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主要内容详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主要内容详析

时间:2024-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回答,是科学认识上的一个质的进步。其次,人的本质是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层次上作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它以整个人类为对象。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主要内容详析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

1.人的本质在其类而言是劳动实践

在对人的认识、研究中,人的本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人的本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使他作为人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点。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人的本质首先是指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指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据。

对于人的本质,一向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宗教神学宣扬上帝创造人,人的本质是灵魂,由上帝所规定;黑格尔认为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人是思维着的理性;存在主义把自由作为人的本质,认为再没有什么其他的本质规定。一些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把人理解为物质的、自然的人,但也未能对人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唯物主义的说明,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爱和宗教。所有这些认识,都带有抽象的、神秘的色彩,也都无法与自然科学所揭示的人类的形成、演化史相一致。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人们认识到自己与动物不同,并力图从理论上回答人的本质问题。在这个阶段上,人们力图找出人所具有的共同性,并用这种共同性来区别人和动物。在这种意义上,“人的本质”事实上是类本质,指人作为一个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各类动物。以往的思想家们,仅仅从第一个层次上理解人的本质问题,如费尔巴哈只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尽管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也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意见,但总的来说是不深刻的,因为离开了人的社会性,不能真正解决如何认识“人”的问题,不可能把对人的认识提高到科学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马克思认为,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区分人和动物,但一旦人们开始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时候,人就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了。这说明,在区别人与动物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列举多少种人所具有而动物不具有的特性,而是找出实际地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使人走出动物界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劳动。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标志着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马克思主义把劳动实践作为人的本质,并不是说人只是在这一点上和动物不同,事实上,人和动物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区别,但所有这些区别归根到底都是由人能够从事劳动实践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劳动实践是人类所有本质特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这些特征以及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一,劳动使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直立行走、手灵巧、头脑发达、语言产生、有意识、能思维、能创造和使用工具)。

第二,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产、生活所需)。

第三,人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性是劳动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内在要求。

由此可见,劳动实践是整个人和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理解人类由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的钥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回答,是科学认识上的一个质的进步。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认识的进步。但这还不能把人与人区别开来,不能说明既然同是人,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甚至同一个社会中的人有如此大的差别。为此,必须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揭示人的本质。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停留在人的类本质而必须深入到人的社会本质。从人与动物区别的层次深入到人与人区别的层次来理解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论断的提出及意义。

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除肯定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之外,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的意义。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因此,要真正达到对于现实的人的认识,应该深入到现实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问题的总纲,是全部理论的基石,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一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它进一步指出了考察人的本质的具体途径,即只有从分析社会关系入手,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它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具体化了。

首先,它使我们对劳动本身的理解具体化了。我们知道,任何劳动都有社会性,马克思指出: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而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要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它不是一个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人和人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的结合。人存在于社会关系中,通过社会关系从事劳动及其他各项活动。离开社会关系,人就不能劳动,人的本质就根本无法实现,因此,人的本质表现为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在什么程度上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得到实现,都依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为转移。在社会关系之外谈论人的本质,不过是玩弄抽象概念而已,要理解现实的人的本质,只能深入到对社会关系的考察之中去。

其次,人的本质是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层次上作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它以整个人类为对象。这一结论为我们从宏观上、总体上揭示了人的根本特点,为我们认识人类的产生、发展,包括人类生活、人类社会及人本身的形成与进化,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与之发生关系的,并非整个人类,而是一定国家、一定阶级、一定团体的人,而且往往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在这时,仅仅从“人的本质是劳动”出发不能满足我们认识这些具体的人类群体和个人的需要,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其意义正在为这一需要变为现实指出了具体途径。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质,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整个人类如此,某个人类群体和个人也一样。人类的本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某个人类群体和个人的本质特点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有着巨大的意义。这些特点属于矛盾的特殊性,它们决定着具体的人类群体和个人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及其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与人有关的工作如果不考虑这种具体态度和特殊规律,就将属于纯粹的无稽之谈。

具体的人类群体和个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这取决于社会关系的性质以及他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具体地位。这是因为,一般哲学意义上的人类劳动事实上只是一种抽象,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具体的人群、个人,劳动也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形式的具体的劳动。不同的人类群体和个人在同一种社会关系中,也即在同一种劳动形式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这种不同的地位,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交往活动互有特点,使他们对待事物,对待他人的立场、态度、方法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上述各种区别同样会在个人身上内化、积淀,最终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习惯、爱好、心理、立场、能力等等,也即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的本质。“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9]。当然,就个人而言,他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等等,任何时候都是构成他的个性特点的重要内容,都影响到他特有的本质,但这些因素较少变化,而且只有通过社会关系的折射、改造才能获得具体内容并表现出来,因而并不对他的个性本质的形成与变化起决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劳动实践是整个人类的总的本质特征,然而现实的劳动与现实的从事劳动的人都是具体的。不仅人与动物有区别,不同的劳动形式以及不同的人类群体和个人互相之间也各有特点,也都因各自的特殊本质而互有区别。由劳动这一人类的一般本质到具体的劳动形式以及人类群体和个人的本质之间有一个中介环节,这就是社会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科学结论,为我们把握这一中介和认识人的具体本质指出了唯一正确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人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进一步还可以分为若干方面,如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阶级关系等,因而对人的本质的把握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关系,其中,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着支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在探讨现实的人的本质时,既要看到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要注意其中的经济关系的决定作用。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论断的主要内容。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表述,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①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②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10]

第二,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所以,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11]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

第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主要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思想文化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等。在这些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它直接规定着人们的生产活动,也即劳动活动,而且是因为它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所有的其他关系,决定着整个上层建筑)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本质;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又有其相对独立性,也从各个不同侧面规定着人的本质。因而人的本质也就是以生产关系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结合。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是指人的本质受着生产关系的制约,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在每一具体时刻,人的本质都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社会关系以私有制为基础时,人们之间是一种剥削和被剥削、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生产劳动成为一部分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种被迫从事的活动。人的本质无论是在劳动者那里还是在不劳而获的统治者那里,都被扭曲甚至丧失了。当社会关系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时,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劳动者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生产劳动成为每一个人都在自觉自愿地从事的高尚事业,人的本质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也因此而成为真正的人。作为人的本质的生产劳动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过程,在每一历史时刻,它都要受当时所存在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因而在现实性上表现为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影响、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二是指各种社会关系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因此也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第四,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人的本质不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12]。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必然是历史的、发展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的变更,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www.xing528.com)

第五,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非要否定人性中包含的自然属性因素,而是强调社会属性是人性作为与兽性和神性相区别的根本所在,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并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基础和前提,没有自然属性,即生理构造和食欲、性欲等生物本能,就谈不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的本质主要体现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另外,人的社会属性虽然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都是经过其社会属性洗礼的,都包含有相应的社会内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与动物的本能是有区别的,例如,人类不仅仅有食欲,还有饮食文化,人类的性欲也是与两性间的感情相联系的,并由此产生了家庭。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为自然属性注入了社会内容。所以,如果否认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而把人的自然属性看做人的本质属性,就会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混为一谈。

第六,在阶级社会,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原理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群体和个人的本质特征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阶级属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生产关系的特点。“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13]。阶级的出现,使某一社会的人在经济上出现了利益尖锐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剥削成为该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

经济关系中的阶级划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一切关系。毛泽东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14]由于人们的思想带有阶级烙印,因而人们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总之全部社会关系,都呈现出明显的阶级色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也不可能不带有阶级性。这种阶级性成为人的本质的一部分,使他的一切言论、行动都表现出某一特定的阶级的立场、观点,并进而使整个社会在各种意识形态领域都表现出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观点和理论的对立。人的本质的阶级色彩是理解人的言论、行为以及各种理论斗争的钥匙。

在实际生活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欺骗、蒙蔽广大人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抹杀、否定人的阶级性,鼓吹普遍的、超阶级的人性;而马克思主义则总是坚持进行阶级教育,使广大人民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清敌我,保持高度的阶级觉悟,不忘自己的历史使命。

肯定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阶级性,并不等于否认人的共同的自然本性。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毕竟有某些共同的东西。人是最复杂的社会存在物,克服片面性,综合考虑人的综合体中各种各样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其他与人有关的工作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把人与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但人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是劳动。正是人的劳动,才使人最终脱离动物界,成其为人。

其次,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动物;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各种社会关系而存在。人在实践中,总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政治、法律和思想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的本质。人又都是现实的人,都是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活动的、活生生的个人。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表明:抽象的人和人的本质、超社会的人和人的本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再次,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既然人的本质是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劳动是不断进步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那么,人的本质必然也是变化发展的。由此可见,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最后,指出了考察人的本质的科学途径。这就是必须通过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关系去把握人的本质,反对把人的本质抽象化。

3.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及其发展

人的本质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同时,它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在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了解人的本质的丰富内容及其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1)人的本质的丰富性。

任何人的本质具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马克思主义说人的本质是劳动,并不意味着否认人还有其他的方面,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绝不是主张社会本质是人的全部内容。恩格斯甚至认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15]这就是说,人作为一种动物,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也在对人的本质发生着作用。“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一命题,在马克思主义这里主要是揭示人的总特征,揭示人的肉体组织、社会生活、心理特点,一句话,一切为人所特有的东西,是因何而产生、因何而发展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常常被作为一种有关人的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来看待。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类从未对自身的各种特点作出过正确的说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恰恰是为人们科学地理解人的无限多样的本质特点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途径,它本身对人的具体本质并未做任何限定。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本质都具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相对于动物而言,他是人,能够从事劳动;相对于其他人而言,由他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在不同的场合他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本质特点,例如,他是男人、中国人、工人、儿子、丈夫、父亲、爱读书、性格温和、多疑、体弱、口吃,等等。无数多的特点综合起来,就形成他的具体的、与其他任何事物都不相同的本质。至于我们把他的哪一个具体特点作为他的本质来看待,则取决于他和周围事物中的哪一种发生联系从而表现出自己本质的哪一个侧面。

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源于人的活动的多样性。劳动活动无疑是人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但为了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人必须结成社会,于是有了人们的交往活动;必须认识世界,于是有了人们的认识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活动时指出:“这种活动的基本形式当然是物质活动,一切其他的活动,如精神活动、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等取决于它。”[16]显然,他们既肯定物质生产劳动活动的重要地位,也承认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人的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即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认识活动。这是人类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其中生产活动是某一社会的人们协作进行的,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人的自然属性,因而从总体上规定着人的本质。此外,具体的某个人由于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他在生产活动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影响到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从而决定了他的本质的基本特点。社会活动从广义上讲,包含了物质生产活动,因为生产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从狭义上讲,社会活动是指人们互为对象的一种活动,指人们相互间的交往,它形成人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属性。认识活动,一般而言,又可以分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价值评价两种,前者主要涉及人的心理中的理性因素,后者则还要涉及人的心理中的非理性因素,如个人的情绪和种种情感体验。这两种因素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世界,决定着人们的心理属性。

上述三种活动,每一种又有众多的具体形式,如人们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日常生活等等不同方面的活动。每一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影响、规定着人的本质的一个具体的方面。活动具体形式的形形色色,决定了人的本质的丰富多样性。

还应该看到,上述各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并非互相孤立的,它们是交互影响,彼此包含、渗透的,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本质。同时,由于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形式各有侧重,所以其本质属性互有不同。即使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从事同一种活动,不同的人所赋有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他所无法选择的某些社会影响(遗传而得之于父母的某种先天性因素——天赋不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个性特点,所谓“时势造英雄”好的集体是革命的熔炉,人的精神可以在其中得到净化),也会使他的本质从中得到不同的规定。上述情况使人的本质的丰富性不仅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层次和方面,而且表现为在每一方面每个人的本质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的本质是他的各种本质特征的综合,作为这样的综合,每一个人的本质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都有着为这个人所特有的、与任何其他人都不同的特点。

(2)人的本质的发展。

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而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象物,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从奴隶主、地主到资本家,从奴隶、农民到无产阶级,人的阶级属性、生活方式及其思想意识、道德观念都处在变化之中。决定这种变化的力量,不是人的肉体组织,而是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如前所述,实践和认识影响、规定着人的本质,正因为这样,人的本质才能不断变化、发展、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也才有意义,才有进行的可能。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有效地改变人的思想,必须研究人的本质的发展。

各种唯心主义者或者否认人的本质的变化,或者把变化的原因归于神秘的精神存在。一些唯物主义者从客观方面寻找人的本质发生变化的根据,但由于他们世界观中的形而上学作祟,也未能成功。马克思批评说:“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17]这种唯物主义看到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这是完全正确的,它的可悲之处在于找不到环境变化的真正原因,因而只能把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变化都归结为某些能突破环境的限制、高出社会之上的杰出人物对其他人的教育作用。显然,这实际上又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迷途之中。针对这种情况,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18]马克思是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但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确实决定着人的本质,人总是从环境中接受教育的,但是环境变化的原因,不在于什么高出社会的杰出人物,而在于人的活动,在于革命的实践,实践是人的本质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是人的本质的宏观发展,是就全人类而言的。在这个层次上,马克思还特别指出了人的本质发展的曲折过程。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内在需要,它既创造了物质生活资料,也使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创造力量得到实现,并给人以享受。但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获取物质产品成为劳动生产的唯一目的,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使劳动变得枯燥无味、苦不堪言。在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劳动是人人都乐于从事的一件事,人还拥有自己的本质。私有制出现之后,剥削者不再从事劳动,被剥削者从事的劳动不再成为一种享受,只要有可能,他们会像逃避瘟疫一样地逃避这种劳动,劳动异化了,不再是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在私有制的顶峰——资本主义社会里达到了极点,劳动力成为商品,金钱拜物教盛行,人处于物的全面统治之下。异化劳动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创造了消除异化的客观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私有制和人对人的剥削消失了,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不再是人们被迫从事的一种活动,它使人们的创造力量得到实现,因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这样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重新为人所拥有,经过历史的曲折,人的本质又回到了人那里。

从宏观上看,人的本质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上述异化和异化的克服这样一个曲折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甚至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不同历史时期,人的本质也互有不同,也在发展变化。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依据是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也就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方式,因而对于社会形态的更替,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人的本质的变化。此外,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具有生产劳动以外的丰富内容。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们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不同,由此决定了与劳动形式的变化相一致的、整个社会的人的或人类的本质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伴随着人的本质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不论其阶级属性如何,从总体上看与封建社会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除了整个人类的本质在宏观上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之外,具体到每一个人,他的本质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个人的本质要随着整个社会的或人类的本质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在从总体上受到时代制约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个人的本质因受具体条件的规定、影响,可以具有不同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影响个人本质发展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个人所无法选择的因素:①遗传而得之于父母的某种先天性生理因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天赋。②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个性特点,所谓“时势造英雄”,将门虎子。

第二,个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个人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决定了他的基本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决定了他的立场、感情、作风等等,个人的实践活动对他的本质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曾经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19]列宁则说:“开化不只是靠书本,而且甚至与其说靠书本,还不如说靠革命进程本身,革命使人打开眼界,使人受到政治锻炼。”[20]“共产主义青年团必须把自己的教育、训练和培养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不要关在自己的学校里,不要只限于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和小册子。只有在与工农的共同劳动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21]毛泽东更是反复强调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必须参加劳动,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个人和他人的交往。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不和其他人交往,在交往中他们互相影响、互相规定,这也是个人的本质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和不同的人交往,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个人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好的集体是革命的熔炉,人的精神可以在其中得到净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鼓舞、受到教育。同样,不好的集体是腐朽思想的染缸,在这样的集体里,人可以通过交往,耳濡目染中蜕化变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也证明,许多人正是在亲友、师长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第四,人们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对他们的本质的丰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每一个方面都处在与其他方面的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之中,因而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理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尽管存在着情感、意志、心理体验等非理性的东西,但人们在精神生活和实际行动中,主要还是靠理性的指引。人们都在追求自己认为是真理的认识,这些认识以其真理的力量令他们折服,被他们接受,从本质上对他们发生有力的影响。在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人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共产主义者,并不是由于他们出身于工人阶级,而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以真理的力量改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自觉地克服改造那些与此不相一致的内容。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22]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对真理的追求和服从,起了极大的作用。从阶级出身和所受教育而言,列宁和毛泽东原本都不属于无产阶级,而他们都是因为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折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还应该看到,真理的力量不仅在世界观转变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内容都只有当它具有真理性时才有说服力,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站在真理的一边,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