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把千家万户农民引入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农民、农场、农村经济的有机统一,是目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的新型要求。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充分发挥股份合作制对推进农业化的作用,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 立足深化改革,确立以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进一步放活生产要素,让其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进入市场轨道,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跨越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带有方向性的第三次变革。它的基本特征是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这就决定了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必要条件。从现实状况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在许多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诸如: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要素相互游离,不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生产,形不成大组合、大规模、大批量、大效益;还有社会化服务滞后,生产环节受阻,影响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等。所以,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就必须改变现实状况,适应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要求,首先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创新经营机制,转变经营方式。在这方面,我们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有效地解决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回顾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以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探索阶段。90年代初,农村股份合作制在我市乡镇企业逐步推开后,一部分农民吸收、借鉴乡镇企业的做法,自发组织起来,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林、水、牧等领域,这种由农民创造的带有探索性的新生事物,使我们受到很大启示。怀仁县尚希庄村,过去由国家投资建起全县装备最好的水利设施,但由于产权不明,管理不严,水利设施损坏严重,到1993年全村40多眼机井只有8眼能正常运转。针对这种状况,该村采取拍卖的方式,将所有机井由受益范围内的群众自愿组合,集股购买,自主管理。这样不仅解决了水电设施难以管护的问题,而且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将井片周围农民联合起来,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相反,临近的几个村,仍然沿用老办法管理,使水电设施不断受损,水浇地面积连年下降,更谈不上区域化种植。不同类型,不同机制,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在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讨论,根据朔州实际,确立了“以创新机制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第二阶段,即推广阶段。市委、市政府按照确定的基本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了实施步伐。首先,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各级要把以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花大力气,下大工夫,认真去抓。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吸收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其次,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市委、市政府曾专门召开了以股份合作制推进产业化的动员大会,并通过宣传舆论工具,大造声势。组织部、农委等有关部门,对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分期分批进行了培训。各县区还组织乡村干部和涉农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山东等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增强信心,鼓舞干劲。第三,各方配合,协调服务。在以股份合作制推进产业化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贷款、税收等方面要给予优惠,提供方便,并坚持“不干扰、多服务,不指责、多引导”的原则,做到政策放宽,手续从简,服务从优。同时,还抽调有关职能部门的同志组成工作队,深入基层,具体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第四,典型引路,全面推广。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集中抓了100个试验示范典型,多次分片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短时间内很快掀起了打股份井、种股份田、造股份林、建股份园、办股份场的热潮。到目前,全市农村各业共发展各类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9200多个,参股农户达39700多户,吸纳股金5.9亿多元。
第三阶段,即引深阶段。主要抓了规范运行和发展重点。针对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在初期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多数是口头协议、君子协议、随意性较大的状况,着重开展了建章立制、配套完善工作,使其在决策上、管理上、利益分配上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发展方向上,重点兴办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做到举一个龙头,带一批产业,富一方农民,形成群龙起舞、百业兴旺的格局。
二 抓住关键环节,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的实现模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紧紧抓住创新机制这个关键环节,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让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应。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坚持“自愿组合,互惠互利,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出了股份合作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的“十型十体”实现模式:
一是三级联营合股型。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以资金、劳力、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为纽带,互相参股,融为一体,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纵向联合体。这种三方合股的办法群众称为“三三制”。如应县北曹山乡大穗稔村,由集体和农民各投资10万元,农民投工2万个,国家投股30万元,新打井25眼,新建U型防渗渠34公里,新增水浇地3000多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蔬菜的区域化种植。这种“三级合股”办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开发和市场建设上得到了普遍推广。
二是集体农民合作型。就是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互相参股,合作经营,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双层经营联合体。如应县梨树坪等六个乡镇,通过乡、户合作建起了8个联办林场,造林面积达6万亩。目前,全市通过这种形式办起股份合作林场、牛场、猪场、农场等联合体3000多个。
三是农户合股联营型。就是由两户以上农民参股,合办经济实体,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家庭经营联合体。如平鲁区西水界乡西夹道村榨油大户刘世旺、范文元,同本村31座油坊的经营者组成粮油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胡麻籽3000万公斤,占全区加工总量的四分之一,并在天津、呼和浩特、大同、河北等地设立了销售网点,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四是先售后股合作型。就是将集体的“四荒”和一些农用基础设施,评估作价,公开拍卖,然后由收买者进行合股经营,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开发联合体。如右玉县高家堡乡带草洼村农民张国兵、王甫,集股购买荒地500亩,办起小农场,年纯收入3万元。在水电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上,全市绝大多数农村推广了怀仁县尚希庄村的做法。
五是先租后股合作型。就是对一些生产经营不景气、长期亏损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大型农用设施,通过大额抵押、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拔能人租赁场地、设备后,再吸纳企业职工入股,进行股份经营,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集有民营联合体。如应县乳制品公司就是由原大穗稔村“养牛状元”赵田仁以100头奶牛、一幢楼房作抵押,两年上缴106万元租金承租的。租赁后他本人折股30万元领办企业,又吸纳职工股33.1万元,解决了流动资金,使该企业起死回生。
六是横向联营合作型。就是生产要素的组合突破了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多元主体、多元股份、合作经营,形成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横向联合体。如应县下社福利公司是由农民田力美牵头,太原正大集团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指导,市社会福利院投入厂房折股8万元,农民入股12万元组建的饲料加工和孵化养殖厂,年产种鸡26万只,饲料50万斤。(www.xing528.com)
七是涉农部门参股型。就是各级涉农部门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以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入股,与乡村集体和农户合作兴办经济实体,形成服务农业产业化的专业联合体。如山阴县林果服务中心与甘庄、合盛堡等乡镇采取股份合作形式联办林果基地,林果服务中心以苗木、技术入股,乡镇以土地、资金、劳力入股,先后建成千亩仁用杏基地和一个百亩果园。
八是集股增量发展型。就是新办龙头企业,用股份合作的方式筹措资金,管理企业,使之成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起点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现代联合体。如朔州恒昌亚麻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省信托投资公司投股800万元、市信托投资公司投股500万元、朔城区政府投股500万元、职工入股271万元组建的,现有纱锭5880锭,年生产亚麻纱800吨,年创税收766万元。去年,又引进外资330万美元,与法国大麻亚麻毕阶露纺织厂联营,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强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九是股份合作改造型。就是对原有龙头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按价折股,吸纳新股,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新型联合体。如平鲁区红山粮油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造,吸收集体法人股60万元、职工股153.4万元、债务股138万元,公司组建运营后在原有榨油厂、杂粮加工厂的基础上,又新办了荞麦加工厂、蚕豆系列加工厂,形成了全区最大的油料和小杂粮加工基地。
十是中外合作嫁接型。就是吸纳外商投资,引进设备技术,将一些龙头企业嫁接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形成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外向联合体。如山西古城依美口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山阴城镇奶粉厂出资4900万元,荷兰依美口公司出资1500万元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可生产系列奶粉、液体奶、冰淇淋等产品,外销20%。
以上十种模式,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符合当前农村实际,顺应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要求。因而既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赞同和接受,又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格局,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机制。
三 注重实际效果,充分发挥股份合作制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作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遇到的困难很多,诸如资金、技术、市场、服务、人才等难点问题,靠国家投入有限,靠集体力不从心,靠个人势单力薄,往往束手无策,难以解决,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其聚合、优化、带动、辐射效应,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解决许多难题。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反复强调,不赶时髦,不图形式,不搞一刀切,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有效地解决了利益脱节问题。股份合作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各生产要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增强了适应市场的能力。如山阴城镇奶粉厂针对前几年养奶牛效益滑坡,从企业利润上拿出一定资金保护奶农利益,先后向养牛户让利数百万元,既保住了奶源,也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在这个厂已发展成年产值1.2亿元的集团企业,并联合全县其他几家奶粉厂,组建起山西古城乳业(集团)公司,与7000多农户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奶牛2.6万头。
其次,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全市通过股份合作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筹措资金总额6.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9592万元,乡村集体投资1.01亿元,吸引工商企业投资1.06亿元,农民个人投资达2.3亿元。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靠政府投入的依赖状况。
第三,有效地解决了规模经营的问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小打小闹,各自为战,很难统一步调,进行规模经营。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消除了思想上的障碍、布局上的分割,形成了规模优势,产生了规模效益。目前,全市出现了百亩以上的股份农场53个,百亩以上的股份林场176个,百头以上的股份牧场143个,百只以上的股份鸡场618个。由于形成一定规模,大大地增加了农副产品的商品量,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商品率。
第四,有效地解决了服务滞后的问题。农业产业化需要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过去,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人员不到位、服务手段跟不上,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不仅调动了各级专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而且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民办服务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服务网络,增强了服务功能,做到了上下配套、左右协调、方便及时、服务周到。如山阴县奶牛合作基金会,由县畜牧服务中心、乳品厂和养牛户共同组成,基金从奶农和乳品厂按比例提取,主要用于奶牛防疫和配种。全县共建起50个配种站,凡养奶牛150头以上的村都设有配种点,奶牛受胎率达到了93%,比国家标准高出10个百分点。同时,基金会还同有关部门联合,为养牛户提供牛源、技术、饲料等系列化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奶牛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有效地解决了集体资产管不好、用不好的问题。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将集体的一些水电设施、农用机械、果园、牧场、小型企业,交由农民合作经营,直接管理,把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怀仁县新家园乡,近几年,将全乡118眼井及水电配套设施公开拍卖,由农民股份合作经营,严格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水电设施的利用率,近年修复旧井42眼,新打机井17眼,新增水地4000亩,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一是新办和改造了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市共发展各类龙头企业44个,集中开发了乳制品、小杂粮、林果、食糖、食油、蔬菜、皮毛、肉制品、亚麻、精淀粉等十大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了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群体。像朔城区亚麻厂、工业精淀粉厂,右玉县小杂粮加工厂,平鲁区皮毛加工厂,山阴县乳制品厂、燕麦片加工厂,还有应县酒厂、糖厂、麦芽厂等,都是近年来新建或改造提高的。二是培育壮大了一批主导产业。经过结构调整,全市已形成粮、油、肉、蛋、奶、林、果、菜等八大主导产业,并建起了与此相适应的十大生产基地。三是开拓建设了一批新的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近年来,全市共兴建粮油、瓜果、蔬菜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8个,农副土特产品集贸市场125个,并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基本形成了内外连接、渠道畅通的市场网络。
(本文是金银焕同志1996年7月25日在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