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努力开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在2010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暨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李民胜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在广西博物馆举行了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的启动仪式。近一个月以来,全区文化系统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在全区各地尤其是首府南宁掀起了一股宣传文化遗产、展示文化遗产、关注文化遗产的热潮。今天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是整个宣传月活动的一个延续,也是整个宣传月活动的一个高潮。
今天和明天,文化厅在南宁集中开展三个主题活动:一是今天上午在广西博物馆揭幕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采取静态展览和动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对40个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全面展示;二是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的“文化遗产日”五周年庆祝大会,会上还安排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授牌仪式;三是今天上午和今天晚上在这里安排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舞蹈的专场汇报演出,用今年3月份晋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的原班人马,对我区入选国家级、自治区级名录的传统音乐舞蹈项目进行展演,充分演绎“文化遗产,在我身边”、“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的活动主题。
借这个机会,我简要通报5年来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一个前景式的展望。
一、回顾过去的5年,广西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2006年自治区批复成立广西文物局,标志着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带动了市县文物管理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发展。2006年以来,全区共新建了1 4个博物馆、纪念馆,使我区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65个。其中,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的献礼工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区外事接待和文化旅游的必选项目和重要内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顺利推进,现已建成南丹白裤瑶、靖西旧州壮族、东兴市万尾京族等7个民族生态博物馆,正在建设的金秀瑶族、融水苗族和龙胜壮族等3个生态博物馆也将于今年建成,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群。文化遗产保护的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
2.博物馆基本陈列水平不断提高
免费开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广西博物馆及广西民族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红八军起义纪念馆推出《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精品展》、《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赤色龙州》等一批新的陈列展览。其中,柳州市博物馆推出的《深邃的侏罗纪世界——古生物化石展》获得国家文物局2009年“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制作奖。2008年,广西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等5个单位免费开放。2009年我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40个,观众人数大幅增长,极大地激活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事业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文物保护修缮成果显著,第三批文物普查顺利推进
2006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厅安排近3万元来维修保护4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宁明花山岩画保护等一批较大型文物保护工程。列入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百色红七军军部旧址、龙州红八军军部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田东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利用旅游国债4600万元修缮文物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截至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已基本完成田野调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万余处,全区各级各类文物管理机构收藏文物2789万件(套)。全区已有2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林靖江王陵和合浦汉墓群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宁明县花山岩画和兴安县灵渠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安全保卫、对外交流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
二、回顾过去的5年,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起步,取得了初步成效
1.工作机构不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逐渐被公众所熟悉
在自治区层面,成立了由文化厅牵头,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民委、教育厅、财政厅、建设厅、旅游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宗教局等10个单位参与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在部门工作层面,文化厅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成立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经过5年的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已逐步为社会所认知、所熟悉,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www.xing528.com)
2.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名录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截至2009年6月,全面完成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共汇集资源线索13万余条,编印普查资料汇编350册,基本摸清了家底,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名录项目28个(不含正在公示的9个项目),自治区级名录项目193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6个,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19个。
3.宣传展示工作初见成效,各种节庆活动成为工作的新亮点
精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2008年的奥运“翔云小屋”、2009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10年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等宣传展示活动,得到了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好评。认真指导基层开展传承工作、举办民俗活动,宾阳炮龙节、三江侗族花炮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罗城仫佬族依饭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和经济活动。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础设施建设的试点工作按计划逐步展开,各项基础性工作逐步进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
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文物、博物馆事业扎实推进、不断创造新业绩的5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乘风起步、不断迈出新步伐的5年,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两翼”齐飞、协调发展的5年,也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5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的积极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文化厅党组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着力抓好下一阶段四个方面工作
回顾过去,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觉得任重而道远。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文化厅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性研究。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的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第一个阶段性目标的最后一年。我们将认真抓好阶段性目标提出的各项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的总结评估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科学编制文化遗产事业“十二五”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对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状况、发展形势、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进行准确定位。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科学确立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努力争取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是加强基础工作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夯实文化遗产事业的基础。“基础牢,则事业兴。”文物、博物馆事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下一步将在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方面下工夫,努力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晚一些,基础相对薄弱一些,下一步将重点加强普查资料整理、名录体系建设、名录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基本业务培训等基础性工作,不断积累,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学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需要充分的人才保障。要坚持自我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业务精湛的专门人才、一批掌握先进技能的科技人才,一批复合型的开发人才,一批具有旺盛创造活力的领军人才。要充分依托、整合文化人才小高地的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内引外联、聚才引智,为文化遗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积极探索,努力创新,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创新重在实践、重在探索。文物、博物馆事业将进一步完善发展区域性博物馆的思路,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也将作进一步的扩充和提升,在新馆建设方面也将探索新的机制,对现有的基本陈列也将作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按照文化部的指导意见,努力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传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今天上午我们还将举行河池、百色两个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授牌仪式。推动这项工作,就是要探索文化遗产生态型、整体性的保护新模式。希望两个市的领导和文化部门认真学习《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握好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要认真研究保护区的定位,抓准重点、抓出特点;要科学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做到点面结合、具体可行;要认真研究保护措施和工作抓手,找准载体、找准平台,务求实效。要认真抓好领导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市、县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试点工作抓紧抓实,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希望两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为我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新的实践、积累新的经验、打造新的载体,形成新的品牌。
四是要依靠社会、依靠传媒,进一步凝聚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扩大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属于前人,也属于今人,更属于后人。文化遗产保护,依靠文化部门,更要依靠社会各界。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践行“保护为了人民、保护依靠人民、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以实际行动感召人民、动员群众,努力拓展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使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同时,我们还将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体和传播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载体,进一步更新传承模式、丰富传承手段,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争与信息化同步,与现代化同行,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相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文化、文物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