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同心青年回族信仰与婚俗变化的回族释读

宁夏同心青年回族信仰与婚俗变化的回族释读

时间:2024-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宁夏同心青年回族的信仰淡化与婚俗变化2010年1月18日,笔者在宁夏同心车站和火车上调查访谈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比例较高即全县有86%为回族的同心县,重点对河西镇和红旗村的回族马耀兰、马耀萍进行调查。回汉通婚甚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这个全国回族最聚居的地方也不例外,说明回汉通婚也已成为回族与时俱进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宁夏同心青年回族信仰与婚俗变化的回族释读

第五节 宁夏同心青年回族的信仰淡化与婚俗变化

2010年1月18日,笔者在宁夏同心车站和火车上调查访谈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比例较高即全县有86%为回族的同心县,重点对河西镇和红旗村的回族马耀兰、马耀萍进行调查。下面主要是对她俩的访谈和有时的讨论。

河西镇红旗村有6个档(“档”是自然小区的意思)共几百户人家,99.9%是回族,当地计划生育每户回族可生3个,2010年后规定可生两个。马彦德村长50多岁,一家夫妇俩5个孩子,两个儿子没念大学,现在在搞公司,做汽车的生意。大女儿马耀兰是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与本校汉族老师魏波结了婚,但与母亲悄悄说了,母亲同意了,跟父亲没说实话,只说女儿丈夫魏老师是回族,但魏老师来同心县也很少,来同心河西镇也和岳父交流不多,因为可能交流多了怕“露馅”。马耀兰说:“父亲是个脾气直的人,嗓门大,有时大声吼,母亲和孩子都让着他。”

养育宁南回族的六盘山(2010年4月)

宁夏同心县是个接近纯回族的地方,即使这样,年轻的女子马耀兰也和汉族结婚了,母亲也同意了,说明在回汉通婚方面在中国的部分回族聚居区都有此事,回族年轻人在外面学习或工作,汉族优秀的年轻人多,回族不可能迁就自己的审美本性只随便找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汉族某一优秀青年的回族,所以只好回汉通婚了,每个年轻人都想找一个男的年轻、帅气、有才学有能力的人,女的找个年轻漂亮、有德有才又有工作、性格相投的人。这无论哪个民族,首先选人,这是人的本性,至于是哪个民族就位于其次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后,各民族青年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在农村聚居的格局,出外在汉族汪洋大海中上学、打工、工作乃至于留在回汉杂居区或汉族多的城市工作,这种自由恋爱、回汉通婚的趋势,包括别的少数民族也与汉族通婚的趋势是难以避免的。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意味着他们都在向大中华共同性靠拢。满族清朝进北京,进全国,后来满汉通婚,以至今天满族和汉族融合的大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特色中之一种,就是一个已经发展的范例。回汉通婚甚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这个全国回族最聚居的地方也不例外,说明回汉通婚也已成为回族与时俱进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马彦德村长的二女儿马耀萍在西安工程大学学服装设计,大学四年级。她说:“回族年轻人的信仰不像外国人信仰伊斯兰教那样的虔诚,是自觉自愿的,中国回族年轻人是因为从小就进到这个圈子里,因此不那么虔诚,年轻人很少去礼拜,到外地了,到城市了,才了解一下回族是怎么回事,伊斯兰教是怎么回事。”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聚居区的回族年轻人出外几年但也没脱离家里的人之心声,从中可看出,回族有些年轻人对伊斯兰教信仰的不够情愿,也像少数汉族年轻人主流意识形态上信仰淡化一样,中国当前无论哪个民族的年轻人在物欲横流、金钱拜物教的强烈影响下,都有淡化、取消精神追求的趋势,这是文明社会走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不能不重视的偏激现象。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回族高度聚居地的年轻人到城市后的思想观念变化,使笔者对回族的研究、解释有了新的启发,回族研究需要分三个立体层次,可列以下图表:

回族发展差异的空间分布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上到下,从西到东,从老到青,从学历低到学历高,从农村到都市回族伊斯兰教信仰和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风俗的逐渐淡化的趋势。(www.xing528.com)

同心县河西镇马耀萍生长在西部宁夏同心,现生活在偏中部的西安,她的观念处于这个图表某个相应的位置,从中可判断出她的理念。对于要找什么人结婚,马耀萍说:“还是想找回族结婚,目的是让父母高兴,但父亲大男子主义她不认可。在同心县找对象,女的不能主动,只能被动接受,男方来家求婚,只能女的在家被别人来求,两三个拒绝也就行了,再拒绝多了也不好。”

马耀芳(15岁)是马彦德村长的三女儿,她说,同心县男女年龄婚差不太大,也有离婚女找大自己十几岁的男人的,但男人得条件好,女人一般不愿离婚,因为女的离了不好找对象。

同心回族男女年轻人都不戴白帽、披肩,只是礼拜时穿礼袍。

“老年人才对伊斯兰教信仰更重视,因为没什么事了,是个精神寄托。”

马耀芳说的同心县回族情况与全国回族大体一致,全国各地回族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多到清真寺来礼拜,也是一种工作退下来的、劳动停下来的精神寄托,而年轻人工作竞争压力大,每天上班又忙得早出晚归,抽不出时间去清真寺礼拜。但笔者研究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年轻人在外边工作每天接受的是现代化的观念、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伊斯兰教的教义他们没时间读解、学习,久而久之,也就不如他们的爷奶、父母那样投入了,淡化了信仰,也随之淡化了回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风俗,这是当前回族发展中最需关注的决定性因素。

回族大男子主义,对女的不礼貌,但他们马家对女儿念书却很支持,原则上是你能不断升学考上就挣钱供你上学。

笔者与她们姐妹说,只要孩子能考上就挣钱供这是汉族古代人的习惯,《古兰经》和现代阿拉伯人对女人是好的,穆罕默德也是在战争中收容寡妇等,主张可以一夫多妻,但要有能力有实力都照顾好他们每一位才行。笔者在想,西部回族年轻人有个信不信和吃不吃的问题,中部回族年轻人只有个吃不吃的问题,而东部回族年轻人比如东南沿海大都市除少数民族聚居小社区外,已经只有个户口上填回族的问题了。另外,从回族老人保存古代中国许多风俗来看,回族可以说是有一半风俗是古代汉族的遗留,从上述图表中所看出的空间分布差异反映了回族从历史到今天的时间发展的序列。从中可看出,现当代每一个鲜活的民族群体都是处在一个发生、发展、融会,最终融合的动态过程中,但处在这个漫长过程中的哪个阶段我们都不能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像经济建设那样搞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如今有些干部对少数民族的信仰与风俗习惯尊重不够,对少数民族的一些合理要求或抗议认为是捣乱,认为要很好地收拾他们,要强硬。这种强迫同化是不符合民族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往往欲速则不达,新疆、西藏的民族问题,大部分是境内外分裂势力有意所为,也有一些属人民内部矛盾,是少数民族的民族信仰和民族习惯等特色没有很好得到尊重,有些汉族干部认为要加快经济现代化也要加快民族现代化的速度,主观愿望是好的,可作为社会科学特殊性的民族问题与经济学的普适性和一并现代化是不同的。比如,一些汉族干部一味号召少数民族学习汉语,但自己在民族聚居区从不学习某个少数民族语,这也会伤害民族感情。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多少民族问题,但那时也没有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后的世界普遍发生的民族宗教纷争。所以要从对回族的深入研究和解释中深入研究民族发展的普遍的带有全面性的问题。从历史上到今天,曾经有过中央集权统治的满族、蒙古族与汉族的相互同化乃至相互融合的现象,我们要从中研究民族发展的个性和共性的内在规律。

另外,同心县河西镇红旗村现在比以前开放些,回汉年轻人有通婚的了。但实际情况是,大都是让回族男的娶汉族女的,这才可以,回族女的嫁给汉族男的不行,这是包括回族在内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普遍心理,正像人口较少国家如日本人韩国人和中国人通婚一样,虽然近年来这种现象也有打破,但总体上仍是这种通婚比例较大,仅从回族来解释,那是他们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文化的影响下,希望自己的民族多子多孙,兴旺发展,因为孩子生下来是随父亲的,这和西方婚传文化随父随母都可以的习惯是不大一样的。不过目前回汉通婚多是允许汉族女的嫁给回族男的现象往往多在一些农村回族聚居区,在城市里的回汉散居、杂居区里,回族男的娶汉族女的,汉族男的娶回族女的现象都有了,又一次证明了城市散居回族与农村聚居回族的历史时间发展的先后性。

宁夏南部山区山上的回族儿童(2010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