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甬上竹枝词》与戈鲲化:学汇中外

《甬上竹枝词》与戈鲲化:学汇中外

时间:2024-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戈鲲化与他的《甬上竹枝词》周时奋戈鲲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戈鲲化在宁波一共生活了15个年头。在戈鲲化所有的诗歌里,有几组关于宁波的竹枝词很有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当做地方文献来读。在戈鲲化之前,宁波当地的文化人也多有乡歌般的竹枝词创作,如李邺嗣的《东竹枝词》、万斯同的《西竹枝词》。

《甬上竹枝词》与戈鲲化:学汇中外

戈鲲化与他的《甬上竹枝词

周时奋

戈鲲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他是中国第一位被哈佛大学或者说被西方世界聘请的大学教授,在许多介绍里,他又往往被说成是地道的宁波人或者鄞县人,其实不是,这恰恰说明他与宁波和鄞县有着十分重要的缘分。

1879年7月2日,41岁的中国学者戈鲲化搭乘英国的“格仑菲纳斯”(Glenfinlas)号轮船上海出发,大约经过50天的航程他来到纽约,然后转向波士顿,按合同到哈佛大学度过了为期三年的教授生涯。他是中国第一位向西方世界派出的教师,去传授中国文化

促成这一方案实施的推波助澜是美国人鼐德(Francis P. Knight),他曾经在中国的营口经商,创办过旗昌洋行,并于1864年起担任美国驻营口的领事。西方国家的汉学研究起步于16世纪,法兰西学院、英国的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俄罗斯的喀山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都先后设立汉学讲座,相比之下,美国的起步就晚了。于是在1877年,鼐德给哈佛大学的校长查尔斯·W·埃利奥特写了一封信,建议募集一笔钱去请一位博学的中国学者来,到哈佛开设中文讲座。埃利奥特校长以教育家的敏锐,看到了这一计划对于那些日后将要去中国的领事、外交官、律师、工程师、教士和商人,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哈佛校董会一致通过了这一提议。当然这一提议也得到了许多曾经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人的支持,包括曾经在宁波居住了十余年,还将《圣经》翻译成宁波方言的丁韪良。于是筹款的工作主要由鼐德和哈佛共同努力,而寻找合适的人选就委托给当时在中国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而赫德则将此事全权委托给了宁波税务司杜维德,这就把搜索的视角慢慢地聚集到了戈鲲化的身上。

关于戈鲲化生平的资料十分稀缺,我们大体能知道的是,这位学者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字砚畇,又字彦员。他的原籍在安徽休宁,自幼随祖母吴太恭人生活。他的父亲大约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攻陷常州时自尽殉节,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戈鲲化应该参加过科举考试,国外的资料说他是一位“艺术学硕士”(Master of Arts),这是一种“相当于”的翻译法,但至今未能查明他到底取得过何种功名,或许是个诸生(秀才),至多是个举人。可是他最后取得了“候补知府”的头衔,或许是捐来的,也一直没有授实缺。22岁那年他到总兵黄开榜的军中做幕僚,正值黄总兵与太平军开战,这使他经历了兵燹流离之苦。大约在同治二年(1863)前后到美国驻上海领事馆任职,两年任期满后,于同治四年(1865)来到宁波,其后一直在宁波的英国领事馆任职,直到1879年去美国。

戈鲲化在宁波一共生活了15个年头。从他的职业与功名看,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位边缘性的知识分子,然而他几乎与宁波当时的所有著名的文化人都是朋友,这从他们相互间的诗歌唱和与序跋文章中可以看出。比如他与鄞县当时的章鋆、陈劢、董沛、徐时栋、卢以瑛、郭传璞等一大批文坛主流人物都有密切的交往,尤其与陈政钥(鱼门)最为投机。从他的交谊言,戈鲲化就决非一位文化意义上的“外乡人”了。他存世的那些诗作,基本上都是记载宁波一地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对这段经历中的许多大事件的描述,可以证史、补史。

在戈鲲化所有的诗歌里,有几组关于宁波的竹枝词很有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当做地方文献来读。他的《甬上竹枝词》《续甬上竹枝词》《再续甬上竹枝词》和《三续甬上竹枝词》,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运用这种方式,就不能不让人想到,蕴藏在他的诗识中的那一股强烈的“史识”,以及对鄞县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恋。竹枝词是中国诗歌中仿民歌的诗体,往往以自由的韵律、朴素的语言用咏吟地方风物掌故,如亲切的乡土歌谣,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在戈鲲化之前,宁波当地的文化人也多有乡歌般的竹枝词创作,如李邺嗣的《img175东竹枝词》、万斯同的《img176西竹枝词》。创作这样的竹枝词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须对一地的风土人情极其娴熟,且有独特的整体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外乡人”的戈鲲化就尤其难能可贵。更何况对于戈鲲化这个人,他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印象,家乡的地方文献不会也确实没有收录他的生平和作品,而宁波人又把他当做外乡人而没有受到宁波地方文献的关注,此外,他的特殊职业,甚至会被中国人无意识中排斥于国人之外,这就不能不让人遗憾。我们不妨为戈鲲化43年短暂的生命划分几个段落:22岁前在家乡,22岁到25岁在军中,26岁到27岁在上海,28岁到41岁在宁波,41岁到43岁在美国,然后死于美国。如此看来,他寄情于甬上就有了强烈的心灵理由。或者可以说,宁波寄寓了他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乡土经历”,他在这里安身立命,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又在这里交谊创作、发挥生成。因此,把自己当做一个宁波人,他是有理由的。也因此,鄞州的文史资料,为他保存几乎快流失殆尽的关于鄞州历史的竹枝词,当不是题外的插科打诨。

对于戈鲲化,美国人很以为然,至今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仍保存着关于他在美国的全部资料,从策划他赴美这件事情过程中的所有有关人物的来往书信,到哈佛与他订立的合同、当地新闻的前后报道、他与美国朋友们的通信、他在美国创作的诗集以及他的朋友回忆和后事的处理等等。因为他毕竟是这所著名大学的第一位中国教授。

戈鲲化其实是个典型的中国文人,他虽然在美国和英国的领事馆工作了17年,但是他离开中国的时候并不懂英文,因此前往美国的时候,不但带上家人而且带了一名翻译。之所以选中戈鲲化,大概也因为他的官话说得很好,尽管带有南京腔;他曾在美国领事馆工作,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在宁波,他还教授过一位英国学生和一位法国学生;他还善于同西方人打交道,深得中外双方的好评。在美国上课时,他总是穿上清朝的官服,以示中国式的师道尊严。虽然合同规定他的职责是教习中文,但由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使他自觉地变成了中国文明的传播使者。他始终选择中国诗歌为载体,因为这种形式是非常民族的,当然中国的民族精神也是非常诗意的。总之,他在任何场合都忘不了吟诵和讲解诗。有一篇回忆文章说到戈鲲化有一次被邀请参加“纸莎草”(Papyrus)俱乐部聚会,在起立致意并用英文作自我介绍后,戈鲲化随即拿出手稿,然后用中文抑扬顿挫地朗诵了上面写的一首诗,以致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要求他再来一次,于是他再次站起来背诵了这首自己创作的诗歌,然后优雅地鞠躬后退席,这一举动倾倒了所有的与会者。

尽管哈佛大学对开办中文讲席饶有兴趣,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几个人报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戈鲲化只有一名学生,而且那名学生实际上是哈佛的一位拉丁文教授,G. M. Lane,这个人逝世后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拉丁语学家”,而戈鲲化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刘恩。在刘恩向戈鲲化学习中文的时候,戈鲲化也向他学习了英文,而且进步非常快。再以后,戈鲲化为他的教育编写了一本教材叫《华质英文》(Chinese Verse and Prose),成为有史以来中国人用英文写成的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介绍中国诗词的教材。在美国任教的时候,戈鲲化与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卫三畏保持了十分友好的关系,卫三畏是美国东方学会的会长、耶鲁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直到今天,耶鲁和哈佛仍旧是美国汉学研究的两大重镇,而戈鲲化和卫三畏,则分别是这两所大学的汉学研究发轫者。

1882年2月,由于感冒转为肺炎,戈鲲化一病不起,终因医治无效死于任上。哈佛大学为他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校长埃利奥特、教授刘恩、中国海关税务司杜维德、从哈特福德赶来的“中国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容闳,以及哈佛的教职员与众多的学生参加了仪式。会后,埃利奥特校长还发起了为戈鲲化教授募捐的活动,虽然原先的合同写明万一戈教授在任上殒命,学校负责把他的太太和孩子送回上海,但是校长显然考虑到这个七口之家以后如何维持生活,以及如何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当地的报纸尤其是《波士顿每日广告报》用大量篇幅刊登了人们对戈鲲化教授的评价。札录几段,以供瞻赏:

——他(戈鲲化)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一位真正的绅士和学者,不管走到哪里,不管穿什么衣服,过什么生活,其素质都不会改变。

——他不仅给我们的街道一抹东方色彩,甚至东方式的壮观,而且带来了东方式的和谐。他的脸上溢出高贵的尊严,他浑身都笼罩着安详,他看待事物从不带有过分的好奇心,他甚至对一个外国人有时会感到的尴尬也无动于衷。

——他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富有声望、内涵深刻的学者,何以他在中国享有如此的尊严。

——生活在美国社会,他按照美国人的方式行事;而回到家中,他就能让客人感到是来到了中国。

根据戈鲲化的经历,我们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他身上的那份让美国人感到惊讶的中国士大夫式的安宁、庄重、自信和尊严,离不开宁波的文化环境给他的影响。根据他在美国的工作,我们也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当我们越过120余年的历史间隔,看到他在哈佛开设中文班的尝试,恰是这所著名大学汉学研究的开端,他的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天在西方世界声名卓著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就是以戈鲲化在哈佛使用过的若干中文书籍作为它的收藏之始,他的有限的中文书籍,恰为这座伟大的图书馆作了坚实的奠基。

在下面,附上戈鲲化的四组《甬上竹枝词》系列,以飨读者。

甬上竹枝词

岁朝早起整冠裳,饼果汤团荐影堂。[1]
盥洗焚香拜天地,出门先去谒城隍。

[1]原注:中堂悬先世像。

元宵风月足遨游,火树银花烂不收。
忙杀梨园新乐部,四乡还有后灯头。[1]

[1]原注:正月十三谓之上灯夜,庙宇悬灯设祭,至十八日乃止,为正灯头。或在正月杪及二月初,为后灯头。

寒食禁烟存古意,特因祭扫具糇粮。
松花黄嫩麻糍软,[1]别有青精饭更香。[2]

[1]原注:《周礼》:“笾人糗饵粉糍。”

[2]原注:青精饭俗称黑饭。

儿家日月两湖边,隔岸垂杨带晓烟。
记得清明时节近,过门箫鼓上坟船。 1]

[1]原注:扫墓多用鼓乐。

开辟以来有太阳,诞生纪日语荒唐。
传闻更与他乡异,[1]此说何从问彼苍。

[1]原注:《玉芝堂谈荟》:“三月十九日,日光天子生甬上,则以三月十九日为太阳生日。”

节令刚逢立夏辰,厨开樱笋及时新。
香饮糯米和豇豆,颗颗乌丸一色匀。

艾旗蒲剑挂当门,辟毒雄黄酒满樽。
要趁午时虔制药,丹丸分送价休论。

频年乞巧向天孙,砖上双趺拜有痕。
活水新煎槿树叶,家家料理洗头盆。[1]

[1]原注:妇女以七夕濯发。

初秋早稻喜登场,典举尝新享祖堂。
菱藕瓜茄供俎豆,不惟南涧咏苹筐。

甬上中秋十六日,越王故事未曾讹。
至今竞渡沿风俗,不为端阳吊汨罗[1]

[1]原注:相传史浩母八月十六生,故易中秋于是日,并以龙舟娱其亲。因之未改。

社火连宵处处迎,乡村报赛庆西成。
龙舟渡后龙灯闹,烟火东湖最有名。[1]

[1]原注:东钱湖上有烟火会。

岁逢十月初旬日,庙谒它山不惮遥。[1]
百货珍奇都辐辏,鄞江桥赛甬江桥。

[1]原注:它山堰,唐img177令王元img178置,民立庙祀之,相传十月十日为诞辰,远近皆至。

续甬上竹枝词

湖海江河步步高,不须疏浚著贤劳。
蛟门涨到桃花渡,我欲乘风钓六鳌。[1]

[1]原注:img179东湖高于河,河高于江,江高于海,故濒海无水患。

绿波如画嫩晴天,白舫轻摇曲水边。
一自img180城移徙后,西湖不唤唤东湖。[1]

[1]原注:东钱湖在唐曰西湖。

城西虹桥舟楫通,[1]湖西虹桥如卧虹。
若使命名无上下,双桥浑欲认湖东。[2]

[1]原注:音绛。

[2]原注:钱湖之东五里塘,南有上虹桥,北有下虹桥。

水利西乡广德资,[1]湖湮议复复何时。
溉田全借它山脉,塘堰兴修勿失期。

[1]原注:湖名。

天然图画有三溪,[1]春水桃花夹柳堤。
闲杀武陵人晒网,鹭鸶飞过夕阳西。

[1]原注:慈溪小溪、蓝溪。

几多茅屋窖严冰,万顷颇img181黎有棱。
待看明年梅雨后,鲜船一到价齐增。[1]

[1]原注:江东多冰厂。(www.xing528.com)

荔蛏梅蛤味何如,更有江珧擅美誉。
闻说洋山渔汛早,朝朝吃厌小黄鱼[1]

[1]原注:小船出海捕鱼曰洋山船。

桂花海艳菊花孱,下箸何妨破老悭。
最苦冰天泅水底,连房粘结铲img182img183山。

河伯昔曾闻娶妇,何如东海娉夫人。
虾姑蚬婢兼鱼媵,一队严妆卤簿新。

几顷涂田尽种蚶,海邦风味我能谙。
专车曾美宏农赋,赚得人称是老憨。[1]

[1]原注:欲呼憨人为“蚶头”,音相近也。

水族纷纷海上来,唾余莫笑是粗材。
蛤蜊瓦垄螺蛳壳,□作罗浮雪一堆。[1]

[1]原注:锻诸壳成粉,名壳灰。

侬家生小嫁渔郎,水上生涯一苇航。
昨夜扁舟开岙底,歌声惊起宿鸳鸯[1]

[1]原注:月湖西南名岙底,多渔户。

再续甬上竹枝词

带海枕江复枕山,农家稼穑颇艰难。
稻虽再熟歌丰屡,[1]只彀双弓米一餐。[2]

[1]原注:有早稻晚稻。

[2]原注:谚云:“宁波熟,一餐粥。”谓出米少也。

青青蚕豆种宜稀,[1]颗粒圆润荚正肥。

野老更传倭豆熟,[2]南风轻img184img185楝花飞。

[1]原注:蚕豆亦称罗汉豆。

[2]原注:倭豆与蚕豆异种,其熟皆在初夏。

旨蓄由来足御冬,春秋早韭复秋菘。
湾头隙地无闲旷,[1]第一佳蔬雪里img186[2]

[1]原注:北郊地名湾头,多蔬圃。

[2]原注:本作蕻,今依《韵府》作img187

高田忧旱难耕种,生计家山别自谙。
橘户梅园梨枣外,多栽银杏与金柑。

明州草席种西乡,明席流通遍四方。
织席何如织帽易,满船装载出西洋。[1]

[1]原注:近以席草织帽,售之西洋。

在城女罕识蚕桑,家境萧条苦倍尝。
谷雨早过梅雨至,相逢都说拣茶忙。[1]

[1]原注:自海国通商,贸茶者众,妇女每以拣茶资生计。

崎岖仄径上灵峰,只为贪痴智易蒙。
一牒千金如抵得,佛应无此大神通。[1]

[1]原注:俗传灵峰关牒可抵千金。

育王寺建义熙年,舍利灵光放大千。
香客几多来礼塔,纷纷膜拜施金钱。

海上悬崖耸普陀,白银盘里拥青螺。
春头不断朝山客,稳渡莲洋水不波。[1]

[1]原注:渡海进香日,朝山必经莲花洋。

小白山连太白山,榜题宏法自天颁。
密云逝后山翁寂,更少诗僧可往还。

梁山伯庙枕江塘,[1]经愿家家户户偿。[2]
除虱昌阳芸辟蠹,不如一撮冢泥香。[3]

[1]原注:梁山伯,晋令。庙在郡西十余里,坐江。

[2]原注:祈禳者多在庙中诵《莲华经》。

[3]原注:俗传坟上土可除虫蚁。

蛟门对峙俨雄关,镇海城连招宝山。
放眼乾坤一长啸,几疑身世隔尘寰。

三续甬上竹枝词

琛赆招来海国商,甬江北岸屋相望。
分明一幅西洋画,楼阁参差映夕阳。

千里邮程达上洋,轮船一夜快非常。
不须艳说滕王阁,风送才人过马当。

印板分明尺素裁,新闻市价一齐开。
沿门遍递争先睹,《申报》今朝又早来。
行人日暮苦穷途,风雨深宵更可虞。
世界光明城不夜,洋灯彻晓照通衢。

绮交彩错灿成章,轧轧机声日夜忙。
漫诩杭州花样好,此间也有两三坊。

又新街接日新街,纸醉金迷色色佳。
要使游人心目炫,东西洋货巧安排,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灾生顷刻燎方扬,乡井同心救不惶。
龙德常占潜勿用,用之制火效彰彰。[1]

[1]原注:城厢内外,人烟稠密,每遇火灾,势难扑灭。自永安会始设水龙以救火,后渐增至十余会。

激湍新旧江桥下,过客谁知险在前。
冒险行舟舟易覆,拯危赖有济生船。[1]

[1]原注:老江桥、新江桥下,船过易遭覆溺。近立济生公所,见遇险者,即以小船相救,每岁全活甚众。

内地偷栽罂粟花,若权子母胜桑麻。
何须更向洋商买,竟使年年税渐加。

串客成群闹戏场,[1]女儿台阁艳新妆。[2]
近闻官府悬新令,未许风沿郑卫狂。

[1]原注:游手之徒,扮作男女。登场演唱淫曲,谓之串客。

[2]原注:赛会,艳妆女子饰彩亭舁之,谓之女台阁。

商税频增为苦兵,兵销税尚索无名。
长官有意怜民瘼,第一康功是薄征。

晚香评:《竹枝》诸作,可与李杲堂、万季野两先生抗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