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建有效监督,提升权力运行

构建有效监督,提升权力运行

时间:2024-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机具3.8万台,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一些条件较好的乡村,基本实现机耕、机浇、机收。在农产品转化中,目前已形成了以县区为单位各具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转化产业。山阴县古城乳业集团的乳品加工,年生产奶制品3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右玉县有沙棘加工企业11个,年处理沙棘果100多吨,产值达1100万元。

构建有效监督,提升权力运行

1999年

按市场要求办农业

——朔州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践与思考

朔州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建城市。建市十年来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经过十年的大胆改革探索和不懈努力,到1998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元,分别比建市前的1988年翻了三番半和两番多。从近年的实践看,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既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一 经营重效益

实现农业效益上水平,必须牢牢抓住农业经营中的五个关键。一是观念效益。要树立“没有效益的农业,就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农业”的观念,坚持把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千方百计让农业在保证社会供给的基础上更加有利可图。二是投资效益。政府和农户的农业投入都要坚持效益法则和市场法则,把资金投入到高效益、高投资回报的地方。近年来,朔州市各县区在农业投资中,基本改变了资金平衡投入,转向了资金择优投入,初步形成了农业资金投入准——产业兴——效益好的良性循环。三是成本效益。过去农民种地出力出人不出钱,很少进行成本核算,如今只要有利他们不惜本,逐步学会了用本钱赚钱。应县柴庄袁日升投资30万元打井、开荒,发展种植业,年纯收入高达8万元。四是产品效益。平川四县区过去以种植粮食为主,销售困难,价格偏低,近年来,转为种植蔬菜,农民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充分证明了抓产品的重要性。五是规模效益。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如怀仁县金桥村养猪6673头,户均2头,养猪纯收入达53万元,比零散饲养增效40%。山阴县后皇台村农民董爱兰,全家5口人,养奶牛51头,1997年销售鲜奶收入24万元,纯收入达12万元,成为规模效益的典型。

二 生产重效率

从朔州的情况看,抓生产环节主要在四个方面见到了显著成效。第一,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生产条件。朔州建市十年间用于农建的投资7.6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02万亩,各种节水措施达标面积77.5万亩,机修梯田73万亩,治理小流域370万亩,占全市农田流失总面积的39.8%,新增水浇地160万亩,基本实现了平川区农田水利化,山区人均两亩水浇地,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抓科技兴农,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平鲁区大力实施“三种”工程,把农业种子、畜牧种畜、林业种苗作为靠科技拉动农业的突破口,1998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全部做到了自繁优种化。该区周花板乡响应区委号召,实施千亩种子工程,其主要农作物莜麦、马铃薯,比老品种增产50%以上,人均出售优种收入达2100多元。第三,抓农机运用,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机具3.8万台,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一些条件较好的乡村,基本实现机耕、机浇、机收。第四,抓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从当前农村的情况看农业生产效率较高的群体,仍是有文化、有知识、掌握农业科技的人。因此,要着眼于为农村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技术型农民。

三 产品重销售

目前朔州市的农畜产品销售转化率一般都超过了85%,产品自给和滞销积压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在产品的促销上,重点抓了四个环节的工作。首先是建队伍,朔州市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贩运商和农产品购销中介组织。目前,农副产品购销组织已发展到150多个,从业人员7000多,更为可喜的是初步形成了一些经纪专业村。如怀仁县南小寨村,全村男人购销,女人屠宰,每年贩卖羊14万只,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和周边地市。二是建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目前已建起各类市场近100个,年市场成交额100多亿元。如建于蔬菜生产基地的应县南河种蔬菜市场,占地200亩,投资1070万元,年营销可达5000多万元,不仅集中了周边乡村的新鲜蔬菜,还召来了京、津、鲁、冀、辽、蒙等地的客商。三是建窗口。市、县区、乡镇、村乃至贩运大户特别注重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农副产品购销窗口。这些窗口,主要是收集信息,联系业务,采取供销、联销、定点销售的形式,力争把本地农畜产品打入大市场。销售窗口的建立,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增值重转化

从朔州实践来看,近年来围绕“易储存,好销售,能增效”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目前发展起各类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26家,年转化粮食5万吨,转化率近10%;油料3万吨,转化率85%多;甜菜、鲜奶、沙棘果转化率近100%,土豆、蔬菜、畜产品的初级转化率也有相当比重。

在加工转化中主要采取了三种有效的形式:一是多元转化。即把一种初级产品加工成若干种产品,从而实现增效的目的。如在粮食转化中,全市较大的加工企业43家,其中包括面粉厂、饮料厂、酒厂、杂粮加工厂、工业原料加工厂等。在沙棘果转化中,生产出8大类20多个品种的产品。怀仁县农民进行畜产品加工,可把一只鸡加工为20个系列产品,产品可增值一倍多。二是递进转化。就是把农畜产品不断转化,逐步升级,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玉米是朔州市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农作物,前几年经常出现销售难的问题。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用养殖业转化玉米,该市发展奶牛4.6万头,占全省的46%。进而再加工转化畜产品、乳制品,最终可使农业初级产品增值好几倍。三是规模转化。在农产品转化中,目前已形成了以县区为单位各具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转化产业。如山阴县的乳品加工,应县的甜菜加工,右玉县的沙棘加工,朔城区的土豆加工,都具有一定规模。山阴县古城乳业集团的乳品加工,年生产奶制品3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右玉县有沙棘加工企业11个,年处理沙棘果100多吨,产值达1100万元。加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不但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创造了规模效益,而且为当地的农畜产品找到了稳定消化的出路,形成了“反弹琵琶”带动农畜业的良好局面。

(原载1999年3月19日《山西经济日报》)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彻底摆脱两千多年的传统教条和近40年“左”的政治教条,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换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需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也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出路。在跨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基础工程,下了很大工夫,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为加快朔州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其次,要全方位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和再生产的基本环节入手,抓住要害部门,寻求新突破,创造新的优势。在全面推进的同时,我们突出抓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国有企业的改制面已达到了85%,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各项配套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尤其是建立完善了职工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使一大批下岗职工找到了新的岗位。第三,要千方百计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已引进技术180多项,引进国内资金1.5亿多元,引进国外资金1700多万美元,引进人才300多名,登记注册合资企业21家。改革开放使我市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载1999年4月11日《山西日报》)

龙头企业应走集团化道路

实施农业产业化,其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建设。如何把龙头企业建设好,发挥其带动作用,是关系产业化能否有效实施的一个大问题。就朔州市的实际来看,龙头企业要想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增强带动能力,就应走集团化道路。

一 龙头企业集团化是企业自身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产业化实施的初始阶段,朔州市十分重视龙头企业建设,已建成了包括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白酒加工等在内的龙头企业群,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化进程。但是,随着产业化逐步向纵深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这些龙头企业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小、多、散。小、多、散直接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益低、竞争能力弱。它们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各自为战,为了共同的原料而在内部展开原料大战,又为了共同的市场而在外地展开市场大战,这样下去,势必影响“龙头”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影响产业化的进程。因此,集团化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其目的在于解决小而散的问题,实行集约经营,积聚生产要素,共同去做一家企业想做而做不好的事。

1.促进企业共同致力创建品牌。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创建品牌是市场开发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它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朔州市龙头企业同类产品的品牌繁杂,在开发市场过程中,各宣传各的商品,各打各的品牌,有时甚至出现互相贬低,竞相排斥的现象。结果,除古城乳品和梨花春白酒稍有名气外,其余企业都没有打响自家的品牌。组建集团后,就可有效遏制品牌混杂、互相倾轧的现象。大家就不必各为各的品牌而奋战,而只需为了一个共同的品牌而努力。这样,以联合起来的实力打一个品牌要比以分散的力量去打多个品牌的成功率高得多。或者,集团依托现有的名牌(如乳制品中的古城、白酒中的梨花春)去开拓更为广大的市场,会使现有的名牌更响更亮。

2.促进企业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来改进生产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而我们朔州的龙头企业在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多数企业没有实力去购买新技术,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发新产品。集团组建后,就可以用联合起来的实力来使用新技术,亦可以积聚企业技术力量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同时也有实力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科研开发,进而改进生产技术,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3.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首先,集团的组建避免了各企业在原材料上的互相争夺,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集团的组建避免了各企业为争夺市场而竞相降低产品售价,相对提高了产品利润率;其三,集团的组建使各企业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流动,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其四,集团的组建使企业规模相对扩大,会产生出一家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规模效益,即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4.促进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在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起的是联结作用,发挥的是带动功能。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实力越强,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发挥的功能就越强。龙头企业集团化,通过积聚多个小企业的生产要素,规模扩大,实力大增,市场竞争力也得到加强。这样,它就有能力带动基地建设而使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有能力联结更多的农户而使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有能力反哺农民而帮助农民回避风险。因此,龙头企业集团化,能够促进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二 创造条件,推动龙头企业集团化

1.强化集约经营意识,为组建集团做思想上的准备。组建集团,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为此,要对龙头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用理论与实践中的典型事例来说服教育他们,使他们深刻认识集约经营的意义,增强集约经营意识,从而产生集约经营的思想冲动,形成优势企业想联合优势企业,弱势企业想托靠优势企业的思想态势。

2.深化企业改革,为组建集团创造条件。组建集团,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条件下,企业间产生的一种市场行为,其前提条件是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为此,要深化企业改革,通过拍卖、租赁、股份等形式,使其中的国有、集体企业成为不受行政意志干扰、独立自主的法人实体。现在,朔州市龙头企业的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相信这些企业在取得市场主体地位后,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必然会作出联手组建集团的选择。

3.成立中介机构,为企业组建集团提供服务。现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愈演愈烈,急需成立一个市场中介机构为其提供服务。龙头企业组建集团,也需要这样一个机构为其提供服务。中介机构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的意向,对有联合、兼并、托靠意愿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它们牵线搭桥,选择合适的对象;而对一些暂时还无这种意向,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的企业,要积极动员它们与其他优势企业组建为集团,并为其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协调好企业间的关系。在企业组建集团过程中,企业间必然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中介机构要积极出面调解,协调好企业间的关系,就可避免因企业面对面谈判、讨价还价而使双方处于尴尬境地,甚至使谈判告吹的现象发生。

4.消除不利因素,为组建集团排除障碍。对于企业间有组建集团的意愿,但由于其他因素而阻滞了集团的组建,企业与中介都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时,政府部门要通力协作,为其排除障碍。其一,消除行政壁垒。国有、集体性质的龙头企业,分属于不同的地方政府或集体。由于企业所处地域不同、利益主体不相一致,各企业的上级主管或控股组织,从地方小团体利益出发,极有可能设置行政壁垒,限制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联合。这时,上级政府要积极行动,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必要时,在尊重企业意愿的前提下,动用行政手段,促进企业间的相互组合。其二,消除人为障碍。现有的国有、集体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企业重新组合之后,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就要受到冲击。因此他们就有可能为此制造人为的障碍。这时,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出面协调,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诸多手段来消除阻力,化解矛盾,促进集团化进程。

三 龙头企业集团化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龙头企业集团化,其主体就是各龙头企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条件。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尊重企业意愿,遵循集团化的客观规律,不要搞行政撮合,不要搞“拉郎配”,而是要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排除障碍,解决企业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2.加强管理。集团组建后,要建立一套配合集团管理规范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来加强对成员企业的管理,保障整个集团的有效运行。

3.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组建集团后,要使用一个品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也要一致,以便于同样高质量的产品创建同一的品牌。然而,各成员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集团组建后要竭力改变这种状况。一种办法是集团内部合理调配生产要素,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改造成员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一种办法是用先进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来改进成员企业的质量监督与管理,这样就能把各企业的产品统一到较高的质量档次上来。

4.选择合理的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并非越紧越好,亦非越疏越好。企业集团联合程度的紧与疏,既要考虑参加联合双方(或多方)的主观意志,又要考虑到经营管理的现有条件,还要考虑企业集团发展的现有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的形势诸多因素。企业组建集团,基本原则是联合,但联合的松紧程度则要充分考虑,因时因事而易。

5.要保护农民利益。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意味着集中和垄断倾向的产生,如把握不好,将会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特别是龙头企业,关系着广大农户的利益。假如它们组成集团后故意压低农产品价格,赚取垄断利润,将会对农民造成伤害。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及时抑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原载《决策科学》1999年第5期)

朔州跨入二十一世纪改革和建设的总体方略

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全国全省各地都在紧跟时代潮流,调整发展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寻求大的突破。我们朔州10年奠基成就巨大,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总体上仍属于不发达地区。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很小,综合实力不强,人民群众渴望富强同生产力水平低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个矛盾将贯穿我市不发达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全市人民盼望尽快富起来,新型的朔州亟待跨入强市行列,今后的发展应该起点更高,步伐更快,成就更大。我们已走到了21世纪的大门口,我们要迎接挑战,把朔州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以改革开放的形象、富裕文明的形象展现在新世纪的塞北高原。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结合朔州的实际,确定今后五年全市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略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紧紧围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整体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强市富民“三大目标”,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开放富市、工业强市和依法治市“四大战略”,狠抓两个根本转变,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和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尽快把朔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城市。

按照这一方略,综合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拟定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改革开放要有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建设要有大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8亿元,年均增长9%,在建市前1988年的基础上翻三番。人民生活在小康基础上达到比较宽裕的水平,经济结构显著改善,财源后劲不断增强,真正走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较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城市建设要有大变化,基础设施基本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力争城市整体功能的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同期同级城市的中等水平。

实现这些宏伟战略目标,首先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今后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做到围绕“中心”聚合力,集中精力抓生产力发展。其次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朔州市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崛起,强市富民的根本出路仍在改革开放。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变雁门关外“野人家”的形象。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朔州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朔州的各项事业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自信是成功的基本前提。朔州人民深信自己能够解放自己,自己能够发展自己。我们要努力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要我们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三自一争”的朔州精神,在推进强市富民的进程中再创新业绩,再做新贡献。第四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施强市富民工程,不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而且还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继续贯彻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坚持民主管理和依法治市,在社会政治稳定中加快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在实施中必须突出重点,全面创新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www.xing528.com)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尤其我们朔州,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大,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丝毫不能动摇。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农业始终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采取过硬措施,寻找新的突破,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农村小康全面提高。首先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四荒”、林木和水利设施的改革力度,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农村新的活力。要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切实管住管好粮食收购市场,保证农民既增产又增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其次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促使和农业由数量型传统产业向质量型特色产业转变。继续实施以玉米、土豆、蔬菜为重点的种植战略和兴畜富民战略,突出抓好玉米、土豆、蔬菜、油料、奶牛、肉羊、生猪等八大生产基地,培育大规模、大区域、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业。积极实施“龙头兴农”战略,主攻乳制品、蔬菜、沙棘、土豆等六大加工业,重点扶持和壮大古城乳业集团、梨花春酿酒集团、朔城区土豆加工厂、亚麻厂、右玉沙棘饮料集团和脱水蔬菜联合经销公司等八大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营兼并、股份合作等措施,打破所有制界线,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农”字号龙头企业集团。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把销供产各个环节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尽快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以农业产业化的新成果推进小康建设的新提高。第三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在继续开展“基地县、特色乡、专业村、重点户”建设活动的同时,要把农副产品的加工作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集中扶持,重点优化,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占领市场。要大力调整乡镇企业的结构,开发新的产业,特别要在资源型企业的改造上实现新的突破。第四要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集中推进“温饱工程”,重点进行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开发扶贫,全面实现稳定脱贫,加快农民共同富裕的步伐。第五要努力提高小康建设的整体水平。小康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必须坚持标准,全面推进。每个乡村都要认真搞好规划,整体考虑,科学布局,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地方要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村。要继续抓好“一大彩环、二十颗明珠”的小康精品示范工程。通过典型引导,影响和带动全市小康建设向宽裕型的目标迈进。

二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搞活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步伐作为当前各项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务求取得新的突破。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落实我市贯彻省“375”攻坚计划的实施意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步伐。在进一步规范完善改制企业的同时,不断拓宽改制领域,通过减员增效、下岗分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根本上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要把增加投入和盘活存量资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资产重组、扶优扶强、实施集团战略,在全市加快组建和完善10个资产上亿元、产值达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集团,再造经济增长的新优势。煤炭企业要通过攀大联合、整体转移、股份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矿站一体化和煤电一体化的进程,要全面推进“三改一加强”。特别要抓好扭亏增盈、扶优扶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尤其要把管理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从严治厂,苦练内功,挖掘潜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进一步搞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企业家产生、激励、保障、监督约束机制,努力在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厂长、经理试行年薪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给予重奖,对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严重亏损的企业一把手,一年黄牌警告,两年予以撤职;对贪污受贿、腐败堕落者,坚决依法惩处,形成优者胜、劣者汰、违法违纪者惩的社会氛围和有利于企业家挑大梁、干事业的良好环境。

要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当前特别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筑好“三道保障线”,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要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引导职工转变择业观念,争取尽可能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就业。要继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积极推进政治改革,重点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搞好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较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要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建立持续拉动住宅建设的新机制。财政、金融、计划、投资等各个方面都要协调配套,搞好改革。

三 巩固壮大主导产业,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市煤炭工业比重过大,地面工业比较薄弱,产业关联度很低,绝大多数是初级资源型产品,不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很弱,城市发展缺乏大工业的支持和相当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确立“工业强市”和“质量立市”的指导思想,继续坚持内涵外延并举、地上地下并重的方针,加快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当前要着力实施“三优”工程,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一要再造煤炭发展优势。煤炭是我市关系全局、牵动全盘的龙头产业,煤炭的兴衰决定着全市经济的兴衰,所以必须对煤炭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加强。面对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和我市煤炭生产的实际状况,坚决实施“关井压产、抓大扶优”战略,狠抓煤炭质量的提高。近期要重点实施洗筛选“双千万工程”,集中力量抓好芦西、刘家口洗煤厂项目建设,进行高新技术的开发,力争在短期内使全市的煤炭质量普遍有一个大的提高,以质优价廉的新优势抢占市场,舞好龙头,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二要积极开发地面工业。以地下促地上,地上地下搞联营,优化组合上规模。目前要重点抓好高载能工业、陶瓷、建材及建筑业、化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继续搞好电力、陶瓷、建材、化工、乳制品等生产基础建设,逐步实现主导产业的转换和由地下到地上的战略转移。三要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当前要突出抓好20户重点企业的发展壮大,并实行挂牌保护,使其实现利税占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利税的80%以上。要巩固、提高、重组10个企业集团,抓紧10个改扩建项目的建成投产和10个已建成项目的投产达效,培育一批新的优势企业。同时要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四要努力开发名优产品。继续实施特色战略、名牌战略和连锁战略,大力开发煤电、乳制品、陶瓷、麻纺、皮革、建材、造纸、化工、机电和绿色食品等十大系列产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围绕名牌进行连锁开发、连锁经营,尽快形成具有朔州特色的系列产品链和名、优、特、新产品群,聚合规模优势,产生规模效益。五要大范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关键是解决资金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认真实践,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筹资新路子,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当前尤其要抓住国家和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扩大内需的机遇,选准选好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投资。要建立企业发展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要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特别要避免重复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市场体系

扩大消费需求,搞好邮电交通、商业饮食、保险金融、房地产开发、旅游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要把开拓市场、搞活营销摆在突出位置,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力争掌握主动。一要加强当地的市场建设。继续大力发展各类商品批发市场,尤其要加快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尽快使朔州成为晋、冀、陕、蒙的商品集散地。同时,要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重点抓好资本、产权、金融、证券、技术、信息、劳动力和企业家等市场的建设,市、县要全面启动,形成网络,为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二要加强外埠市场的网点建设。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加大开拓外埠市场的力度,积极到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设点布网,与当地市场相衔接,形成大流通、大贸易的一体化格局。三要创新市场营销机制。重点是转变营销策略,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所有企业都要进一步健全和加强销售机构,强化营销手段。要改革营销体制,走销售专业化和股份化的路子。加大销售环节的非国有、非公有制比重,鼓励由销售能手组建各类营销公司。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间营销队伍,把连锁经营、代理制、配送制、合作制、股份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引入市场营销领域,不断提高我市经济的市场化水平。

五 努力扩大“双非”比重,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非国有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结构和强市富民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在积极探索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双非”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双非”经济的发展步伐。一要更新观念放胆发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新《宪法》,彻底从姓“社”姓“资”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双非”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消除各种不必要的疑虑,支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积极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允许和鼓励资本、资源、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收益分配。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发展股份制企业。要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的混合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各级领导对个体经营者的劳动致富,要敢于在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不断激发个体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财富。二要创造条件放开发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十条意见和十项措施,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市内外各类投资者来我市经商办企业。要坚决制止“三乱”,严禁敲诈勒索,依法保护各类投资者和企业员工的正当利益,为发展“双非”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三要积极服务推动发展。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来朔投资者坚持“一站式”服务。在发展方向上,要鼓励和引导投资者积极兴办工业项目和商品批发市场,建工业小区和商贸小区。要培育个体、私营龙头企业,发展个企、私营企业集团,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力争使个体、私营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有大的突破,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居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六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既是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措施。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节水灌溉、流域治理、平田整地、完善配套和人畜吃水五大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从现在起到2010年,林木覆被率年均增加1%,草地年治理速度达到3%,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达到3%。按照“一二三”的奋斗目标,今年重点搞好32项工程。要把扩大种草面积与兴畜富民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收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收入的双重效益。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加快实施“1255”跨世纪的公路建设工程,即:建成一条一级工路、两条高速公路、新改建5条二级公路、打通5个出口,完成总投资40.9亿元,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平川村村通油路。在重点工程建设方面,确定的20项重点工程已全部开工,力争国庆节前竣工。今后几年都要以基础设施为主,确定重点项目,集中施工,按期完成。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建立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见单位领导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从根本上杜绝劣质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建材、建筑、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七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

搞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高起点绘制、高标准构筑、高效能管理,把朔州建设的更加美好。要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美”的原则,以建设园林式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改善单体设计,坚持一支笔审批,严格按照规划实施。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到2003年,中心城市的建成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公共建筑、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居民住房和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小康标准。在此期间,要重点建设和完善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道路、通讯和环境保护七大系统,发展公益事业,营造亮丽景点,突出现代气息,体现塞北风格,展示朔州风貌。继续实行“门前三包”、社区学校和路长负责制,做到管理目标阶段化、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方式科学化。要大搞“绿化、美化、硬化、净化、亮化”,深入开展“创三优”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今后五年要把县城和基础较好的乡镇作为建设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推进,做到造价不高水平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使之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中心。要把小集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当集中。改善小集镇户籍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小集镇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各个县城——农村卫星小集镇梯度辐射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八 千方百计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们要适应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一步营造多层次、全方位、大跨度的对外开放格局,走出朔州,积极参与全国全世界的经济活动。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一要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寻找合作伙伴,进行优势互补,联合开发。继续增设对外“窗口”,发展友好关系。加快市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争取入区企业数量和效益有大的增长,并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努力拓宽合作领域。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把盘活存量资产和引进带动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联营、兼并、转让、出售和嫁接等方式,吸引大客商,引进大项目,开拓与国内外大财团的合资合作渠道,加快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三要加强外经外贸工作。发展外贸进出口企业集团,打开出海通道,用好自营进出口权,并继续抓好农业产品的出口基地建设。尤其要努力扩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量,力争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有更大幅度的增长,使外贸进出口总额比1998年翻一番。四要进一步沟通上下左右的关系。特别要密切同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聚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加快我市的建设步伐。

(本文是金银焕同志1999年6月10日在朔州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选编时略有删节)

肩负起强市富民的跨世纪历史重任

今年是建国50周年,澳门要回归祖国,同时也是我市建市10周年。我们已经走到了新世纪的大门口,我们要迎接挑战,全面完成强市富民的第一步战略任务,向第二步战略目标大踏步迈进,使朔州以改革开放的形象、富裕文明的形象展现在新世纪的塞北高原,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结合朔州的实际,刚刚闭幕的市第三次党代表大会确定了今后5年全市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略,我们要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朔州的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败在干。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清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方针,不失时机的做好面向新世纪的党建工作,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崭新的面貌,带领全市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一 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我们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实现强市富民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要把全市130多万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新朔州,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首先要在全党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尚。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用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一次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抓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在开展“三讲”教育中,特别要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现代经济理论、经济知识、经济政策、经济法规、金融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要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做“三讲”表率,下决心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和个人主义,大兴理论学习之风、积极探索之风和求真务实之风,端正思想作风,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要在全党形成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始终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朔州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加快我市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第三要在全党形成讲文明、树新风、创“三优”的浓厚氛围。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根本目的,以“营造美好家园、塑我朔州形象”为主题,全面创新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塑造、文化繁荣、文明创建和基础建设等“六大工程”,为实现强市富民的跨世纪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 毫不放松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高标准的基层党组织,是全市各级党委一项不可松懈的任务。我们要立足现状,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要围绕乡镇党委“六个好”和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重点实施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在企业要坚持“三句话”的方针,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证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实施。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继续积极探索改制后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当前特别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监督机制,形成优者胜、劣者汰、违法违纪者惩的社会氛围和有利于企业家挑大梁、干事业的良好环境。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都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全面加强。要广泛开展创建党建先进县区、先进乡镇和先进单位的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 不断强化党员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需要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跨世纪的征途上,全体共产党员肩负着不可懈怠的重大职责,必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全面推进“素质工程”和“党员科教工程”,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增强党性观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公仆形象、实干形象和开拓形象。每位共产党员都要立足本职岗位,做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模范,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模范,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模范,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自觉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大局出发,宣传党的政策,凝聚党心民心,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种矛盾,消除群众疑虑,解决难点问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市人民为实现强市富民的跨世纪宏伟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创造出群众称赞、自感欣慰的业绩。同时,要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注重培养、吸收生产第一线的青年、妇女和知识分子入党,不断壮大党的队伍,使我们党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市的各项工作不断向新的水平迈进。

四 努力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党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造就跨世纪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更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要立足于我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抓住重要环节,推进整体建设。一要努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形成讲大局、比实干、争贡献的良好氛围。二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讲德才、凭民意、重实绩,靠制度选用干部。要继续扩大民主,积极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抓好公开制试点,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特别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继续坚持和完善诫勉、述职、谈话、评议、监督、离任审计、联系通报、选拔晋升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三要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结构。在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有战略眼光,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启用,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进程,使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逐步达到梯次合理的要求。四要改善整个干部队伍的结构。实施人才工程,形成党政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专家队伍一起抓的格局。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后备人选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优胜劣汰,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可靠的保证。五要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中纪委和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大案件查处和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力度,坚决反对和制止奢侈浪费现象,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惩处党员干部中发生的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促进党风进一步好转,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

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牢记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做到处处关心群众,事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切实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努力减少会议和不必要的应酬,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办实事,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各项工作都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真正当好全市改革和建设的带头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事业为重,以党性为重,扑倒身子,埋头苦干,同全市人民一起励精图治,共创大业。

(本文是金银焕同志1999年6月30日在全市纪念“七一”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给权力运行以有效的监督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们在全面推进村务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把政务公开作为“三务公开”整体联动的关键环节和促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党委书记亲自挂帅,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使各级党政机关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进而架起了新时期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为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政务公开,是党的十五大和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也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前些年,我们针对农村主要由于村务不公开造成干群矛盾逐渐加剧、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状况,突出抓了村务公开,并响亮地提出:“四级书记抓公开,谁不公开谁下台。”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村务公开,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使农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市农村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村务公开的辐射效应,做到上下联动,整体推动,不断巩固和扩大公开成果,则又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一大课题。市委曾多次召集五大班子的领导成员,结合当地实际,用事物发展联系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反复研究。大家一致认为,不论是村务公开,还是厂务公开,都不是孤立存在,也不能单独推进,它们与诸多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特别是与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基层公开必然要求上面公开,尤其是迫切要求政务公开与此相衔接、做表率,否则下开上不开,开了还要关起来。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市委决定因势利导,从基层向上直线延伸,把政务公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去抓。通过政务公开,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促进村务、厂务和基层事务公开的整体联动和质量提高。在实践中,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抓住要害部位和重要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促进主体到位

政务公开的主体是党政机关及其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如果主体不到位,政务公开就难以顺利推进。所以,我们在推行政务公开中首先解决主体到位问题。一是进行广泛发动。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层层组织学习讨论,把市、县、区乡镇三级机关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五大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市委的决策上来。同时,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制造声势,营造氛围。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都开辟了专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出动宣传车150多辆次,印发各种宣传材料4万多份,举办专题讲座50多次,为推行政务公开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进行加压驱动。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重点解决为谁掌权、为谁谋利、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惩戒措施,增加压力,促进大家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市委、市政府确定阶段性目标,先后召开了4次现场推进会,对不搞公开的亮“黄牌”、摘“帽子”、换“位子”。市委先后对市直机关8个落后单位的负责同志进行了谈话和诫勉。通过加强教育和惩戒落后,使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搞公开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让群众积极参与。推行政务公开,群众是基础。没有群众的参与,就谈不上民主管理。针对目前多数职工群众虽有参与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愿望和要求,但不懂得怎样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实际,在引导和教育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我们着重抓了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政策法规咨询小组、办事程序咨询小组、决策调查研究小组、行风评议监督小组的建立和完善。到目前,市、县区、乡镇三级党政机关普遍建立了“一会五组”,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占到总数的30%,把党政机关的事务由过去一个人说了算变为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大家监督,使政务公开真正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二 突出公开重点

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疑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逐步引深,全面推进,使政务公开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一是抓重点行业。主要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农业、工交、财贸、文卫、计建、政法等六大行业,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实行政务公开,全面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作风转变。二是抓重点部门,主要是从各个行业选择权力较为集中、直接为群众办事、容易产生不廉洁、不公开、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26个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自上而下全部推行政务公开,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办”的衙门习气,服务社会,方便群众。三是抓重点内容。主要依据行业、部门和单位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重点公开内容,做到内外有别。对内重点公开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力收支情况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对外除了党和国家规定必须保密的事项外,一般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行使的其他各项职能、管理经济和社会的各项事务逐步向社会全面公开。当前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将干部竞争上岗、办证、办照、工程项目招投标、建设用地审批、各种税费收缴、政府统一采购、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和执法执纪情况等15个方面的事项作为重点内容,一律面向社会,公布于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 搞好典型示范

在推行政务公开中,为了规范运作,有序进行,我们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在全市确定了一个县、15个部门、20个乡镇为示范点。组织专门力量帮助探索办法,积累经验,完善提高。为了搞好典型示范,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着重抓紧了三个方面。一是规范公开模式。尽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范围、职能作用、公开内容不同,但推行政务公开的基本运作程序,具有同一性和规律性。不管怎样操作都必须体现“公示、承诺、监督、追究”四个要素。公示就是将部门职能、服务范围和办事的依据、规则、条件、程序、标准、结果等向社会公开,让群众一看就明白。目前,市、县区、乡镇三级党政机关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公示的事项达280多项。承诺就是将服务态度、办理时限、办事质量、办事纪律公开向社会作出保证。目前,全市26个重点部门和乡镇的“七站八所”共向社会承诺服务事项112项,90%以上的承诺得到了兑现。监督就是对公开的事务和承诺的事项通过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织监督和评议、考核、举报、投诉等多种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为便于监督,各个部门普遍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箱、意见箱(簿)、监督卡,去年以来共收到群众举报电话、来信来访876人次,95%以上的及时进行了查证落实,并限期整改。市、县区两级党政机关聘请了260多名行风监督员,随时进行监督,同时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离退休老干部800多人次开展了评议监督。追究就是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违法违纪、违规违诺者进行严肃查处,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待岗换岗和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最近,市国税局在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层征收单位存在着纳税申报管理不严、个体税收定征不一、欠税统计不准确、滞纳金加收不到位等问题,查证核实后,按照《税收执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涉及的62名税务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共罚款5700万元。公示让群众明白,承诺使群众放心,监督还群众权力,追究给群众做主,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是创建公开载体。凡对内公开的内容,统一印制了12种表格,发放各部门各单位,每次公开都按要求认真填写,然后在本部门单位上墙入栏,向内部公开。凡对外公开的内容,在办公地点、公共场所、主要街道、交叉路口等便于观看的地方,建立了“办事厅”、“公开栏”、“明白墙”、“连心壁”、“光荣榜”、“曝光台”、“电子触摸屏”、“荧光显示屏”等固定设施,作为公开的主要阵地,定期公布政务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据统计,目前全市党政机关共建立各种固定公开阵地588处,使之成了政务公开的有效载体。群众形象地说:“过去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现在公道不公道一看就明了”。三是运用灵活方式。政务公开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因地、因事、因时制宜的原则,灵活掌握,不搞“一刀切”。有的通过固定阵地公开,有的通过会议、文件、公告等形式公开,有的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公开,有的通过印发办事指南、声讯电话、电脑查询、微机联网等形式公开。对一些重大事项的决定,采取预公开的办法,广泛征求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对各项事务的进展情况,主要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事项随时公开,阶段性目标事项阶段性公开,年度目标事项常年公开,公示内容和承诺事项长期公开。在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先后在朔城区、怀仁县和应县召开了两次现场经验交流会,观摩了16个示范典型,有10个单位介绍了经验,通过典型经验的推广,使全市的政务公开运作水平普遍有了明显提高。

四 上下整体联动

我市的政务公开是由村务公开自下而上拓展延伸的。村务公开为政务公开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提出了要求;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相衔接,并在借鉴村务公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新的途径,创造出了新的做法,公开的层次有了新的提高,公开的运作程序更加规范,为引深村务公开和推行厂务公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良好的环境。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横向到底,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努力在全市形成“三务公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85%的乡镇实行了以“乡村联动、同步公开、双层制约、双向监督”为主要形式的政务公开;市、县区两级机关的26个重点部门和乡镇的“七站八所”都实行了以“公示、承诺、监督、追究”为基本模式的政务公开;其他部门和单位绝大多数推行了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政务公开。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影响和带动下,村务公开不断完善和引深,进一步强化了公开机制,拓宽了公开内容,特别是“两会一组”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去年秋季应县石庄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上级的安排,计划在水地建100个日光节能温室,种植蔬菜,调整结构,群众得知后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一怕占用水浇地太多,二怕收益低赚不了钱还亏本。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村委会先后三次召集“两会”代表反复讨论,并外出实地考察,经过算账对比后,消除了思想顾虑,党员干部和“两会”代表主动集资兴建,在他们的带动下,100个日光节能温室很快落实到户,并在封冻前基本完工,今年已种上了蔬菜,预计每个大棚年纯收入可达一万多元。全市的厂务公开试点工作在去年底已经结束,目前正在全面推行。市小峪煤矿过去由于财务管理混乱,漏洞太多,吨煤成本最高时达200元,企业亏损严重。领导班子调整后,积极推行矿务公开,加强内部管理,实行市场模拟核算,使吨煤成本降到90元左右,提高了经济的效益,实现了停亏,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普遍好评。还有应县梨花春酿酒集团、怀仁县化肥厂、南窑煤炭集运站等一批示范典型在推行厂务公开中都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增强了企业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在工作中的战斗力。

(本文是金银焕同志1999年7月12日在全省政务公开现场会上的典型发言摘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