)潮流性。一种文学思潮,总像潮水一样,成为该时代文学的主流。它使该时代的一大批作家在一定文学思想的指导下,写出了一批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共同特色的作品。它既不是一两个作家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只有文学思想或只有创作实践的单方面现象。总之,时代性、作家群体、文学思想、创作实践并由它们共同形成的潮流冲击波是文学思潮赖以成立的基本条件。比如五四新文学思潮,就是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在反封建、求解放、关注国家现实和大众百姓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阿Q正传》《女神》等一大批新作品,形成了摧毁封建旧文学、产生强大社会影响的文学潮流,成为一次文学运动。我国历史上的建安文学,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结合”文学,欧洲历史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无一不是这样。所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2)艺术的开拓性。大凡文学思潮,都会引起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多方面的变革与更新。它往往倡导一种新的文学观念或文学思想。在文学内容上,或开辟新的题材领域,或表现新的主题思想,或变换新的角度审视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或挖掘、完善某些传统的方法或技巧,或独辟蹊径,开拓出新的表现手法和样式。远者如我国唐代的古文运动,它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恢复先秦两汉的平实文章传统,提倡朴实的文学语言,在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变革方面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近者如20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多用“纯客观”的态度和所谓“零度感情”以及反讽手法描写普通人的烦恼人生,就大别于往常的充满爱憎的写实主义文学。

(3)复杂性。文学思潮总是复杂的,其表现是多方面的。

第一,不同文学思潮的规模、时长、影响不一。有的文学思潮规模大,波及多个国家,时间长达几十年;有的思潮只在一个国家流行两三年。大者如欧洲18世纪的浪漫主义和19世纪的现实主义,都在欧洲的多个国家盛行,分别长达二三十年。小者如我国新时期以来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派的实验小说、新写实文学,都时间短暂,长者三五年,短者一两年,影响力也较弱。

第二,一种文学思潮内部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即如欧洲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存在着属于社会进步阶层倾向的积极浪漫主义,也存在着属于社会保守阶层倾向的消极浪漫主义,有希腊风格的浪漫主义,又有中世纪骑士风格的浪漫主义,也有后期哥特式的浪漫主义和西班牙气质的法国贵族浪漫主义等。

第三,一种文学思潮常与其他文学思潮有联系,前后找不到俨然界限,使有些作品也难定归属。因为一个思潮不仅本身有起潮、高潮、落潮的过程,起点与落点难以清晰界定。而且还可能有其他思潮与之交错。例如法国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都界限难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有时被人称为自然主义小说,也有人称之为象征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12]还有人称其为“没有赶上趟的浪漫主义”。

(4)以社会思潮为背景,反映着深刻的社会问题与心声。一种文学思潮总是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与时代心声,并对社会思潮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欧洲历史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无不是这样。我国20世纪后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也均是这样。其根源在于下述文学思潮的形成过程。

2.文学思潮的形成及其根源 一种文学思潮的形成,总是以时代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潮为背景,常是社会思潮、哲学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在风格一章已经讨论过,人类社会,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总是以时代为形式存在的。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的自身运动,各个时代都有自己主要的社会问题,召唤全社会关注它和解决它。在这个主要问题的边缘,又麇集着各种从属的相关问题。随着上一个中心问题的解决,人类文明便进入新的中心问题,进入新的时代。这种以问题为线索的过渡,既把每个历史时代(期)明显地区分开来,又显示出文明发展的连贯性。以上正是德国哲学家理查德·克罗纳的“问题史”方法论。历史表明,人类面临一个时代的主要问题时,全社会或被它所困惑,或被它所鼓舞,遂形成一种带有时代主导性的社会思想取向和社会心态,如同潮水一样,弥漫和奔腾于该时代,成为社会思潮。如我国20世纪5070年代以政~治斗争为中心的英雄主义社会思潮和八、九十年代略带感伤的平民化社会思潮。

文学思潮实质是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反映。这是由创作的主、客体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成为社会思潮核心的那些社会问题必然成为那个时代最抢眼的焦点题材;另一方面,作家是时代的人,他们的文化人本性和意识,常使他们成为社会思潮的激进分子和喉舌。这样,一群作家以时代之思去写时代之事,表现时代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必然形成一股时代的文艺潮流。梁启超说:思潮之形成,乃是人们在“某一时期之中,因环境之变迁,心理之召唤,不期思想趋于一个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流。”[13]比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思潮,就是以当时的英雄主义社会思潮为背景的。此前,我们靠着革命英雄以及英雄主义精神夺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新的巩固革命政权和建设祖国的形势依然需要英雄主义精神,于是,一股“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产主义”的英雄主义思潮在中华大地上涌动。反映在文学中,就是写英雄、唱英雄的“两结合”文学思潮的涌动。实践反复说明,任何文学思潮的形成,都以社会思潮为基础,都深刻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问题。欧洲历史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无一不是这样。

3.文学思潮的意义以及研究文学思潮的意义 (1)文学思潮的意义。文学思潮对于文学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形成常有力地促进文学的发展与变化,也是文学发展变化的表现。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思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人说,世界上第一个文学思潮当属18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这一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当然,在文学尚未成熟之时,是谈不上思潮的,但自从文学成熟之后,文学思潮总是此起彼伏,不断给文学带来新的思想观念,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和思想源泉,从而避免了艺术法则的僵化,使其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可以说,一部中外文学史,就是一部文学思潮的繁衍史。文学的发展繁荣,就是在一个一个文学新潮对旧潮的否定中实现的。文学愈是发展到晚近,文学思潮的出现愈是频繁,这是文学进一步自觉和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很难设想,倘若没有人文主义、启蒙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推动,欧洲文学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倘若没有“五四”新文学思潮,我国现代文学也难取得辉煌的成果。

(2)研究文学思潮的意义。研究文学思潮,其一,有助于深入地认识时代文学和作家作品形成的社会原因。文学思潮既然是影响力很大的文学现象,甚至是文学思想运动,那么许多作家的艺术观点、创作思想、作品内容、艺术风格等,无疑多与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有关。有些文学现象,诸如时代风格,一个时代的文学题材、主题、艺术方法的出现或衰落等,如果就它们本身论本身,或者只从作家自身找原因,是很难透彻解释的。但如果把它们放在特定的文学思潮背景下考察,就容易看清楚,作家作品常是时代的产儿。因此,研究文学思潮,可以拓展文学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把握作家创作的深广社会背景,从而准确、深刻地认识作家作品,深入认识时代文学。其二,有助于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文学思潮的更迭正是文学发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种表现。事实上,文学思潮的更迭表明,文学的发展,从创作思想到题材范围和感受角度、主题意向、艺术方法、话语形式等多方面,总是处在否定之否定之中。每一次否定,总会出现一些新东西,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文学模式。

二、文学流派

1.文学流派的含义及其状况 (1)含义。在文学发展过程中,某些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成的作家群体及其创作便是文学流派。一个文学流派的成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一定数量的作家,至少也得有两三个以上有影响的作家。二是有一批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三是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原则。前二者是基础、标志和实绩。第三点是关键。诸如文学史上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派,方苞、姚鼐的桐城派等,都以一定数量的作家为支柱,以一定的创作实绩为标志。都有自己的创作原则。

(2)状况。古今中外各种文学流派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流派只有三五个作家,存在的时间也不长。比如前述的边塞诗派、田园诗派,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派、伤痕文学派、改革文学派、寻根文学派等。中等流派的作者可以是十几乃至几十人,波及多个国家地区,绵延几十年。比如宋代的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等几十人为主力,从北宋绵延至南宋末的几百年间。而欧洲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流派,不仅时间长,而且空间跨度至欧洲多个国家。

大的文学流派可以贯穿文学史的始终,作者作品就不计其数了。事实是,中外文学史上都有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贯穿始终的三大文学流派,它们是客观写实派、主观抒情派、荒诞象征派。

客观写实派又称再现派,写实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更多称其为“现实主义”,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个称呼应该废弃,因为它与欧洲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名称混同了。事实上,再现派与欧洲的现实主义虽有联系,前者是大系统,后者是子系统,但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阶段,一种表现形态,是前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二者是有区别的。写实派包括中外文学史上那些所写的人和事就像真实生活一样的作家作品。他们主要采用叙事性体裁,包括叙事诗、戏剧、小说、叙事散文等。其艺术原则可概括为:密切关注社会实际,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描绘艺术世界;把主观感受包藏在人物事件的“客观”叙述之中,含而不露;语言形式一般较为朴素平实。

主观派又称表现派、抒情主义、抒情派、理想派。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流行的称呼是“浪漫主义”“浪漫派”。在我们看来,对于抒情派的称谓而言,后两个称呼应该废弃,因为它们与作为主观表现派一段文学、一个子系统的欧洲历史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的名称混同了,犯了用小概念代替大概念、用子系统名称代替大系统名称的错误,就像把客观写实派称为“现实主义”一样。主观抒情派的文本以诗歌抒情散文、抒情戏剧为主,也有少量的小说,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表现派的艺术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多用抒情的手法表现强烈的情感和理想,把社会人生的现实关系隐含在作品深处;语言形式充满抒情写意性。

荒诞象征派简称荒诞派、魔幻派,又可称为超实派。它包括中外历来的神话、童话、寓言故事、神魔志怪、科幻作品以及现代主义的荒诞性文本。其艺术原则可概括为:用荒诞的故事隐含某种人生体验或哲理,具体表现为:文本艺术世界的荒诞性与隐秘性,人生体验的暗示性,表现手法的超现实性三大特点。

2.文学流派形成的根源及其价值 (1)形成方式。一是自觉形成。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艺术观点相投的作家有意识地组织起来,成为一派。他们多有一定的组织及名称,一定的创作纲领,甚至公开表明自己的文学主张,并按其主张写出一批有影响的作品;有的还有自己的刊物阵地。比如我国“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许地山周作人等12人,以《小说月报》为刊物,发表宣言,提倡写实主义,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创作出了《子夜》《多收了三五斗》《倪焕之》等一大批风格近似的有影响的作品。其他如当时的“创造社”“太阳社”,法国历史上的“七星社”等,均是自觉形成的文学派别。

二是自然形成。指一些作家没有组织和结派意识,只是创作思想、创作特色相近,无形中成为一派。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作家在互相切磋交流或应和酬唱中自然形成一派,如历史上的元白诗派,晚唐的花间词派,甚至连他们的流派名称也是后人起的。不过,这种流派中的作家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另一种自然形成的流派只是创作特色相近,别人把他们看成一派。大者如纵贯历史的客观写实派、主观抒情派、荒诞象征派。小者如唐代的边塞诗派,新中国的山药蛋派、白洋淀派。

(2)形成的根源。首先,文学流派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特定时代,面对主要的社会问题,许多作家或未来的作家有相近的生活感受,他们纷纷以之为题材,有相近的思想和主题,甚至采用相近的文学体裁及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一派。比如前述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欧洲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我国新时期的伤痕文学派、改革文学派、寻根文学派、新写实主义派等,均是这样形成的。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他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其次,文学流派又是作家从个性出发追求艺术创新的产物。艺术贵在独创,任何有雄心的作家都不会满足于跟在别人后边搞重复,而总是追求从创作思想到题材范围、主题走向、艺术手法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新特色。于是,有些志趣相投的作家为了创新,有意无意地相互切磋、学习、补充,从而形成一派。从艺术的角度讲,任何文学流派的形成都带有这方面的因素,虽然比之前述社会历史因素,它是较次要的,但又是少不了的,只不过创新要以历史条件和个性为依据罢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流派间的差异,是从创作思想到题材范围、主题走向、艺术手法、语言形式等多方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而有些流派的差异仅在艺术形式,甚至仅在艺术风格上,比如山药蛋派、白洋淀派。但不论差异大小,其中都包含着艺术的创新。(www.xing528.com)

再次,有些流派的形成,还与一定的地缘有关,比如“桐城派”的三位主将方苞、刘大魁、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山药蛋派的赵树理、马烽等都是山西人。因为他们是同乡关系,交往频繁,又受同一山水的养育,从同一地域的价值观念看问题,容易结合。

(3)文学流派的价值(意义)。第一,众多流派的出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标志。文学流派是一个民族文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在文学尚处于幼稚时期,没有专业的作家,没有专门的创作,所以谈不上这派那派。而只有当文学成熟以后,有了众多的作家,有了不同的文学思想和表现手法,才有可能分成不同的流派。同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倘若文学思想活跃,不定于一尊,众多的作家各自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创作,从而形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不同流派间的竞争和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个时代的文学肯定繁荣。比如盛唐时期,山水派、边塞派、田园派、社会派等等,百家争艳,形成了文学的繁荣局面。五四时期亦然。

第二,不同性质的文学流派对于文学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进步流派有利于社会人生,有利于文学的繁荣与发展;颓废反动的流派不利于社会人生,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前者如五四时期茅盾等人的“为人生艺术派”和郭沫若等人的“为艺术而艺术派”,后者如当时死抱住古文和孔孟之道不放的“学衡派”和“甲寅派”,以及专以吟风弄月、编制庸俗颓废的游戏文字为特征的“鸳鸯蝴蝶派”。

第三,不同流派间的竞争与斗争有利于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许多文学流派的出现,常常是社会变革和文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一个流派对于另一个流派的否定与超越,总是意味着它对生活和艺术法则有新的发现与创造,对旧有艺术法则的厌倦,对艺术僵化的不满。这样,不同流派间的斗争与竞争,不仅预示着社会的前进,而且有利于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五四时期,以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为代表的左翼阵营的文学流派,战胜了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赢得了五四文学的繁荣与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较为统一的文学思潮中,以幽默、淳朴为特色的山药蛋派和以清新柔丽为特征的白洋淀派的出现,同样为当时的文坛增添了亮点,增添了活力。

三、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潮流的关系

1.文学流派的创作原则一种文学思潮、一个文学流派所表现出来的创作倾向就是该流派、该思潮的创作原则。比如,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表现出来的关注社会人生,仿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艺术是世界,用冷静写实的手法把生活感受包含在形象与故事之中;浪漫主义多用抒情的方法表达难以压抑的强烈感情;新写实主义以生活琐事为题材,放弃崇高,追求零度感情等,都实质是一种各自不同的创作原则。

2.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潮流的关系

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主要是角度不同的概念。首先,文学思潮必然是文学流派。在这种二者同一的现象中,思潮着眼于该派的文学思想倾向,流派着眼于潮流中的作家作品,只不过有些是一“潮”多“派”。多数情况下,人们把这种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同一的现象称做“文学潮流”。其次,文学流派不见得是文学思潮。那些只在风格、题材方面有特色的小流派,因无成体系的创作思想和大的影响,难以成为思潮与潮流。中等的和大的文学流派一般同时是文学潮流。以下分而论之。

(1)凡是文学思潮,肯定都是文学流派,二者只是称谓的角度不同。这种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同一的现象统称“文学潮流”。情况又有两种,一是一种文学思潮中的作家作品就是一个流派,比如欧洲的古典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二是一种文学思潮中明显的分为不少派别。比如,“五四”新文学(文化)思潮中,就有沈雁冰等人的“为人生艺术派”(文研会),郭沫若等人的“为艺术而艺术派”(创造社)。其实质是前者重对社会的真实叙述,后者重被现实激发的反抗情绪的抒发。再如,西方当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也包含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派等多个派别。在这些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同一的现象中,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着眼点不同,即文学思潮是着眼于该流派表现出来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倾向而言,文学流派是着眼于该文学思潮中的作家作品而言。这种既是文学思潮、又是文学流派的现象一般称做文学潮流。因为文学史上,既是文学流派又是文学思潮的现象,比之只是流派而非思潮的现象普遍,所以,“文学潮流”一词的使用率更高。需要指出的是,有时,人们把“文学潮流”当“文学思潮”的同义词使用。

(2)是文学流派的,不见得是文学思潮。这主要指那些小文学流派。其一,他们多是艺术风格有特色,而没有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方法,无“思”可以成“潮”。其二,规模与影响一般不大,因而只能是小“流”而难成大“潮”,如山药蛋派、白洋淀派、边塞诗派、山水诗派,仅是创作风格或创作题材有特殊性而已,所以不是文学思潮和潮流。

【注释】

[1]肖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清)袁枚:《随园诗话》(上)第4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4]《歌德谈话录》,《西方文论选》上卷第46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5]《列宁全集》第20卷第6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7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7]《致姚克》1934年2月20日。

[8]见《鲁迅全集》第23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9]巴金:《一封回信》,载《上海文学》1983年第1期。

[10]《鲁迅全集》第6卷第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1]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第160页,三联书店1961年版。

[12]马·布雷德伯里《现代主义》中译本第427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3]《梁启超论清史二种》第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