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烟花三月:昆曲曲学家任中敏和徐沁君

烟花三月:昆曲曲学家任中敏和徐沁君

时间:2024-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词曲学家、戏曲理论家、教育家、敦煌学家。任中敏摘其论曲部分收入《新曲苑》,题名《曲概》。任中敏另著有《散曲丛刊》、《词曲通义》。任中敏的《唐戏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7日突发脑溢血,救治无效,于12月13日逝世,享年九十五岁。1999年,许建中继承李渔“结构第一”的戏曲理论,和徐沁君的《明清传奇研究》与曲律学研究,出版了《明清传奇结构研究》。

烟花三月:昆曲曲学家任中敏和徐沁君

四、曲学家任中敏和徐沁君

任中敏(1897—l99l),扬州人。词曲学家、戏曲理论家、教育家、敦煌学家。名讷,字中敏,笔名二北、半塘。1918年与朱自清一起考入北京大学,朱在哲学系,任在国文系。其志趣在词曲,深得曲学大师吴梅赏识,遂从吴专修词曲。1920年大学毕业,于扬州、南京等地教书,继于上海大学、南方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1927年4月,应胡汉民之邀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9年辞去秘书之职,任镇江中学校长,自此专心著书。

1930年到1931年,任中敏把《读曲丛刊》、《曲苑》所未收的元、明、清及近代学者戏曲论著、史料三十四种,和自编的《曲海扬波》六卷,汇集成《新曲苑》。如兴化刘熙载(1813—1881)的《艺概》,含《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种各一卷。《词曲概》中有一部分论曲,重在论曲与诗、文、词、赋的传统关系,其他则多谈曲韵。唯其中提出的“破有”(反对过施情彩)、“破空”(反对不近人情)主张,颇有创见,对后世戏曲研究有一定影响。另外,把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元曲的多类品评约为三品:清深、豪旷和婉丽,为后来曲学家所注意。任中敏摘其论曲部分收入《新曲苑》,题名《曲概》。

任中敏另著有《散曲丛刊》、《词曲通义》。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时,出版了《敦煌曲初探》、《敦煌曲校录》。1958年到1961年《唐戏弄》、《教坊记笺订》相继问世。1978年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

任中敏1980年回故乡,任扬州师范学院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扬州师院成立词曲研究室。是年出版的《优语集》,搜集整理的语条自周至近代三百五十五则,为王国维《优语录》的七倍,有“优语史”之称。1982年出版《唐声诗》。1984年7月,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编辑《曲苑》,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任中敏的《唐戏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l990年出版《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11月7日突发脑溢血,救治无效,于12月13日逝世,享年九十五岁。

任中敏治学严谨,不趋时,不牵强,不在乎命运多舛,顽强而忘我。他要求自己“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工作,一天工作十二小时,说到做到”。从而为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成为中国近代的一位杰出学者。

任中敏在戏曲方面的主要成就在于“唐”:《敦煌曲初探》、《敦煌曲校录》、《唐戏弄》、《唐声诗》、《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故而自号“半塘”。

《唐戏弄》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后,专门研讨唐五代戏曲演进过程的著作。全书八章六十五节,除首章“总说”概述戏曲发展历史外,就辨体、剧录、伎艺、脚色、演员、设备等方面,详细论述唐戏已粗具戏曲表演艺术的初期形态,并追索和考证唐戏弄的脚本、戏台、音乐化妆、服饰、道具等特征,从而提出“我国演故事之戏剧,固早始于汉,而盛于唐”,以及周有“戏礼”,汉迄隋有“戏象”,唐有“戏弄”,宋元以后有“戏曲”的主张,并认为不得单独割断宋元之戏剧与唐戏剧间必然之启承渊源。《唐戏弄》所展示的唐戏全貌为中国戏剧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起点,为此,日本汉学界盛赞“中国文化人类学方面贡献最大的任二北唐戏弄”。但“任中敏教授在《唐戏弄》一开头的‘总说’中,即已声明:‘此书所据者,仅零星资料而巳。专凭此资料本身,每难成说,必赖有推测与理解以联缀之、弥缝之,系点为线,而面、而体。譬如仅得古陶碎片若干,试为拼合胶附,以求原器之具体轮廓,其间不免踏空逞臆之处,较之原器,即随在可以造成成错误也。’这是何等谦虚啊!然而也说明了该书纯属探讨性质。”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徐沁君协助任中敏指导了两届博士研究生,有博士生三人,王小盾、季国平、李昌集,他们在词曲学研究领域都颇有造诣。1993年,徐沁君又协助袁世硕指导了一届博士研究生,深得任先生和袁先生的敬重。他的学生刘祯、黄强、杨栋、许建中等人现已全部是教授,大多成为博士生导师,在教学、科研以及业务管理岗位上做出了较好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1999年,许建中继承李渔“结构第一”的戏曲理论,和徐沁君的《明清传奇研究》与曲律学研究,出版了《明清传奇结构研究》。(www.xing528.com)

徐沁君(1911-2001),原名瀛,江苏靖江人,扬州大学文学院(原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的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专家,中国古典戏曲学会理事。[5]徐沁君在1980年之前,主要整理出版了《新校元杂剧三十种》。他在曲学方面的贡献,在于对南北曲曲律完整、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完成了《元北曲谱简编》和《南曲曲谱简编》。前者收录于199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曲鉴赏辞典》附录,这是由当代大陆学者完成的第一部北曲曲律学研究成果。后者与《元北曲谱简编》合编,收录于1997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曲学大辞典》,易名《曲牌》。这是国内当代学者首次对南曲曲律作出的系统整理。1983年,又参加王守泰先生主编的大型学术专著《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的编撰,任副主编之—。199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南套)卷,177万字;199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北套)卷,150万字。此著把传统昆剧、昆曲的文学艺术结构概括为“集折体”、“联曲体”、“曲牌体”三体,文学艺术程式概括为“词式”、“乐式”、“套式”三式,艺术结构的组织原则总结为“以套为纲,依腔定套”;对昆曲曲词与声腔的结合关系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昆剧理论体系,立论全面、系统,方法科学、严谨,受到了汪海粟、俞琳、张庚、俞振飞、武俊达、苏昌辽、王季思、郭汉城、傅雪漪、陆萼庭等名家的高度评价。

曲律学研究作为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古典戏曲、散曲体制方面的基础研究。徐沁君认为,研究古典戏曲必先通晓曲律,而后才能进一步开展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工作;如果不研究古典戏曲文献,不精通古典戏曲的文学形式,就无法、至少是很难接近古典戏曲。南北曲曲谱自清乾隆年间《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后,近现代研究者已屈指可数。北曲研究除蔡莹的《元剧联套述例》(1933)等数种外,以台湾郑骞先生的《北曲新谱》(1973)和《北曲套式汇录详解》(1973)最为系统、细致。然仍或有缺憾,且郑先生不治南曲。南曲研究仅有王季烈先生的《螾庐曲谈》(1922)和许自衡的《曲律易知》(1922)等,对于南曲联套规律有所总结。兼治南北曲曲律的以吴梅先生的《南北词简谱》(1930)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稍后周明泰《元明乐府套数举略》(1932)仅限散曲,不收剧曲。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学者几乎没有人再研究曲律,兼治南北曲的专家更属凤毛麟角,难寻踪影。徐先生上承吴梅先生的研究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当代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南北曲曲律重新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广泛参考前代曲谱,大量归纳作品例曲;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援引大量作品为例证,考镜源流,重新校订定格,兼顾变格,说明异名、误题以及与词牌、诸宫调异同等情况;揭示首牌和次牌等组套方式、孤牌成套、构成集曲、是否与小令兼用等不同的曲牌特征;采用新式标点。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徐先生的研究特色,是徐先生曲律学研究的独创性贡献,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为今天读者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平台。

郁念纯(1912—1997),宝应人。解放前于盐城中学一直讲授国文,解放后在扬州中学教数学。1953年起,随徐仲山老先生拍曲。工作之暇,拍曲之余,在扬州小东门外汤姓冷书肆购得清代昆曲曲谱抄本三十种。1965年7月,赵景深来扬州师院访问时曾与扬州市业余昆曲研究组一起拍曲,建议迅速付印以广流传。1988年暮春,江苏省戏曲学校王正来为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收集资料来到扬州,住在郁念纯家中。问及昆曲资料,郁念纯方出示其所藏抄本三十种。经王正来鉴定,均为清康、乾、嘉、道、咸、同年间抄本,其中尤珍贵者为未刊之孤本及珍本。1990年,得到扬州师范学院暨徐沁君和王正来的全力支持,又承国内诸多艺术研究院所及曲友的解囊,才刊出《佚存曲谱》初集两册(未刊录的大部分系清工曲本),深为俞平伯、任中敏、赵景深等名家学者所重,文化部为之嘉奖。至于第二集,徐沁君曾向林鑫出示初步拟就的目录。郁念纯并将原件全部委托王正来捐赠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张鑫基劝其赠送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郁念纯执意送交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扬州文化艺术研究室曾派吴铁铮教授专程去宁拍照,因王正来被唐建光、孟瑶删改稿件气得跳楼身亡而付诸东流。

因为郁念纯是扬州市文联昆曲研究组最年长的组员,去世六年后(2003年4月),张鑫基以“罗梦洛”的笔名,在《扬州昆讯》复刊后的第6期上撰文纪念他,并回答了蔡文锦等人对“郁念纯是教数学的,居然对古典文学有研究”的疑问——

殊不知,旧时的私塾是以文史和珠算为主的,新式学堂内的教员也大多是参加过晚清的科举考试的文人。例如,当时在宝应中学教郁念纯国文的教员,就是我们江都县(今扬州)仙女庙(今江都)的晚清举人严绍曾老先生(字贯公,号聘卿)。加之抗日战争时期,扬州中学兵分三处:西南、上海、里下河。郁家曾将扬州中学的范耕砚老先生请至家中,为郁念纯教授先秦诸子和《说文解字》。现在苏大的芮和师与陶纫盦两位先生,当时曾附读于郁家。而今范耕砚之子范震已在台湾将其父之遗著悉数出版,取名《蘦砚斋丛书》。《说文授读》就在其中。正因为郁念纯先生国学根基深厚,故而后来执教于盐城中学时一直讲授国文。

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场上失利后,盐城中学南迁。当时李铁凡等人在镇江曾与郁念纯先生相约,一起赴台湾或美国。郁念纯先生因家属太多,未能成行。否则不也和李铁凡先生一样,成为美国有名的汉学家吗?不仅郁念纯先生后来每每忆及此事就痛哭流涕,连我们闻者亦在旁为之扼腕叹息。

我也曾为其《佚存曲谱》写了两篇研究性的文章:《“扬昆”的演唱风格》,载《艺术百家》2000年第2期;《谈〈佚存曲谱〉》,载台湾《书目季刊》第三十四卷第四期,2001年3月16日出版。

1983年,郁念纯和徐沁君一起,被邀参与王守泰主编的《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的编写工作。1987年9月,郁念纯被《中国戏曲志·江苏卷》编辑部聘请,参加编撰和审稿工作。郁念纯还曾被徐沁君聘请为扬州昆曲研究班、扬州师院戏曲研究班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