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尽快把朔州打造成现代化能源城市

尽快把朔州打造成现代化能源城市

时间:2024-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朔州尽快建成现代化能源城市1989年1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晋西北这块古老而封闭的土地,在昔日荒凉的雁门关外,朔州——这座以煤电为支柱产业的新兴能源城诞生了。到本世纪末,朔州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尽快把朔州打造成现代化能源城市

朔州尽快建成现代化能源城市

1989年1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晋西北这块古老而封闭的土地,在昔日荒凉的雁门关外,朔州——这座以煤电为支柱产业的新兴能源城诞生了。

从7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的有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坑口电站——神头第一、第二发电厂,有中国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神朔铁路。九五期间,国家将投资百亿元在这里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已经立项和开工在建的项目有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神头第二发电厂二期工程、朔港铁路、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榆京天然气输送工程等。到本世纪末,朔州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自朔州建市几年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发扬“自主改革、自求发展、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朔州精神,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开放程度,有力地推动了朔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4.64亿元,是建市前1988年的3.76倍。平均年递增13.9%,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并提前七年实现了翻两番;工业产值、煤炭产量、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建市前的1988年翻了一番多;农村经济总收入、乡镇企业产值、收入、利税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翻了两番多;外贸进出口总额比开始享有进出口权的1994年翻了四番多;人均粮、油、肉、奶、糖五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1996年省委、省政府考核的25项综合指标我市名列全省第三,工交工作目标考核综合评比名列全省第二。1997年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而且出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全市政治社会稳定,各项事业生机勃勃。

朔州的变化,主要靠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朔州市,更不会有今天的快速发展。朔州的潜力在改革,出路在开放,这是我们全市上下形成的共识。面对全国全省百舸争流、加速赶超的形势,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的产业政策,从朔州的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了强市富民、全面创新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以稳、活、快、好为目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积极推进两个转变,重点实施了两个全方位(全方位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和龙头带动、科教兴市、开放富市、民营经济强市等“四大战略”,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为把朔州尽快建设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开放的现代化能源城市而努力奋斗。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强市富民的主体战略,花力气、下工夫去抓,千方百计唱好开放戏,想方设法走好开放路。

首先,更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扩大对外开放必须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对外开放的思路才会更宽、胆量才会更大、办法才会更多。尤其是我们朔州,地处塞北高原、雁门关外,本身的地理位置和封闭保守的传统习惯决定了只有实行全方位开放,形成大开放格局,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所以,市委、市政府首先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重点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造就适应改革开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从小农经济、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冲破思想上的禁锢,树立具有现代气息、时代精神和“外商发财我发展”以及“无外不快”的新观念。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人家的先进思想和开放思维。去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四批考察团赴南方沿海城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并通过专题报告会介绍考察情况,启发大家的思路。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开辟专栏,大力营造搞开放的浓厚气氛。经过理论学习和引导教育,既增强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扩大对外开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强化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和赶超意识。同时,我们确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大跨度、大开放的指导思想,实行外经、外贸、外资、外事“四外”联动,大开家门,全面出击,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积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一是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二是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心城市建成面积已达14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了11条城市主干街道,并进行了绿化,集中供热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朔州师范、市直小学、市直幼儿园、市直一中、儿童乐园、煤矿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商场、火车站广场、第一水厂等一批公共设施,正在兴建的有市区中心文化广场、七里河公园、汉墓博物馆、市直第二小学、市直第二幼儿园、安居工程、第二水厂等重点项目。开通了市内和长途公共汽车。全市通讯联网,程控电话实现了国际国内直拨。三是狠抓了公路建设。去年完成投资2.43亿元,新增通油路的乡12个、通油路的村47个、通公路的村148个,新建县乡公路173.6公里,拓宽改造公路263公里。全市公路建设最大的工程长69.8公里的二级运煤专线元元路正在抓紧施工,投资1亿多元,我们组织了百台机械万人大会战,1997年10月份竣工通车。四是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外商来朔投资,我们坚持了领导带班、现场办公、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改变了拖拉扯皮的现象。一些“窗口行业”、部门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和社会服务承诺制,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三五”普法教育,增强了全民法制意识。经过开展各类“严打”斗争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全市重特大案件发案率大幅度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特别是经过制止“三乱”,严禁敲诈勒索,依法保护了中外投资企业员工的正当利益,使来朔投资者安居乐业,放手发展。六是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人民的整体素质和城乡整体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以建设文明城市为龙头,突出抓了理论武装、精神塑造、道德建设、文化繁荣、文明创建和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工程。到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文明乡村、单位20个,市级文明乡村、单位209个,县区级文明乡村、单位1155个。宣传文化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朔州报》变为《朔州日报》,并与新华社联网,电视微波覆盖六县区。(www.xing528.com)

第三,转换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主体。近年来,我们以改革促开放,特别狠抓了国有企业改革,把企业真正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使企业在改革开放中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我们立足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盘活存量上动脑筋,在抓大放小上做文章,因企制宜,一厂一策,扶优解困,分类指导。前一段,组织了“百日攻坚改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继续攻关,重点实施了“五个一批”,即抓住骨干扶持一批,组建集团强化一批,多种形式放活一批,兼并破产重组一批,拍卖、转让、公改民一批。全市现已拍卖小型企业52家,实施破产的企业15家,组建企业集团9个,有154户工业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朔城区对148家中小企业实行了“三放三包一监督”,有17家特困企业通过民营招标、带资进厂的办法走出困境,有20家重点企业实行了资产经营责任制。山阴县玉井煤矿600多名职工一次下岗分流,重新优化组合,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应县酒厂通过加强管理、技术改造和开拓市场,经营效益三年迈了三大步,1994年除当年扭亏83万元,实现利税262万元,1995年实现利税1044万元,1996年实现利税2500万元。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企业适应市场、开展合资合作创造了必要条件。目前,我市已有朔唯陶瓷有限公司、朔瑞木业有限公司、恒益饮品有限公司、亚麻纺织集团公司等一批合资企业和高岭土精加工、万吨高功率石黑电极等一大批合资合作项目。对市经济开发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下放权力,扩大规模,并明确要求办成朔州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窗口”,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在农村通过举龙头、建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由封闭走向开放。山阴古城乳制品有限公司,与荷兰依美口有限公司联营,年加工乳制品1.5万吨,并与1万多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年营业收入上亿元,去年进入全国大型二档乡镇企业,为全国乳制品十大企业之一,成为全国同行业中较大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全市农业已初步形成了粮油蔬菜、畜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建成了粮食、油料、鲜奶、甜菜、蔬菜果品、畜产品等六大基地,为扩大开放培植了优势,奠定了基础。

第四,设立对外窗口,大力开展友好协作和招商引资活动。目前我市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商业网点、联络站200多,与南通、慈溪、威海等结为友好城市,加入了晋冀蒙经济协作区、沿黄河经济协作带和煤炭城市联合会,与中科院上海煤研所和国内部分大专院校建立了稳定的科研生产协作关系,积极参与了沿海一些城市和省里举办的各类经济洽谈会。今年,我们准备带着产品、带着优惠政策,到香港、欧洲和沿海发达城市,举办几次大型的招商引资活动,目前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全市各级都推行了招商引资责任制,对引进有功者给予重奖。通过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已引进技术160多项,引进国内资金1.3亿元,引进国外资金2083.7万美元,引进人才300多名,登记注册的企业17家。

第五,内外同步放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对外开放,更对内放开。在搞好国有经济的同时,我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强市富民的重头戏,以市区为突破口,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全市和市区两个民营经济领导组,制定出台了“三十条”和加快发展市区民营经济的十条措施,以相当优惠的政策和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市内外各类投资者来我市大办民营企业。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7万户,私营企业304个。特别是今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很好。在市区我们设立了五个民营开发小区,现在已有108户意向投资者,意向投资总额2.6亿元,已经有35家办完了手续。忻州宿利民兴建的朔州商业大厦,太原潘俊德、王斌文投资的三源文化娱乐中心等15个民营项目开始动工兴建。

第六,挖掘人力资源,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功以人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建。近年来,市、县区先后选送100多名干部分别到北京外经贸大学和省外经贸干校进行了脱产学习,重点培养了外向型人才。市委要求各级领导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善于用人之长,发挥人才优势。特别是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我们先后实行了试用制、招聘制、评议制、定期考核制、公开选拔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兴建了7个劳动力市场、6个人才交流市场,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合理竞争、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使人力资本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当前,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好。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改革和发展有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加上“九五”期间,国家将在我市投资近百亿元,继续推进开发建设,必将为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抓住大好时机,加快实施强市富民工程,力争本世纪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建市前1988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达到1980年的10倍,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两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同级同类城市中进入强市之列。朔州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十分美好。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广招外来客,吸纳八方财,不拘一格,多种形式,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们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来朔投资,经商办企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朔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欢迎机关、团体、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以不同方式来朔进行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互惠互利,携手并进,共创大业。

(原载《瞭望》海外专刊1997年第1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