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沈明臣:以气为主,自然为宗的诗歌创作

沈明臣:以气为主,自然为宗的诗歌创作

时间:2024-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气为主,自然为宗——试论晚明布衣诗人沈明臣的诗歌创作戴静沈明臣,字嘉则,明鄞县栎社人。张时彻死后,明臣成为文坛耆宿。[8]从这四句中,后人对沈明臣之敬仰可见一斑。但是学界对沈明臣诗歌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拟以《丰对楼诗选》为对象,探析沈诗的题材内容和创作特色。沈明臣诗歌内容触及到了各个方面。沈明臣对于李白更是推崇之至,作有《采石江吊太白》两首,称赞“采石千秋地,青莲万古名”。

沈明臣:以气为主,自然为宗的诗歌创作

以气为主,自然为宗——试论晚明布衣诗人沈明臣的诗歌创作

戴 静

沈明臣(1518-1596),字嘉则,明鄞县栎社人。为博士弟子,工诗善文,大凡经、史、诸子,儒、道、释诸家,无不了然,弱冠时上书万言郡守沈恺,沈恺认其为奇士,补诸生。且仰慕谢安、王猛为人,兼能书画,爱好清赏清玩。

嘉靖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浙江沿海倭寇频犯,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任浙江巡按御使,后为总督。明臣屡试不第,以诗自豪,与山阴徐渭(1521-1593)同入胡宗宪幕。他对抗倭斗争不吝笔墨,予以热情的歌颂,最具代表性的是七绝《凯歌》: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据载,此诗写于一次抗倭大捷后,时沈明臣在胡宗宪幕府,“尝宴将士于烂柯山,酒酣乐作,嘉则于席上赋《凯歌》十章,吟至‘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少保起将其髯曰:‘何物沈郎,雄快乃尔!’命刻石置山上。”[1]诗歌描述一群健儿深夜出击的情形。用杀人如草不闻声描写战争,含蓄而又隐晦,不仅开拓了诗歌的新诗境,而且塑造了鲜明的群体形象,丰富了历史画卷,王夫之赞其“自是实事,古今人道不及”。[2]后胡宗宪受严嵩案牵连被逮,亡于狱中,宾客星散,独明臣持所作诔词遍为讼冤,“作孤愤,走墓下哭,天下闻而悲焉”,故其行谊为世所重。[3]自胡宗宪离世后,沈明臣开始了漫游,往来吴、楚、闽、粤之间,其间或访旧雨,或觅新知,走访名山大川,聊以诗文自遣。

沈明臣50余岁后,回到故乡栎社,更加勤奋写作诗文,当时致仕归乡的张时彻主江浙文坛之盟,极力推崇明臣。张时彻死后,明臣成为文坛耆宿。一些仕途失意的文人学士都聚集到明臣家谈诗论文,一时门庭若市,在这之中,沈明臣也培养了一批诗文新秀,如屠隆、叶太叔等,乡里人尊称其为“栎社长”。

沈明臣垂垂老矣之时,迫于生计,尚思重新出门,家乡父老多来婉言阻驾。他喟然叹曰:“若吾有薄产百亩,足以终老,岂欲远游旅食邪?”[4]于是侠骨义肠的人士慨然解囊共同捐金,为他购置良田,以供生计,明臣遂盘桓于丰对楼自家书斋中,啸吟著述,不复再出。

沈明臣殁后,门人屠隆早已罢官归家,专为先生作传,由衷地赞叹其诗:“挥霍雄浑,居然大家。”[5]虞山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在有关小传中盛称沈明臣等“其声势皆足以自豪”,[6]秀水朱彝尊辑撰《明诗综》,在有关小传中引名士莫是龙评语云:“嘉则诗豪俊清婉,情至之语,足无古人。”[7]而这文艺创作的“情至”境界也是晚明进步文学家汤显祖等所大力倡导的。至于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也对这位乡贤先辈的文采风流高度景仰:

终宵曲就绾灯花,异事人传高永嘉。
还有风流栎社长,直教老手夺琵琶。

这是《img107西竹枝词》组诗中一首驰誉之作,前两句歌咏元末永嘉才子高则诚深夜在瑞光楼(即鄞县栎社沈氏楼)上完成杰作《琵琶记》时,两条烛火忽而聚交在一起的神异故事,后两句则称赞晚明布衣诗人沈明臣,老手妙笔之作,简直可以夺取《琵琶记》之席位。[8]从这四句中,后人对沈明臣之敬仰可见一斑。但是学界对沈明臣诗歌的研究非常薄弱,本文拟以《丰对楼诗选》为对象,探析沈诗的题材内容和创作特色。

沈明臣诗歌的题材内容

沈明臣一生著诗、文、史共十二种,近百卷,有《越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通州志》等,留下7000多首诗词。他笔耕不辍,常有新作,有时甚至一次写上几十首之多,他曾写作有《杨花四首》《后杨花六首》《山中书事七首》《秋兴八首》《吕山人时臣二十七首》等。沈明臣诗歌内容触及到了各个方面。

沈明臣诗歌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送别诗歌,多赠别之作,因其每到一处,人们慕其诗名,都讨诗作,他也一概应允,而且落款多不具名,因此“人多匿为己有”。[9]他也自谓:“对酒且深醉,赋诗常寄人。”(卷十八)沈明臣自由的思想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使得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沈明臣在赠别诗中,最常见的是借景抒离别之情:比如《送张丞img108赴睦下邑》:

君向严陵去,云移画舫低。
驿程疏雨外,山悬大江西。
讼简知花落,官闲听鸟啼。
却忘身是吏,随意坐清溪。

此诗的前四句交代了环境。用疏雨、大江来烘托气氛,似拘于俗套,但沈明臣一洗离别的悲酸,而是预构了好友张丞img109别后“讼简知花落,官闲听鸟啼”的闲适之态,无非是渲染其治下政通民和的景象。

沈明臣诗歌多借他人之酒杯,抒独自之情怀,名为送友人,其实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如《寄方三十国华》:

栖栖布衣者,谁拂帝京尘。
献赋干明主,微言讽大臣。
虽云不得意,已作有名人
何不携妻子,归耕海上春。

此诗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意深,表达出诗人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不得意”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的题旨,他劝慰道:“何不携妻子,归耕海上春。”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不如躬耕,不以俗事为念,只有春色才足供排遣。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沈明臣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寄寓了诗人的身世感慨。沈明臣称赞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朓、鲍照之语屡有所见。他仿效、化用这些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更不胜枚举。沈明臣对于李白更是推崇之至,作有《采石江吊太白》两首,称赞“采石千秋地,青莲万古名”。其一云:

采石江头月光射,青天无波水如拭。
举杯一酹锦袍人,月欲无光水将黑。
高才任侠凌贤豪,海岳可倾天子识。
一被谗言谪夜郎,归来故人颇相忆。

当涂贤宰意气多,楚江酿作金尊波。
临风醉骑赤鲤去,捉月其如玉兔何?
玉兔不可捉,赤鲤何年归。
芳名不逐黄泉去,信有精灵白日飞。
即今明月江心坠,白鹭空洲我空醉。
我欲问月月不言,一片青天下双泪。

此诗中有关李白典故甚多。沈明臣在短短一首诗中,对李白一生重大事件进行了概括和演绎,有对其高才任侠的赏识敬慕,也有对“谗言谪夜郎”遭遇的同情,而“即今明月江心坠,白鹭空洲我空醉”为神来之笔,前一句暗示李白之捉月而逝,不仅赞美了李白的如明月般皎洁的人格,更是对李白溺水的扼腕叹息,后一句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水中分白鹭洲”化出,两个“空”字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惆怅落寞之情。

沈明臣的诗歌常有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对百姓痛苦的真挚同情。描述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如《三伏天雨》云:

年年忧旱复忧兵,准儗冷秋岁独盈。
三伏剧怜农匮竭,四郊惟恐盗纵横。
未闻黑水蹲鱼出,岂料丘山喁鸟鸣。
昨夕月规看仰尾,定应好雨及时生。

此诗首句“年年”“复”,深刻体现作者的忧国忧民、感慨时局动荡之情;颔联对仗工整,农匮竭与盗纵横对比,又用“三伏”对“四郊”,从时间空间上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与盗贼四起的因果关系;尾联作者夜观星象,“定”字坚定了作者的信心,好雨将生令其宽心不少,一个心忧劳苦大众的布衣诗人跃然纸上。

山水田园诗歌是沈明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他足迹遍海内,祖国雄伟壮美的山川景色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风格。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兴到神会,一挥而就。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沈明臣每到一地,都以极大的兴趣登山涉水,探访古迹名胜,寄意于明净壮阔的大自然。如探四明山的白山冲瀑布,他留下《潺潺洞》诗:

千丈飞流舞白鸾,碧潭倒影镜中看。
藤萝半壁云烟湿,殿角常年风雨寒。
野性从来山水癖,直躬更觉世途难。
卜居断拟如周叔,高卧无劳比谢安。

作者用“白鸾”一词绘形绘色地对瀑布进行刻画,描摹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又用“藤萝”背面敷粉,表现“殿角常年风雨寒”,空灵生动,将瀑布长期奔泻,银珠飞溅,雾气腾腾之状描摹得细腻又不失气势,多为后人引用。

沈明臣不满于社会现实,他被束缚的个性得不到自由和解放,就渴望在自然美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企求从它那里得到抚慰和快乐,以至分担自己的愁苦。故沈明臣怡情丘壑,视山水为知音,所谓“从此青鞋便,无劳说姓名”。沈明臣在笔下多次提到自己与山水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云:“山水平生愿,兹游亦偶逢。”(《兹游》)于是借助他的生花妙笔摄下祖国的奇妙山川。他寄情山水,力主有我,以真性情为基点,重视新意,独抒性灵。沈明臣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他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如他的七律《江上》云:

林间江上绝风尘,自向支离笑此身。
坐石任它苍藓涴,闭门时许白云邻。

一枝秋色聊当座,万里青山不寄人。
管领沧州闲日月,杖藜高过小乌巾。

沈明臣在气候物征方面也写得有声有态,体现出对天气和时闻的敏锐感知。《萧皋别业竹枝词》十首中的一首便非常有名:

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
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鸠声里雨如烟。

此诗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潮湿景致,这是一种物候记录,具有农业气象价值,诗句用口语白描江南梅雨季节的乡村景色,通俗明快具有民歌特点,生机勃勃的画面反映出诗人恬淡自适的心境。

沈明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人们以“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两句话概括李白诗歌的总貌,其实用来概括沈明臣的诗歌未尝不可,沈明臣为人气骨高洁,又怡情自然,这种特色在沈诗的艺术形象、抒情方式和诗歌语言等各方面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李白诗“以气为主”,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描述。因此,他的诗经常是“以气夺人”,一气呵成。沈明臣基本上也是如此,同李白一样,既是一个诗人,又兼有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道思想在他身上也有体现,既融汇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儒家的理想主义、道家的浪漫主义与儒家的求实精神、道教的个性解放与儒家的兼济天下,又对佛教、墨、杂等百家思想兼收并蓄,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沈明臣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达到心境得以宁静和自我得以充分提升的人生境界。

一、沈明臣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

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自然山水诗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体现出以气为主的艺术取向;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这些恰好体现以自然为宗的艺术取向。

一方面,沈明臣善于纵横开阖,开拓诗境,寄托深意,常以气象高古、意象开阔取胜,从而表现出一种崇高美。譬如他的歌行体《游张公洞》便是气魄宏大的代表:(www.xing528.com)

造物无以显灵异,故此剧戏令人疑。
山灵欲闷闷不得,天公为之驱霹雳。
一斧劈破神鬼愁,遂令万古青霞坼。
巨阙前开后通窦,暗中一线青天漏。
离奇鬼怪万状陈,宝藏龙宫与天斗。
两崖img110仄愁攀援,侧身却走脚在肩。
谽谺崪峍乱撑拄,把炬自照行难前。
石色黝然堆古漆,腻滑十步九步失。
乍惊堕落千仞坑,又诧飞腾九天窟。
燎灭灯昏只尺迷,万转千盘无路出。
丹砂夜照鬼灯红,自有乾坤无白日。
划然一隙通天明,罗列万户排层城。
顿足大叫舌不缩,是谁槌碎琼楼倾。
长廊飞来驾巨壑,修檐掀突img111朱楹。
……
吁嗟乎!平生之性嗜登陟,兹游信足偿吾癖。
一挂万漏不敢辞,聊著狂言作游籍。
只恐五岳之高徒在青云中,猛然欲去无长风。
不如坐石投壶唤玉女,把酒一醉酬张公。

此诗写景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诗笔细腻,许多地方被他雕刻得相当出色,结构新颖而坚实,时而是宏观俯瞰,时而是微观透视,时而是冷峻的理性传达,无太多的大声疾呼,偶尔愤慨,既蕴藏着鉴古知今的脉脉情思,也表现出磅礴欲动的气势。开端收尾皆有太白之风。

沈明臣诗歌开篇便气势不凡者有相当数量,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以及他的潇洒、狂放和卓尔不群。沈明臣有一首《赋得天马篇赠徐善长》是他心声的坦露,壮志的表达:

天马来何处,房里比降精。
腾空云作路,摄影电流萤。
玉勒桃园浅,金羁紫燕明。
长嘶逢伯乐,万里独横行。

全诗基调豪迈,开朗明快,风格慷慨激昂。笔力奇瑰,想象驰骋,层层铺叙,最后掷地有声,有力收束。天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将诗人热烈的感情和愿望注入被描写的对象之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诗意,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另一方面,沈诗中还出现了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明月、玉阶、白鹭、孤云、桃花、青山、清溪、霜露等等。他常有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光彩。以描写酒醉为例,如“江上鸥堪醉”(《山阴道上沽酒》)、“山光腻酒蜻蜓醉,草色和烟蛱蝶飞”(《前塘寻苏小小墓》)、“酒散夕阳归去缓,野花烟草送征轮”(《与詹少卿而钦游开化寺一首》)、“波光半入吴山树,暝色全收古寺钟”(《同刘侍御子威泛湖登吴山》)等,意象清新,出语自然。沈诗的“自然”并不仅仅体现在除去雕饰,更在于语近情遥,具有丰富的意味。他善于把握细腻的感情变化,多具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他几乎袭用过所有的乐府古题,并常常另创新意,达到“情深词显”的境界。沈明臣善于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诗中发议论,而是运用比兴、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各种形象或人物的自白来再现现实;或在结尾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如《宫词二首》。

晚凉风度玉池香,看尽归鸦入建章。
妾貌不如莲样好,莫将明镜比寒塘。

绿满南园桑叶肥,风光欲尽柳花飞。
妾生不及吴蚕死,留得春丝上衮衣。

前一首描绘女子睹景思人,感慨流光逝去,容华难在,感情真切。第二首刻画了女性在封建制度下所表现出的苦闷与不满,将吴蚕与自己比较,得出结论是自己生不若蚕死,因为蚕丝还能织成衮衣,得到皇帝的享用,而宫女们则根本没有受到皇帝宠爱的机会。

沈明臣还有许多诗篇,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通俗而又精练,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风格特色。形象刻画、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法丰富新颖。如《夏夜曲》:

月白金铺水阁开,夜凉星汉在瑶台。
佳人自度《前溪曲》,声入荷花风里来。

此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寂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华似水,星点长空,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流露了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诗歌中提到的《前溪曲》是魏晋盛极一时的曲目,常以江南清新之景,咏唱相思或乡愁之情。此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沈明臣诗歌总体上更多的是清新流丽,细腻秀美,其中所蕴含的深长细微的诗思情致,使人觉得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具有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这种特色尤其体现在绝句中,远望漫山红叶,近听清泉低鸣,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将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使诗歌不仅起了纪实的作用,而且融和了诗人天真的遐想。寓目所见的一切,仿佛都化作会心的亲切微笑。如《舟雨》云:“溪行日日晴,孤云忽然起。独坐水声中,不知篷上雨。”“独坐”句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水声雨声浑然一体,独坐舟中,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二、沈明臣诗歌具有绘画美

光影声色在沈明臣的笔下构成自然天成的艺术世界。他的诗歌空间感极强,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立体画面的形象感受。

沈明臣能准确、细致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色彩,更善于用词设色,更注重诗歌音调的和谐。他苦心孤诣地去寻求那些富有色彩的语言,以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旧雨轩看赵子实作炊》:

围炉榾img112饭香时,知是山翁作午炊。
绿树无烟人共饱,白云如水鸟来迟。

沈明臣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是“白”,其次是青、绿等。为了表达恬静平和的生活环境,沈明臣诗中喜欢清丽的色调,常常白和青相对用,用缥缈的意态和清朗、明净的境界,营造一种幽静、澄澈、空明、冲淡的氛围,“白云千顷绿,绿雨一川烟”(《访钱三孺太学》)、“白水明于练,青山黛欲流”(《越中晚行》)、“薄烟笼树白,纤月避山青”(《夜宿》)、“袂揽青霞色,囊倾白雪词”(《庐子明见过雨散二首》)等等。白、青两种颜色与光影一道铺开,清明淡雅,将清新、宁静、永恒浑然一体,给人脱俗灵动的印象。另如《叠字诗留别》一首:

莽莽乾坤大,遥遥舟楫轻。
年年故人酒,得得送余行。
白鸟双双下,青枫处处迎。
问潮潮忽满,别思欲盈盈。

这是一首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的佳作,语言清新晓畅而又富于思致,音韵铿锵而又富于变化,不仅情景相生,错落有致,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而且在声调与语言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尤其“莽莽”、“遥遥”、“年年”、“得得”、“盈盈”等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形象性和音韵美。流动的音声之美同诗中充满动态美的山水景色相配合,使全诗画面更加细腻秀美、清丽自然,在这幅充满乡土生活气息的世俗画卷里,意象的铺排是循着音声的律动徐徐展开的,尽管整幅画面始终是淡淡的色调,然而有了鸣禽,人声就变得热闹多了。

三、沈明臣诗歌具有人情美

人情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质,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人情美则是一种心灵对生活的关怀,这关怀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沈诗重视人情的抒发,常常化景为情,通过诗歌透出他浓厚的人性美的追求。如他的《过高邮作》:

淮海路茫茫,扁舟出大荒。
孤城三面水,寒日五湖霜。
波漫官堤白,烟浮野树黄。
片帆何处去,千里傍他乡。

前两句写船行淮海,作为画幅背景,“三面水”、“五湖霜”,大泼墨手法渲染出淮海景色,诗人将目力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收漠漠大荒于纸端,纳浩浩淮流于画幅。随着扁舟的出现,视点也随之游移,造成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中间四句写途经高邮所见景色,结语描绘人的活动:乘片帆,行千里,然途中所泊皆是他乡,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从一片风帆下的游子来写苍茫千里的景色,背景的广阔反衬出舟之渺小,这是寻常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境界。

沈明臣善于捕捉生活中各种人情物事。他的《别母》诗粗看似乎是信手而书,一气呵成,实则经过精心提炼和严密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亲人之情贯穿,旁有妻子殷切问餐,外有秋风霜月映衬,短章蕴藉,“淡中设色”的技巧,而其中浸透的却是深入骨髓的动人亲情:

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先下泪,问归难应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问藜羹。

首联点出老母病三年,儿却行千里。两个数字便触人心目,颔联宕开写景,寒风吹地,严霜映月,渲染了悲凉的环境,颈联未别是作者,问归是慈母,把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此虽为习见的生活图景,但它唤起的却是人们对母子至性情爱的体验中的理解、同情而至反思,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尾联飞来一笔,新妇声插入,挑起了全诗最感伤酸楚的一句,新妇声声问藜羹,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仅以充腹。本在母亲询问下诗人哽咽不能语,妻子的话仿佛刚巧可以缓解凄苦,浓情淡化,实际上却反而更加重了,家中留下老母、新妇、勉强充饥的食物,怎忍远游?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沈明臣的风范、才华、思想、创作均为后人所推崇,现存的作品确实有相当的成就。当然,他的诗歌也有缺憾的地方,譬如有相当一部分是应景之作或应酬之作。品茶饮酒,听雨赏花,也是沈明臣乐此不疲的题材,难免流于雷同。沈明臣诗歌内容也包含一部分封建糟粕,如宣扬纵酒狂欢、流露出虚无思想,以及观妓之类的庸俗题材,这是他的时代局限性所在。

【注释】

[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徐渭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

[2]陈新校点,王夫之:《明诗评选》,沈明臣十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3]光绪《鄞县志》卷三六,《人物·沈明臣传》。

[4]光绪《鄞县志》卷三六,《人物·沈明臣传》。

[5]光绪《鄞县志》卷三六,《人物·沈明臣传》。

[6](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九,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四,中华书局 2007年版。

[8](清)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二,《img113西竹枝词五十首》之一。

[9](清)胡文学:《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