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族信仰之旅:回归与汉人入教的精神探寻

回族信仰之旅:回归与汉人入教的精神探寻

时间:2024-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一信仰比同一民族更重要——从广州回族的信仰回归与部分汉人入教看人不可少的精神追求2011年10月下旬,我利用出差机会访问了广东省广州市的回族。下文是以他为主对怀圣寺和当前广州回族情况的详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圣寺是全国模范清真寺,也是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和广州市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所在地。侧重该寺的军人所建和军人后裔在寺周围集中居住,可称为武寺。

回族信仰之旅:回归与汉人入教的精神探寻

同一信仰比同一民族更重要——从广州回族的信仰回归与部分汉人入教看人不可少的精神追求

2011年10月下旬,我利用出差机会访问了广东省广州市的回族。10月23日下午,广东民族宗教研究院的同志陪我访问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6号的清真古寺——怀圣寺。

广州怀圣寺的门口一日五次礼拜时间

光塔路并不宽敞,但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最具亮点的窄而高的圆形建筑物便是伊斯兰教怀圣寺旁的光塔了,光塔塔身中下部横排镶着“怀圣遗基”四个大字,在街道旁格外醒目。我们顺光塔走进旁边的怀圣寺,当问到门卫找寺里阿訇时,门卫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你找阿訇得沙目时来,即使不在,户夫滩时肯定在。”这使我对他的话语很感兴趣。因为这个门卫看样子不是回族,至少不是讲究的回族,但他能随口说出回族清真寺一天五次礼拜时辰的波斯语名称,而且干脆不用汉语词,可见全寺对回族话里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熟悉程度。怀圣寺门口用波斯语汉字音译清晰地写着每天礼拜的时间和礼拜的名称,它们是:帮目达5:48,撇什尼1:30,底盖尔4:20,沙目6:05,户夫滩7:10。

一见寺里的内门,门匾上写着“怀圣光塔寺”全名,我迎面访问了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他经常来清真寺礼拜,与我用新疆和田汉语口音谈话,“五十”的发音之“十”的声母发成舌叶音而不是汉语普通话的舌尖后音。他告诉我阿訇一会儿来,并在礼拜大殿前说伊斯兰教不崇拜任何偶像,只崇拜独一的真主,要面向圣地麦加天房的方向礼拜。我在大殿正中的对面台阶下用小本抄写下了大殿正中的经文:“真主所喜欢的宗教确是伊斯兰”。

这时怀圣寺的阿訇快步地从门外赶来了,热情地在大殿前的长椅子上接待我,别的信徒找他有事他都先推辞了,让别人过后再找他,令我很感动。阿訇叫王官雪,40多岁,是山东济南人。下文是以他为主对怀圣寺和当前广州回族情况的详介。

都说怀圣寺是中国最早建的清真寺,也有人说是中国最早建的清真寺之一,把福建泉州等清真寺与怀圣寺并列。怀圣寺是唐代贞观年间建的。至于光塔有两种说法:唐代建塔说,宋代建塔说。现在光塔已经倾斜了一米多,准备维修。

现在来怀圣寺礼拜的人是以外地人为主,有广州户口穆斯林一万人,没广州户口的回族及穆斯林接近十万,政府说有六七万人口,事实上要超过这个数字。

广州共有四个清真寺。据《广州市伊斯兰教清真寺》介绍,广州的伊斯兰教系隋末唐初,由西亚各国渡海来做贸易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引入。唐朝初期,撒阿德·本·艾比·宛葛素在此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广州现有怀圣寺、先贤古墓、濠畔寺和小东营寺四座清真寺。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怀圣寺建于唐朝初期,是一座具有唐代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清真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寺内存有一古老的阿拉伯式光塔,高36.3米,曾作为导航塔和宣礼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的圆拱形入门上方横挂着红底金字“继往开来”的大匾。怀圣寺的礼拜殿是一座民国期间改建的现代建筑。怀圣寺是全国模范清真寺,也是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和广州市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的先贤古墓是艾比·宛葛素——穆罕默德圣人的舅父归真后埋葬之地,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圣地,位于广州解放北路越秀公园正对面。古墓遗址翠绿拥抱,白墙黑瓦,肃穆庄严,古墓院内一中阿结合建筑式亭子正中间横挂着“守我清真”四个大字。古墓前的五体牌楼正中高牌楼上由左向右写着“高风仰止”四个大字,两边牌楼分别写有“贤阁”和“道域”四个字。千百年来,国内外穆斯林来拜谒者络绎不绝。

位于广州市天成路的濠畔寺建于公元1465年,至今已有53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491平方米。入寺的高耸大门上用行草结合之书写着“濠畔寺”三个大字。寺内大殿廊前挂有“古寺重光”大型红字横匾。历史上,穆斯林学者曾在该寺创办过回文大学,出版过许多伊斯兰教刊物。广州市阿拉伯语学习班于1998年9月在该寺正式成立。该寺经常办有回族伊斯兰文化讲习班和阿拉伯语讲堂。

位于广州市越华路的小东营清真寺建于明代,由穆斯林军人所建,至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入寺阿拉伯式拱形大门上方印有阿汉合璧的金字:“小东营清真寺”,寺内白墙黑瓦,古树掩映,庄严纯净,与宗教气氛十分协调。小东营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附近居住的穆斯林相对比较集中,每天都有不少穆斯林来此礼拜。

广州的这四个清真寺概括起来,怀圣寺最古最大,故广州伊斯兰教协会和广州回族联合会均设在该寺。先贤古墓朝拜尊圣气氛最浓,因为是穆罕默德圣人舅父归真后的埋葬之地,海内外慕名来此拜谒的人时日不断,因此来该寺礼拜的人在广州也是最多的。濠畔寺则是一个回族穆斯林学习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语的学校型场所,可称为文寺。小东营寺在明朝对回族十分重用之时由穆斯林军人所建,至今当年穆斯林军人后裔的“围寺而居”之居所格局还没被打破,现在附近居住的回族穆斯林也比其他清真寺要集中得多。侧重该寺的军人所建和军人后裔在寺周围集中居住,可称为武寺。

王官雪阿訇向我介绍他管理的怀圣寺的礼拜及回族穆斯林情况:

作者与怀圣寺王官雪阿訇在大殿前合影(2011年10月)

来怀圣寺礼主麻儿(指穆斯林礼拜者每周五中午在清真寺的聚礼)的每次有2000~2500人,到先贤古墓清真寺礼主麻儿的每次有五六千人,到小东营清真寺礼主麻儿的每次有1200~1500人,到濠畔清真寺礼主麻儿的每次有600~800人之间,四个寺加起来礼主麻儿的超过一万人,小孩儿、妇女不来礼主麻儿,不讲究、信仰不坚定的人不礼主麻儿,算起来整个回族穆斯林有十分之一的人来礼主麻儿。

怀圣寺平时礼时候(即一天从早到晚5次都礼拜)的人有10~20人,先贤古墓平时礼时候的有五六十人,有的寺是早上来礼拜的人多,有的寺是傍晚来礼拜的多,小东营寺礼晨礼的有六七十人。

广州本地人靠近清真寺的有几个人来礼拜。大环境上是改革开放后城市扩建拆迁,还有因工作原因单位分了房子,陆陆续续地从清真寺周围搬到外边去了。以前广州市的回民是居住在四个寺周围的,新中国成立后才因单位分房子和后来的城市拆迁而相继搬到外边去了,回族聚居的格局被打破。但近年来外来穆斯林迁入广州的人数在增多,又集中居住,形成了新的穆斯林居住小区。比如广州的小北路、环市中路、童心路。这些地方住了很多穆斯林国家来的外国人,他们开饭店、做生意、开公司等,许多人是租房子住。(www.xing528.com)

另外,广州城乡结合部也聚居了一些穆斯林,比如,今天到广东的阿拉伯语翻译,也有英语翻译,选择到陈田村那边租房子住,一个陈田村就有两千多翻译者居住。从怀圣寺坐244路公交车终点站就到了北郊陈田村。

童心路、小北路居住的外国人中穆斯林较多,别的外国人也多,其中黑人也居多,那些小区宗教信仰上穆斯林的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一半对一半,被广州人比喻为是“第三世界的中心”。就在环形过街天桥那一带,外国人集中,外地人来广州旅游参观都喜欢在那合影留个念。

关于广州回民的民族风俗、习惯保留状况,王官雪阿訇和我边介绍边讨论。

广州的回民戴礼拜帽的人越来越少,只是近年来的西北回民来广州还坚持礼拜,可男的戴白帽的也少,但广州回民女的戴头巾(穆斯林叫“盖头”)的越来越多,这是信仰的要求,男的可戴可不戴,女的戴头巾却要求很严,汉族女性信伊斯兰教的也戴头巾了,汉人信伊斯兰教的也多起来。

广州回民的饮食以宗教信仰为标准,有些人坚持得好,有些人松懈了。近十几年,广州清真餐饮业有了扩大,拉面店有1500家,全是西北回民来这开的,上水平的厨师有二三百人,上档次的店有二三十家,纯西北回民和阿拉伯穆斯林开的上档次的饭店不卖酒,这一点北京上海都做不到。现在穆斯林民众吃饭越来越方便了。

近十几年来,回民的信仰在回归,广州的外族穆斯林也多起来了,这和盛唐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发展是一样的。现在国家恰适盛世,伊斯兰教也发展了,国家兴旺时,穆斯林发展也快。

广州回汉通婚的比例在增加,因此在清真寺内阿訇帮忙在回族内介绍对象,回汉通婚多也是因为回族的媒介少,回族家长们希望清真寺帮助撮合,特别是北方来的回族绝大多数希望回民之间通婚,因为双方生活习惯一致,信仰一致家庭矛盾少,而有的回汉通婚后刚开始能互相尊重,但时间长了就坚持不下来了。恋爱和结婚刚开始时约定山盟海誓,但婚后生活久了,男女其中一方坚持不住,回族一方感到是一种侮辱,有些人又不好意思离婚,有个别人就走上了绝路。王阿訇说他在山东济南时就有这样的例子。王阿訇一再强调,民族融合的家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广州有两个人因信仰一致而回汉通婚的,通婚后照样很稳固,比如其中汉族的一方婚前就信仰伊斯兰教,很虔诚,可见,志同道合的信仰比同一民族还重要!双方信仰一致的夫妻结婚后婚姻关系更稳固。

现在广州不同民族通婚时,穆斯林一方比如伊朗人、阿拉伯人、回族人前提是只要求中方或汉族一方信伊斯兰教就可以了,以信仰为主组成家庭之后信仰就成了家庭关系的精神支柱了。广州入教的汉族许多都是因为信仰因素,“因为我很有钱了,我需要精神追求。”有的汉人这样说,并经过比较选择了伊斯兰教作为信仰。广州人原来信佛教的多,但现在汉人选伊斯兰教的人在增多。王官雪阿訇说经他手入伊斯兰教的汉人一年有二十多个,这些入伊斯兰教的汉人多数是知识阶层的、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年轻人,有大专本科学历的较多。

王官雪阿訇又和我讨论起伊斯兰教本身这一命题。他说,作为伊斯兰教本身是完善的教义,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未必那么完美,不能由此说伊斯兰教不完善,就像共产主义很好,但共产党中的某个共产党员也有不那么完美甚至是腐败的。

怀圣寺大殿的沙目时辰(晚6:05)礼拜已开始了两分钟,王官雪阿訇还在大殿门旁的长椅上和我边说边讨论,又边站起来跑进大殿匆忙换上大褂,跪入了已经在礼拜的穆斯林人群中,令我非常感动。

我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和碰撞出的许多思想成果默默而恋恋不舍的、意犹未尽地告别了广州光塔路怀圣寺,第二天在广东民族宗教研究院讲回族伊斯兰文化中丰富了我的“同一信仰比同一民族更重要”的观点。

首先,这一观点与“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毛泽东思想非常吻合。回族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坚守精神信仰并使之充沛充足的民族,广州自古以来建的四个清真寺周围都是“围寺而居”的回民穆斯林,他们是因精神需求而这样居住的,回族穆斯林除了每天经商挣得物质生活的保障外,精神生活同样不可缺少,每日三餐外,还要有每日五拜的精神信仰。正因为这种持之以恒、坚守不渝的精神信仰使得回族千百年来立于大繁华都市的物欲闹市中而不为所化,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精神至上的民族。

其次,即使因为一段时间“围寺而居”的聚居格局被城市扩迁所打破,但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满足之后新的国内外穆斯林人结合的聚居区又重新出现。按广州怀圣寺王官雪阿訇的说法是“信仰回归”,其实,是一种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使广州本地的回族、西北迁来做拉面馆生意的回族和国外来广州做生意的穆斯林在扩建后的清真寺主麻儿日上相聚,在新的城市小区里聚居。

第三,广州市少数汉人等非穆斯林民族在物质生活充足之后(按入教汉人的说法是“因为我有钱了,我需要精神追求”)加入伊斯兰教,这是物质饱满后解决“精神饥渴”的一种表现,再一次说明,无论哪个民族当他物质生活得到享受之后,他是一定会要追求文化精神的慰藉的,只是有的汉族人也认同了伊斯兰教的精神信仰的充实。

第四,信仰相同高于族别相同。这是笔者访问广州怀圣寺了解广州回族后的最大收获。男女恋爱双方以至结婚后的夫妻双方如果精神信仰一致,即使双方一方是回族,一方是汉族,婚姻关系也很稳固。相反,夫妻双方精神信仰不一致或者婚后都不讲究信仰问题,即使夫妻都是回族或都是汉族,也有因感情性格不合而分开的。以同一信仰为目标而结合的家庭,志同道合就成了男女双方感情永不凋零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恋爱双方或夫妻双方来说,同一信仰或同一精神追求比同一民族或同一物质生活爱好更重要!

广州回族信仰回归,部分汉人入伊斯兰教和回汉通婚因相同精神信仰而婚姻稳固的鲜活例子再一次验证了我的《回族释读》此书的主题:精神信仰是回族的第一特征。回族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充实也为其他民族树立了全方位幸福观的榜样!

作者在怀圣寺内与维吾尔族教民在交谈(2011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