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代竹根雕渔家乐船形摆件之珍藏

清代竹根雕渔家乐船形摆件之珍藏

时间:2024-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竹根雕“渔家乐”摆件之一。其中,特别有意思的是一种与竹根形状相近的“渔家乐”船形摆件,在竹根雕中也占有一席。竹根雕“渔家乐”船形摆件的兴起,据目前存世的一些作品来看,制作的时间大体都在清同光年间,属清晚期。看着这件竹质光润,褐色包浆的竹根雕渔舟摆件,我不由想起数年前,云南昆明一家艺术品拍卖行以3万多元拍出一件相仿的“渔家乐”竹根雕摆件。

清代竹根雕渔家乐船形摆件之珍藏

根雕里的“渔家乐”

古往今来,翠竹的竹竿可以雕荆镂棘,搞出各式各样的文玩杂件和工艺品。而竹根也不甘落后和被埋没似的,同样可以在高品位的文玩器具中一显其材。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明清时期存世的文玩杂件,那些竹根雕神仙瑞兽、笔洗水盂、笔架山子等等,在其奇崛而秀健的形状中,往往可以窥见竹根多姿的身影。

文人喜爱竹子,于是便有很多竹雕艺人将竹雕文玩作为一生的手艺,并不断传承光大,使古今竹雕艺术品呈现出清雅隽永、风姿绰约的神采。明清两代的竹雕中有一种称之为竹根雕的艺术十分独特。平常所说的竹雕,主要是利用竹竿中段的部分,取其而用之。或透漏深雕;或浅刻毛雕;或留青铲地,雕制成竹笔筒、竹臂搁、竹抱柱,以及竹扇骨、鸟笼茶叶罐、扇盒等文房器具和和文玩。而竹子靠近根部的一段,竹雕艺人们取之而作的大多是文玩中的摆件和把玩件,如竹根雕八仙人物、风景山子、竹根雕佛手、“渔家乐”舟船摆件等等。

实际上,竹根雕作为竹雕中的一类,竹雕艺人在竹根上施展的雕棘镂楮奇思巧艺,毫不逊于取材于竹子中段的大件作品。自明代中后期开始兴盛的竹根雕的历史并不算悠久,但其技艺及艺术品位却彰显着高古峻拔的气格。明代嘉定派竹雕创始人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三代朱氏家族,始创了竹雕和竹根雕。从当今存世的竹根雕来看,最早的当属明代嘉靖末年嘉定竹雕大师朱松邻的作品,是那用一截竹根雕出被称为“笔斗”的“松鹤图”笔筒(现藏南京博物院)。后有朱松邻其子朱小松竹根雕佛手(清宫旧藏),其竹根雕佛手呈并蒂折枝式,枝叶相连,姿态优美,果皮上的棕点麻皮逼真,枝端刻阴文“小松”楷书款。此器雕刻刀法精湛熟练,以曲直、深浅的刀法变化将佛手的姿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并蒂佛手寓意“多福”,是宫中的陈设器。朱小松是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的嘉定派竹刻艺术家,小松深得其父真传,工小篆,善行草,兼画山水,尤精刻竹。其作品颇有巧思,意旨精妙,刀法细入毫末。朱小松之子朱三松,更是青出于蓝,将朱氏一门的竹雕技艺推向了高峰。所雕的竹根雕人物和文房佳器“松竹图”笔洗等几乎成了后代竹根雕的范本。以致后来的一大批竹雕名家如濮仲谦、秦一爵、封锡禄、封锡爵、吴之璠、潘西凤、马根仙等,均步朱氏家族之后尘,都一次次尝试创作和研制各种竹根雕。

清代竹根雕“渔家乐”摆件之一。

缘于器物和器形的需要,竹根雕通常的技法主要是立体圆雕,辅以深浮雕。即在整段竹根上通体进行雕刻,或有人物立像、坐像;或有“山石松竹人物”图案的槎杯、笔格山子;或也有类似“达摩渡海”、“渔家乐”之类的竹根雕舟船等等。竹根雕器物以案头摆件和文房器具为主要品种,因过去都是专门供权贵商贾和文人雅士赏玩及书画之用,故雕制的器物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量。明清两代竹雕圈内,无论名家高手,还是竹器艺匠,都把竹根雕作为竹器中一种别开生面的品类来进行创制和传承。从现存于世的大量明清竹根雕器物来看,情况也与竹雕制品一样,只有少数竹根雕器物上留有当时名家款识外,大部分雕制精湛的作品皆不留款识。这倒不是因为未留名款的器物就没有身价。这可能与古时大多数手艺人固有的“手艺之雕虫小技不足以留名”的观念有关。

竹根雕与竹雕工艺基本相似,主要技法还是以刀代笔,以雕刻不同形状的神仙人物祥兽类摆件为主。另外就是综合山水人物类的竹根雕随形山子摆件。其中,特别有意思的是一种与竹根形状相近的“渔家乐”船形摆件,在竹根雕中也占有一席。竹根雕“渔家乐”船形摆件的兴起,据目前存世的一些作品来看,制作的时间大体都在清同光年间,属清晚期。这种有趣的形式可能是当时的竹雕艺人受了橄榄核雕刻中的核舟造型的影响和启发。橄榄核两头尖尖中间大,正好与舟船造型不谋而合。古代从事微型立体果核雕的艺人们,操刀时精心构思出了一种小如指尖的微型核舟,舟上人物器具俱全,舟船舱窗开合自如。这种巧作佳构,给了竹根雕艺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而类似“渔家乐”式样的竹根雕摆件继后在便从竹雕艺人的手下脱胎而出。(www.xing528.com)

我平素比较关注收藏明清竹器。家藏有一件清代同治年间的“渔家乐”竹根雕渔舟摆件。说到这件家藏的清代“渔家乐”竹根雕摆件,还是近年有幸从素有“十里洋场”之称的大上海淘宝得来。2008年岁末,全球金融危机,艺术品收藏自然也躲不了市场衰退之态势。但对于真正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说不定也是个觅宝的佳机。此年岁末的某一日,我再次来上海古玩市场淘宝。可能是与古代竹雕有缘,我在大木桥云洲古玩城内一家店铺看到了这件清晚期“渔家乐”竹根雕渔舟摆件。此摆件采用竹根部一截,通过圆雕与透雕手法栩栩如生雕刻出了一幅“渔舟唱晚”的情景:竹雕渔舟上篷舱显映,篷顶搁置鱼篓网绳,船上渔家结网摇橹,收衣烹食,“渔家乐”生活真可谓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清末竹根雕”渔家乐摆件之二。

看着这件竹质光润,褐色包浆的竹根雕渔舟摆件,我不由想起数年前,云南昆明一家艺术品拍卖行以3万多元拍出一件相仿的“渔家乐”竹根雕摆件。当时我心里一阵激动,但表面上仍老练镇静地问价欲购,并说因自己家中也有这样一件朋友赠与的大致相仿的摆件,如价钱不高可买回去成双做对。可能因为该店老板长期经营古瓷,对竹根雕类杂件的价格认识不深,加之近期市场较为低迷,故在我一阵“鼓噪”后,便将这件清代竹根摆件以5500元的价位转让给了我。应该说这是我这一年唯一捡得的一次小“漏”。

实际上,在古代的文玩杂件中,类似“渔家乐”竹根雕摆件同类题材的器物出现了不少。如橄榄核舟、水晶雕、玉雕、黄杨木雕,甚至还有金银器等。我想,为何古人特别钟情“渔家乐”这一类的题材呢。想来也不难理解。渔家乐,乐的是自食其力者劳动生活的知足和快乐。平常而质朴的渔民,打鱼搏浪一生在水上漂泊。但是舟船是他们的家,是他们脚下一片赖以生存的移动着的土地。这里,竹根雕显示出的“渔家乐”这一其乐融融的场景,也不由使人回想起鲁迅先生小说《风波》中的一段有关乡村人“田家乐”的描述,似乎与渔家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风波》中有这样的描述: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的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气。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啊!”……

古代的竹雕根雕,无论其题材涉及的是平民百姓的“渔家乐”也好,还是高僧雅士也罢,竹雕就是这样,常常以一种雅俗相融的气息给人洗心涤尘。青青山竹的竹根,雕制时可任竹雕艺人以刀代笔驰骋想象。从大俗到大雅,竹根雕器物上的云林逸士,山泉茅舍等无不发人之幽思。竹子的高风亮节能耀人的精神,也能抚人心襟。一件真正的竹根雕艺术品,是古代工艺师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也为后人映耀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