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朔州市农村经济实践:按市场要求办农业

朔州市农村经济实践:按市场要求办农业

时间:2024-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市场要求办农业——朔州市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践与思考朔州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建城市。从近年的实践看,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既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山阴县古城乳业集团的乳品加工,年生产奶制品3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右玉县有沙棘加工企业11个,年处理沙棘果100多吨,产值达1100万元。

朔州市农村经济实践:按市场要求办农业

按市场要求办农业

——朔州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践与思考

朔州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新建城市。建市十年来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经过十年的大胆改革探索和不懈努力,到1998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元,分别比建市前的1988年翻了三番半和两番多。从近年的实践看,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既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

一 经营重效益

实现农业效益上水平,必须牢牢抓住农业经营中的五个关键。一是观念效益。要树立“没有效益的农业,就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农业”的观念,坚持把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贯穿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千方百计让农业在保证社会供给的基础上更加有利可图。二是投资效益。政府和农户的农业投入都要坚持效益法则和市场法则,把资金投入到高效益、高投资回报的地方。近年来,朔州市各县区在农业投资中,基本改变了资金平衡投入,转向了资金择优投入,初步形成了农业资金投入准——产业兴——效益好的良性循环。三是成本效益。过去农民种地出力出人不出钱,很少进行成本核算,如今只要有利他们不惜本,逐步学会了用本钱赚钱。应县柴庄袁日升投资30万元打井、开荒,发展种植业,年纯收入高达8万元。四是产品效益。平川四县区过去以种植粮食为主,销售困难,价格偏低,近年来,转为种植蔬菜,农民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充分证明了抓产品的重要性。五是规模效益。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如怀仁县金桥村养猪6673头,户均2头,养猪纯收入达53万元,比零散饲养增效40%。山阴县后皇台村农民董爱兰,全家5口人,养奶牛51头,1997年销售鲜奶收入24万元,纯收入达12万元,成为规模效益的典型。

二 生产重效率

从朔州的情况看,抓生产环节主要在四个方面见到了显著成效。第一,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生产条件。朔州建市十年间用于农建的投资7.65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02万亩,各种节水措施达标面积77.5万亩,机修梯田73万亩,治理小流域370万亩,占全市农田流失总面积的39.8%,新增水浇地160万亩,基本实现了平川区农田水利化,山区人均两亩水浇地,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抓科技兴农,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平鲁区大力实施“三种”工程,把农业种子、畜牧种畜、林业种苗作为靠科技拉动农业的突破口,1998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全部做到了自繁优种化。该区周花板乡响应区委号召,实施千亩种子工程,其主要农作物莜麦、马铃薯,比老品种增产50%以上,人均出售优种收入达2100多元。第三,抓农机运用,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机具3.8万台,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一些条件较好的乡村,基本实现机耕、机浇、机收。第四,抓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从当前农村的情况看农业生产效率较高的群体,仍是有文化、有知识、掌握农业科技的人。因此,要着眼于为农村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技术型农民。(www.xing528.com)

三 产品重销售

目前朔州市的农畜产品销售转化率一般都超过了85%,产品自给和滞销积压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在产品的促销上,重点抓了四个环节的工作。首先是建队伍,朔州市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贩运商和农产品购销中介组织。目前,农副产品购销组织已发展到150多个,从业人员7000多,更为可喜的是初步形成了一些经纪专业村。如怀仁县南小寨村,全村男人购销,女人屠宰,每年贩卖羊14万只,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和周边地市。二是建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目前已建起各类市场近100个,年市场成交额100多亿元。如建于蔬菜生产基地的应县南河种蔬菜市场,占地200亩,投资1070万元,年营销可达5000多万元,不仅集中了周边乡村的新鲜蔬菜,还召来了京、津、鲁、冀、辽、蒙等地的客商。三是建窗口。市、县区、乡镇、村乃至贩运大户特别注重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农副产品购销窗口。这些窗口,主要是收集信息,联系业务,采取供销、联销、定点销售的形式,力争把本地农畜产品打入大市场。销售窗口的建立,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增值重转化

从朔州实践来看,近年来围绕“易储存,好销售,能增效”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目前发展起各类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26家,年转化粮食5万吨,转化率近10%;油料3万吨,转化率85%多;甜菜、鲜奶、沙棘果转化率近100%,土豆、蔬菜、畜产品的初级转化率也有相当比重。

在加工转化中主要采取了三种有效的形式:一是多元转化。即把一种初级产品加工成若干种产品,从而实现增效的目的。如在粮食转化中,全市较大的加工企业43家,其中包括面粉厂、饮料厂、酒厂、杂粮加工厂、工业原料加工厂等。在沙棘果转化中,生产出8大类20多个品种的产品。怀仁县农民进行畜产品加工,可把一只鸡加工为20个系列产品,产品可增值一倍多。二是递进转化。就是把农畜产品不断转化,逐步升级,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玉米是朔州市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农作物,前几年经常出现销售难的问题。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用养殖业转化玉米,该市发展奶牛4.6万头,占全省的46%。进而再加工转化畜产品、乳制品,最终可使农业初级产品增值好几倍。三是规模转化。在农产品转化中,目前已形成了以县区为单位各具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转化产业。如山阴县的乳品加工,应县的甜菜加工,右玉县的沙棘加工,朔城区的土豆加工,都具有一定规模。山阴县古城乳业集团的乳品加工,年生产奶制品3万吨,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右玉县有沙棘加工企业11个,年处理沙棘果100多吨,产值达1100万元。加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不但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创造了规模效益,而且为当地的农畜产品找到了稳定消化的出路,形成了“反弹琵琶”带动农畜业的良好局面。

(原载1999年3月19日《山西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