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扬州汪季玄家班:昆曲一流,遗传扬州特色

扬州汪季玄家班:昆曲一流,遗传扬州特色

时间:2024-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扬州府城第一个有书面记载的昆曲家班是汪季玄家班,“所未能胜吴歈者一间耳”。万历三十九年仲夏,潘之恒访李维桢于京口(今镇江),汪季玄邀潘之恒至扬州,具十日饮,观其家班演出。事后,汪季玄请潘之恒对其家班品评。从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广陵散》看来,汪季玄家班的演员都是亦步亦趋,模仿苏州。

扬州汪季玄家班:昆曲一流,遗传扬州特色

三、汪季玄家班

“整整明神宗万历一朝五十年中”(1573—1620),昆腔迅速发展,不再株守吴中一带,苏州、“陪都的南京和素有繁华之称的扬州”,是昆曲演出的三个中心[12]。其时,士大夫畜养声伎已成普遍风气,成了明代戏曲史上的一大特色。汤显祖(1550—1616)为情作使,反对以理格情。冯梦龙鼓吹以“情教”代替礼教。李贽更大胆地提出以“欲”为人的本性,让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所愿。晚明个性思潮的代表人物,皆疏于礼法,蔑视名教,自称狂人,以“异端”自居。他们的艺术创作也往往悖乎名教,鼓吹以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所以晚明戏曲、小说对名教礼法的破坏性很大,直闹得艳篇满目,邪教横流,传奇十部九相思。

明万历年间的扬州昆曲,正值传奇的勃兴期。昆曲不仅成了士大夫的宠儿,而且也成了广大城乡民众文化生活中(敬神和宴客)不可或缺的内容。无论是府城(今扬州)还是通州(今南通),“竞效吴腔”成为市井、官府的同好。扬州府城第一个有书面记载的昆曲家班是汪季玄家班,“所未能胜吴歈者一间耳”(潘之恒语)。

汪季玄,生平不详,只知是寓居扬州府城的徽商,名犹龙(一作“独龙”),字季玄,徽州歙县人,曾为戏曲评论家潘之恒校勘过《黄海》[13]

万历三十九年(1611)仲夏,潘之恒访李维桢于京口(今镇江),汪季玄邀潘之恒至扬州,具十日饮,观其家班演出。事后,汪季玄请潘之恒对其家班品评。潘之恒赋诗十三首[14],对班中的名伶进行了点评:

国琼枝,在潘之恒的《广陵散》“前品”中,被列为榜首,表演特点可以概括为“婉至”二字。谓其“有场外之态,音外之韵。闺中雅度,林下风流。国士无双,一见心许”。其诗赞曰:“何处《梅花》笛里吹,歌余缥缈舞余姿。涉江聊可充余佩,攀得琼台带露枝。”说明其风格确是深婉曲致。

慧心怜,在潘之恒的《广陵散》中列为“后品”榜首,表演特点可以概括为“格高”二字,与“前品”中国琼枝“才有殊长,何嫌媲美”。“慧心怜,音叶鸾凤、步骎骅骝,千人中亦见,卓乎超距之士”。其诗赞曰:“音如环转体如弦,个是场中最少年。莫怪同侪心为折,纵令垂老亦知怜。”

曼修容,潘之恒说他:“徐步若弛,安坐若危。蕙情兰性,色授神飞,可谓百媚横陈者矣”。诗曰:“宛转歌喉态转新,莺莺燕燕是前身。已怜花底魂销尽,漫向梁间语撩人。”

希疏越,潘之恒说他:“修然独立,顾影自赏。叙情慷慨,忽发悲吟,有野鹤之在鸡群之致。”诗曰:“年少登场一座惊,众中遗盼为多情。主人向夕频留客,百尺垂杨自选莺。”

元靡初,潘之恒说他:“云衢未半,秋舟方升。孤月凌空,独特清啸。倘谓同欢毕轮,毋蕲发艳于三岁矣。”诗曰:“黄鹄高飞不可呼,羽衣潇洒髻悬珠。曾栖句曲三峰顶,肯傍淮南桂树无。”(www.xing528.com)

掌翔凤,潘之恒说他:“颜如初日,曲可崩雪。巫峰洛水,仿佛飞越,岂直作掌中珍耶?”诗曰:“风前垂柳斗腰低,一剪青丝覆额齐。含意未申心已醉,高云堕砌月沉西。”

瑶萼英,潘之恒说他:“色艳若恌(苟且),气吁以畅。如飘渺仙人,乍游林水,而纤尘不染。”诗曰:“美艳由来自有声,众中识曲不知情。若教蔺子亲操璧,肯博秦庭十五城。”

直素如,潘之恒说他:“锦文自刺,冰操同坚。宠或驰于前鱼;怨每形于别鹤。无金买赋,为献长门者接踵。悟后之欢,自溢于初荐尔。”诗曰:“淡泊无由表素心,聊将贞操托孤琴。相如不浅临邛意,托讽何尝为赐金?”

正之反,潘之恒说他:“松筠挺秀,笙簧自鸣。如徒逐靡丽,亦几于玄赏。”诗曰:“松声竹韵杂笙簧,箕踞长林古道旁。不独尘嚣能尽隔,顿令丘壑有遗光。”

昭冰玉,潘之恒说他:“美秀而润,动止含情。水静而心澄,云遏而响逸矣。”诗曰:“一束宫绦一串珠,风前美度擅吴趋。排空群玉君应见,曲罢湘灵定有无?”

粉郎,二净(副)。潘之恒说:“二净,色中之蒜酪也。颦笑关乎喜怒,谑浪亦云微权。古称施、孟能近人情,则二子庶几矣。”诗曰:“解识吴侬善滑稽,憨情软语态如痴。略加粉色非真面,便放机锋不自持。”

和美度,净角演员。潘之恒赞他:“身不满五尺,虹光缭绕,气已吞象,壮夫不当如是耶?”诗曰:“公孙浑脱舞氍毹,气索登场为大巫。不独喑呜惊客座,生来胆略与人殊。”

寰无芳,丑角演员。潘之恒说他:“跳波浪子,巧舌如簧,脱逢吴儿,尚当掩袂。”诗曰:“乍作冰山乍火轮,朱唇才启翠眉颦。古来三语堪为椽,价抵丹楼两玉人。”万历四十四年,被汪季玄赠给苏州范允临。

从潘之恒《鸾啸小品》卷三《广陵散》看来,汪季玄家班的演员都是亦步亦趋,模仿苏州。而且到了万历四十四年(1616),徽商汪季玄又将家班赠给了苏州的范长倩[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