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下一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备理论

中国下一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备理论

时间:2024-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不仅重视“灌输”,还为灌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中国下一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备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灌输理论不断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不仅重视“灌输”,还为灌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毛泽东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灌输理论。

第一,在地位方面,强调“灌输”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改善军事装备和优化战略战术在战胜敌人中的巨大作用,而后,着重强调了“灌输”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突出作用:“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23]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又强调:“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24]在这里,毛泽东尽管没有明确使用“灌输”一词,但是“贯注”、“宣传”等明显具有“灌输”含义。

第二,在运用方面,主张密切结合革命斗争的实际。毛泽东历来反对教条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5]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付诸实践。如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次切合实际的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

第三,在实际操作方面,主张结合对象实际,反对强制。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教授法”,提出“灌输”要切合对象实际,要循序渐进。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不仅要结合实际,还要坚持持续灌输。“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26]1957年,又提出民主问题“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27]

第四,在对象方面,由工人阶级扩大到农民阶级以及全体群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强调“我们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和其他群众”。[2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特别强调对广大农民的“灌输”,“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29]这与我国农民阶级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相适应的。

2.邓小平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结合时代特征,针对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有针对性地发展了灌输理论。

第一,在地位方面,强调“灌输”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程度。因此,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30]1980年,他又强调:“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31]后来,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又多次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

第二,在内容方面,强调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认为,灌输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既有理论成果上,而要不断结合本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怎么发展马克思主义呢?一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二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它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经验主义,就是只看到一些具体实践,只看到一国一地一时的经验,没有看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两者我们都反对。

第三,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不断创新“灌输”的方法。邓小平指出:“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2]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方法。一是坚持说理、讨论的方法。“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33]二是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和社会环境。邓小平号召思想理论工作者“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学、讲演、表演,教育和引导人民……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34]这里实际上强调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民主,二是多渠道灌输。

第四,在对象方面,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灌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对青少年进行“灌输”的目标:“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35]同时,他还要求社会各界都要关心青少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36](www.xing528.com)

3.江泽民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针对新时期新问题,江泽民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灌输理论。

第一,强调指导思想的一元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加,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倾向日益明显。因此,江泽民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37]“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这是保证全党紧密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也是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想基础。”[38]

第二,拓展了“灌输”的内容。一是注重社会主义道德的灌输。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39]同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二是注重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的各种精神的灌输,如抗洪精神、创业精神、不懈奋斗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第三,强调“灌输”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灌输”也不例外,总是为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江泽民指出:“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够在群众的工作和奋斗中不断发挥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40]

第四,注重舆论灌输。舆论反映着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精神面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也迅速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江泽民提出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41]

4.胡锦涛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的深化,我们党更加注重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强调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民群众。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胡锦涛对灌输理论在新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2000年11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江泽民关于“四个如何认识”研究班结业时强调:“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党的理论正确和牢固与否,直接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2]

第二,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件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正确的思想和路线可以兴国,错误的思想和路线可以亡国。因此,2003年12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43]同时,还提出了具体措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体制,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宣传文化领域的法制建设,等等。

第三,指出理论学习是“灌输”的重要途径。胡锦涛十分重视理论学习,认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而且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全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不断加强,不断推进,努力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44]并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45]

第四,明确大学生是“灌输”的重点对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努力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因此,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他还强调了对大学生进行“灌输”的几个重点:“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灌输理论才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出:灌输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整个“灌输”实践的全面概括。我们还可以看出:灌输理论是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总能从实践中获得新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灌输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