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珍“西湖博览会”免资片
1929年,浙江杭州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与巴黎、费城、芝加哥的博览会并称为那个时代的国际性盛典。这场盛大的展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博览会是西湖和杭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时隔七十一年后,杭州于2000年又一次成功地举办了西湖博览会,此后,杭州每年都举办西湖博览会……
杭州西湖是一首婉约派的诗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人们游西湖,总不禁会沉醉于春日西湖晴雨相间的酥骨暖风之中。但西湖不仅只是一派温山软水的柔情,西湖也有其浩大丰盛的一面。早在1929年,杭州西湖就成功地举办了万众瞩目的中国首届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是解放前的一次大型文化与商业的活动,与现在各地的“文艺搭台,经贸唱戏”是异曲同工。当时由浙江省省长张静江发起主办了此届“奖励实业,振兴国产”的博览会。自1929年6月6日至当年10月10日,历时4个多月,盛况空前。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也在博览会中首次正式发行。
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临时电信所”。据史料记载,这次首届西湖博览会上通邮的免资明信片等邮件,都是从这里寄递出去的。
为让西湖美景与博览会完美结合,当年西湖博览会会址选在西湖景色最集中的孤山与里西湖一带。尤其是孤山的蓬莱宫,是西湖景色佳绝处,有诗曰:“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西湖博览会的很多展览馆所都开设在了蓬莱宫中,让人们在游西湖中参观博览会时欣赏西湖美景,可谓是两全其美,相得益彰。
西湖博览会规模较大,设有革命纪念馆、教育馆、博物馆、艺术馆、卫生馆、农业馆、丝绸馆、工业馆8个。为了扩大其影响,由张静江致函交通部部长王伯群,请允准制售免资美术明信片100万张,明信片每枚售价“大洋三分”,每打售价“小洋四角”。当蒙交通部函复,同意免贴邮票寄递。但规定只能在博览会内所设的临时邮局加盖纪念邮戳后投递国内各地为限,会外投邮不得享受免费权利。尽管尚有所限制,但毕竟是我国第一套可以不贴邮票就能投递实寄的美术明信片。这个首创“免资”寄递明信片的方式也为今后我国免资明信片的发行开了先河。也正是由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免资明信片,至今已极为珍罕,成套明信片在国内邮市拍卖中已卖到10万多元。
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西湖博览会开幕日之大门外”一景。
说到免资明信片,这里要先说一下明信片的历史及来源。明信片是一种按国家邮政部门标准制作,供书写通信内容,不用封套寄递的硬质卡片。集信封、信纸、邮资凭证三位一体,简单,方便。明信片片型有直片、横片、单片、双片。正面指定位置粘贴邮票(或印有邮资标志)和书写收、寄件人姓名和地址,背面或正面一部分可书写通信内容。以件为计费单位,邮资低于信函。1865年,德国一位画家第一个采用明信片形式寄信。德国邮政参赞斯特凡首先建议办理这种“信单”,但当时的德国邮政总局没有采纳。1869年1月26日,维也纳的赫尔曼教授在当地《新自由报》上发表《邮政通信的新方法》一文,提倡采用明信片通信。奥地利邮政当局采纳了这个建议,于当年10月1日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明信片,当时称信函片。头3个月就寄用300多万张。I870年7月1日,德国随奥地利之后发行明信片。英国的第一批明信片是1879年10月1日发行的。1894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举行了首次明信片展览。1897年8月16日,中国开始发行明信片,其明信片上印有“龙”图,并标注有售价,这种叫做邮资明信片。而片上不标注售价的有一般的美术明信片和免资明信片等。
而免资明信片则是国家邮政部门批准发行的可免费寄送的明信片。印有或加盖表示免资的铭文或图案,使用者不必交付邮资。限时、限地区范围免资有效,只能作平常函件交寄,多带有纪念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1枚免资片,是1983年10月9日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为纪念“世界通信年”和万国邮联成立109周年而发行的免资明信片,正面印有使用说明,背面印有周恩来题词手迹“传邮万里,国脉所系”。(www.xing528.com)
由于免资明信片这个品种在中国邮政史上发行很少,且又是首次。所以,民国时期的这套西湖博览会无论从发行的规模还是花样品种,都是至今中国免资片中最牛的。据相关史料称,当时36枚一套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共发行了一百万枚左右。也就是说,每枚不同样式的明信片各发行有3万枚左右。但十分奇怪的是,自发行日1929年至今,其间相隔也不过八十年上下的时间,这百万枚数量的免资明信片怎么就存世寥寥,全套的就更为罕见呢。
倒不是因为自己喜爱集邮曾梦想拥有一套珍贵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这么多钱的珍片当然买不起,但明信片上展示的当年博览会盛况却令人回味不尽。故每次来杭州游西湖,我总会沿着浅草芳郁的苏堤去寻迹当年西湖博览会的旧址。沿长堤走过葛岭、西泠印社、平湖秋月,走过西泠桥、秋瑾坟,走过孤山脚……我寻迹旧踪的西湖博览会当年展示各类产品和成就的“八馆二所三处”都环绕集中于里西湖、孤山和葛岭一带。为方便游人参观博览会,举办者当时还在孤山和葛岭之间建造了一座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大型木桥和三座桥亭。这座曾被人称为当年西湖博览会标志性的建筑如今早已毁迹,但我仍揣着西湖博览会旧影照片兴致勃勃地在孤山脚下湖岸边寻觅着这座大型木桥的旧址。我驻足岸边翘首眺望对岸的葛岭,心想是当年一座大木桥把西湖博览会会址连成了整体,也使博览会与西湖的湖光山色和西湖的文化融为了一体。
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正面图。
在我的一部珍邮册中,现在珍藏着包括金猴四方连邮票、梅兰芳小型张等在内的珍贵邮票和明信片等。其中,所藏的6枚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也是我另眼相待的珍邮之一。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全套36枚明信片,现在在国内拥有者寥寥无几,而经过邮路实寄的片更是身价百倍。苏州集邮家邓树镛至今珍藏一枚1929年6月我国著名集邮家张包子俊,由博览会开幕式当日从会场寄苏州某学校的“西湖博览会”免资实寄片。片上的杭州博览会会场的日戳与苏州的落地戳都清晰可见。邓树镛先生曾说,他是在杭州一邮市上觅得的这枚奇珍的。当时价格虽稍高了一点儿,但按如今看来这个价格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了。所奇的是当时这座举办首届博览会的美丽城市,而当时收到此片的苏州当地集邮者怎么就会这样不珍惜,将此珍邮流于他乡呢。看来,集邮这门一爱好,邮识和学问十分重要。邓树镛这枚“知名集邮家首寄的首枚免资片”珍片现已成为至今集邮界的一段“邮识补拙,捡漏得奇珍”的佳话美谈了。
如果从图片的珍罕性与直接反映邮政史上来说,这套36枚的西湖博览会免资明信片中有几枚是最具史料价值的。它们是:西湖博览会会徽、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大门外景、开幕式大门内景、交通部临时电信所、博览会主席行启门礼、会场全景之一等等。所幸的是,我通过十多年不懈的努力,现珍藏了6枚西湖博览会未实寄的免资明信片,其中就有“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大门内景”与“交通部临时电信所”这两枚。
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大门内外两处景观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我藏的这枚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大门内景的明信片,片上所展现的飞檐翘角的中式牌楼似乎更具中国古典风貌,也透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特色。而交通部临时电信所,是西湖博览会上进行通邮、通信的场所,所有免资明信片都可以从这个电信所中邮寄出去。
七十一年后的今天,在首届西湖博览会的深远影响下,2000年新的杭州西湖博览会延续了依托西湖办博览会的思路,会展地点大部分都放在西湖环湖的龙井、太子湾、吴山等新旧景点及周边地带,在美丽的西湖和杭城搭起了一个更大更亮的“舞台”。新的每年一届的西湖博览会上,工农业、制造业、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美食、丝绸、工艺品、文物、雕塑等等各类成果百花齐放,把杭城和西湖点缀得更加色彩缤纷。每当我以怀旧情绪一次次寻迹首届西湖博览会旧址,再回首当今的西湖博览会新址新景时,我不免又会在这新与旧的博览会历史光影中领略和感悟着西湖文化永恒的魅力,它为西湖不败的景致又添上了一笔丰丽的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