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扬州昆曲人物评传-家班主人及优伶

扬州昆曲人物评传-家班主人及优伶

时间:2024-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茶肆主人林媪死后,合欣园又改为“客寓”。另有《伊洛经义释训》一卷、《李书楼正字帖》七卷及《寤歌存稿》。康熙中解职归里,畜家班自娱。雍正十年于二十四桥东构“篠园”,日与宾客吟咏其中。有一天安麓村派人在半路上把他掺扶到东关街的安家府内。

扬州昆曲人物评传-家班主人及优伶

四、其他家班主人及优伶

(一)府城扬州及其直辖的三个县

1.亢氏家班

亢氏至清康熙年间,成了扬州盐商中的巨富。《长生殿》初出,“家伶即能演之,器用衣饰费镪四十余万”(《新世说·汰侈》)。但到乾隆末年,亢氏在扬州的盐业已经破产,其花园则“亭舍堂室已无考矣”。头敌台处曾改为卖“酥儿烧饼”出名的茶肆——“合欣园”。茶肆主人林媪死后,合欣园又改为“客寓”。如今则为大儒坊(甘泉路至公园桥)、南柳巷(公园桥至有耶稣堂的贤良街)西侧的临河房屋。《扬州画舫录》说:“初,亢氏业盐,与安氏齐名,谓之‘北安’、‘西亢’。”安氏,指安麓村,见下。

2.李书云家班

李书云,名宗孔(1618—1701),以字行,别号秘园。清泰兴人,徙江都(今扬州)。“以商籍登顺治四年(1647)进士”[12],官至大理寺少卿。工词,所作多佚,《清词综补》收其《梦扬州》一阕。着有《奏疏》二卷、《宋稗类抄》八卷、《问奇一览》二卷、《字学七种》二卷传于世。另有《伊洛经义释训》一卷、《李书楼正字帖》七卷及《寤歌存稿》。康熙中解职归里,畜家班自娱。缪肇甲《同李书云黄门、汪舟次太史、蛟门主政观女剧》云:“座上黄门蓄伎精。”吴绮《桂枝香·饮李书云黄门斋中观剧》词:“酒酣歌作,山香初试花奴舞。更催齐念奴弦索,玉箫吹凤,瑶筝排雁,串珠摇落。”[13]他精通音韵学,与吴门(今苏州)苏州派剧作家朱素臣关系甚善,因为六书中的假借和转注不为时重,而声音厘正,却同存一线于梨园,二人取经籍中奥僻的骈字和转音的通用字,加以译注,采杨慎古字骈音、沈约诗韵、周密诗韵,合编了《音韵须知》二卷(有康熙二十九年孝经堂刊本)。朱素臣校订的《西厢记演剧》,李书云为之作序,而且由自己的家班排练演出。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李书云曾在仁安堂设宴,用昆曲演出了全本《北西厢》,场上用了琉璃灯彩艺术效果很好。冒襄《癸亥扬州中秋歌为书云先生仁安堂张灯开讌赋》诗赞云:“梁溪既远教坊艳,北曲《西厢》失纲纽;君家全部得真传,清浊抗坠咸入扣!”(转引自刘水云《清代家乐考略》)

3.郑侠如家班

见前。

4.汪懋麟家班

汪懋麟(1640—1688),字季甪,号蛟门。康熙六年丁未(1667)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康熙二十三年(1684)罢官还里,办班自娱。李念慈诗:“妖姬三五人,秀色可餐掬。顿喉啭春莺,度出清妙曲。”(《题汪蛟门舍人少壮三女子小像》)孙枝蔚的《咏史诗·炀帝》中,也说他生平有三好:书、酒、音律。(见《溉堂后集》卷五)

5.程梦星家班

程梦星(1679—1755),字午桥,一字伍乔,号洴江,又号香溪,江都人(先世安徽歙县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为二甲进士,选庶吉士,三年后官编修。五十五年以艰告归,不复出,畜家乐,以诗酒自娱。雍正十年(1732壬子)于二十四桥东构“篠园”,日与宾客吟咏其中。程梦星著有《后牡丹亭》、《乾坤媾》,佚。[14]

6.安歧家班

安歧,字仪周,号麓村、绿村,别号松泉老人,生活于清康、雍、乾年间。高丽人,因随高丽贡使入京而常住中国。他的父亲安尚义,曾经是康熙时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的家臣。安歧因破译出明珠生前窖金的数目和地址的所在[15]纳兰性德遂用其金为母,命安歧往天津、扬州业盐,为扬州两淮盐务商总之最。与亢氏齐名,有“北安西亢”之说(《扬州画舫录》)。他们父子俩有数百万的盐业资产,又有政治背景,本重势大,无人能比。他业盐于淮南,携巨资行盐于江西吉安府等四府,有盐引30万。清代两淮行盐总额,常例为168万引,安氏一人就垄断了近五分之一。现在东关街的安家巷,与皮市街的芦括括巷,都是安氏当日住宅的遗存。

扬州汪肤敏,书宗欧、褚,安麓村请他,不肯俯就;安麓村到他府上,避而不见。有一天安麓村派人在半路上把他掺扶到东关街的安家府内。见面后,要他书写几出戏的名字。汪肤敏没有办法,只好按照要求写好。安麓村又命人把他掺扶到密室内。过了好久,几个仆人把他请到一个堂前,安麓村在台阶下迎接他说:“先生乃是古君子,刚才是和您开玩笑啊。”于是,恳切地挽留他到堂上,摆上丰盛的菜肴,请他饮酒看戏。而所看的戏文,就是他刚才所写的剧目。

7.马氏家班

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嶰谷;其弟马曰璐(1701—1760),字佩兮,号半槎(或半查),又号南斋,祖籍徽州祁门。自祖父马承运业盐两淮,始迁入扬州,入江都籍,住东关街薛家巷西,尹氏宅总门内。清代两淮盐商中,大都具有“贾而好儒”的文化传统。马氏弟兄和后来的江春、江昉两兄弟,以及汪廷璋、鲍志道、程晋芳等人,都是盐商中学有素养的文人。

马氏弟兄也蓄优伶,李斗《扬州画舫录》在谈到清唱鼓板与戏曲异:戏曲紧,清唱缓;戏曲以打身段下金锣为难,清唱则有生熟口之别的时候曾说:此技以苏州顾以恭为最,先在程端友家,继在马秋玉(曰琯)家,与教师张仲芳同谱《五香球传奇》。但与一般盐商不同的是,马氏弟兄居然要求艺人也和他们一样学诗。金埴《不下带编》卷七曾记其为“所赏契”的艺人李汉宗“延导师课以诗”,可惜其家班的详情不知:

往予客广陵,有勾栏风月生李二郎汉宗者,见予题梨园会馆一律,从来名彦赏名优……更知谁占十三楼。谒予请见,自言能诵当代名公之诗。予询以诵得何诗,答云:“近诵得寒村郑太史《晓行》句:‘野水无桥驱马度,晓星如月照人行。’何其明了易诵!吾浅人耳,解深奥乎?”且向予索《寒村集》。噫!勾栏乃有此生耶!盖李郎为邗上巨豪善文咏之马君秋玉曰琯所赏契,延导师课以诗。凡秋玉所著与所称之妙词,义显者多能心解而挂口。香山老妪忽变为柔曼歌郎,想见一段绛幛风流。而吴苑兴虫,亦增却许多光价矣!时称以梨园弟子为兴虫。[16]

8.泰兴县季氏家班

见前。季振宜的家班康熙年间仍然存在。

9.方元鹿家班

方元鹿,字萃友,号竹楼,清仪征人,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安徽金兆燕客仪征,与之交。工诗词,善书画书法二王,画竹学东坡),山水工细,墨竹尤妙,有《虹桥春泛图》。团维墉(乾嘉时泰州人)《穷交十传》载:“方竹楼讳元鹿……累财百万……家蓄声伎。”

乳莺(生卒年不详),乾嘉时仪征方元鹿家班声伎,秀慧,尤长《舞盘》诸剧。后方氏家道中落,被同县程夔洲招去。一夕,程夔洲的家班演出《还魂记》,方竹楼亦应邀在座,四伶且歌且目视竹楼。“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竹楼亦掩面唏嘘而去。(团维墉《穷交十传》)

10.程南陂家班

程南陂(1687—1767),名崟,一字夔洲。安徽歙县籍,居仪征城南。康熙四十七年(1708,时年22岁)举人,五十二年(1713,时年27岁)进士,充武英殿分纂,授兵部职方司主事。雍正间授会考府司事,升武选司员外郎,官至户部郎中。中年解组,归里后谢绝交游,潜心经学,作传奇《拂水》[17]

据方扶南《初至仪征南陵郎中宴观家乐》诗记事,程南陂家班曾演出曹寅的《虎口余生》传奇。同县方元鹿家道中落后,家班伶人多投奔他家。

(二)高邮州及其所辖的兴化、宝应两县

11.宝应的刘氏家班(www.xing528.com)

康熙年间宝应县的昆曲家班。班主刘中柱(1641—1708),字砥澜,号禹峰,一作雨峰。江苏宝应人。康熙中,以廪生授临淮县教谕,历官至国子监学正、户部郎中等职。与比他小十七岁的孔尚任共事近二十年,相识相知,结成肝胆相照的忘年交。在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十余年中,得到刘中柱许多指点和帮助。等到《桃花扇》走俏京城,好评如潮,康熙发怒,寒霜骤降,刘中柱被外放真定府知府。未几,乞归。康熙四十五年秋(1706),专程把孔尚任请到宝应,拿出多年的宦囊,选聘名伶,购置行头,在县城东北的自家渔山园再来阁前,排练长达四十四出的《桃花扇》。二人一边品茗一边审视,时而击节时而蹈足,把七年前北京演出中的精彩之处,全部搬来,使整个排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演出之日,县府官员、社会名流、士农工商、都聚到再来阁前。脍炙人口的曲词,引来阵阵掌声。此后,“布荆人,名自香”,人人传唱。

(三)泰州及其所辖的如皋

12.粲者班

见前。

13.俞锦泉家班

康熙年间泰州的家班女乐,曾得吴门曲圣沈恂如的真传,极负时誉。俞锦泉名濲,字锦泉(又字水文),号音隐,以廪生膺荐候选中书。精通南昆音律,兼工鼓笛,为昆曲名家。可参看《雍正泰州志》、冒襄《同人集》诗注。

俞锦泉家班相传有一百多人。清初,泰州宫姓望族与龙虎山张天师结为儿女亲家,所以道教盛极一时。俞锦泉当时曾延请道家器乐名手,向该家班女昆婢奴传习吹拉弹奏的技艺,故而流传至今的泰州道教音乐中,拥有相当数量的昆曲曲牌和昆剧剧目的完整套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竹、徐源、萧仁、朱乔松为之记谱,分别于1956年10月、1957年3月由泰州市文化馆油印成册(现存泰州市图书馆博物馆)。

俞锦泉多才多艺,靖江陈瑞说他既会化装,又擅乐器,赠诗中有“舍人彩笔画双眉,不用琵琶访段师”的句子。他们自蓄家班,自编、自导,自为按拍协调。俞锦泉不仅对家班进行指点,有时还亲自上场。冒襄在《同人集》的诗注中称:“主人既擅渔阳之鼓,复弄桓伊之笛,诸姬奏大小十番,皆亲为领袖。”故而俞锦泉家歌舞繁盛,名流聚首。黄云、邓汉仪、曹溶、孔尚任、宗元鼎、戴文柱、陈瑞禴等均为俞家座上常客,常到他家的流香阁观看女乐。

俞锦泉家有渔壮园,以招待四方的宾客。康熙二十一年(1682)冬,冒辟疆与曹溶等四十多位名士到海陵(泰州)聚会,俞氏家班曾多次为他们演唱助兴,剧目有《人面桃花》和《浣纱记》等。冒、曹曾赋诗记盛,曹溶的诗题是《壬戌冬夜同巢民先生(冒辟疆)过水文宅观女乐赋十绝索和》。

孔尚任在扬州,一再被邀至泰州看戏。孔氏在《湖海集》中,有十多首诗记俞家歌舞之盛。俞家演出场所名流香阁,亦称舫亭,可供数十人演出。康熙二十六年(1687)端阳节前夕,孔尚任督察河工到泰州时,曾在俞家流香阁观其家班演出的大型灯舞。孔尚任即席赋诗,作《舞灯行留赠流香阁》六十八行,详记其盛。诗中称赞:“俞君声伎甲江南,粉白黛绿不知数”,“忽而金蟾彩虹,忽而青天灿银星,忽而烛龙旋紫电,忽而碧纱乱流萤”。

俞氏交游广阔,常常带着他的家班到兴化和扬州府城演出,周旋于文士之间。丁日乾有《红桥舟中观女郎演剧歌》三十六行,诗注:“女郎,俞水文家伎。”全诗详细记载了该班在扬州瘦西湖畔演出的盛况。长诗开头说:“平山堂上踏青多,平山堂下舟满河;花苑秋千红袖舞,柳堤丝竹青娥歌。”最后还恋恋不舍地说:“莫教彩楼空散去,二十四桥空徘徊。”孔尚任在《湖海集》中,亦有俞氏家班到兴化的记载。

宛罗、重谷、活凤、生花,均为康熙年间泰州俞锦泉的家班女乐中主要演员,生卒年不详。除演剧外,还经常演出“大小十番”、“灯舞”等。常被主人带到兴化和扬州府城演出,周旋于文士之间。

14.陈端家班

陈端,字才行,号琢余,康、乾间泰州人,曾任山东平度州和胶州的知州。归里后自养家班,纵情歌舞。时人称其所居之地(州署西边)为“歌舞巷”。陈端死后,家班散去。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徐鸣珂曾到泰州凭吊,赋诗云:“昔年歌舞地,无复歌舞声。金谷人何处,春花自向荣。”(《初至吴陵住歌舞巷陈宅》)

15.如皋的徐氏家班

清康、乾、嘉时期,如皋徐氏经营历三代:起于徐宏绪,兴于徐建杓,盛于徐观政。徐宏绪,康熙年间任江西安仁县知县。徐建杓,字宪南,号湘浦,晚年又号抱瓮子,曾任宁绍道台,两浙盐运副使。康熙五十九年(1720),徐建杓于县治北筑别业水竹居。徐观政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卸任归里,复拓其地,增建亭台楼阁、山石榭圃十余处,更名霁峰园,后又名为课菜楼,为徐氏家班演戏之所。袁枚曾在霁峰园观赏徐氏家班演出的昆曲。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雍正帝为了整饬纲纪,发布了禁止外官私养戏班的命令;乾隆三十四年(1769)又重申禁令,全国各地的家班从此凋零,渐趋消失。乾嘉时期,如皋石庄还有沙屏北、沙盱江叔侄经营的沙氏家班,每至农闲,招集佃户前来看戏,每人发给纸伞一把、大麦一斗;静海乡(今通州市兴仁镇)有李春圃的家班,在林亭茂美的绿漪园中“小部梨园丝竹娱通夕”;城北柴湾有黄振家班,以及石港场(今通州市石港镇)开二百年票房史先河的樵珊昆曲社;但因雍正六年戊申(1728),扬州府裁通州、如皋和泰兴两县,故不再赘述。而嘉道以后扬州、泰州还有黄潆泰家班和朱青岩家班,附录于后。

16.嘉道以后的黄潆泰家班和朱青岩家班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雍正帝为了整饬纲纪,发布了禁止外官私养戏班的命令;乾隆三十四年又重申禁令,全国各地的家班从此凋零,渐趋消失。乾嘉时期,如皋石庄还有沙屏北、沙盱江叔侄经营的沙氏家班,每至农闲,招集佃户前来看戏,每人发给纸伞一把、大麦一斗;静海乡(今通州市兴仁镇)有李春圃在林亭茂美的绿漪园中,“小部梨园丝竹娱通夕”的家班;城北柴湾有黄振家班,以及石港场(今通州市石港镇)开二百年票房史先河的樵珊昆曲社,但因雍正六年戊申(1728),扬州府裁通州、如皋和泰兴两县,故不再赘述。而嘉道以后扬州、泰州还有黄潆泰家班和朱青岩家班。

黄潆泰,扬州盐商之总商。其昆曲家班的人数不足二三百人,而戏箱却价值二三十万。四季裘葛递易,如演出《浣纱记》吴王采莲》和《琵琶记》蔡状元《赏荷》时,满场都是用纱縠做水面和荷花 。[18]

朱青岩,嘉庆道光年间泰州人,官中书。其侄朱宝善(字樱船,晚号悔斋)《海陵竹枝词》有诗云:“苦风凄雨不忍听,四条弦上诉飘零,黄金散尽朱门圮,不独伤心萧佩亭。”[19]诗后注云:“先叔青岩公精于音律,尝蓄歌童十余人,萧佩亭其一也。公殁后二十余年,佩亭自江南归,发已种种,谈及当时管弦之盛,凄然泪下。”可见朱青岩私人办有家班,然演出剧目不详。

附:康熙中期作家群体

蒋易(1620—?)字前民,又字子久,号蒋山,瓜洲人。诸生。为诗不取时好,效仿杜甫。康熙二十六年(1687)与吴绮等人共会春江社,次年与孔尚任结交,诗酒唱和。有诗集《石闾集》。撰有传奇《遗扇记》,佚。[20]

退耕老农,江都人,姓名不详。康熙末年官刑部主事,告归。撰《瓿余集》一卷、续集一卷,多感慨盛衰之作。庾词二十首,皆有所指,不止自伤身世。喜填曲,有《楚江晴》、《再生缘》杂剧。据其《再生缘院本壬子所作,距壬戌复加改窜,校竣漫弁八截于首》诗,该剧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修改完稿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21]

汪楫(1636—1699),字舟次,号梅斋,别字耻人,祖籍安徽休宁,江都人。岁贡生,与吴嘉纪(野人)、孙枝蔚(豹人)并称“三人”。早年任赣榆教谕,康熙十八年经巡抚慕天颜推荐,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出使册封琉球,归撰《敇撰奉使录三种》。官至布政使,《清史稿》有传。有《悔斋诗》六卷等行世。另有据同时人徐沁《易水歌》剧本改作的《补天石》传奇。[22]

李栋(生卒年不详)字吉士,号松岚。兴化人,李春芳的第六代(李春芳本人为第一代)子孙,李长祚同辈弟兄的孙子(李滢从子)。但他不是兴化李氏遗民群的成员,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授内阁中书。少颖异、粹品兼才,诗文甚富,著有《自怡堂稿》、《松岚诗文集》、《楚湘杂记》、《楚游杂记》等。工画,兼善篆隶,戏剧著作有《犊鼻裈》、《七子缘》等。据清代焦循所著《剧说》引《越巢小识》云:“栋翁《七子缘》传奇,亦名《诗缘记》,关白甚整。(该剧一反生旦常套)通部不用旦色,自是高手。七子,谓弘治时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武功康海、鄠杜王九思、吴郡徐征卿、仪封王廷相、济南边贡。其间串合,以对山救空同为主;而杨文襄与张永谋诛刘瑾,亦在其中。”[23]焦氏《曲考》所载无名氏若干种中的《七才子》一种,《今乐考证》注云:“即《七子圆》”。[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