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州园林情:笔墨丹青与心灵交融

苏州园林情:笔墨丹青与心灵交融

时间:2024-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墨丹青绘园林一辈子与苏州园林结下了笔墨情缘的孙君良先生,笔下的园林与心中的园林早已成为了他生活中两个不可分离的孪生姐妹。至今每每忆起与园林的这种神交,似乎仍同昨日一般。在苏州古城,从事山水、花鸟的画家人才济济,但笔触涉及园林并有着深厚造诣的却凤毛麟角。苏州国画家孙君良先生绘制的苏州园林小品一组。

苏州园林情:笔墨丹青与心灵交融

笔墨丹青绘园林

一辈子与苏州园林结下了笔墨情缘的孙君良先生,笔下的园林与心中的园林早已成为了他生活中两个不可分离的孪生姐妹。

钟爱画园林境界的孙君良先生,如今把自己那苏州葑门边的居家小院也搞得那般清雅幽静,鸟语花香。小院曲廊蜿蜒,垒砌的太湖石假山畔,蓄着一方池塘,塘内有养眼的睡莲和红色金鱼,与园内遍植的罗汉松枣树石榴树木花草相映成辉。院内一隅筑着一间古色古香的大画室,这便是孙君良每日静思作画的“快绿轩”了。就在这间开门临池见亭的“快绿轩”画室内,孙君良笔下的每一幅园林天地都呈现着清新而丰茂的水乡情韵,构成了他浩浩园林长卷中千姿百态的江南风貌。

散珠一般的名园,在苏州古城内外的各个角落闪烁着它历史不灭的光芒。徜徉中寻觅这些名园像寻觅古诗中隽永的佳句一样,其中的幽深和其精妙,如同奇山异水峰回路转,一切都萦绕在心间久久难以释怀。苏州园林是品出来的,那些随着举旗导游听简介的游人固然可以领略一番园艺叠山理水的意境,略知人与园林命运浮沉的零星往事与奇闻,但是他们在名园面前仅仅是一位匆忙的过客。星移物换,名园的景物却依然清晰,留园曲溪楼与远翠阁虽近在咫尺,却给人有隔山隔水隔季之感;拙政园香洲一带的远香堂、小飞虹、荷风四面和见山楼环绕映衬,构成园中绝佳胜景;网师园园中园明轩小中见幽广,极尽园中精华;沧浪亭更是依山林、临碧水,取意于天姿野趣,使人领略大自然扑面而来的气息,随身心于尘寰,抵达物我两忘的境界。

画园林,实际上是一辈子在读园林,品园林。一生醉心于画园林山水的孙君良出生于与苏州近邻的无锡锡山。按孙君良自己的话来说,自幼喜爱画画,画园林山水至今完全是无师自通。但无师自学却更能激发出君良先生博采众长的灵性,也更使他的画笔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苏州国画家孙君良先生绘制的苏州园林国画长卷。

孙君良先生作画以苏州园林和江南山水风光为主,具有吴派清新典雅之风和鲜明的个性特色,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的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孙君良先生,画园林至今已成就斐然,并出版有《孙君良作品集》等大型画册和专集十多部。

苏州国画家孙君良先生绘制的苏州园林扇面画。

听枫园如今是国画院的园林天地。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国画院在怡园湛露堂内成立。其间画院随岁月更替也是几经辗转,其后迁址拙政园远香堂;七十年代又搬迁入狮子林,八十年代中期再迁入经过修葺的听枫园至今……喜爱画园林山水孙君良就是这样有幸一直随国画院几度搬迁,但仍形影相随不离园林,这或许是一种前世修来的缘分,也是他从小就向往园林山水精神天地的情缘。至今每每忆起与园林的这种神交,似乎仍同昨日一般。孙君良说,还记得自己十多岁时参加华东地区一次画展时,画的就是一幅苏州狮子林园林胜景。这似乎就是一种心缘的投合,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神会了。

同样,孙君良先生一生相随的国画院似乎也天生与苏州园林有缘分,几经迁徙仍与园林朝夕相伴。这样,一直在国画院中挥笔泼墨的孙君良先生,也有更多的时间与苏州园林长年厮守,零距离接触与交流着,这给了这位习画就从园林山水写生开始的画家有了一片永远那么幽宁雅致的氛围和属于他心中的精神家园。(www.xing528.com)

生长在园林城市中读园林,厮守相伴于园林中画园林,心脑耳际活生生的园林天地,笔墨间墨彩淋漓的纸上园林,孙君良画园林正如苏州女作家吕锦华一篇《纸上园林》的美文所述的那样:孙君良以画园林而著名,走进君良的画中,你也就是走进了苏州千姿百态的园林中———尽管这些都是纸上的园林,但当你站在它们面前时,你分明能听到小园深处泉水流淌的叮咚声,听到假山后面竹林摇晃的沙沙声,看到风卷荷叶月移西窗,看到秋雨横塘荷花烂漫……在江南,画园林山水的画家应该不少,但能像君良画得如此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实在不多,而且,君良的园林画中有一种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文化”。

确实,孙君良长年与园林相伴,与园林为友,这并非仅是被园林清幽的氛围和美景所陶醉。孙君良在一年年默诵名园和挥笔点彩,寻找的就是这源远流长的吴地“文化”。

我们这座古城是孕育园林的城市,山林野趣,庭院情韵,都在古城胸襟间的园林里得到完美的融合与体现。在苏州古城,从事山水、花鸟的画家人才济济,但笔触涉及园林并有着深厚造诣的却凤毛麟角。而画家孙君良先生数十年来徜徉于丹青山水,对苏州名园秀色情有独钟,他笔下的一幅幅园林画卷看似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但再细细品赏,又觉得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苏州古城和园林天地那么的贴近。按孙君良自己的话来说:“江南园林,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荫冬雪,各有境界。四季花木与湖石、假山之融合,亭阁楼台与斜廊曲栏之交错,使园林景色变化万千。由于空间之局限,园林不似真山真水那样丘壑迭现,层次分明,所以画园林除了写生和对传统山水画的借鉴外,更重要的是对园林精神的把握和对园林意境的发掘,便限于水平,仍不能表现园林美之万一,但从赏园、画园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也加深了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苏州国画家孙君良先生绘制的苏州园林小品一组。

正是由于对园林精神的把握和对园林意境的发掘。孙君良通过数十年的笔墨探索,逐渐跳出一般画家囿于传统古法的笔墨构架,跳出“匠气”与“小气”,于细致精微之中寻求江南大山水的风情和意蕴,糅合自己的艺术想象,把一个个充满“江南味”的私家园林融于江南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去。这样的园林在人们的心中是更胜于天工造化,且自然开豁意境深远。

擅长画园林的孙君良先生最先沾墨投笔于传统的山水画,经过多年艺术锤炼画风不断嬗变,从年轻时山河湖野舒卷苍茫之气走向了一生追求园林天地的幽雅宁静、质朴淡远,使人享受园林意境所浮现的和万千佳境。江南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的造园艺术十分注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作为园林山水画家的孙君良先生同样将笔下的园林作为他理想情致中的精神家园,所展现出来的园林天地既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使我们这些久居园林城市的人感觉亲近而又陌生。我在孙君良先生的《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选》、《孙君良画集》、《孙君良扇画小品集》等多部画册中感受他泼墨点彩的“造园艺术”,觉得每一幅都那般精心别致,又那般自然洒脱。如一幅为“月下好独坐”的园林画作品,画面取白居易“松声”之诗意。夜半松黑,苍茂峥嵘,松石间亭榭内有人独坐赏月听松,整幅画面黑松擎天,大气磅礴,层层密密的枝叶间那松涛仿佛与众树的枝叶在一起奏鸣。这种颇显壮美的园林意境在孙君良笔下独出机杼。又如另一幅《江南瑞雪》图也出自园林。园中那大座大块的太湖石以及成片的草木和亭台廊阁均被一夜飞雪尽染,但池塘的四周仍茂盛着成片田田绿叶。这就是江南园林,历经霜雪,春意未凋,那白雪覆盖更能装点园的素洁无瑕。

在孙君良众多园林山水画作品中,除他那一幅幅由笔墨巧妙组合而变幻无穷的意境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园林景象跃然纸上的动静相间的韵律。图中的亭石楼阁桥廊等都是恒久不变的建筑景观,但园内的草木和池水以及游人都充满勃勃生机,随四季而姹紫嫣红;随风霜雨雪而神采焕发。孙君良笔下那静谧的山石亭阁总有成片松竹梅莲等草木百卉遍布。每当清风徐来,总有竹影摇曳,松声传响;抑或雨打芭蕉,波动莲荷。廊中老者品茗观雨,对弈或弹琴,富有动感的笔触将园中的一枝一叶渲染得那般精神,于自然幽静中展现生命之活力。正如孙君良先生自题扉页画册《园林心境》所曰:身居城市,受尘事纷扰之苦,遂有江湖林泉之想,叠石疏泉,种竹养花,营造一种幽雅宁静的天地。园林为封闭寂寞之地,其实不然,石间林下,俯可观鱼游春水,仰可望云卷秋空……不必江上山间,自可与宇宙共呼吸,于此找到与大自然之契合。

孙君良认为,与北方园林不同,江南园林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荫冬雪,呈现出精彩纷呈变化万千的气象,如何找到表现客观对象和主观感受的结构模式和笔墨程式是十分重要的。强调个人风格的鲜明性是现今画人所共识,个人的图式和“符号”是形成个人风格的重要条件。缺少图式、强调客观易流于自然主义的模仿,但如忽视大自然的丰富多姿而以一两种模式来表现就必然会流于重复。主客观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关键在于每个作者不断的实践和对度的把握。君良还认为,山水画,平远最难,就是明四家画里的江南也多高远、深远。山多陡峭,水多溪流泉瀑,境皆实,少见山色空蒙、水光潋滟平远之景。而江南之景山明水秀,江河纵横,阡陌相连,古镇小村,长桥古塔,皆天然图画。江南之山山势平缓,少北方连绵大山之雄浑,但灵秀多姿,竹树果林掩映,山村水廓相偎,更近人间烟火而令人备感亲切,江河湖泊无尽,藕池菱塘,蟹簖渔庄穿插其间,生意无穷。

实际上,对一位长期生活在园林城市的画家来说,画园林似乎是耳濡目染、水到渠成的事。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金字招牌,苏州画家画苏州园林应该是拿手好戏的特长。但是在艺术上,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画家可以至善至美地尽情描绘园林秀色,但往往也容易将园林画成一幅幅摄影式的画作,将园林固囿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孙君良笔下的园林境界与如今现代化生活节奏下人们皈依自然的心境能完美地相互契合,孙君良园林山水画正是用这种建立于园林艺术和自然山水之上的心灵境界,让人们于品赏之中寄托情思而遐想联翩,同时他也在这一契合点上找到了自己最富有表现力的绘画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